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昆明小毛虫Cosmotriche Kunmingensis Hou,新种(图1~3) ♂蛾触角鞭节灰色,羽枝灰黄色。头、胸、前翅灰白色略显粉红色,后翅灰色,腹灰褐色,翅基片和胸背两侧密被灰白色毛鳞。胸脊被灰褐色毛鳞,前翅中间呈明显的宽中带,其上宽下窄,中间紧缩。于中室端白点处折曲,中带内、外侧呈黑色线纹,下部呈明显的黑斑,宽带中部外侧呈浅黄褐色长形斑,中室端灰白色点明显,略呈三角状。顶角区灰黑色,亚外缘斑列中间模糊不清,仅两端呈明显的角状黑色斑。后翅灰色,中间具两条深灰色中带,内侧者长而色深,上端折曲,外侧者短而色淡。翅脉灰褐色,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枯叶蛾科5新种,其中属于松毛虫属的3新种,其近缘的云毛虫属和杂毛虫属各1种,标本均采自秦岭山系。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华山松毛虫Dendrolimus huashanensis Hou,新种(图版1-3,图1-3) 蛾翅展52—65毫米,体长23—28毫米;体色有深浅两型。浅色型:体翅黄褐色,触角梗节黄褐色,羽枝灰褐色。前翅中室端白点长圆形,小而明显,中、外横线双重,不明显,深灰褐色,位于外线外侧和中线内侧的横线纹,色泽较浅,亚外缘斑列黑褐色,外缘区灰黄褐色,中线与亚外缘间暗黄褐色,亚外缘斑列前3斑略呈长圆形,后4  相似文献   

3.
蔡荣权 《昆虫学报》1984,(2):211-214
本文发表刺蛾科一新属和两个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副纹刺蛾属Paroxyplax新属 下唇须中等大小,稍向上弯伸不过额;雄蛾触角长双栉形,触角干末端1/4生有一簇长的鳞毛,乍看似变粗大,雌蛾触角丝形;胸腹部粗壮,披毛浓厚,翅基片基部有一竖起成角形的毛簇,后胸背中央和腹背基部中央具毛簇,足披浓密长毛,后足胫节有两对距;前翅前缘内半部直,外半部微拱,翅尖尖,外缘与后缘分界处不明显,呈弧形曲,脉序与斜纹刺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实小卷蛾属 (小卷蛾亚科 ,花小卷蛾族 )的一个新种 ,黄杉实小卷蛾RetiniapseudotsugaicolaLiuetWu ,sp .nov .。其幼虫危害黄杉PseudotsugasinensisDode的球果 ,在云南省禄劝县云龙乡球果受害率达 80 %~ 90 %。该新种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在腹面中央凹陷很深 ,抱器腹拐角几乎呈直角 ,抱器端的腹角尖 ,可与该属其它种相区别。该新种的雌性外生殖器与松实小卷蛾R .cristata很相似 ,但成虫的花纹完全不同 ,该新种前翅的中横带很宽 ,且布满了灰绿色和灰黄色的云状纹 ,而松实小卷蛾前翅的中横带则较窄 ,翅端有明显的肛上纹。在昆明禄劝县一年发生 1代 ,以蛹在球果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 3月下旬开始羽化。 4月上旬至 7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 7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提供了成虫外形、翅脉、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及幼虫的毛序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90,33(3):360-361
本文记述镶夜蛾属Trichosea Grote一新种及一中国新纪录。 张镶夜娥Trichosea zhangi新种 翅展38—43mm,头部乳黄色,下唇须第1、2节外侧大部黑色,复眼外后方黑色,雄蛾触角线形,触角干黑色,两侧饰有淡黄色鳞片,复眼表面有纤毛:胸部乳黄色,翅基片基部及中部有黑斑,后胸有一V形黑纹及二黑斑,足黄白色,胫节与跗节各有黑斑,中足跗节大部分呈黑褐色;腹部淡黄色,背面有一列黑色毛簇,腹两侧各有一列黑斑:前翅乳黄色,基钱双线黑色,自前缘至亚中褶,外一线间断,内线双线黑色,内一线间断为4个黑长点,外一  相似文献   

