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同时结合牙弓夹板或自攻钛钉进行术后颌间牵引固定,探讨两种牵引方式对患者口腔情况和术后咬合关系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对65例下颌骨骨折病例在完成骨折坚固内固定的基础上分别应用牙弓夹板和自攻钛钉进行颌间牵引,14 d后拆除颌间牵引,术后3-6月进行复查,对患者术后及复查期间口腔情况和咬合关系进行评估,采用两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3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两种技术相结合,即使全面部骨折和陈旧性骨折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不同颌间牵引结果显示采用自攻钛钉治疗更加简便,口腔卫生情况明显好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复查显示两组患者咬合关系恢复理想,两者骨折愈合、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可吸收材料进行颌骨固位是一种较先进的坚固内固定方法,颌间自攻钛钉是恢复及维持咬合关系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结合克氏针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结合克氏针对17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按Sanders分型[1]:其中Ⅱ型6例,Ⅲ型10例,IV型1例。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优6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可吸收螺钉结合克氏针用于治疗跟骨骨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锁定钢板与经皮交叉螺钉(金属/可吸收螺钉)均可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但对三者间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异目前尚缺乏了解.本研究拟对此进行分析,通过对一例尸体跟骨标本进行断层扫描,建立完整跟骨与典型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骨折模型分别模拟采用锁定钢板、交叉金属螺钉以及交叉可吸收螺钉固定,经距下关节对跟骨施加垂直向下载荷模拟跟骨的受力状况.有限元模型通过相同来源的跟骨标本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完整跟骨的结构刚度高于骨折模型.3种骨折模型中,钢板固定刚度最高,但应力也高于两种螺钉固定模型.钢板固定模型的骨折端位移与金属螺钉固定模型相当,但小于可吸收螺钉固定模型.研究认为,锁定钢板和交叉螺钉均可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但金属螺钉固定可作为首选方案,因为其具有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应力遮挡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骨科器械和内固定新材料的不断问世,矫形外科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科。现仅就矫形外科植入材料的进展,作一综述。矫形外科植入材料要求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也应考虑经济效益。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有金属、塑料和氧化铝陶瓷。现分述如下: 一、金属材料:金属用于人体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400多年前,1565年Fetronius曾用金属板来修补头盖骨。据记载,十八世纪末,第一次应用铁丝固定体内骨折。二十世纪初,开始应用涂层钢以及钴铬钼铸造合金。最早是Wilts于1938年用不锈钢制作人工股骨头治疗严重的Stile氏病。40年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记忆合金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胸痛缓解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较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胸痛缓解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快的特点,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传统的骨折内固定材料进行了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利用复合材料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的优势来克服单纯的聚乳酸材料所存在的问题这一研究设想。本研究通过在聚乳酸中加入少量的β-磷酸三钙,使二者之间达到有机的结合,以得到一种新的性能优异的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所得到的复合材料能基本满足骨折内固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Bold螺钉和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内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空心螺钉治疗单纯内踝撕脱骨折57例,分为A组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25例,B组使用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32例。结果:两组57例均获得随访,两组病例远期均能得到较坚强的固定和良好的功能恢复,但Bold螺钉组相对普通螺钉组愈合时间更快(P〈0.05),下床活动时间更早(P〈0.05),早期踝关节功能评分高(P〈0.05),但六个月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Bold螺钉内固定有助于内踝骨折早期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比较好的内固定材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Bold螺钉和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内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空心螺钉治疗单纯内踝撕脱骨折57例,分为A组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25例,B组使用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32例。结果:两组57例均获得随访,两组病例远期均能得到较坚强的固定和良好的功能恢复,但Bold螺钉组相对普通螺钉组愈合时间更快(P<0.05),下床活动时间更早(P<0.05),早期踝关节功能评分高(P<0.05),但六个月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Bold螺钉内固定有助于内踝骨折早期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比较好的内固定材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常见病和多发病,肋骨骨折常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所形成的连枷胸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和低氧血症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采用胸部固定控制反常呼吸是纠正连枷胸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使用胶布外固定或胸带外固定效果不佳.最近使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肋骨固定钉是可降解的合成材料,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肋骨固定替代材料.对连枷胸患者,肋骨固定牢固,胸廓可恢复正常形态,对预防ARDS和MOD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我科于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5例多根肋骨骨折患者,经过采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CS内固定配合中医药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按AO分类:A型14例,B型6例,C型10例,经股骨下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整复骨折,并用DCS固定骨折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经1年随访,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85.71%,其中C型骨折1例术后出现膝内翻。结论DCS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是较理想的方法。