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黄土高原3个剖面的孢粉资料及测年数据,恢复了本区180-73万年期间的植被面貌。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和全球其它地区的孢粉、构造、地层、水系演化和火山活动等特征,将此期间植被、气候和环境的演化划分为3个主旋回,6个主要演化阶段,10个亚阶段和5个事件。初步认识到,该时间段的气候环境演化有较大波动,且这些变化不限于局部地区,而是区碱性的,是多种因素(内外动力)作用的结果,且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2.
腾格里沙漠晚更新世孢粉植物群与气候环境演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腾格里沙漠断头梁人工开挖剖面距今约42000~23000aBP(晚更新世)的孢粉分析结果,可将该期植被和气候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组合带):阶段Ⅰ,约42000~38000aBP,此段孢粉组合特征显示出,在现今为戈壁荒漠的山地丘陵上,当时发育着针阔混交林,在古湖边缘上发育着杨柳林和草原,气候较温暖湿润;阶段Ⅱ,约38000~31000aBP,气候温暖湿润,地带性植被为以温带、暖温带阔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湖畔河边发育着草甸植被;阶段Ⅲ,约31000~30000aBP,为针叶林和寒温性高山柳丛大发展时期,气候寒温,为一冷期;阶段Ⅳ,约30000~28000aBP,为冷期过后的升温期,也是湖面扩大期,孢粉组合中藻类含量高,为草甸和沼泽植被;阶段Ⅴ,28000~23000aBP,孢粉组合显示出丘陵山地上发育温带柏和桦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平原上生长着草原植被,湖畔、河边有柳林分布,气候较温暖湿润,但较阶段Ⅰ略干。此剖面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古里雅及格陵兰冰芯δ18O所记录的同期气候变化特征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桦南县中新世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桦南县中新世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中柔荑花序植物花粉占统治地位,尤其是山毛榉科和桦科最多;胡桃科、榆科也很常见。此外,还有椴树科、槭树科、杨柳科以及一些可能和蔷薇科、豆科有关的三孔沟花粉。单子叶植物花粉较少。裸子植物以松科为主,并有少量柏科花粉。蕨类植物不多,主要为水龙骨科孢子。道台桥组孢粉植物群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温带型。亚热带成分无论从类型或数量上都比较少。孢粉植物群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外来属种,重要的如铁杉属、山毛榉属、山核桃属等。从习性上看,陆生木本植物远远多于水生草本植物。桦南县中新世化石孢粉植物群反映了当地中新世植被的主要成分和古气候特征与现代植被和气候有着显著不同。当时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栎属、山毛榉属为重要成分。气候较现代温暖,可能和我国东北南部及华北北部地区的现代气候相似。我国北方自中中新世晚期以后存在一个范围相当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是桦南地区当时的气候温暖潮湿,可以归入中新世中国东部落叶阔叶林植物区。这与现代植物区系分区相似。  相似文献   

4.
天津张贵庄晚二叠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天津张贵庄SR13号钻孔原归为石盒子组的地层近顶部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这一组合兼具上石盒子组和孙家沟组孢粉组合的特征。一方面,它与上石盒子组(特别是其上部)组合有不少共同分子,在蕨类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包括具肋花粉)的含量比例上也可以与之对比,但缺乏一些标志分子。另一方面,在属种组成上,当前组合与已知的孙家沟组合也颇可比较,而且出现了一些中生代色彩的分子。这一组合的揭示与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华北晚二叠世晚期孢粉植物群特征的认识。依据当前组合与已知相关孢粉组合的对比讨论,将其时代定为晚二叠世,并倾向于晚二叠世晚期(对应于孙家沟组)。  相似文献   

