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微生物法在空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微生物法在空气污染治理中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简要论述了微生物法对煤炭脱硫、除臭(H2S)和降解挥发性有机空气污染物(VOCS)的原理、工艺和应用现状与发展,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醌指纹法在环境微生物群体组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微生物醌是能量代谢过程的电子传递体,不同的微生物含有不同种类和分子结构的醌。因此,环境样品中微生物醌的组成,即醌指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生物的群体结构。本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醌的分析方法,并利用醌指纹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组成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马勇  唐守亭 《微生物学杂志》1992,12(2):49-51,4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微生物检测的仪器化,自动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为了适应进出口商品检验的需要,我局购置了美国VITEK公司的AMS—60该仪器系利用计算机监控微生物生长过程浓度或颜色变化来实现对微生物的检出、鉴别,自动报告结果,基本上覆盖了监床和食品微生物常见种类。为了考核该仪器的性能,我们以常规法和仪器法对比了已知标准菌株和自然样品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现将初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检验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出现感染,其主要原因为易感人群、传染源以及传播途径,对病患以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医院感染中微生物检验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在对医院感染中的诊断监测、病原分析以及灭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微生物检验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3.5.2足迹(Footmarks)足迹是人走动时在接触的客体上留下的脚印,在法庭科学中专指留在犯罪现场的脚印。罪犯留下的足迹是追踪、认定罪犯的重要证据。足迹有穿鞋足迹(鞋印)、穿袜足迹与赤足足迹之分,后者留下趾纹、跟纹的应用价值与指纹相同。足迹是人们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个人特征的脚印。他的形成以自身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形态为基础,同时也受后天生活环境、劳动条件、职业训练、模仿、习惯以及生理、病理、心理诸因素的影响。根据足迹的形态特征和步法特征可以分析推断罪犯的性别、年龄、身高、体态、体重、行走姿势…  相似文献   

6.
在以丙烯腈为原料 ,微生物转化生产丙烯酰胺的过程中 ,酶催化反应是过程的关键。为了了解酶催化的动力学 ,本研究以自由细胞的酶为催化剂 ,进行了腈水合酶的反应动力学和失活动力学的研究。首先研究了菌体浓度、温度、pH值、丙烯腈浓度、丙烯酰胺浓度等对腈水合酶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这些因素中 ,温度和丙烯酰胺浓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 8℃时酶活为 5 6 5 9u mL(菌液 ) ,在 5℃时的反应速率仅为 2 8℃时的11 72 % ,相应的表观酶活为 6 6 3u mL(菌液 )。而在丙烯酰胺 45 %浓度条件下的酶活大约只有丙烯酰胺 5 %浓度下的酶活的 1 2。经过对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的研究 ,得到腈水合酶水合反应的活化能为 6 5 5 7kJ·mol- 1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自由细胞状态下 ,菌体浓度、pH值、温度、丙烯腈浓度、丙烯酰胺浓度对腈水合酶失活的影响 ,得到了失活动力学。结果表明 ,在这些因素中 ,对酶失活影响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温度和丙烯酰胺浓度。尤其当丙烯酰胺浓度到达 35 %时 ,酶活下降得很快 ,在 5 5h后 ,酶活几乎为零。而在丙烯酰胺浓度为 10 %的情况下 ,5 5h的酶活仍然还存在约 5 0 %。试验结果还表明 ,丙烯腈对酶的稳定性的影响很小。经过数据处理 ,得到的 2 8℃的酶失活速率常数为 5℃下的 2 1 7  相似文献   

7.
昆虫共生微生物在病虫害和疾病控制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舸  白亮  曲爽  王四宝 《微生物学报》2018,58(6):1090-1102
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互作形式。昆虫的种类丰富多样并且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共生微生物的帮助。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共生微生物和互利共生模式得以发现并深入研究。微生物不仅能够为昆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还能合成很多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宿主的免疫、对抗捕食者和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成为宿主昆虫健康和适应的守护者。鉴于共生微生物与昆虫生理生态的密切联系,以及昆虫对人类经济与健康的重要影响,利用共生微生物对昆虫及虫媒病进行生物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方向,并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昆虫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学功能、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在病虫害和虫媒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技术在医疗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污水含有多种病菌、病毒及寄生虫,其直接危害和潜在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进行医疗废水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微生物处理主要是通过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法等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破坏病原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消毒效果。不同的处理工艺各有优缺,适合于不同规模的医院。  相似文献   