6.
隐斑谷蛾属Crypsithyris全世界已知38种,其中5种分布于中国。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南、贵州和江西的1新种:锯隐斑谷蛾Crypsithyris serrata Xiao et Li,sp.nov.(Figs.1~3)。新种与分布日本的Crypsithyris japonica Petersen et Gaedike和Crypsithyris saigusai Gaedike相似,主要区别如下:新种前翅暗褐色,具1大的椭圆形透明斑以及沿后缘具1赭白色纵带;抱器瓣近矩形,末端斜直;抱器背基突大,W形;阳茎约与囊形突等长,两侧具数个锯齿。后2种前翅乳白色,具1模糊的透明斑,在透明斑外侧有1暗斑;抱器瓣基半部宽于端半部,末端尖或钝圆;抱器背基突窄并相连成桥;阳茎明显长于囊形突且两侧无锯齿。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正> 云尺蛾Buzura thibetaria Oberthur和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属尺蛾科,枝尺蛾亚科(Ennominae)。近年在我茶场为害严重。云尺蛾数量最多,而木橑尺蠖仅及五分之一左右。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云民蛾翅底白色,前后翅具黑色粗条纹,外缘有淡黄褐色带状斑;雄蛾触角纤毛状,雌蛾丝状,腹部有黑色横纹,腹末有黄色毛丛。 木橑尺蠖翅底白色,上有灰斑,外线上有一串橙色和深褐色斑,前翅基部有一圆橙斑,斑点隐显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危害黄杉球果的实小卷蛾属一新种(鳞翅目:卷蛾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友樵  武春生 《昆虫学报》2001,44(3):345-347
记述了实小卷蛾属 (小卷蛾亚科,花小卷蛾族)的一个新种,黄杉实小卷蛾Retinia pseudotsugaicola Liu et Wu, sp. nov.。其幼虫危害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 Dode的球果,在云南省禄劝县云龙乡球果受害率达80%~90%。该新种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瓣在腹面中央凹陷很深,抱器腹拐角几乎呈直角,抱器端的腹角尖,可与该属其它种相区别。该新种的雌性外生殖器与松实小卷蛾R.cristata很相似,但成虫的花纹完全不同,该新种前翅的中横带很宽,且布满了灰绿色和灰黄色的云状纹,而松实小卷蛾前翅的中横带则较窄,翅端有明显的肛上纹。在昆明禄劝县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球果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4月上旬至7月下旬是幼虫危害期。老熟幼虫7月下旬开始陆续化蛹越冬。提供了成虫外形、翅脉、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及幼虫的毛序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蔡荣权 《昆虫学报》1985,(3):314-316
棕魁舟蛾 Megashachia brunnea新种 翅展雄蛾69—77、雌蛾77—87毫米。触角干基部和背面灰白色,其余棕色;头和胸背(具冠形毛簇)棕色与灰白色混杂,其上分别有3、4条暗棕色横线;腹部背面和末端匙形毛簇暗褐色,具浅褐灰色中线,1—4节两侧后半部褐灰色,6—9节两侧各有一条黑棕色纵线,其中8—9节另有一条同样的短纵线,腹面灰褐色具黑棕色中线,基部中央两侧有一对褐黄色长刷形毛簇(有些标本藏在表面毛鳞的下方而不外露);前翅棕色,从近基部到近翅尖的后半部较暗,如呈一大三角形暗斑,中室至亚端线间的翅脉黑棕色,亚端线以外的翅脉褐  相似文献   

10.
王林瑶 《昆虫知识》1998,35(6):355-356
缨翅蛾属于缨翅蛾科(Pterothysanidae),此科隶属于锚纹蛾总科(Calliduloidea),此总科只有缨翅蛾科及锚纹蛾科(Callidulidae)两科。总科的特征为:喙存在,缺少下颚须,触角丝状或短梯状,基部后方有毛隆;前翅M2基部接近M3,前、后翅均缺1A,后翅有或无退化的小翅缰;腹部缺鼓膜器;有日间活动习性[1]。缨翅蛾科与铺纹蛾科的区别在于:前者体型细瘦,很似尺蛾,后翅之十R;与民在中室外方接近,后缘有似缨的污白色长缘毛,而后者形似蝶,后翅S+R;与R产中室外方远离,后缘无长毛;前翅有近似锚纹形的赤色斑。缨翅蛾主要产于…  相似文献   

