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不要以为只有大熊猫才可以拥有那身漂亮的黑白外衣,在广西崇左的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中,也有这样一群黑白精灵,它们就是穿梭在林间的白头叶猴。这一次,我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白头叶猴考察之行,也进一步领略了这些黑白精灵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刘晔 《生命世界》2012,(11):8-15
2012年8月初,应邀同中国科学院生态考察团前往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一起观察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白头叶猴的生态行为,同时了解周围的动植物情况。本次活动,集合了各个类群的专家一同前往,不同领域专家负责一片区域进行调查。而我就负责在隧道附近寻找昆虫的踪迹。  相似文献   

3.
针对物种分布格局与其环境变量关系的研究,对于生态廊道规划与环境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为研究对象,针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1个白头叶猴分布点和11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相似文献   

4.
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天。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一种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一群温顺可爱的白头叶猴。我们去的是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岜盆保护站,另外一个是板利保护站。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它们的家园遭到严重破坏,被分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形似无助的孤岛。  相似文献   

5.
贝克汉姆式的头顶毛发,如国宝大熊猫一样的黑白双色,飞檐走壁如履平地,这些令人如此惊讶的形容都属于广西重要的濒危物种——白头叶猴。我们这次暑假去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到了从未到过的新奇环境大家都十分欣喜好奇,尤其是在看“濒危物种”白头叶猴的时候。我看着那黝黑沧桑的石壁,郁郁葱葱的山,蔚蓝纯净的天空和令人称奇的甘蔗林,心中的欣喜之情却慢慢沉淀下来,有一种略微心痛的感觉:虽然在这么美丽的地方生活,但这些白头叶猴生活的山头却被大片的甘蔗所包围,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和族群与族群之间的交流,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囚禁”?我们人类是不是真地做出了完全无法挽救的错误行为呢?  相似文献   

6.
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天。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一种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一群温顺可爱的白头叶猴。我们去的是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岜盆保护站,另外一个是板利保护站。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它们的家园遭到严重破坏,被分割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形似无助的孤岛。  相似文献   

7.
孙洋  王凯图 《生命世界》2012,(11):22-23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便踏上了回途的列车,但四天的考察生活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这次活动让我感受颇多!脑海中闪现着白头叶猴黑白相间的毛发在碧绿树冠、山崖峭壁上时隐时现的画面,它们甚是聪明,甚是可爱!在这美好景象的背后,这群可爱的小精灵有着难以言表的苦衷和悲惨的历史。在广西还未建立白头叶猴保护区时,它们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当时广西生产一种酒——乌猿酒,这酒是由白头叶猴和它的近亲黑叶猴的尸体经过加工之后做成的。  相似文献   

8.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由1980年成立的崇左县珍贵动物保护站和扶绥县珍贵动物保护站(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认为林业部门管理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于2005年合并而成,并开始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成立保护区管理局。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中旬,我同中国科学院白头叶猴生态科考团一起来到了广西扶绥县境内的岜盆保护片区,去寻访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的白头叶猴。来自北京、广州、济南等地的25名团员同工作人员一起进入保护区,与白头叶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0.
史军 《植物杂志》2011,(12):22-33
2011年7月中旬,我同中国科学院白头叶猴生态科考团一起来到了广西扶绥县境内的岜盆保护片区,去寻访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的白头叶猴。来自北京、广州、济南等地的25名团员同工作人员一起进入保护区,与白头叶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1.
开展近缘物种觅食行为比较对理解动物的行为可塑性及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和黑叶猴(T.francoisi)是近缘物种,体形大小相近,社会结构和栖息环境相似,是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邻域分布的灵长类。为了探索两个物种在喀斯特生境中是否有相似的觅食策略,我们于2012年1-12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两种叶猴的觅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不同时段均为叶食性,树叶是两种叶猴各个时段主要食物,其中白头叶猴日均取食树叶77.0%±4.4%,黑叶猴日均取食68.9%±8.3%,两者对树叶的采食比例均没有显著的日时段差异(白头叶猴:χ2=6.602,df=11,P=0.830;黑叶猴:χ2=11.393,df=11,P=0.411)。两种叶猴的觅食行为都在猴群清晨离开夜宿石洞后和进入过夜山洞前的时段中频繁发生。白头叶猴在09:00-10:59和16:00-17:59出现觅食高峰,时间占比分别为41.7%和46.3%;黑叶猴同样在09:00-10:59和16:00-17:59的时间段内发生高频率的觅食行为,时间占比分别为31.3%和38.0%。此外,两种叶猴的觅食时间在大部分时段中的差异并不明显。白头叶猴和黑叶猴在石灰岩生境中具有相似的觅食策略,这意味着两种叶猴在取食生态学上可能采取相似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RAPD分析与白头叶猴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确定白头叶猴的分类地位,分析了菲氏叶猴、紫面叶猴、长尾叶猴、黑叶猴、白头叶猴、共13个个体的随机扩增DNA多态。用于检测的30个随机引物中有22个产生清晰的条带。根据遗传距离建立的系统树显示,黑叶猴与白头叶猴亲缘关系最近,且两者都不是单系群。白头叶猴3与黑叶猴6的亲缘关系比与白头叶猴1、2的更近。根据系统树中的关系对群体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在5%水平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有显著差异;然而,在同  相似文献   

