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故障现象:一台南京产NSK-19A型X线电视系统,屏幕上出现两只园,一大一小,一暗一亮,小园中只有白亮一片。透视时没有任何图象。开机时间稍长,屏幕的园中出现随机块斑,且逐渐增多,直至整个图象区布满此亮闪闪白斑。 检查与分析:根据X线电视的原理,我们知道,在不透视时,屏幕上出现的是一只园形  相似文献   

2.
胃镜彩色电视是利用电视来显示和记录纤维胃镜的图象,将纤维胃镜所观察到的胃内各种光学图象放大显示在电视屏幕上,这样可使观察更清楚,操作更可靠,更重要的是电视在胃镜操作下实时显象,能供多人观察,便于示范和教学,并利用录象机可动态地记录和重现检查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3.
透视X线剂量率自动控制是近代配置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系统的各类X线机所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当人体透视各部位组织厚度及密度有变化时,无须人工调节透视kV和mA值,且能自动进行控制,选择最佳的X线剂量率,以保证X线电视信号相对恒定,监示器屏幕上图象亮度始终保持不变,供临床医生进行诊断。透视X线剂量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使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系统更加趋于完善,给  相似文献   

4.
人眼视觉特性与电视图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是人的重要感觉,一半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靠视觉得到的,几乎大脑各部位都可以得到某种视觉反应。人们对视觉特性的深入研究,不仅深化了人类自身的认识,而且推动了电视技术的发展。本文仅就视觉特性与电视图象几个主要的关系作粗浅的说明,旨在开拓生物教学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视觉情性与每秒图象帧数当一个光脉冲突然作用于视网膜时,视觉系统对光强度感觉的增长和衰减要有一个短暂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浮筒式肺量计微机系统建立及临床应用。浮筒式肺量计和微机连接后能自动采集及处理各类数据、存储资料、打印报告,微机处理结果与人工测算相比,速度快准确率高,与进口肺功能仪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X线用于人体脏器检查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为改善图象质量和提高X线诊断效率,人们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使X线诊断设备不断得以更新,其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进展便是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的产生和应用。 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是在六十年代发展起来、七十年代逐步趋于完善的。此后,便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七十年代后期,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诊断X线机都配置了X线影象增强器电视系统,取消了传统的荧光屏透视。原因是后者存在如下不足:透视必须在暗室中进行,从荧光屏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浮筒式肺量计微机系统建立及临床应用。浮筒式肺时计和微机连接后能自动采集及处理各类数据,存储资料,打印报告,微机处理结果与人工测算相比,速度快准确率高,与进口肺功能仪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二套系统及其应用。1.高灵敏荧光显微镜系统,该系统探测灵敏度达到10-6lx量级,比普通CCD系统提高了104倍,系统用宽量程照度计对微弱光成象性能进行了标定,在给出细胞荧光图象的同时,可以给出每一象元的发光强度,并可给出视觉更易分辨的光强的三维显示和伪彩色图象。在该系统上得到了分红菌甲素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图象,Hela细胞加入竹红菌甲素后的光照损伤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等对细胞的保护图象。2.光子计数成象系统,该系统灵敏度达10-8lx量级,可探测到单个光子及其分布,在其上得到了绿豆芽,树叶,昆明鼠,人手及手指的超微弱发光的光子图象,并用统计理论进行了信号检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传统的转筒式运动条纹刺激及电视运动条纹图形刺激两种方法进行了OKN实验,对所引起的OKN反应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证明两者的刺激效果是相似的;用电视运动图象刺激方法,分别在中心视场和周边视场进行刺激实验,阐明了OKN主要是由作用于视网膜中央区域的运动图象刺激所引起的;并对OKN的动态反应进行了实验分析,在正弦速度刺激下,OKN增益主要取决于刺激运动的加速度,而不是单纯取决于刺激运动的速度或频率,并在脉冲速度刺激的OKN实验中,用动态反应时间阐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适用于生物显微结构连续切片三维重建的图象表达方法——象素地址矢量法及其相应的图象信息加工方法:三维重建,三维模型绕任选空间轴旋转和用软件重新剖切.与常用的图象矩阵表达法相比,可以较多地节省序列图象所占的数据容量,便于在微机系统上对多种形态的显微结构进行三维重建信息加工.当对较大的图象进行分解与整合处理时,还避免了采用图象矩阵表达法可能遇到的边界问题.由于数据容量的减少,提高了图象处理的速度.这种图象表达及信息加工方法对包括生物活体时间序列图象在内的多种序列图象加工可能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已研制出一种新颖电子内窥镜(Eleclronic endoscope),配有一种能插入人体内部的小型电视摄像机,可以在消化道腔内直接对病灶作近距离摄像并通过电缆传递至电子摄像处理器再送至电子监视屏形成彩色图象。其结构简示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们研制的BKC-1型脑电处理仪,也称为脑电地形图仪。它是一种新颖的脑电信息处理仪器,采用高档微机(有高精度A/D转换接口)、精密的AR参数模型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相结合的脑电波处理软件。可直接与现有的国内外各种类型的脑电仪连接,能对多种脑电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脑电位分布处理仪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它用电子计算机对脑电图(EEG)信号进行处理,将脑电图的曲线波形转化成二维的彩色图象。同普通脑电图信号相比,它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成一种高性能的激光微束细胞打孔仪。YAG腔外倍频激光经空间滤波器、聚焦物镜作用于细胞,产生小于1μ的打孔直径,一个高倍率(约2000~X)电视监测系统作为细胞打孔及观测用;设计了一种长工作距(c′≥15mm),短焦距(f_o=6.25mm)的特殊聚焦物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生物视觉系统的侧抑制效应的光学模拟方法及其理论。即将一张正焦负片与一张散焦的模糊正片重叠在一起可得到轮廓加强的增强图象。本文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方法是在原图象上叠加了对此图象的空间微分,与描述侧抑制效应的微分数学模型相同。  相似文献   

