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季洁  张艳璇  陈霞  林坚贞 《蛛形学报》2010,19(2):115-119
本研究进行了斯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以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Kishida)为猎物时,在15℃、18℃、20℃、25℃、30℃和35℃下的发育历期和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15℃时斯氏新小绥螨不能完成发育,18℃时仅少量个体能完成发育.在18~35℃之间,雌螨的发育历期为7.15~18.70 d,雄螨的发育历期为4.00~16.20 d.在20℃~35℃之间,斯氏新小绥螨的雌雄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20℃时性比最大(1.77),25℃时净增殖率(R0)最大(36.497),35℃时世代生长周期最短(15.433),30℃时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最大,分别为0.197和1.218,种群倍增时间(t)最短(3.513);随着温度的增加,斯氏新小绥螨的平均寿命逐渐变短,20℃时最长(73.40±1.26 d),35℃时最短(25.10±1.20d);25℃时每雌平均产卵量最高(60.44±1.51粒/雌),35℃时日平均产卵量最高(2.06±0.09粒/雌/d).  相似文献   

2.
本在25℃条件下初步研究了胡瓜钝绥螨捕食茶橙瘿螨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各螨态取食量及猎物--卵转化率。25℃时胡瓜钝绥螨的净增殖率R0=21.7862,世代平均周期T=16.1822,内禀增长率rm=0.1904,周限增长率λ=1.2097,种群倍增所需时间t=3.6405。日平均产卵量2.19粒/天,总产卵量36-48粒/雌,平均38.97粒/雌。胡瓜钝绥螨雌螨-生取食量1978.49头。雄螨取食量879.56头。猎物:卵转化率为79.78头茶橙瘿螨:2.19粒胡瓜钝绥螨卵。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在14、17、20、23、26、29、32、35℃和RH=85%的条件下,以截形叶螨为猎物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4℃不适宜斯氏钝绥螨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仅17.5%;在17~35℃之间其生长发育正常,存活率均100%,各螨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未成熟期总发育历期从21.36d缩至3.97d。采用线性日度模型拟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发育速率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斯氏钝绥螨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不同,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92℃和94.69日·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在25℃条件下以毛竹4种害螨南京裂爪螨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Yuan、竹裂爪螨S.bambusae Reck、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瘿螨Aculus bambusae Kuang为猎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胡瓜钝绥螨能取食上述4种害螨,其世代存活率依次为90.4%、77.55%、87.93%、81.63%;②每雌总产卵量依次为38.12粒、45.77粒、35.59粒、30.76;③胡瓜钝绥螨以南京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16.74低于南京裂爪螨(R0=20.84),但是内禀增长率rm=0.154是猎物的1.73倍(rm=0.089),世代周期T=18.31和种群倍增时间t=4.5088均低于南京裂爪螨(T=33.35,t=7.704),因此在林间当南京裂爪螨离巢、破巢或大量迁移时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增长;④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其净增殖率R0=25.81,内禀增长率rm=0.152,周限增长率λ=1.164均低于竹裂爪螨(R0=39.28、rm=0.192、λ=1.212),而世代周期T=21.35种群倍增时间t=4.552均高于竹裂爪螨(T=19.08,t=3.60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犯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⑤胡瓜钝绥螨以竹裂爪螨为猎物时,其净殖率R0=20.80,内禀增长率rm=0.175,周限增长率λ=1.191均略低于竹裂爪螨(R0=21.54、rm=0.185、λ=1.202),而世代周期T=17.30种群倍增时间t=3.958均略高于竹裂爪螨(T=16.62,t=3.753)因此必须在竹裂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胡瓜钝绥螨才能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密度的增长;⑥胡瓜钝绥螨以竹刺瘿螨为猎物时其净增殖率R0=16.82与取食南京裂爪螨相近,但内禀增长率rm=0.144,周限增长率λ=1.155均低于取食上述三种叶螨,但产卵量高于其乡土天敌竹盲走螨(Tylodromus bambusae),林间在竹刺瘿螨低密度时仍能控制竹刺瘿螨的种群密度.模拟试验表明当毛竹长至1米高时释放胡瓜钝绥螨16小时后,能在12米高的竹冠上发现大量的胡瓜钝绥螨.研究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能有效地控制毛竹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72-76
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RH)85%条件下,分别以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八节黄蓟马Thrips flavidulus和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饲喂捕食螨,研究了猎物对捕食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椭圆食粉螨、八节黄蓟马和柑橘全爪螨为食物时,胡瓜钝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时间分别为7.1 d、7.7 d和7.4 d,产卵历期分别为22.7 d、23.2 d和25.1 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3.1粒、34.1粒和37.5粒,表明以八节黄蓟马为食时,胡瓜钝绥螨完成整个世代所需的时间最长,以柑橘全爪螨饲喂时胡瓜钝绥螨的产卵历期最长,产卵量最多;而巴氏钝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完成整个世代需要的时间分别为7.5 d、6.4 d和7.1 d,产卵历期分别为22.2 d、22.5 d和23.4 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0.1粒、30.7粒和31.5粒,表明以椭圆食粉螨为食时巴氏钝绥螨完成整个世代所需时间最长,以柑橘全爪螨为食时,巴氏钝绥螨的产卵历期明显延长,总产卵量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6.
西花蓟马取食不同豆科蔬菜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传入我国的重要入侵害虫,在贵阳地区对豆科蔬菜为害十分严重。在25℃条件下,组建了西花蓟马取食大豆叶片、豇豆叶片、四季豆叶片和四季豆豆荚时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未成熟期取食四季豆豆荚时存活率最高,取食其它3种豆科蔬菜时存活率相差不大。西花蓟马取食四季豆豆荚时内禀增长力最高为0.1626,取食豇豆叶片时最低为0.0834,净增值率也是取食四季豆豆荚时最高,取食大豆叶片时最低,表明四季豆豆荚最有利于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不同豆科蔬菜上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所占的比例很大,而成虫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烟叶上释放斯氏钝绥螨防治烟蓟马的最佳释放比例和部位,本文研究了6个不同比例和3个不同部位释放斯氏钝绥螨后烟蓟马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按益害比10∶1释放斯氏钝绥螨在较短时间内即能有效控制烟蓟马,释放10 d后,烟蓟马的数量即下降到8.33头/株,20 d后下降到2.67头/株,40 d后烟蓟马种群消失。10 d后的相对防治效果达71.26%,20 d后达90.79%。在烟叶的中部、下部和基部释放斯氏钝绥螨均能有效控制烟蓟马。建立释放10 d后6个比例下烟蓟马的死亡率与天敌数量的关系方程,y=106.857×e-104.257/x,计算出烟蓟马的死亡率达到50%的释放数量为LT50=137头/株,即按益害比4.6∶1释放;死亡率达到90%的释放数量为LT90=607头/株,即按益害比20.2∶1释放。以释放比例为益害比10∶1为例,建立了烟蓟马的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方程y=109.689×e-4.532/x,计算出释放斯氏钝绥螨后烟蓟马的死亡率达到50%的时间LD50=5.8 d,死亡率达到90%的时间为LD90=22.9 d。本文为利用斯氏钝绥螨防治烟蓟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许俊杰  孙运达 《四川动物》2006,25(4):800-802
组建并分析了柏小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在25℃恒温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为0.1274,周限增长率λ为1.1358/d,净增殖率Ro为12.8746代,平均世代周期T为20.0586d,种群增长一倍需要的时间t为5.4407d。  相似文献   

