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种植模式对苹果园昆虫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影响.2022年6-12月于昭通苹果主产区的间作大豆Glycine max、间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自然生草3种种植模式苹果园中,采用植株调查、网捕调查、黄盘诱集、黄板诱集、食诱剂诱集6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3种种植模式苹果园中共调查到昆虫316 850头,隶属于12目82科189种.双翅目昆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多,个体数量占3种果园中调查总个体数量的77%以上,其中优势类群为果蝇科Drosophilidae、蛾蚋科Psychodidae、眼蕈蚊科Sciaridae.3种植模式苹果园中性类群、植食类群、寄生类群的物种组成聚类中,间作大豆果园与间作紫花苜蓿果园均聚为一类;间作紫花苜蓿果园中捕食类群和植食类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更高,分别为17.8401和12.7612,植食类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更低,为10.2868,间作大豆果园中捕食类群和寄生类群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7398,较其余果园更低.中性类群的辛普森指数、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捕食类群的辛普森指数、均匀度,寄生类群的香农—维纳指数均为间作大豆果园和间作紫花苜蓿果园高于自然生草果园;间作紫花苜蓿果园较其余果园Ss/Si波动更小,7月和10月Sa/Sp值更高.本研究明确了双翅目为昭通苹果园中的优势类群,间作大豆苹果园和间作紫花苜蓿苹果园物种组成更为相似,较自然生草果园群落多样性更好,其中间作紫花苜蓿苹果园昆虫群落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苹果园害虫的生态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崇明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崇明岛河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河岸带(农田河岸带、林地河岸带、草地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岸带反硝化酶活性在(0.69±0.11)~(134.93±33.72) μg N·kg-1·h-1,不同土地类型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趋势为林地河岸带>农田河岸带>草地河岸带.河岸带表层土壤(0~10 cm)反硝化酶活性与其他土层(10~30、30~50和50~70 cm)呈显著差异(P<0.05).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通过改变河岸带土壤自然结构和理化性质、降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土壤氮素的转化,从而抑制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花椒园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的组成,分析其动态及其时空特征,评价花椒园昆虫各亚群落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花椒园立体农业的构建及其害虫的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5点取样法,调查记录枝条和树干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同时采用糖醋液诱集、黄板诱集、滴水黄盘诱集、目测和网捕等方法调查。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对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各群落特征指数时间动态进行分类。【结果】通过对花椒园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共查到花椒园昆虫(包括蜘蛛类)359种,隶属19目148科。半翅目相对丰盛度最高,为0.3036,其次为蜘蛛类,其相对丰盛度为0.2033。在分析花椒园昆虫群落结构的基础上,对花椒园昆虫群落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时期的总群落、亚群落进行模糊聚类,其结果显示:总群落的24次调查结果可以聚为9类,阈值T=0.98,3月20日,5月20日,3月30日,4月28日,4月10日,10月10日各分为一类,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2日为一类,其余归为一类;天敌亚群落调查结果聚为7类,T=0.95,3月20日,5月30日,11月12日,3月30日各自归为一类,4月20日、4月28日归为一类,4月10日、10月30日归为一类,其余归为一类;非天敌亚群落调查结果聚为9类,T=0.97,3月20日、3月30日、5月20日、6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各自归为一类,6月10日和6月30日归为一类,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2日归为一类,其余归为一类。【结论】聚类结果反映了群落状况的季节差异,聚类交替现象反映了群落结构复杂性,聚类结果的复杂性反映了各时期的非生物因素对群落动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太湖湿地昆虫群落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对太湖湿地各生境样点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共获得昆虫标本24968号,隶属于13目88科301属318种;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等为优势类群.各样点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特征值为湿地恢复示范区>渔阳山>三山岛>三洋村>灵湖村,优势集中性指数的特征值比较为:湿地恢复示范区<渔阳山<三洋村<三山岛<灵湖村.各样点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表现一致.在时间序列上渔阳山样点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波动最小.昆虫群落的极点排序表明渔阳山和湿地恢复示范区样点昆虫群落是最相近的.主分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太湖湿地昆虫群落主要受捕食性和植食性昆虫群落的影响.湿地恢复示范区样点昆虫群落内天敌昆虫比例偏低,降低了昆虫群落对外界扰动的缓冲能力.综合昆虫群落的各项分析结果发现渔阳山样点昆虫群落稳定性最高,三洋村样点昆虫群落稳定性最低. 相似文献
5.
6.
