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胡戈亮  明江华  马永刚  王钢  陈庆  徐格 《生物磁学》2013,(35):6864-6866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分剐在术前、术后1d以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WAS),观察随访期间Cobb角的矫正程度和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Cobb角的矫正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Cobb角的矫正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期内,对照组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显著缓解OVCF疼痛,但是PKP比PVP更有利于矫正脊柱后凸的畸形,同时降低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王黎明  孙锋  严飞  张兴祥  沙卫平 《生物磁学》2013,(34):6682-6684,6718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择期在我院接受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变化情况、术前和术后的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2-17个月,疼痛均得到缓解,术前VAS评分为8.6,术后VAS评分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6.5%±34%),中部恢复(60.5%±35.4%),后缘恢复(40.7%±32-3%),矢状面排列改善明显(P〈0.05);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侧位X片显示Cobb角平均改善10。(P〈0.05)。术后3例发生椎体前缘骨水泥渗漏,但未引起其他并发症;1例发生肋间神经痛,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单球囊zt-N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1年10月收集单纯采用经皮单侧穿刺BKP治疗MM所致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1例30个椎体。手术前后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各项指标评分、x线检查,以评价手术前后椎体疼痛的缓解、功能改善、患者满意度、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恢复,以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结果:11例患者共30个椎体均手术顺利。术中经单侧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平均3.26mL/椎。平均手术时间19min/椎。每个椎体的平均透视19次。平均随访12.5个月,4例随访中死亡。术后各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SF-36大部分指标评分明显改善。术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Cobb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骨水泥渗漏率3.1%,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单侧穿刺BKP治疗MM相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较为安全,缓解疼痛迅速,明显改善后凸畸形,提高了患者生活独立能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PKP治疗37例共112节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例一次手术完成1节椎体,12例一次手术完成2~3节段椎体,12例两次手术完成3~4个节段椎体。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和呛咳。VAS评分术前为(8.55±1.22)分,术后1周为(2.12±1.09)分,术后3个月为(2.01±1.07)分;ODI值术前为83.02±11.14,术后1周为25.23±7.17,术后3个月为27.45±9.67,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明显。结论:初步的临床结果显示PKP是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单椎体信号改变者治疗效果好于多椎体信号改变者。多椎体信号改变者只选择第一责任椎的单节段PKP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多节段患者同时选择第一和第二责任椎一次完成PKP术效果可能好于分次完成。一次治疗多椎体病变更为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20例124椎,其中PVP术66例70椎,PKP术54例54椎。病椎范围从T6至L5。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2天椎体恢复高度,后凸角变化;术前1天、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1天、末次随访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平均住院日(average length of stay,ALOS)和住院费用。结果:随访3~35个月,平均17.4月,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PVP组vs PKP组组间差异无显著(8.05±0.59 mm vs 7.44±0.53 mm,P=0.440)。两组术后后凸角均变小(PVP组10.33,PKP组9.96,P=0.73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的VAS评分(术前PVP组8.65±0.14,PKP组8.44±0.15,P=0.750;术后PVP组2.91±0.12,PKP组2.85±0.13,P=0.44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ODI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日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854),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00),PVP术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KP术。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没有差异,但PVP术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KP术,PVP术是基层医院老年人OVCF治疗的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OVCF患者92例,均采用经单侧PVP治疗,根据骨水泥灌注剂量将患者分为A组46例和B组46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2.6~3.5 mL)骨水泥灌注,B组给予小剂量(1.5~2.5 mL)骨水泥灌注。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Cobb 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B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A组更低(P<0.05)。B组渗漏总发生率较A组更低(P<0.05)。对比两组其他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经单侧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OVCF,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但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改善更佳,而小剂量骨水泥灌注渗漏总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期间在骨科住院行PKP术治疗的120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2~3 mL骨水泥,n=39)、中剂量组(3~6 mL骨水泥,n=41)和高剂量组(6~7 mL骨水泥,n=40)。对比三种剂量下的骨水泥填充后的手术效果。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成渗漏组(n=25)和无渗漏组(n=9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r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术前下降(P<0.05)。三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升高,后凸Cobb角较术前下降(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骨水泥渗漏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周壁破坏情况、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压缩程度、椎基静脉孔相通、骨密度、骨水泥注射时机、裂隙征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体压缩程度≥50%、有椎体周壁破坏情况、骨水泥注射时机为粥状期、骨水泥注入量偏多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PKP治疗OVCF均有效,但低剂量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更低。同时,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破坏情况、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射时机等。  相似文献   

8.
聂克  熊元  陈发益  吕江华  李华  张波  华伟伟 《生物磁学》2013,(35):6882-688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的ctures,OVCFs)的相关并发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行PKP治疗的172例OVCFs患者,按照其并发症情况分为发生组(n=22)及未发生组(n=150),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共有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2_8%。其中骨水泥渗漏15例(68.2%),骨水泥椎弓根拖尾7例(31.8%),未见切口感染、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改善率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KP治疗OVCFs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也会带来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椎弓根拖尾等并发症,虽对患者的疼痛及躯体功能等预后无明显不良影响,但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受损、肺栓塞等继发疾病,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治疗中,应严格规范各项诊疗操作,有效控制PKP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有手术适应症且明确诊断为椎体血管瘤的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7例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21例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根据详实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总费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PKP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低于PV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患者在总费用方面高于对方,但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优于对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无明显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中感受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但费用高于对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术前适应性行为训练配合术后核心肌群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60例拟行PKP术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及观察组(n=30),对照组术前不进行适应性行为训练,术后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术前适应性行为训练配合术后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视觉评分量表(VAS),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缘高度(AH)、后缘高度(PH)、AH/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周、2周的疼痛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对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周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33%、2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VCF患者应用术前适应性训练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新发椎体骨折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经济条件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n=54,采用非手术治疗)和PKP组(n=55,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疼痛程度、椎体指标、生活质量、新发椎体骨折风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KP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以及治疗12个月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逐渐降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逐渐降低(P0.05);PKP组治疗1周后、治疗12个月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标准生理组分(PCS)、标准心理组分(M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PKP组PCS、MC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缓解患者早期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伤椎后凸畸形,且不会增加新发椎体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丙泊酚减轻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ASAⅠ-H级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先缓慢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剂1mg,3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对照组单独静脉注射丙泊酚2.5mg/kg.两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5mg/s.结果:处理组苏醒即刻苏醒后15min和30min宫缩痛的VAS评分分别为(3.13±0.15)、(2.02±0.11)和(0.87±0.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7± 0.35)、(3.54± 0.14)及(2.01±0.12)(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丙泊酚镇痛能减轻人工流产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2),两组患者均给予PVP治疗,对照组选用低粘度骨水泥,研究组选用高粘度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以及Cobb角,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评分、VAS评分、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评分、VAS评分、Cobb角均较术后1周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ODI评分、VAS评分、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应用于PVP治疗OVCF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状况,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24小时错峰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和常规使用多瑞吉对中、重度带状疱疹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中、重度带状疱疹性疼痛患者经静脉吗啡滴定后,随机分为两组(n=18),A组使用等效剂量多瑞吉,B组先使用等效剂量一半的多瑞吉,24小时后使用另一半,每贴多瑞吉更换周期均为72 h,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分别于治疗前、使用多瑞吉后3d、7d、14d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多瑞吉治疗后3d、7d、14d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但在使用多瑞吉后3d,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用多瑞吉后7d、14d,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在使用多瑞吉7d内恶心、呕吐及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低。结论:多瑞吉24小时错峰使用简单有效,可平稳有效缓解带状疱疹性疼痛,与常规使用多瑞吉相比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