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3.
4.
5.
山楂叶螨对三氯杀螨醇抗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规定的测定叶螨抗药性的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我国北方苹果园的主要害螨——山楂叶螨对三氯杀螨醇的抗性。连续5年使用三氯杀螨醇的试验结果表明,山楂叶螨种群对这种杀螨剂的抗性指数是7.5。抗性种群的异质性明显大于敏感种群。表明抗性种群有形成高抗种群的趋势,像这种类型的果园,应减少三氯杀螨醇的用量,以延缓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朱砂叶螨自然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Fuzzy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在1986-1993年间的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朱砂叶螨种群动态在年度间、地方间、样地大小上存在着差异,幼若螨动态与成螨动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宁夏山楂叶螨生物学和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山楂叶螨在宁夏1年发生4~6代,4月中旬9~10℃时出蛰,苹果初花期为盛。5月中旬在内膛危害,5月下旬后扩散树冠外。6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降水对其消长影响明显。温度在20~30℃有利山楂叶螨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朱砂叶螨是河南棉田严重害虫之一。年可发生10代以上,1~2代在平均温度16~20℃时完成一代需19~29天,其余各代在平均温度22~28℃时为10~13天。26℃左右为最适发育温度,发育起点温度10℃左右,有效积温为163.25日度。以授精雌成螨在寄主植物枯落叶下,杂草叶下及土中越冬。3月上旬开始在杂草上取食活动,5月上旬开始侵入棉田,6、7月是螨量高峰期,9月上旬在田间消失,降雨量与虫口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柑桔全爪螨为害梨树时春夏种群密度极低但随后却突然爆发,形成一年之中只有秋季一个高峰期之发生规律,这与其在柑桔上一年之中两个发生高峰期的发生特点形成鲜明对照。为阐明柑桔全爪螨在梨树直的这种季节消长规律之成因,本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该螨在梨叶和柑桔叶一年之中的产卵率,成活率以及卵的孵化率等生态学习性。结果表明产卵率在梨叶与柑桔叶之间全年均无显差异;然而其在梨叶上的成活率以及卵的孵化率在八月之产明显低于其在柑桔叶上之值,且差异显或极显,但八月之后以上各项指标在梨叶和柑桔叶上均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捕食螨在我国农林害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捕食螨是农林生产中极具价值的生防作用物。文章对捕食螨在我国农林害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内容包括:与释放应用相关的研究(引进与风险评估,饲养、贮存与运输,食性与释放,捕食与繁殖,定殖与扩散,外界影响因子)、几种主要捕食螨(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西方盲走螨Typhlodromus occidentalis、伪钝绥螨Amblyseius fallacis、胡瓜钝绥螨A.cucumeris)的应用、释放应用前景与展望等,旨在提高我国的捕食螨研究与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于横断山区采获一批叶螨标本。本文记述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二新种及一新纪录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杉木始叶螨Eotetranychus cunninghamiae Wang新种(图1-11) 雌螨 体长338微米,体宽153微米。体形椭圆。须肢附节端感器柱形,其长为宽的2倍;背感器梭形,与端感器等长;刺状毛稍长于端感器。气门沟末端呈L形弯曲。背毛末端尖细,具茸毛,共13对,其长度明显超过横列间距。前足体第2对背毛最长,达131.1微米,后半体第1—3对背中毛长度分别为122.5、116.9、102.6微米。内、外骶毛长度分别为82.7和71.2微米,臀毛长57微米。后半体第1—3对背侧毛长度分别为128.3、 相似文献
16.
我国果园中常见的捕食螨——长须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须螨科Stigmaeidae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缝颚螨总科Raphignathoidea。该类螨体微小,一般在700微米以下。体色多呈黄、橙或红色。体壁柔软,具不同形状和数目的背板。螯肢基部通常愈合,螯肢呈细针状。气门沟发达,从螯肢基部可延伸至足Ⅱ基节。须肢跗节通常具一律状和一顶端三裂形的感毛。足Ⅰ、Ⅱ基节与足Ⅲ、Ⅳ基节呈两组分开。爪间突具三个分支,其末端各具呈“Y”形的粘毛。 长须螨多生活于苔藓、地衣、地面的枯枝落叶或土壤中,但某些种类生活于植物上,可以捕 相似文献
17.
18.
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生殖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0.5℃的条件下,应用岛屿法观察比较了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和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实验种群的存活率、产卵量,组建了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截形叶螨生殖力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比较了2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γm)、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翻倍时间(t)等生殖力参数以及种群增长指数(I).从结果看,截形叶螨的生殖能力和种群增长指数低于土耳其斯坦叶螨.因此,可以判断截形叶螨在新疆部分棉田取代土耳其斯坦叶螨种群爆发成灾,并非其物种本身生殖潜能形成,而是由其它生态因子造成.由于截形叶螨存活时间长于土耳其斯坦叶螨,其一旦进入棉田,则造成更大危害. 相似文献
19.
棉花叶螨对三氯杀螨醇和氧乐果的抗性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叶螨(优势种朱砂叶螨)抗三氯杀螨醇和氧乐果的系统监测表明,棉田化防前期是当年棉花叶螨抗性最低点,大面积化防后抗性水平明显上升。化防停止后至下年春季,抗性呈下降趋势,反映在系统监测动态上,棉花叶螨抗性水平曲折性上升。对三氯杀螨醇和氧乐果的抗性分别由1986年的5.28~6.65倍和9.24~11.26倍上升到1992年的8.55~15.57倍和19.23~28.48倍。 相似文献
20.
玉米田截形叶螨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2001年于内蒙古巴彦卓尔盟杭锦后旗研究了玉米田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在玉米田的空间格局为聚集格局,随着叶螨种群密度的上升,其聚集强度下降应用最优分割法将玉米截形叶螨田间种群动态划分为5个阶段:①7月上旬前为种群初建期,叶螨在玉米田刚开始发生,种群数量很低,只分布在极少数植株上;②7月中旬为种群缓慢增长期,种群数量低,增长缓慢,聚集强度高;③从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种群快速增长期,种群数量高,增长迅速,叶螨分布至全田,聚集强度下降;④8月下旬为种群高峰期,种群数量最高,聚集强度较低;⑤9月以后为玉米截形叶螨种群的衰落期,由于玉米受害严重及玉米进入生长后期,中下部叶片大部分均已枯死,上部叶片也已老化营养水平下降,加之气温下降,叶螨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