10.
比哈小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比哈小爪螨5个温度梯度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15 ℃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小,分别为0.0235和1.0238,种群倍增时间最长(29.47 d);35 ℃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大,分别为0.3069和0.3592,种群倍增时间最短(2.26 d),说明高温有利于该螨种群的增长.25 ℃时净增殖率最大(56.30).35 ℃的世代生长周期最短(11.97 d).15 ℃时其寿命最长(98.90±20.77 d),35 ℃时寿命最短(19.00±3.11 d).最高平均产卵量71.60粒/雌和最高日平均产卵量4.10粒/雌/天均在25 ℃时出现.15 ℃时平均产卵量最低(8.80粒/雌),日平均产卵量仅有0.34粒/雌/天.最大日产卵量出现在35 ℃时(12.00粒/雌/天).  相似文献   

11.
猎物对巴氏钝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1)℃、90%RH以上、无光照实验条件下,以腐食酪螨和刺足根螨为猎物,研究了巴氏钝绥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以腐食酪螨幼螨为猎物,巴氏钝绥螨可正常发育和繁殖,雌、雄成螨寿命分别为(34.250±1.361)和(23.950±1.606)d;以刺足根螨为猎物时,无法发育到成螨;成螨寿命明显缩短,雌、雄分别为(7.300±0.619)和(6.567±0.609)d,显著短于捕食腐食酪螨的巴氏钝绥螨,而且雌螨不能产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斯氏钝绥螨在不同温度下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为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水琼脂培养基法,研究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斯氏钝绥螨第一若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日均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而第二若螨、雄成螨和雌成螨的日均捕食量随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在30℃时捕食效能达到最大,为18.146。在一定密度的西花蓟马环境下,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35℃时,搜寻效应下降。在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密度为30头时,斯氏钝绥螨雌成螨自身密度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斯氏钝绥螨雌成螨捕食西花蓟马1龄若虫所产生的竞争属于分摊竞争。【结论】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斯氏钝绥螨可用于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中。  相似文献   

