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北极光?北极光同地球磁场有什么关系?我国古代有北极光的记录吗?是怎样记录的?  相似文献   

2.
自公元10世纪以来,全球的气温就一直处于缓慢降温的时期,其降幅为0.1—0.2℃,到了20世纪20年代开始,温度则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自100多年前人类有了准确气温记录以来,1998年是最暖的一年,而20世纪又是千年来最暖的百年,其中以这一世纪90年代为最暖的10年。因此,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成为人们日常谈论的热门话题。也许人们会问,气候到底变化有多快?21世纪全球温度到底能上升多少度? 其他气候变量(特别是降水)如何变? 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要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沙培养法、蛭石培养法、土培养法、水培养法和MS培养基等不同的方法培养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分析了不同培养方法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别分离根的原生质体。在膜片钳记录中对不同来源的根原生质体状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培养法分离的原生质体最适于膜片钳记录。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条件对拟南芥根细胞膜片钳记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沙培养法、蛭石培养法、土培养法、水培养法和MS培养基等不同的方法培养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分析了不同培养方法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别分离根的原生质体.在膜片钳记录中对不同来源的根原生质体状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培养法分离的原生质体最适于膜片钳记录.  相似文献   

5.
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隶属于鹈形目(Pelecaniformes)鹭科(Ardeidae),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文报道了2019年5月至9月海南鳽 在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干脑村南柳河(26?16? N,108?06? E,海拔771 m)的繁殖情况。海南鳽巢址选择在常绿阔叶林中,营巢于高大、枝叶繁茂、枝桠较多并有很强隐蔽性的阔叶树上。结合发现海南鳽幼鸟在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分布区的增加,我们认为在贵州雷公山地区应该至少有1或2个繁殖种群。本次记录是海南鳽在贵州省的首次繁殖记录。  相似文献   

6.
<正> 60年代初,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给整个生命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随着对DNA在遗传、蛋白质合成方面的作用的理解,人们认识到,每个生物体在其 DNA 核苷酸双螺旋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都会有历史的记录.系统发育的分子记录比形态学记录和化石记录似乎更容易认识.那么,分子将取代形态特征作为追索生命历史的路标?抑或它们指向同一目的地?分子和形态提供的生命历史过程是相同的、有些差别的,还是相去甚远?1985年7月,在英国 Sussex 大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系统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会议上,"分子与形态"被作为一个专题讨论会的议题.会后出版了《进化中的分子与形态:矛  相似文献   

7.
8.
人中之最     
你可知道,世上最高的男子和世上最高的女子是谁?世上最重的和最轻的成年人又是谁?打开今年的《基尼斯世界记录手册》,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对考古遗址中的动物遗物进行研究时,一个重要问题是确定哪些动物是野生的?哪些是畜养的?对家畜动物的鉴定,最一般和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骨髂形态的分析,但某些时候动物雕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参考证据。例如,南方新石器时代著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  相似文献   

10.
关于鱼脑体积及比重的记录,在文献中很少见到。一般的鱼脑究竟有多少大?其比重若干?鱼脑大小及比重的增长与鱼体增长速率有无任何关系?在各种鱼类之间,有无任何不同?就形态学的观点来看,这些问题都是极有意义的。为此,我们曾就数种习见的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11.
动物趣闻     
河马其实也是马创意发生地:坦桑尼亚卢库拉鳄鱼是怎么过河的?潜水?太老土了!坦桑尼亚的一只鳄鱼就偏偏不走寻常路,而是骑着大马过了河。英国野生动物学家马克·约翰逊见证并记录了这一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12.
谁是最早吃螺蛳的人?有的作者依据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出土的成层田螺壳体的事实,认为“到目前为止,所掌握的有关人类最早吃螺蛳的记录,可能就是全新世早期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广西桂林甑皮岩人了”。笔者却认为不然。因为根据我国现有的考古资料,最早吃螺蛳的并不是甑皮岩人,而是比甑皮岩人至少早一、二千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地质年代应属上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3.
年轮记录了大树的年龄,鳞片记录鱼的年龄,那么如何知道一条鲸的年龄呢?直到1995年,科学家都还无法得知一条鲸的准确年龄。有人曾根据幼鲸体长增长来推算,也有人根据鲸体表的白色伤痕数(鲸年龄越大,受细菌、寄生虫寄生留下的白色伤痕就越多)来测算鲸的年龄,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很大缺陷,得到的数据往往并不可信。1995年,科学家发现,鲸耳朵  相似文献   

