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东方田鼠两亚种幼体生长特征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相同驯养条件下同步测定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幼体的生长特征参数。两亚种初生幼体表型特征无明显差异。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对两亚种幼体的体重、体长和尾长,以Logistic生长方程对后足长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与描述。指名亚种雄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均大于或显著大于长江亚种,雌体前者小于后者;两亚种在17~20 d体重均已产生性二型分化,长江亚种两性个体渐近体重、体长和尾长差值大于指名亚种。两亚种雌体体重、体长、尾长和后足生长速率均相应地大于雄体,体重生长曲线拐点出现时间、瞬时生长率曲线拐点出现时间较体长、尾长和后足长明显迟缓。两亚种两性个体的后足长生长速率要大于其体重、体长和尾长。结果表明,(1)雌体较雄体早熟;(2)雄性体重指名亚种大于长江亚种,雌体相反,指名亚种性二型现象较长江亚种明显;(3)后足长较体重、体长和尾长较早地达到成熟时的大小;(4)两亚种幼体性二型分化时间早于其性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2.
东方田鼠长江亚种和指名亚种基因组DNA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方田鼠基因组DNA序列片段(CenBank登录号:AF277394),通过PCR方法扩增东方田鼠长江亚种(Microtus fortis calamorum)和宁夏指名亚种(Microtus fortis fortis)基因组DNA,得到-670bp左右的特异扩增片段。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裁体,进行DNA序列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东方田鼠长江亚种与指名亚种之间该序列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东方田鼠两个亚种中共发现19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不同的个体在该序列存在广泛的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多态性位点多达25个;变换类型包括:转换(G→A、A→G、T→C、C→T)、颠换(G→T、A→T、T→A、C→A)、插入(CA)和缺失(TGTTTT)。东方田鼠长江亚种和指名亚种两个种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尤其是在146、192、223、224、235位,但两种群间同源性仍高达98%。同时采用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分析方法,对两个亚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东方田鼠长江亚种和宁夏指名亚种基因组DNA明显的分为两大组别。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 对东方田鼠指名亚种繁殖特性和幼仔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该鼠全年均可繁殖, 平均每胎产仔3.8 ±1.5 只, 妊娠期20~21 d , 繁殖间隔期39.3 ±26.4 d , 雌雄比为1.48。幼鼠3 日龄耳壳完全直立, 4 日龄开始长下门齿, 5 日龄长上门齿, 7~8 日龄睁眼, 20 日龄可断奶, 55 日龄左右性成熟。3 种生长模型(Logistic 方程、Gompertz 方程和Von Bertalanffy 方程) 对体重、体长、尾和后足的生长过程的拟合优度均很高,择优选用Von Bertalanffy 方程对体重、体长和尾长进行描述, 选用Logistic 方程对后足长的生长过程进行描述。将该鼠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4 个阶段, 乳鼠阶段: 初生至10 日龄; 幼鼠阶段: 11 日龄至20 日龄; 亚成年阶段: 21至55 日龄; 成年阶段: 56 日龄以后。对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生长、繁殖特性异同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1993年10月-1995年5月室内饲养东方田鼠的结果显示:幼鼠3日龄耳壳安全直立,4日龄能辨雌雄,8日龄披毛长全,8-10日龄睁眠,10日龄左右牙齿长全,15-20日龄可独立生活。冬季出生的约2个月性成熟,春季出生珠约50天性成熟。其体重生长曲线珂用Logistic曲线方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5.
