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描述了甲泥盆世的3个属种,其中节甲鱼类Yuiangolepis liujingensis gen.et sp.nov. Buchhanosteus sp.及胴甲鱼类?Chuchinolepis sp.采自广西玉林。该3件标本均产自海相地层中,与海相无脊动物化古共生。还讨论了华南区几个主要产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剖面的生物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2.
广西东部早泥盆世晚期盔甲鱼类一新属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士涛  王俊卿  王念忠  张振贤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3):157-167,T001,T002
描述了产自广西东部平乐下泥盆统贺县组的一脊椎动物群中的无颌类化石,建立了盔 甲鱼类的一新属、新种──平乐圆盘鱼(Discaspis pinglensis get. et sp. nov.)。圆盘鱼鳃囊 数目多达32对。同层产出的尚有保存较完好的胴甲鱼目中华鱼科化石。该动物群的发现为 华南区早泥盆世晚期脊椎动物群的演化及其生物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早泥盆世的胴甲鱼化石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研究的是最近十多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云南早泥盆世采集的胴甲鱼(Antiarchi)化石,共计四属五种。这是迄今所知地质时代最早而且目前仅见于我国的胴甲鱼类。文中记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并分别与其相近的属种作了对比,从而建立了胴甲鱼纲中的一新目。这一发现和研究,使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我国早泥盆世胴甲鱼的形态结构,丰富了早泥盆世动物群的内容,更多地提供了划分地层的古生物依据;在鱼类进化史上,填补了胴甲类和真节甲类(Euarthrodira)之间的缺环,对进一步认识胴甲鱼类的起源和了解胴甲类的发展辐射也给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余汶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1991,30(5):643-646
腹足类化石采自广西荔浦栗木早泥盆世四排组,共3属4种:Oriostoma?lipuense sp. nov., Naticopsis sp., Murchisonia angulata Philips, Murehisonia bachelieri Rouault其中Murchisonia属的两种是西欧早泥盆世常见的分子。Oriostoma?lipuense是1个归属有疑问的新种。与腹足类共生的有早泥盆世的腕足类、轮藻和介形类等化石。  相似文献   

5.
广西玉林樟木早泥盆世介形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尚启 《古生物学报》1989,28(2):249-268,001,T002
本文描述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广西玉林樟木北均塘剖面早泥盆世洛赫柯夫期(Lochkovian)和布拉格期(Pragian)地层,计10属,1亚属和19种,其中包括4新属(Sinoleperditia gen.nov.,Yulinentomozoe gen.nov.,Monosulco-entomozoe gen.nov.和 Trisulcoentomozoegen.nov.,),8新种,1未定属和10未定种,同时创建一新亚科 Trisulcoentomozoinae。在19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的胴甲鱼化石标本,采自广西象州大乐早泥盆世地层.化石系内、外模,但保存非常完整,包括自然连接的头部、躯干、胸鳍及躯甲后的尾部.头甲、躯甲的特征较为接近星鳞鱼 (Asterolepis) 的特征,而某些特征又与云南鱼 (Yunnanolepis) 类似.胸鳍分为近节和远节,鳍片排列近似欧洲的翼甲鱼 (Pterichthyodes) 型的胸鳍.根据头甲、躯甲及胸鳍的特征,笔者建立了一新属、新种——Liujiangolepis suni gen. et sp. nov.,代表胴甲鱼类中—新科——Liujiangolepidae fam. nov..文中对新属种的胸鳍结构和新属种在胴甲鱼类中的分类位置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云南西部丽江、大理、保山、施甸以及绿春一带,均有海相早泥盆世早期(Lochkoviajl)地层出露,并含有竹节石:Paranowakia;笔石:Meomonograptus,Monograptus 等。这些化石是目前国际上用以划分、对比海相志留—泥盆纪地层界线的主要依据。二滇西早泥盆世早期地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云南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地层中新发现的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它们是桂家屯组中的胴甲鱼类Yunnanolepischii,procondylolepisqujingensis,总鳍鱼类Youngolepissp.,以及徐家冲组中的盔甲鱼类Gantarostrataspisgeni。在化石描述的基础上,讨论了有关的生物地层对比问题,并对中国南方早泥盆世早期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序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桂中南下泥盆统的胴甲鱼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广西横县六景采集的下泥盆统胴甲鱼类化石的描述,同时对以往记述或报道过的该地的胴甲鱼类化石作了简要的评说,在此基础上,列出了广西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的胴甲鱼类化石.根据这些胴甲鱼类化石内容,讨论了桂中南的莲花山组与滇东曲靖有关地层的对比,重申了桂中南莲花山组的地质时代应和曲靖西屯组的相当.由于直伏于西屯组之下,尚有一含多鳃鱼类化石为其特色的西山村组,该组又公认是早泥盆世早期的沉积,因此,桂中南的莲花山组之下,缺失了相当于西山村组的沉积.很显然,以莲花山组的地层内容所建立的莲花山阶,用来代表我国早泥盆世早期的沉积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0.
李官桥盆地“红层”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年代(李捷、朱森,1930)。随着古脊椎动物等化石的发掘,地层的划分对比臻于完善。我国非海相早第三纪介形类是其中较丰富的化石之一,因此,对已知地层中建立对比标准有一定意义。本文共描述介形类7属11种,并着重对保存丰富、完美的Cypris henanensis的个体发育进行阐述,为它们的生长发育、正确鉴别及古生态的探讨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以碳酸岩相古生代地层发育而引人注意。经多年研究,特别是李文国等(1985)的研究,使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鹦鹉螺等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并依据牙形刺首先确定了在阿鲁共剖面有泥盆纪地层的存在。但本区泥盆纪地层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通过对牙形刺的研究加以解决。在王成源研究员的精心安排和亲自指导下,作者等在巴特敖包地区的七个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研究。经对158个样品(重667kg)的分析,在本区发现了大量的原定为志留纪的早泥盆世地层,包括西别河组命名剖面。分析结果同时证明,本区不存在志留系温洛克统的沉积。巴特敖包剖面断层发育,志留—泥盆纪地层交替出现,巴特敖包组应取消,原定的阿鲁共剖面层序颠倒。本区地层应厘订为志留系的西别河组(罗德洛统—普里道利统)和下泥盆统的阿鲁共组(Lochkovian阶),前者以包尔汉图剖面为标准剖面,后者应寻找更好的标准剖面。本文重点总结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的牙形刺。本区共建立了4个牙形刺带,文中共描述了8牙形刺属,21种,其中包括4亚种、1新种(Belodellataeniocuspidatasp.nov.)和1未定种。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云南沾益地区下泥盆统穿洞组肺鱼化石一新种——多脊混磨鱼(Tarachomylax multicostatus sp.nov.),归入标本包括一件左上齿板、一块B骨、一块可能是3骨的骨片和6个零散鳞片。主要特征:齿板内侧及后侧边缘被小齿(denticles)覆盖;齿脊11-12列,齿板中缘与最后一列齿脊夹角约135°;内翼骨侧凹不明显,后侧部窄小呈尖状;B骨和J骨上的前凹线沟相连;鳞片出露区与被覆压区之间有小齿瘤带。  相似文献   