5.
吕合地区晚第三纪孢粉植物群研究表明该植物群属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 ,孢粉组合以被子植物为主 ,温带成分如Alnus、Betula、Carpinus、Corylus、Quercus、Castanea、Ulmus等 ,亚热带、热带成分如Cyclobalanopsis、Castanopsis、Liquidambar、Carya、Davidia、Ilex、Palmae等。吕合附近海拔较高的地带分布松科Abies、Tsuga、Pinus等针叶树种。吕合孢粉组合中温带成分比热带、亚热带成分花粉类型多 ,每种类型的花粉含量也多。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反映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类型。植物群对比揭示吕合植物群时代为中新世中晚期_上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6.
晚更新世以来呼伦湖地区孢粉植物群发展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呼伦湖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湖泊。晚更新世以来,由于气候冷暖干湿的多次波动,湖相及河流,风成为主的水上沉各佼替变化。通过对该区东露天煤矿沉积剖面113块样品进行系统孢粉百分比及浓度分析,划分出8个孢粉组合带。结合^14C测年数据,确定了该区2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序列。  相似文献   

7.
江苏固城湖区一万多年来的孢粉植物群及古季风气候变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固城湖 2 0 m岩芯钻孔 34 3块样品进行孢粉分析 ,划分出 3个孢粉组合带及 1 0个组合亚带。结合 14 C测年着重讨论了该区 1 5 .0 ka BP以来古气候变迁及古季风活动规律。研究表明 ,1 5 .0~ 1 1 .0ka BP虽然气温已回升 ,但总的说来气候仍偏冷凉 ,降水不丰富 ,变化较频繁 ,反映当时夏季风较弱 ,季风降水较少。其中 1 1 .3~ 1 1 .0 ka BP的冷湿期反映冬季风效应增强 ,该区可能位于锋面进退的位置 ,造成较大的有效湿度。约 1 1 .0 ka BP以后短短 5 0 0年内 ,气温迅速上升 ,此后气候明显转暖变湿 ,夏季风效应进一步增强。这种快速增温 ,与 1 1 .0~ 1 0 .0 ka BP太阳辐射能的增加相对应。 1 0 .5~ 6.4 ka BP,该区以较强的夏季风为主要特点 ,但仍存在 2~ 3次降温波动 ,季风降水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即11220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9.
吴秉礼  于慎言 《生态学报》1991,11(2):159-164
本文依据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大量的C~(14)年代测定和孢粉组合分析资料,研究了这一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气候环境的演变趋势。指出:兰州、靖远南部至环县(含环县)一线以北地区,现代草原和荒漠草原下的半干旱气候环境可能在晚更新世以来已基本形成,目前更偏干些,但兰州黄河以南阶地距今7600年左右仍属半湿润气候环境。兰州、靖远南部至环县一线以南地区,现代森林草原和草原下的半湿润气候环境是在近7400年以来才逐渐形成的、距今7400年前这一地区的相当一部分山地的古气候可能较现代更湿润些。  相似文献   

10.
西藏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孢粉植物群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羊湖地区ZK1和卡拉苏代牙剖面(IP16)的孢粉分析和总有机碳(TOC)、元素含量分析等,建立了羊湖地区近1.4万年以来的孢粉组合带、重建当时的植被类型及古气候演变序列。结果显示:该时期经历了5次植被类型的更替,即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疏林草原型→草原型,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经历了5次波动(2个半旋回), 即11 220 a.B.P.左右的第一气候旋回: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8 970a.B.P.左右的第二气候旋回,同样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转化,然后进入半个气候旋回,即干旱气候期,推测今后有可能进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期。  相似文献   