小兴安岭森林恢复期典型人工林与原始林昆虫群落结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地区处于森林恢复期的典型人工林与原始林昆虫群落的结构,对位于凉水自然保护区的4种典型林型的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昆虫标本11712号,隶属于10目81科293种,其中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类群.对不同林型昆虫群落稳定性分析得知,落叶松人工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结构相对于其他林型更为稳定.主分量分析表明,各林型中捕食性昆虫和中性昆虫对昆虫群落稳定性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增加捕食性昆虫种类和数量能增强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昆虫群落的极点排序表明,红松人工林和原始阔叶红松林环境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近自然森林经营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分类型对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塞罕坝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6种不同林分类型中的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获得昆虫标本9542头,隶属于7目,68科,187种,以双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为优势类群。研究结果表明:6种林分类型中的昆虫在物种和个体数上存在差异,相似性分析显示群落结构均不相似;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华北落叶松纯林和其它类型的混交林均具有较高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各林分类型中捕食性类群和寄生性类群是影响昆虫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且捕食性类群和寄生性类群对植食性类群的控制作用较强;稳定性分析显示6种林分类型昆虫群落结构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湿地不同生境对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扎龙湿地8种生境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捕获昆虫5822只,分属11目58科143种,其中直翅目、双翅目、蜻蜒目为扎龙湿地的优势类群.不同生境中,草原草甸昆虫多样性最高,湖边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杂草甸均最低.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昆虫群落相似性与水资源状况和植被类型有关,捕食性类群种类数和个体数量对昆虫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湖边生境昆虫群落稳定性最强,湿草甸稳定性最弱.湿地水资源状况能影响昆虫生存生境,进而影响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11.
我国花椒害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危害我国花椒的害虫种类达190余种,隶属于16目82科。文章对我国广泛分布及危害严重的花椒害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将我国花椒害虫分布及危害区分为北部、东部、西南部、华南部4个区域。北部地区的主要害虫包括5目24科30余种,危害严重的害虫为花椒窄吉丁甲、花椒桔啮跳甲、台湾狭天牛等;东部地区的主要害虫包括4目11科20余种,危害严重的害虫为台湾狭天牛、二斑黑绒天牛、吹棉蚧等;西南地区的主要害虫包括5目19科20余种,危害严重的害虫为棉蚜、桑拟轮蚧、花椒伪安瘿蚊等;华南地区的主要害虫包括3目16科20余种,危害严重的害虫为棉蚜、花椒桔啮跳甲、星天牛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2种方法对影响花椒I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因素(TaqDNA聚合酶、Mg2+、dNTP、引物)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选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从电泳结果中直观获得影响因素的最佳组合。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各影响因素不同含量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情况,找出最佳反应水平。结果表明,适宜花椒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系中,Taq酶1.0U,Mg2+2.0 mmol/L,dNTP 0.2mmol/L,引物1.0μmol/L,10×PCR buffer2.5μL,50 ng模板DNA,53℃退火,35个循环。 相似文献
13.
14.
15.
昆虫与植被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本文通过对集中种植和分块种植下两种不同种植方式龙葵叶片虫食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龙葵的栽培和养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龙葵叶片中共识别出11种虫食状类型,其中,集中种植方式有10种,分块种植方式有11种,各种虫食状类型出现频率在0.4%-24.7%;集中种植样地的龙葵叶片虫食状种类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分块种植;分块种植的龙葵叶片受到植食性昆虫的伤害频率较高,但是集中种植的龙葵叶片受到的伤害程度却明显高于分块种植方式。因此,种植龙葵应尽量避免大规模集中种植方式,不同生态系统边界之间边缘效应的尺度和强弱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Biolog方法对两种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单一碳源利用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亲本相比,在苗期、蕾期、吐絮期、衰老期转基因棉花种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Shannon功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在花铃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和Shannon功能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花铃期转基因棉花与非转基因棉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在两主成分轴上的分异较大,碳源利用模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武汉地区水生蔬菜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至10月采用目测法与网捕法调查湖北省武汉市水生蔬菜地昆虫群落结构,共采集到11目、48科、104种,共计9169头昆虫,其中,莲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cae(L.)、茭白长绿飞虱Prodenia litura(Fabricius)、斜纹夜蛾Saccharosyne procerus(Matsumura)、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e praelata(Scopoli)以及菱角莹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是主要害虫,蜻蜓、瓢虫是主要天敌昆虫。通过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的水生蔬菜地中,昆虫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水芹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最高,莲藕最低;水芹昆虫群落最稳定,荸荠次之,莲藕昆虫群落多样性前后期低,中期高,茭白前后期高,中期低。 相似文献
19.
濒危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为我国特有的蒺藜科单种属落叶小灌木.对四合木林地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共得昆虫标本11363号,263种.隶属于67个科(或总科)11个目.同翅目的个体数量和优势度指数最高;膜翅目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双翅目的均匀度最大.数量优势类群(>10%)为木虱和叶蝉类,常见类群(1%~10%)是象甲、小蜂、粒脉蜡蝉、拟步甲、蚂蚁、蝽科、皮蝽、盲蝽、斑翅蝗科昆虫.营养结构中植食性类群在种类和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其中的吸食类昆虫优势度最大;天敌昆虫以寄生性类群为主,多样性最高;捕食性和中性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但捕食者的均匀度最高.灌木层与草本层相比,灌木层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明显占优;优势种的优势度大.而草本层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高.2层整体的相似性低.膜翅目的共有种最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