13.
从鱼化石的角度对滇东泥盆系下述含鱼地层进行了分析,并认为:1)曲靖地区下泥盆统徐家冲组与坡松冲组或四川的平驿铺组、广西的那高岭组层位相当,时代为布拉格期;其层位低于含 duyunolepids-Kueichowlepis鱼类组合的贵州乌当组或舒家坪组,后者时代为埃姆斯期。2)滇东中泥盆统含两个不同时期的含鱼层,其中含Yinosteus-Wudinolepis鱼类组合的武定地区旧城组属中泥盆统早期,该鱼类组合现仅知分布于武定地区。而中泥盆统晚期含鱼地层,在曲靖地区由下而上包括穿洞组、上双河组和海口组三个岩石组;其中穿洞组+上双河组与武定的鱼子甸组对比,而海口组与曲靖组为同时异相;武定茶花箐组与曲靖组对比。3)文中时上述地层中的某些鱼化石的层位或鉴定作了评述或厘定。  相似文献   

14.
广西象州县大乐乡泥盆系剖面是华南象州型(底栖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侯鸿飞、王士涛,1988),其下部大瑶山群为一套厚达上千米的石英砂岩夹粉砂岩沉积,底部以一层约2 m厚的砾岩与下伏的前泥盆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白顺良等,1982).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系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我们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中泥盆世晚期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至于晚泥盆世的珊瑚,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拟另文继续描述。  相似文献   

16.
滇西早泥盆世大瓣鱼科(Macropetalichthyidae)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泥盆纪的大瓣鱼化石目前除在南美和非洲尚未发现外,在全球其他各洲分布甚为广泛.它的分布时代可由早泥盆世延续到晚泥盆世.据统计目前发现的该科化石已达12个属.我国目前发现的大瓣鱼科化石共有5个属种,分布于华南的下、中泥盆统,主要发现于下泥盆统.  相似文献   

17.
Praguian and probably younger graptoloids as well as the early Lower Devonian (Lochkovian) graptoloids are known from all continents except Antarctica and South America. At least five to six graptolite zones can now be distinguished in the Lower Devonia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ochkovian faunas, the medial to late Lower Devonian graptoloid communities are considerably impoverished and composed exclusively of Monograptus species of the M. uncinatus group. Lino-graptus and Abiesgraptus ,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much of the Lochkovian, are lacking in Praguian (and younger) strata. Monograptus pacificus from the southeast Alaskan Karheen Formation appears to be the youngest true graptolite known to date, possibly having a stratigraphic position not far away from the Lower/Middle Devonian boundary.  相似文献   

18.
新疆柯坪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无颌类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新疆柯坪县铁力克瓦铁村附近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塔塔埃尔塔格组无颌类盔甲鱼亚纲的 3个新属、新种。无颌类化石面貌表明 ,塔塔埃尔塔格组大致与长江中下游的溶溪组相当 ,其时代为兰多维列世的特列奇期 (Telychian)。塔塔埃尔塔格组时代的更正 ,使得塔里木盆地和扬子区中古生代地层可直接进行对比。同时 ,两地鱼群性质和沉积环境的相似性证明 ,在志留纪时它们可能彼此相距很近。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是开展华南板块志留/泥盆系界线层序研究的一个重要地区.该区普通沟剖面中的志留/泥盆系过渡带包括羊路沟组上部和下普通沟组下部,产丰富的鱼类微体化石,包括花鳞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及盾皮鱼类.这些化石构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鱼类微体化石组合:羊路沟组合和下普通沟组合.通过与波罗的海等地区鱼类微体化石带的对比,羊路沟和下普通沟组合的地质时代分别为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晚期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早期.西秦岭地区志留/泥盆系过渡带中的鱼类微体化石及其组合序列的研究,为该区志留/泥盆系界线的精确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