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现象,其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老年人身上。肱骨外科颈骨的固定治疗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与外固定相比,内固定往往是针对骨折比较严重的病患。本文就将对AOT型钢板、克氏针以及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三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钛板坚固内固定在髁状突骨折游离再植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9例31侧髁状突骨折游离再植坚固内固定的患者术后复诊及X线片检查临床观察,对骨折类型、固定方式、愈合和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单线形19侧,多线形和碎性12侧.单板固定24侧,双板固定7侧.疗效评价总满意率83.9%;不满意率占16.1%,其中张口受限2例,髁状突移位并伴骨折缝感染吸收3例.结论:钛板坚固内固定是颌后切口入路游离再植治疗髁状突中高位及复杂性骨折满意疗效的保证,双板固定能保障髁状突多线形和碎性骨折稳定性愈合,坚持张口训练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86例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双钢板固定组(43例)及Y型钢板固定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再分别行双钢板及Y型钢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改良cassebaum肘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双钢板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Y型钢板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Y型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类型、合并损伤、内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双钢板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时有良好的疗效,合并伤、内固定方法、骨折类型、术后锻炼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种不同的治疗第5 掌骨颈骨折的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比较三种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 第5 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早期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将CT 扫描数据导入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第5 掌骨颈骨折模型,并选取三种钢板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对三种模型施加外力荷载并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对比骨 折断端的最大位移和钢板螺钉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方法一、二、三的第5 掌骨骨折端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189775 mm、 0.181428 mm、0.224299 mm,以方法二的骨折端位移最小;内固定材料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20 KPa、1.00 KPa、1.39 KPa,以方法二 的钢板螺钉应力最小。结论:采用近端三颗螺钉远端两颗螺钉的直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 好,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安全性更高,是治疗第5 掌骨颈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新技术革命中,材料科学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需要有多种新材料的支持,反过来,各种新材料即是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必要物质基础.同样,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生物材料的开发促进了人工脏器的发展.它所探讨的是,各种医学中应用的,特别是适于植入人体内的材料,及其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以及与人体相互作用时的生物、理化特性等.像其它材料学一样,生物材料也包含天然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天然材料顾名思义,这是利用天然物质改制成适合人体需要的替代物,例如,用珊瑚石制成人工骨.但这毕竟是少量的,更多的是需要人们去开发和研制的各种人工材料. 金属材料人们开发最早的就是这种材料.十八世纪时,就已采用金属固定骨折了.十九世纪初,开始用黄金植牙.迄今,在欧美一些国家仍在使用以黄金为主的贵金属,作为口腔假牙的修复材料.鉴于黄金过于昂贵,人们渐  相似文献   

16.
生物降解接骨材料既有早期对肌折坚硬内固定的作用,又有随骨折愈合和接骨材料在体内的生物降解,逐渐把骨折区的负荷从接骨板转移到愈合骨段,刺激并加快骨折愈合及改建的特点。本文介绍近几年来国外常用的几种生物降解接骨材料的性能、生物相容性、动物实验及临床初步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与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干骺端骨折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联合手术组(35例)患者采用MIPPO联合LCP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组(33例)患者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术治疗,内固定术组(35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骨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外固定术组及内固定术组比较,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外固定组及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联合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而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这些患者往往并存多种疾病,其中椎体骨折最为突出,危害较大。由于此类患者的虚弱的体质和较低的骨密度,实施手术治疗十分困难。新型的手术方式的开发和内固定植入物的设计明显降低了内固定失败率,提升了内固定稳定性。这些技术综合考虑了生物材料学、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等多方面,在临床应用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综述旨在总结脊柱内固定失败的机制和现存的新型手术技术与内固定植入物设计,并对未来脊柱内固定手术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分为Ⅱ型20例、Ⅲ型6例、Ⅳ型5例、Ⅴ型7例、Ⅵ型12例,均采用开放复位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8~36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分级结果为:优38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4%。结论:开放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且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罗雪英 《蛇志》2006,18(3):240-241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口腔颌面外伤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颌骨骨折又是常见的病症之一。颌骨骨折后的患者大多数会造成咬合关系紊乱。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颌骨骨折常用的方法。内固定患者由于不能张口,影响进食、语言交流及口腔清洁,易导致感染、营养不良、延误疾病康复。我科从2001~2004年对98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精心的护理,无并发症发生。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患者,男77例,女21例,年龄8~62岁,平均3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62例,工伤15例,摔伤12例,殴打伤9例。经X线片提示下颌骨骨折65例,上颌骨骨折23例,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