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高寒草甸矮蒿草种群的放牧中构件种群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矮嵩草草甸建群种矮蒿草构件种群的数量在放牧第四年和1停牧1年后的季节动态性与反应。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增加,矮嵩草每分株中分蘖和叶片的数量增加,累积存活叶片数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2.
3.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温度叶扩散导度、蒸腾作用与水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贲桂英  韩发  师生波 《生态学报》1993,13(4):369-372
高寒草甸是分布在高寒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由于长期处于较低的气温、低气压和强日辐射等自然环境条件下,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适应,在生理生化及形态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适应特征。自1986年至今,在2000—4000m不同海拔地区调查取样,对高寒植物生理生态及生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将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温度叶扩散导度、蒸腾作用与水势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光合、暗呼吸和土壤呼吸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在6月份接近平坦型,7、8月份呈午间降低型。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光合作用受较低的光合面积指数及冠层叶片的受光势态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光饱和现象,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相对于全日照光合有效辐射均较低,接近于单叶的光响应特性。裸露地面的土壤呼吸和植物与土壤体系的暗呼吸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土壤水分状况和降雨量也有密切联系。影响草甸群落光合特性的主要因素有:高原地区强烈的太阳辐射,较低的光合面积指数和植物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所形成的草结皮层结构。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种子库的初步研究邓自发周兴民王启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TheStudiesofSeedBankofKobresiahuilisMeadowinQing_ZangPlateau.DengZifa,Zhou...  相似文献   

6.
长期增强UV-B辐射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地区的强光和天然太阳短波辐射为背景,在植物生长季每天人工增补15.8 kJ·m-2的辐射剂量,模拟平流层臭氧破坏5%时近地表面增加的太阳UV-B辐射强度,探讨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光合作用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结果显示:(1)长期增强UV-B辐射对高寒矮嵩草草甸大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其中异针茅(Stipa aliena)、苔草(Carex atrofusca)、黄芪(Astragalus sp.)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但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异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柔软紫菀(Aster flaccidus)、羌活(Notoperygium forbesii)的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增加,这与它们的形态特征,气孔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有关.(2)长期增强UV-B辐射使高寒矮嵩草草甸大多数植物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升高,这更有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紫外辐射,减少UV-B辐射增加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的伤害,起到了光合保护的作用,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也是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研究表明,长期增强UV-B辐射不会减少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高寒矮嵩草草甸群落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高寒矮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级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初级生产量的高低,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生产力。初级生产量一方面取决于群落类型、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制约。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上主要的植  相似文献   

9.
矮嵩草草甸植物蒸腾强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李积兰  李希来 《生态科学》2016,35(2):156-16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建群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以自身重要的生态价值、营养价值、耐寒耐牧和高抗逆性, 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长期超强度的放牧压力和啮齿动物的破坏活动, 使矮嵩草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受到了一系列既有的或潜在的影响。因此,学者们从各方面研究矮嵩草及其生态系统, 以期实现矮嵩草草甸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总结了矮嵩草的资源特性、矮嵩草对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环境的适应, 以及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旨在为今后深入开展矮嵩草相关研究, 高寒草甸草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类群对模拟降水和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植物类群对模拟夏季增减雨量、冬春增雪以及增施氮肥下的响应。结果表明:1999年模拟减少降雨20%~40%和增加雨量20%~40%下禾草类、杂类草和莎草类的综合优势比(SDR)和地上生物量变化均不显著。冬春增雪100%有利于禾草类夏季的生长,冬春增雪对植物类群的影响大于夏季雨量的增加。夏季增施氮150 kg·hm-2和增施氮300 kg·hm-2禾草类的盖度比、高度比、SDR和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大,而杂类草的盖度比和高度比、SDR及地上生物量在施氮300 kg·hm-2下显著减低,在施氮150 kg·hm-2水平上禾草类的生物量的增加与杂类草生物量的降低存在相互补偿的作用机制。在水分资源不利的(如减少雨量)的干扰下,其敏感性表现为杂类草大于禾草类,莎草类最小。莎草类植物对各种处理下响应不敏感,也说明它对资源环境的波动有很强的适应性。缺水年(1999年)模拟增加雨量20%~40%的条件下,可缓解降水量减少的影响,相反模拟减少雨量20%~40%会增强干旱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高寒草甸矮生嵩草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矮生嵩草 ( Kobresia humilis)根系和根颈中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 TNC)含量的季节变化 ,对根颈中 TNC含量与地上部分生长的关系以及刈牧对 TNC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TNC主要贮藏在根颈中 ,其含量的季节变化波动较大 ,并呈“窄 V”形循环。整个生长季内根颈 TNC含量与净增叶片数之间为负相关。生长早期根颈 TNC含量决定于叶片死亡数与叶片存活数的比值 ,当比值等于 0 .1 6时 ,TNC含量为常数 2 0 .5 9% ;当比值大于 0 .1 6时含量减少 ;比值小于 0 .1 6时含量增加。生长中期根颈TNC含量与地上部分的生长没有显著关系 ,而生长末期则与累积叶片数呈正相关。早期重度刈割后 ,根颈和根系 TNC含量均有明显下降 ,但根颈含量恢复较快 ;中期刈割对根系 TNC含量影响较大。刈割对根系 TNC含量的影响大于放牧 ,而放牧对根颈 TNC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The seasonal dynamics and grazing responsiveness of modular populations of Kobresia humilis were studied at the fourth year (1991) of grazing under different stock intensities and after resting for 1 year (1993) in alpine meado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tillers and leaves per ramet of modular populations of Kobresia humilis increased and the time for which the number of cumulative surviving leaves reaching its maximum was delay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tock intensity.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tiller, flowering tiller and total cumulative leave of the populations displayed similar variations with the change of grazing intensities. Two peaks of growth rate of tiller population were observed at the middle and last ten days of May and at the last ten days of August respectively. The peak of death rate of tiller population was at the end of season of growth. The cycle of initiation and death of leaf was nearly synchronous with that of tiller. The greatest risk of leaf death was also in concert with the highest rate birth. The pattern of survival curves was of the “Deevey type Ⅰ” for tiller populations and of the “stepwise” type for leaf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And different stock intensities had no effect on the patterns of survival curves, however, their im-pacts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tiller and leaf populations of Kobresia humilis remained 1 year after stop grazing.  相似文献   