15.
彗星系统定量检测柠檬醛损伤黄曲霉DNA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理化因素致细胞DNA损伤,彗星测试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方法。采用新型SCGE图象分析系统(IMI10),将细胞显微分光光度分析与显微成像及图象分析结合,直接检测柠檬醛致黄曲霉核DNA损伤,与国际流行的SCGE图象分析系统相比,具有分析速度快、便于分析,同时具有中英文可切换界面和多格式输出打印特点。该系统使彗星试验的检测时间缩短2/3,并提高了准确性,可实现对活细胞多种结构参数、细胞内分子与膜的变化状况同时进行长时间连续的动态瞬间监测,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产器材建立了一套微循环研究用显微电视装置。电视屏上图象放大率:人体甲襞毛细血管为×1000,动物透明组织微血管可达×4000。除便于对微循环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外,本装置并用双缝光度技术和光敏扫描技术时,可对微循环中血流速度和微血管内径进行连续测量。  相似文献   

17.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系统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医学图象分析仪器,现已广泛应用于荧光定量测量、共焦图象分析、三维图象重建、活细胞动力学参数监测和胞间通讯研究等方面。其性能为普通光学显微镜质的飞跃,是电子显微镜的一个补充。本文以美国Meridian公司的ACASULTIMA312为例简要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显示DNA的改良染色在图象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的核酸染色技术应用较为深入,通过图象分析系统对DNA含量测定,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了能够使DNA组化染色技术,更好的适应图象分析系统的定量研究需要,因此我们对显示DNA的染色方法进行了实验对照研究。选用在室温下的高浓度盐酸对细胞水解充足作用,而得到较好效果。改进了Schiff'S染色液配制,减少染色时间和程序,结果证明了染色稳定可靠,色彩对比度较强,适用于图象分析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图象分析仪的研制及其对细胞DNA含量测定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在微机上开发的细胞图象处理分析系统,该系统图象处理功能强,细胞测量参数多,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可用于生物医学图象的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建立检测腭咽闭合功能图像处理分析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腭咽闭合不全是腭裂修复后最常出现的现象。目前采用纤维鼻咽内窥镜及鼻咽腔钡剂X线造影检查,进行腭咽闭合图像处理,多为定性观察和分析。即使是定量分析也均为手工进行描绘,然后再用键盘送入电脑进行计算,速度慢、步骤多、准确性差,难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因此,建立一个适应于临床医师使用的,便于操作的分析系统迫在眉睫。硬件系统的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系统的硬件配置由下列框图所示(图一)。主要包括:主机、VFG—AT图像处理功能板,512×512高精度彩色监视器、录像机、数字化仪、视频打印机和激光或点阵式打印机。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