大鸨东方亚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秀华  刘铸  白素英 《动物学报》2006,52(3):569-574
为了探索东方亚种数量正在减少的原因和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利用微卫星DNA对大鸨东方亚种(Otistardadybowskii)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3个大鸨指名亚种的微卫星位点和13个波斑鸨的微卫星位点扩增了47个个体的基因组DNA,筛选出8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其中有3个微卫星的多态性较低,其余5个微卫星的多态性较高。各位点的观察杂合度为0.0435-1.0000,平均杂合度(h)为0.6595;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416-0.8520,平均为0.5497;有效等位基因数(E)为1.04-7.46,平均为3.61。4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4个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多方面比较发现,大鸨东方亚种遗传多样性很低,且低于指名亚种,这可能由于其种群较小、历史遗传瓶颈作用、生境破碎化、分布地域紧缩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张琛  王勇  张美文 《动物学杂志》2019,54(3):311-320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是一种栖息于湿地生境的小型哺乳动物,为了解其水生运动适应,作者在实验室内观察和测试了该鼠的游泳行为、皮毛防水性能和长时间游泳能力。结果发现,东方田鼠主要在水面游泳,亦能潜水,游泳姿势是狗刨式,并主要以后肢交替划水提供推进力,速度约为0.37 m/s。在20℃水温条件下,东方田鼠皮毛表现出良好的防水性能,且防水性能与其年龄及体重均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0.01,R~2=0.805);东方田鼠具有平均约持续5 h以上的长时间游泳能力,且长时间游泳能力与其皮毛防水性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1,R~2=0.682);上述两项指标性别差异显著。这表明,东方田鼠有较强的水中运动能力和长时间游泳能力,具有水生运动方面的适应性进化,有利于其在沼泽等栖息地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暴发期间的行为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下旬洞庭湖区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calamorum)再度暴发,作者观察到其种群暴发期间的迁移、栖息与取食行为具有典型的\"逃难\"与临时\"集群\"特征,大多数东方田鼠在迁移过程中死亡,迁到大堤的鼠聚集在大石下、木头下、矮灌木和草丛等较隐蔽场所,一个月后扩散到农田和荒地中,多扩散到杂草茂盛的荒地内。迁移过程中不仅取食农作物,而且取食老树皮等,农作物损失严重。了解其在迁移期间的行为特征,可为了解东方田鼠的生活史适应特性和防控东方田鼠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白带锯蛱蝶指名亚种Cethosia cyane cyane(Drury)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规模化饲养的方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白带锯蛱蝶规模化饲养成功的关键,而幼虫饲养是规模化饲养最重要的环节,必须通过匀虫控制好虫口密度。白带锯蛱蝶在海南尖峰岭地区全年发生、世代重叠,完成1个世代冬季需30~34d,夏季21~30d,1年发生8代左右,幼虫共5龄。成虫群集产卵和幼虫群集生活的习性,使该蝶成为规模化饲养中最易养殖的蝶种之一,其色彩华丽、飞翔姿态缓慢优美,尤其适宜在生态蝴蝶园与喜庆等场合放飞。嗜食的寄主植物有三开瓢(Adenia cardiophylla(Mast.)Engl)、龙珠果(Passiflora foetidaL.)。初孵幼虫至化蛹宜在室内饲养,3龄前用保湿养虫盒,4~5龄改用塑料花盆饲养并使其于盆的盖顶化蛹,将蛹盖挂入羽化室内,通过空调和喷雾装置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60%~80%,使蛹能正常发育和羽化。  相似文献   

9.
棕色田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报道了棕色田鼠指名亚种的正常血象值及几项血液生化值。结果表明,各项备注学和血液生化学参数值在成年个体间无性别差异(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外,但此三项指标尚未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与其它仓鼠科动物的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值相比较,棕色田鼠除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及中性粒细胞略低外,其它各项参数虽有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的觅食行为是对特定生境的适应性产物。食物斑块周边植被对动物视野遮挡是否通过作用于其觅食活动中的警觉而影响摄入率。采用新鲜白三叶叶片构建东方田鼠密集均质食物斑块,以牛皮纸模拟食物斑块周边植被遮挡田鼠视野,测定其在食物斑块上的觅食行为序列过程及行为参数,检验食物斑块周边植被高度对东方田鼠摄入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体在不同程度视野受阻条件下食物摄入率无显著差异。分析觅食行为参数动态发现,在不同视野受阻条件下,个体能通过调整各采食回合内警觉行为动作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维持觅食回合内总的觅食中断时间的稳定,进而保证进食时间的稳定。东方田鼠在不同程度的视野遮挡条件下均能通过行为变异和优化使摄入率保持稳定。结果亦充分说明,东方田鼠在警觉强度上的变化不能反映觅食中断所带来的食物收益减损的代价,但觅食活动中各警觉动作的持续时间的变异却能够明确指示个体摄入率的动态变化,因此,以觅食活动中警觉引起的觅食中断时间代价为线索,检验其对摄入率的影响,是评价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在不同生境觅食适应性策略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活条件下东方田鼠内脏器官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脏器指数可以反映动物的生理功能 ,消化道形态的变化受食物质量和动物能量需求的影响 ,国内外不少学者探讨了野外条件下鼠类脏器指数和消化道形态的季节变化及其生态适应意义[2 ,4 ,6~ 8,14 ,15] 。Gross等[12 ] 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和食物质量对草原田鼠 (Microtusochrogaster)消化道形态的影响。东方田鼠 (M .fortiscalamorum )为洞庭湖湖泊河汊区优势鼠种 ,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 ;同时其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的特性[13] ,对血吸虫的研究和防治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该鼠以湖滩苔草(Carexspp …  相似文献   

12.