13.
夏育陆 《生态学报》1989,9(2):174-181
本文从天敌与猎物的种群内禀增长力,天敌对猎物不同密度的功能反应及数值反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和比较纽氏钝绥螨、尼氏钝绥螨时其猎物——枯全爪螨的控制作用。在五种温度下,两种捕食螨的种群内禀增长力都大于桔全爪螨。它们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尼氏钝绥螨的捕食量大于纽氏钝绥螨,在25℃时两种捕食螨捕食量最大,应用Rogers的模型能较好地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尼氏钝绥螨对桔全爪不同虫态的取食不存在选择效应,纽氏钝绥螨则嗜食若螨和幼螨。两种捕食螨对桔全爪螨的数值反应表明,仅供给桔全爪螨雌成螨作为食物,对两种捕食螨都不利,尤其对尼氏钝绥螨更为明显。综上所述,两种捕食螨能比较有效地控制桔全爪螨种群,当猎物密度较高时,尼氏钝绥螨控制效果优于纽氏钝绥螨,但纽氏钝绥螨控制效果优于纽氏钝绥螨,但纽氏钝绥螨田间种群数量比尼氏钝绥螨稳定。柑桔园中存在其它补充食物时对这两种捕食敌有利。  相似文献   

14.
侧多食跗线螨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郅军锐 《昆虫知识》2002,39(3):199-202
研究了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latus (Banks)在 2 5℃ ,相对湿度 85 %~ 90 % ,取食辣椒条件下的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 :该螨的内禀增长力为 0 2 94 8,周限增长率为 1 34 2 9,净增殖率为 2 5 4 94 4,种群世代平均周期为 1 3 85 0 9d ,种群加倍时间为 2 35 1 2d ,在理论年龄组配中 ,未成熟期(卵、幼螨、若螨 )占 70 1 781 % ,成螨占 2 9 82 1 9%。  相似文献   

15.
棉田朱砂叶螨自然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峰 《昆虫知识》1992,29(4):199-201
用分代隔离观测的方法消除世代重叠的影响,来研究棉田朱砂叶螨自然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获得8个世代的数据。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表明,降雨和天敌捕食是影响棉田朱砂叶螨种群消长的主要自然因素。大暴雨对朱砂叶螨种群的影响最大,是造成其峰值消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几种湿度下二化螟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生命表的应用技术在国外发展异常迅速(Price,1975),其中实验昆虫学已成为国际昆虫学的发展主流(钦俊德,1985)。由几种温度组成实验种群生命表,国内已作过棉铃虫、白背飞虱、金边土鳖虫等(吴坤君,1978;冯炳灿,1985;刘复生,1982),而湿度实验种群生命表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1980—1981年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韦德卫  于永浩  曾涛 《昆虫知识》2008,45(2):269-271
在27℃条件下,以粗脚粉螨Acarus siro L.为饲料饲养观察南非盲走螨Typhlodromus(Anthoseius) transvaalensis(Nesbitt)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南非盲走螨行孤雌生殖,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产卵前期各阶段发育历期分别为2.00,0.72,1.96,1.53,1.77d,完成1个世代发育需7.98d,雌成螨平均寿命14.82d、平均产卵量25.75粒,各种群生命参数分别为:净增殖率R0=25.01,世代平均周期T=13.71,内禀增长率rm=0.23,周限增长率λ=1.26,种群倍增所需日数t=2.95。采用小空间湿度控制法,测定不同湿度对南非盲走螨卵的孵化和成螨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发育和孵化的最适湿度为75.0%~85.0%,96.0%的相对高湿度对成螨的产卵和存活均有不利影响。以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不同螨态为猎物时,南非盲走螨对橘全爪螨幼螨的捕食量最大,日平均捕食量为5.40头,而对橘全爪螨雌成螨则几乎不取食。  相似文献   

18.
苹果全爪螨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种不同温度和16h/d光照长度的条件下组建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Koch)实验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实验种群的一些特征和生命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适于苹果全爪螨实验种群增长的温度在26~30℃。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26±1)℃恒温条件下的饲养观察,组建了广聚萤叶甲实验种群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生殖力表。结果表明:广聚萤叶甲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历期分别为7.51、12.14、7.67和4.75d;各虫态的存活率变幅在77%~94%,其中以卵期存活率最高,3龄幼虫存活率最低,且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Ⅱ型分布;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93.8粒;种群趋势指数为36.95,世代平均历期为31.37d,内禀增长能力为0.095,周限增长率为1.10。  相似文献   

20.
王文娟  贺达汉 《昆虫知识》2006,43(6):851-853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近几年在葡萄园内暴发为害,通过室内饲养,组建其取食葡萄叶片时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室温(21~28℃)下,该虫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R0)、种群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为0.2066,1.2295,39.5929,17.8d和3.3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