13.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母婴关系是婴猴第一次重要的社会体验,对婴猴的生长发育、正常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母婴关系研究一直是灵长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深入了解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母婴关系的发展和影响因素,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我们以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岜盆片区的一群野生白头叶猴为研究对象,记录其母婴行为的发生持续时长和发生频次,结合婴猴月龄和性别,探究婴猴月龄和性别对白头叶猴母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婴猴月龄显著影响白头叶猴的母婴关系。随着婴猴月龄的不断增长,母猴对婴猴的保护也随之逐渐减少,表明婴猴的发育是从依赖母猴到逐步独立融入社群的过程。婴猴性别对母婴行为的持续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在发生频次上母猴对雌性婴猴的照顾明显多于雄性婴猴。婴猴性别对母婴间的理毛行为、含乳行为均无显著影响,但对怀抱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白头叶猴母猴对不同性别的婴猴采取不同的照顾方式,这可能与雄性婴猴和雌性婴猴未来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来崇左之前,听了关于白头叶猴的讲座,心中充满了好奇——这个美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究竟何处而栖,与谁为邻?何处而栖 白头叶猴仅生活在广西龙州县、宁明县、崇左县和扶绥县等四县内,在明江以北,左江东南,面积约为200平方千米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是白头叶猴唯一的家。  相似文献   

15.
视动物为人类的朋友,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似乎已是一个不需要再讲更多理由就能赢得共识的话题。不过,对此的切身感受还是我今年暑期跟随国家动物博物馆、《科学世界》杂志社和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组织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科学考察团后,才深深体会到的。  相似文献   

16.
白头叶猴及其觅食生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头叶猴仅分布在我国广西南部四县境内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数量少,分布范围狭窄,栖息环境特殊,白头叶猴偏爱植物丰富的山脚部分;选择生物量大的植物为食,并选择含水量高的部位。  相似文献   

17.
杂交白头叶猴F1代及其后代性状和行为跟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杂交所得的雌杂白头叶猴F1代(F1f)的性状及行为观察,以及F1代与黑叶猴进行回交繁殖出来的后代Be1、Be2、Be3和Be4的性状表现及生长发育的长期观察,结果表明:杂交白头叶猴及其回交代的性状、形态特征与黑叶猴十分相似,黑毛性状占绝对的优势。白头叶猴所拥有的性状在杂白头叶猴及其后代中几乎不表现,仅是在生长中存在部分印记,在发育过程中的颜色转变时间延长,毛色转变也有痕迹的现象。这说明白头叶猴的基因控制在回交代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但总的以黑叶猴的基因控制为主。白头叶猴回交代个体弱仔率比例高达50%,高于同期的黑叶猴弱仔率,后者一般为10%—20%,呈现出远交衰退迹象。杂交代F1在繁殖行为及对后代的哺育投资上与黑叶猴无明显区别;回交代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发育与黑叶猴的行为有趋同性。综合上述特征,结合杂交白头叶猴F1f的连续繁殖成功,可以断定白头叶猴不是一个独立种,而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18.
白头叶猴对夜宿石洞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头叶猴(PresbytisLeucocephalus)栖息在广西南部的岩溶地形,夜里栖息在石洞里。白头叶猴选择夜宿石洞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安全和利于寻找食物等;出洞和入洞行为均在猴王的指挥下完成。  相似文献   

19.
白头叶猴栖息环境与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样方法和焦点动物法分别对白头叶猴栖息环境进行了观察,并对栖息环境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头叶猴栖息地可分为山脚、山腰、山顶和山弄平地4部分,各部分优势种植物不同,白头叶猴栖息地的Shannon Venner多样性指数为6.152,均匀度为0.8439,白头叶猴对石山山脚、山腰、山顶和山弄平地的利用率分布为66.45 5.65%,21.15±5.49%,12.78±6.8%。在山脚主要是休息和觅食,在山腰主要是移动,在山顶主要是冬季晒太阳。因此,保护白头叶猴的栖息地对保护白头叶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凯  秦鸣 《生命世界》2012,(11):32-33
当汽车满载着疲惫与收获回到中关村中学,看到同学们微笑着互相挥手道别的时候,我们紧绷了一个多礼拜的心弦总算放松了下来。在中关村中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广西崇左自然保护区以及我们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科学文化传播中心的密切合作之下,这次广西探寻白头叶猴之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同学们收获的是科学知识和亲近大自然的体验,老师们收获的是不同寻常的师生交流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