14.
矮嵩草草甸生长季节生产者亚系统分室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高寒矮嵩草草甸生产者亚系统六分室模型(GCS 01模型)。六分室包括地上部分的禾草类(V1)、莎草类(V2)、杂类草(V3)、枯枝落叶(V4)四个分室以及地下部分的活根(V5)、死根(V6)两个分室。并建造了相应的微分方程组数学模型,用含有龙格库塔法的BASIC程序可求其数值解。本模型可供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人员研究系统行为、探索系统内部规律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此项研究工作于1986年5—9月植物生长季节内,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用钴纸法测定了矮嵩草等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垂穗披碱草等3种植物的蒸腾日进程和不同植被覆盖地段的蒸腾—蒸发量,在测定时记录了气温、湿度等有关气象资料,以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矮嵩草等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随植物种和所处的物候期而变化,植物生长早期蒸腾强度较低,进入生殖阶段,蒸腾强度明显提高。2.垂穗披碱草等3种植物蒸腾强度日进程呈明显的单峰型曲线,在中午或午后出现峰值,没有午休现象。这同气孔一直开着有关,是矮嵩草草甸植物蒸腾的特征之一。 3.不同植被覆盖地段的蒸腾—蒸发表明,有植被覆盖的地段的蒸腾—蒸发量较裸地的蒸发量为高。  相似文献   

16.
矮嵩草光合作用与环境因素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青海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生长的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为材料,研究高山植物光合作用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及对生长环境和低温胁迫的反应。随海拔升高矮嵩草叶绿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而叶绿素a/b值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随海拔升高而增高。生长地区海拔越高矮嵩草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越高;而光合表观量子产额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光呼吸强度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矮嵩草光合作用特性受生长环境因素的影响。低温胁迫导致矮嵩草光合速率、表观量子产额降低,低温下的光照加剧了光合作用抑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青海海北地区矮嵩草草甸生物量和能量的分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此项研究工作于1980年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分布面积广、草质优良,在畜牧业生产中有重要意义的矮嵩草草甸的生物量和它的能量分配关系,测定了地上,地下生物量和不同物候期主要植物类群的热值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草甸生物量的季节动态较为明显,地上生物量随生长季节的水热条件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9月初地上生物量达到峰值(296.66g/m2),此后生物量逐渐减少,到枯黄前而停止;地下根系生物量在返青期较高,生长旺盛期最低,枯黄期最高,这同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物质运转有关。矮嵩草草甸主要植物类群的热值以生长旺盛期最高,枯黄期次之,返青期较低;各类草的热值,以莎草类最高,禾草类次之,杂类草最低。矮嵩草草甸总初级生产量为909.49g/m2·年,其中地上为296.66g/m2·年,地下为596.67g/m2·年,枯枝落叶为16.16g/m2·年。群落在不同生长期所固定的太阳能数值不一,以枯黄前所固定的太阳能为最多,生长期整个群落的光能利用率为0.295%。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演替规律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的演替规律。聚类分析的结果,当相关系数R>0.850时,组成群落的24种植物聚合为6类,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当R>0.870时,6个放牧强度下的群落聚合为2类,分别属于以禾草植物为共建种的两层结构的植物群落和以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以及 杂类草为共建种的单层结构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9.
对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505nm处的吸光度值(A505/A652)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测定发现:矮嵩草和珠芽蓼叶片内玉米黄质的相对含量在一个生长季内呈现单峰曲线变化,与海北站太阳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呈正相关;玉米黄质的日变化也呈现单峰曲线,于中午14:00左右达到最大值,与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呈正相关;玉米黄质在非辐射能耗散以及防止过氧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