11.
西藏瘤祝蛾属一新种记述(鳞翅目:祝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春生 《昆虫学报》1997,40(3):303-304
作者(1994)发表了“中国瘤祝绒属研究及新种记述”一文后,又在西藏发现瘤祝蛾属一新种。这也是首次在西藏发现该属昆虫。至此,我国已有该属昆虫31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泡祝峨*orodoraoacma新种翅展22mm。触角浅黄褐色。下唇须第H节内侧深黄褐色,外侧及末节浅黄褐色。头部颜面浅黄褐色,头顶深褐色。胸部褐色。前翅褐色,具有黄色丝绸光泽,无花纹,缘毛暗褐色。后翅浅黄褐色,具丝绸光泽,缘毛灰黄色。二外生殖器(图1):爪形突大,端部加宽成“T”形。颚形突短宽,末端尖而长。抱器瓣几乎等宽,靴状,其端半…  相似文献   

12.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5,(4):419-422
本文记述狭翅夜蛾属Hermonassa Walker 5个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黄褐狭翅夜蛾Hernonassa fulvescens新种 翅展30毫米左右。头部与胸部黄褐色,下唇须第一节外侧有黑斑,额两侧有黑纹,颈板大部杂黑色,翅基片后半部杂黑色;腹部褐色;前翅黄褐色,基部及端区色较暗,基线双线黑色,自前缘至1脉,内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前端粗,剑纹黑色,在内线外方只现一黑尖  相似文献   

13.
陈一心 《昆虫学报》1985,(3):317-318
本文记述茹夜蛾属Estimata Kozhanchikov一新种。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毛茹夜蛾Estimata hirsuta新种 翅展28—30毫米。头部与胸部褐色,额与颈板基部赭黄色,雄蛾触角双栉形,栉齿中长,端部1/3微锯齿形,复眼边缘有睫毛;腹部黄褐色;前翅淡赭黄色带黑棕色,但前缘区色浅,剑纹长,淡赭黄色,边缘黑色,环纹淡赭黄色,中部带褐色,前端开放,呈V形,肾纹赭黄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中国细蛾科的工作中,发现尖细蛾属二新种,记录如下。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刀瓣尖细蛾Acrocercops ensiformis,新种 前翅长4.0—5.0mm。颜面白色;头顶淡赭褐色。触角柄节褐色。口须银白色:下颚须端节腹面褐色;下唇须第二节端部及第三节腹面铅灰色。前、中足褐色;基节灰白,胫节中部有2白斑;跗节白色,第一节中部、第二和第三节基部各有一褐环。后足基节和腿节银白色,基节外侧中部有一赭褐斑;胫节和跗节浅褐色,胫节、第一和第二跗节各有一白端环,第四和第五跗节基部白色。前翅赭褐色;沿后缘有一长白带,白带由翅基伸达翅端部1/7处,内缘不及5/7处有一V形褐斑,端部呈园形加宽;翅端2/7  相似文献   

15.
沈发荣  周又生 《昆虫学报》1997,40(2):198-201
本文记述蝠蛾属Hepialus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双带辐蛾HepialusbibelteusShenetZhou,新种(图1~4)雄性:体长Ic.5mm,翅展3O.5mm。雌性:体长20.Omm,翅展4O.smm。复眼黑色,触角丝状,像短小可见,下唇须短3节,周围多毛;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腹部至腹末端深褐色,在翅中部有一个由小黑点环围呈椭圆形斑文,翅近外线处有二条黑带;前翅Clip脉近基部及近端有二横脉和A脉相连,A脉伸达翅缘,后翅深褐色,CtJP脉赤长,前足有胜距,各足爪弯曲’‘,””,雄性外生殖器见图1。瓣钩有小齿,抱器…  相似文献   

16.
黄皮 Clausena lansium是我国南方原产、特产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 ,近年来发现咖啡豹蠹蛾 Zeuzera coffeae Nietner[1~ 4 ]严重为害该果树 ,作者 1 995~ 1 998年在粤西地区对该虫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现将结果整理于下。1 形态特征 (图 1 )1 .1 成虫雌蛾体长 1 6~ 2 3 mm,翅展 3 7~ 5 4mm,触角丝状。雄蛾体长 1 1~ 1 8mm,翅展 1 2~1 5 mm,触角基半部双栉状 ,端半部丝状。前足胫节内侧有一个比胫节稍短的前胫突。全体灰白色。前翅密布大小不等的蓝色短斜斑点 ,后翅上的斑点较淡 ,中部有一较大的蓝黑斑。前后翅外缘各有 8个色深而…  相似文献   