9.
参与金属腐蚀的微生物及其控制王公德(山东省潍坊市第一职业中专261021)微生物对金属的腐蚀,早在本世纪初就已被人们所发现。到了30年代,荷兰学者克尔提出硫酸盐还原菌参与金属腐蚀中阴极去极化理论后才开始受到重视。每年因微生物腐蚀造成的损失,占金属腐蚀...  相似文献   

10.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在微生物多样性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能够再现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从而获得微生物的动态信息,并解决了传统方法的片面性,在分析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通过对DGGE图谱的分析,可获得待测样品的生物信息。因此充分了解DGGE技术在微生态领域的利用,有助于检测和分析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构,提高微生物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是近几十年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和化石能源消耗已引起如温室气体增多、气温升高、降水格局改变等多种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过程,特别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有着深远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已开展大量野外控制试验用以模拟单因子和多因子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研究对解释生态系统响应和适应全球变化的内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梳理了全球变化控制试验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不同因子模拟控制试验的研究概况及不足之处,重点阐述CO2倍增、增温、降水和模拟氮沉降等全球变化控制试验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探析土壤微生物及其介导的生态学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并对未来野外控制试验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认识气候变化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凌代文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5):305-307,317
厌氧微生物研究的新进展(续)凌代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rRNA/DNA和16SrRNA序列的测定已表明在系统发育上肠球菌和链球菌属、乳球菌属为同等相连群。当今使用反转录酶法分析测定16SrRNA全序列指示出肠球菌在系统发育上更...  相似文献   

13.
由于石油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石油化工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这些问题使用以往的解决方法不仅不能让问题的到有效解决,而且还使解决过程中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所以就需要研究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于是,在科研机构的大量尝试下,发现微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处理石油化工的一些问题,于是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正是对微生物技术进行分析,针对微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概括地阐述了微生物技术与石油化工的关系,介绍了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海藻酸钠微胶囊作为一种包埋系统,因其价廉、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海藻酸钠微胶囊制备的研究一直是微胶囊制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海藻酸钠微胶囊的研究进展,包括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包埋微生物以改善微生物的应用性能等方面,并展望了海藻酸钠微胶囊在工业微生物等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DNA环介导的恒温扩增法在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  石磊  李琳 《生命的化学》2006,26(5):462-465
DNA环介导的恒温扩增(LAMP)反应,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新概念,它可以在恒温(60~65℃)条件下,30~60 min内将只有几个拷贝的靶核酸扩增到109水平。该方法的一大特色是,可以通过反应副产物——白色焦磷酸镁沉淀的产生与否判断靶基因的存在。因此,对于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具有高效率、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等特点。LAMP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流行性病毒检测、临床诊断,以及水产养殖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已有文献报道。表明,该方法已具有成功应用的现实性,为快速基因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比PCR方法更具推广性,可望作为常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7.
18.
磷脂脂肪酸法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晓东  王娓  曾辉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9):2086-2095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一直是土壤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前列,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而磷脂脂肪酸(PLFA)法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外学者都热衷于使用该方法。但是PLFA法的使用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研究学者们慎重使用。本文综述了国际上相关研究,概述了PLFA方法使用的发展历史,应用及挑战。总结了使用和数据解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整理了PLFA法相关的生物标记以及与新方法结合的设想,方便以后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马琳 《工业微生物》2023,53(4):27-29
生物信息学是建立在生命科学和计算机数学基础上的综合学科,其本质是信息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对于微生物领域而言,生物信息学对数据的整理和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微生物研究的质量.因此,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积极搜集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中的应用研究,首先概述了生物信息学的组成部分,然后对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探讨了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农业微生物、微生物药物合成设计以及微生物致病基因5 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污染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治理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微生物技术在治理中可发挥有效作用,满足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为了发挥微生物技术的优势,应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文章通过对环境工程技术的介绍,阐述了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的原理,分析了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及保护中的应用,使微生物技术的运用能满足实际需求,更好地解决污染问题,为环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