14.
报道中国拟天牛亚科西藏1雌性新发现:Diplectrus bistigmaeus Zhang,Ren et Ba,2012,并对其进行描述。Nacerdes(Xanthochroa)brendelli?vihla,1987和N.(Asiochroa)mimoncomeroides?vihla,1998两种首次在中国记录,并基于DIVA-GIS对它们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沙美特罗气雾剂对大白鼠的急性毒性。方法:本试验采用沙美特罗气雾剂喷雾吸入给药,观察10日,记录大白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结果:沙美特罗气雾剂对大白鼠毒性很小,求不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560.0?g/kg以上。结论:沙美特罗气雾剂对大白鼠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文献资料和标本馆及化石记录,讨论了壳斗科栲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和地史分布。现代栲属植物有110~134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其中印度支那地区有82种栲属植物,是世界栲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马来西亚地区是栲属特有种最丰富的事实是支持马来西亚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区系交流十分有限的论据。中国栲属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是滇黔桂地区(29种)。栲属植物现代多样化中心在马来西亚和中南半岛。排除Chrysolepis后,栲属的分布类型应属热带亚洲分布。栲属在地质历史上有着比现在广泛的分布,最早、最可靠的栲属化石记录发现于北美始新世地层,欧洲和日本始新世也有栲属的化石记录,化石记录表明栲属起源的时间不晚于古新世,所有的壳斗科及栲属的化石都发现于北半球,现代分布也主要在北半球,壳斗科及栲属起源于北半球可以确认,由于化石证据与现代植物学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以及关键地区化石证据的不足,具体的起源地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17.
西山坪遗址水稻遗存的植物硅酸体记录和炭屑以及碳化种子加速器^14C测年显示甘肃天水5000年前已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西北部有精确定年的最古老的稻作遗存,也是水稻种植的最西北端。西山坪水稻遗存将稻作农业记录向西拓展了至少2个经度。这一发现有助于准确判定5000年这一重要时点东亚水稻种植的区域以及了解水稻的种植与传播对农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山坪遗址水稻遗存的植物硅酸体记录和炭屑以及碳化种子加速器14C测年显示甘肃天水5 000年前已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西北部有精确定年的最古老的稻作遗存, 也是水稻种植的最西北端。西山坪水稻遗存将稻作农业记录向西拓展了至少2个经度。这一发现有助于准确判定5 000年这一重要时点东亚水稻种植的区域以及了解水稻的种植与传播对农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注珊瑚礁     
珊瑚礁是大自然最壮观和最美妙的创造物之一。它是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的现代热带浅海生态系统,被誉为营养贫乏的大洋“蓝色沙漠”中高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的“绿洲”,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成为无数海洋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其中已记录的生物种类高达近十万种,占已记录世界海洋生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在一个珊瑚礁区共同生活的鱼类种数可高达3000  相似文献   

20.
在古生物群落中新近出现的地点覆盖度或发生率的概念,以及对生物集合种群的空间动态学的深入了解,使古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的联系更加紧密。集合群落的概念以及地质时期动物群的古生物学认识显示,将古生物学和生态学结合在一起是大有希望的。评述了目前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以欧亚大陆大型食草动物群落的发育作为范例,介绍了运用这些理论来研究化石记录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化石记录中种群覆盖度的研究可以在以化石为基础的进化研究和以现生有机体为基础的进化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地点覆盖度最大的类群,像现代生态学中发生率最大的类群一样,往往是地理分布最广泛、在当地最丰富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