11.
白鱀豚的发声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人工饲养条件下白鱀豚的发声、发声信号的类型和信号参数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关系。随着生活环境或其他条件的改变,白鱀豚发生信号的类型,发声的多寡等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可根据这些规律判别白鱀豚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所处的状态及性周期的发生等等。为白鱀豚的人工饲养及种群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声呐系统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瘿螨总科科间亲缘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瘿螨总科中分属3个科的5种瘿螨的酯酶同工酶,根据电泳谱带和所测5种瘿螨的形态特征,计算出欧氏距离和相似系数,绘制谱系图,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顺序为:桧三毛瘿螨,金钱松博氏瘿螨,雪柳顶冠瘿螨,女贞刺瘿螨和金银木大嘴瘿螨。其中以雪柳顶冠瘿螨和女贞刺瘿螨的亲缘关系最近,桧三毛瘿螨和金钱松博氏瘿螨亦属较近缘的两个种,金银木大嘴瘿螨则独立于外。这种亲缘关系,构成了纳氏瘿螨科→瘿螨科→大嘴瘿螨科的科间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鼠兔属两对“近缘种”的分子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于宁  郑昌琳 《兽类学报》1998,18(2):127-130
通过对6种鼠兔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分析,发现传统的形态学研究公认的两对近缘物种,即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及甘肃鼠兔与藏鼠兔实际上来自两个不同的母系群。该结果提示这4种鼠兔两两间彼此形态的相似性可能因趋同进化所致。通过遗传距离计算的各物种分化的时间表明,鼠兔在晚上新世可能有一个快速进化时期。这与在地史上发生的相应的地质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16.
紊蒿属一新种和对该属分类及演化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宗元  梁存柱  王炜  刘钟龄 《植物研究》2003,23(2):147-153,T004
对新种多头紊蒿(Elachanthemum polycephalum Z.Y.Zhu et C.Z.Liang)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从形态和生态特征、地理分布及其区系起源等方面探讨了紊蒿属(Elachanthemum Y.Ling et Y.R.Ling)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紊蒿属与百花蒿属(Stilpnolepis Krasch.)在形态上虽有相近之处,但花、果实和花粉等形态差异明显,因而不能并入百花蒿属,而应独立成属。该属起源于第三纪亚洲北部的古蒿类群(Pro-Artemisia L.),是蒿类中较为原始的属,为古地中海东部残遗的旱生成分,也是现代亚洲中部荒漠(戈壁荒漠)的持有属;多头紊蒿新种的发现,使紊蒿属从单种属变成寡种(双种)属,表明荒漠植物区系的物种分化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处理与四种植物叶,花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忠泽  鲁润龙 《生物学杂志》1998,15(2):27-31,36
本实验将作物小麦,油菜,蚕豆和野生植物羊蹄的幼苗栽于盆中,分别用pH值为45,3.5,3.0,2.0的模拟酸雨处理,测定其对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It has recently been argued that because the genetic load borne by an asexual species resulting from segregation, relative to a comparable sexual population, is greater than two, sex can overcome its twofold disadvantage and succeed. We evaluate some of th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this argument and discuss alternative assumptions. Further, we simulate the dynamic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sexual and asexual types. We find that for populations of size 100 and 500 the advantages of segregation do not outweigh the cost of producing males. We conclude that, at least for small populations, drift and the cost of sex govern the evolution of sexuality, not selection or segregation. We believe, however, that if sexual and asexual populations were isolated for a sufficiently long period, segregation might impart a fitness advantage upon sexuals that could compensate for the cost of sex and allow sexuals to outcompete asexuals upon their reunion.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几种黄芪和棘豆植物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分布于西藏地区的棘豆属和黄芪属7个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除小叶棘豆外其余6个种的核型均为道 次报道。结果如下:1.叶棘豆Oxytropis microphyllum(Pall)DC。普兰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8m+8sm,属于1A型。2.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 Benth.ex Bge。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兴安落叶松树干呼吸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动态红外气体分析法研究了两个不同年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人工林内落叶松树干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并分析了树干呼吸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两个年龄落叶松树干呼吸速率均是从春季到夏季逐渐升高,高峰值出现在7月(成熟林)和8月份(幼林),之后明显下降.幼林落叶松的树干呼吸速率(变化范围是1.99~6.15 μmol*m-2*s-1)显著高于成熟林(变化范围是1.52~3.38 μmol*m-2*s-1)(P<0.05).树干温度对树干呼吸影响较大,树干呼吸速率与树干温度呈指数相关关系;成熟林和幼林树干呼吸的Q10值分别为1.96和3.44.当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树干呼吸速率与其关系无明显规律,但当空气相对湿度很高时,能大大促进树干的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