17.
王平远 《昆虫学报》1985,(4):417-418
笔者整理云南省森林昆虫调查采到的斑蛾科标本,发现锦斑蛾属(Chalcosia)有一个新种。这种斑蛾的后翅外缘披蓝色,取名蓝缘锦斑蛾Chalcosia azurmarginata,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蓝缘锦斑蛾Chalcosia azurmarginata新种(图1) 触角深蓝色细栉齿状;额暗绿色。头顶朱红,头部和颈片朱红色。下唇须白色。胸部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潜蛾属(潜蛾亚科)1新种,枇杷潜蛾Lyonetia eriobotryae sp.nov..该文提供了成虫外形、茧与幼虫的危害状照片及雌雄外生殖器解剖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虫将卵产在枇杷嫩叶反面的端部边缘,位于内外表皮之间.卵孵化后向叶基部钻蛀,沿叶片的主脉蛀入嫩梢内,导致嫩梢枯死,严重影响枇杷的生长和结实.老熟幼虫爬到一片新叶的背面结一白色丝茧,在其中化蛹.在云南省蒙自县枇杷的受害株率达80%~90%.该虫在云南蒙自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枇杷潜蛾,新种Lyonetia eriobotryae sp.nov.(图1~8)正模♂,副模5♂♂,5♀♀,云南省蒙自县,2005-07-10,武春生、李正跃采.新种的外生殖器与桃潜蛾L.derkella(Linnaeus)很相似,但成虫前翅无中室端斑,雄性外生殖器的颚形突末端小四叉形(桃潜蛾为大二叉形),雌性外生殖器的囊突明显长于桃潜蛾.成虫花纹与台湾产的石楠潜蛾L.anthemopaMeyrick(也分布在日本)相似,但新种前翅缺前缘纹,雌性外生殖器有1枚长的囊突(石楠潜蛾前翅有前缘纹,雌性外生殖器无囊突).词源:新种名来自寄主植物的属名.  相似文献   

19.
黑中齿瓢虫——中国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种系Crotch1874年首次发现于苏联西伯利亚,Sasaji 1971年记载日本有分布。1985年7—8月内蒙呼红花尔基林业局韩铁国同志在林场调查时,采得雌虫一头。经鉴定系此种,在我国是首次纪录,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大型,体长7.5毫米,宽5.6毫米, 卵图形,背面圆鼓。头及复眼黑色,触角、口器及复眼内凹褐色或黑褐色。前胸背板黑色,两侧具一宽而长的黄斑,前缘具一甚细的黄褐色边,侧缘后半的窄隆边呈黑色。小盾片黑色。鞘翅亦黑色,具浅黄褐色斑纹。每鞘翅各具一卵圆形班,位在小盾片两侧,其前缘紧接鞘翅基缘,另有四条纵斑;内纵斑较窄,位在鞘缝外侧,自全鞘翅长的前1/12处开始直延伸达翅端;中间的纵斑最宽,起始处同前翅,但至翅中部斜向内并于翅全长的2/3处与前一  相似文献   

20.
方承莱 《昆虫学报》1982,(2):201-203
本文记述污灯蛾属Spilarctia Butler 1875的四个新种,标本采自西藏及四川,所有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渡口污灯蛾 Spilarctia dukouensis新种 翅展38—44毫米,♀46—52毫米。橙色。触角黑色,双栉形,尖端1/4处纤细。下唇须黑色,基半部侧缘红色。肩角黑色。前足基节红色,有黑斑,腿节上方红色,胫节与跗节黑色。腹部背面除基节及端节外红色,背面一列黑点不明显,侧面及亚侧面的黑点明显,腹面橙黄色。前翅橙色,从翅顶下方至后缘上方中部有一列很小的黑点,5脉至3脉间有几个极小的黑色亚端点。后翅橙色,后缘区散布红色,横脉纹有黑点,黑色亚端点或多或少。前翅反面除外缘区外染红色,横脉纹有一黑斑。♀蛾前翅反面红色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