东方田鼠昼夜活动节律观察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在半自然条件下观察了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昼夜活动节律。该鼠昼夜均活动 ,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日出和日落前后 ,夜间活动明显多于白昼。该鼠昼夜均取食、饮水 ,昼夜间差异不显著。雌鼠巢外活动、取食和饮水分别为 ( 1 0 85 0± 35 1 0 )s、( 1 1 0 3± 6 4 3)s和 ( 96 0± 5 0 4 )s;雄鼠分别为 ( 1 1 4 2 3±6 0 5 9)s、( 1 2 93± 733)s和 ( 1 2 0 1± 5 6 1 )s,巢外活动、取食及饮水时间量及频次雌雄间差异均不显著。雌雄同巢时间为 ( 1 0 4 42± 5 2 4 9)h。  相似文献   

13.
东方田鼠头骨和脏器的形态学指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实验室封闭群第7、8代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calamorum)头骨和脏器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并探讨了各指标在雌雄间、年龄组间的差异及其与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头骨大小在亚成年雌雄鼠间无显著差异,成年雄鼠显著大于成年雌鼠;脏器绝对和相对指标雌雄鼠间差异不显著。头骨指标、脏器绝对指标成年鼠显著长于或大于亚成年鼠,肝、肾脏、睾丸相对重量以及盲肠、大小肠相对长度在年龄组间差异显著。头骨和脏器指标(Y)与体重(X)的关系为Y=aX^b,头骨形态指标、脏器绝对重量或长度与体重正相关,脏器相对重量或长度除睾丸与体重正相关外其余均与体重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食物组成调查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吴林  张美文 《兽类学报》1998,18(4):282-291
采用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鉴定法,定量调查了洞庭湖区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calamo-rum)的食物组成。该鼠的主要食物,在苔草地是苔草和水田碎米荠,在芦荻场是碎米荠、苦草、荻和镜子苔,在稻田区是水稻和双穗雀稗,在岗地是三毛草、一年蓬、千金子和水稻。植物叶片是其主要利用对象,在绿色食物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取食植物种子。其食物组成的变化表明,该鼠能依不同栖息地的植被结构调整摄食对象,因而能适应湖区生活环境的灾变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封闭繁殖的成年东方田鼠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记录并分析24例麻醉东方田鼠体表心电图。结果表明,(1)Ⅰ、Ⅱ、Ⅲ、aVF导联波形较稳定,主波向上,各波较明显;(2)aVR及部分aVL导联主波向下多见,QRS波群形态多样复杂;(3)各导联T波不对称,无明显S-T段,且不在等电位线上;(4)与大鼠相比各导联波幅值均低较,心率较快。  相似文献   

16.
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观察测定其肝指数、病理、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周龄湖南洞庭湖种群雄性东方田鼠70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饲喂高脂肪料,对照组饲喂高纤维料,分别于第2、4、6、8、12周处死,称量体重及肝重,计算肝指数,采血检测东方田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r-GT)、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取肝脏HE染色后做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6周时肝脏出现了典型的脂肪肝特征,肝重和肝指数都明显升高(P<0.05),血清ALT、AST、r-GT、CHE、TC、FFA、GLU和LDL都明显升高(P<0.05),HDL和TG均明显降低(P<0.05)。镜检观察到模型组田鼠肝细胞逐渐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6周时大范围出现脂滴,8周时肝内出现弥漫性大脂肪滴,12周后出现炎细胞的浸润。结论采用高脂饲料成功诱发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提供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隶属于啮齿目仓鼠科(Cricetidae)田鼠亚科(Microtinae)田鼠属(Microtus),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及南方16个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