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薏苡属的遗传变异性及核型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广泛收集我国薏苡(CerxL.)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栽培,杂交试验和细胞学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薏苡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及种类划分,在原1种2变种的分类基础上,把我国的薏苡属植物划分为3种4变种。根据这些种类的18个栽培及野生类型的染色体核型演化散点图并结合总苞性状,探讨了该属可能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海南石斛属和金石斛属植物多糖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斛(Dendrobium Sw.sp.)为贵重的中药之一,国内外学者在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1]. 相似文献
3.
4.
5.
<正> 关于广西植物油脂的研究,在《广西植物》1980年第二期已报导了50种植物种子的油脂成份。本文继续报导棣属于50科110余种油脂植物的种子含油量、油的折光率、比重、皂化值、碘值,以及其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利用价值。其中有60种在国内外未见报导,其它种虽有报导也缺乏脂肪酸分析资料,从而填补了空白。此工作不仅为广西地区合理利用油脂资源,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油脂中脂肪酸在植物类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脂肪酸的组成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提取了采集于湖南省凤凰县、泸溪县、古丈县和吉首市的白背叶种子的种仁油,种仁油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四个采样点的白背叶种仁油共同含有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杜鹃花酸,它们的相对含量依次减少。其中前四种为白背叶种仁油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们的总和在种仁油中所占的比例是凤凰98.92%、古丈96.67%、吉首94.84%、泸溪94.58%。 相似文献
7.
薏苡属(CoixL.)2种1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薏苡属(CoixL.)2种1变种:薏苡(CoixlacrymajobiL.)6个居群、念珠薏苡(C.lacrymajobivar.maximaMakino)3个居群和薏米(C.chinensisTod.)2个居群共11个居群5个酶系统6个位点上9个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薏苡、念珠薏苡和薏米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普遍较低,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平均数(A)分别为12,11和12;多态位点百分数(P)分别为167,113和16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06,003和007。聚类分析不能从遗传上将以上的2种1变种区分开。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观察描述了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北美鹅掌楸(L. tulipifera)花粉在异已柱头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期间多糖壁前体的发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1、多糖壁前体在形态上有P-粒子(Polysaccharide particles), 被膜小泡(coated vesicle)和小泡(vesicle)三种。2、P-粒子于单核花粉期已经发生, 至花粉管延伸期为发生高峰。多糖壁前体是在高尔基体, 内质网和线粒体的相继、连续作用下, 由淀粉质体、蛋白体和脂滴降解形成. 3、P-粒子的形态随不同发育时期而变化, 早期为成群的电子透明小泡, 或为蛋白质束缚的挤压成多面体形, 后期为内含颗粒或微纤丝的无被膜粒子或具刺被膜粒子。4、P-粒子移至管端. 或融合或单个通过周质内质网(CER), 释放内容物参与管端壁的形成, 被膜小池和小泡移至花粉管次顶端区向质膜外分泌, 参与花粉管壁内层的形成, 或移至管端, 提供膜片。最后讨论了亲和性与超微结构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湖南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龙霖;.吕芳德;.李克瑞;.陈如梅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9,7(3):275-284
调查研究表明:湖南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加到现在的52种,特有种由原来的4种,增加到12种,发现了湖南白山茶、小红花茶和假长果连芯茶3新种和变色小红花茶1变种。山茶属植物较为集中地分布于湖南南部和西南部,向东西扩散而逐渐减少;我们对41种进行了果实性状、种子含油率、油脂理化性质、油脂脂肪酸组成及其规律等分析,其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油脂含量丰富、质好,无污染,耐贮藏,是理想的食用和工业用油,具有较高经济利用价值。首次发现山茶属植物油脂中含有廿二碳烯酸。 相似文献
11.
牛蒡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蒡 (ArctiumlappaL .)是菊科 (Compositae)牛蒡属(ArctiumL .)植物 ,二年生草本 ,普遍分布于全国各地 ,野生或栽培。其根、叶、瘦果和籽均入药 ;茎皮纤维可造纸 ;根部含大量菊糖 ,可酿酒及作蔬菜食用 ;另外 ,还可以作为蜜源和饲料[1~ 4 ] 。据记载 ,其种子含油 2 5 %~ 30 % ;另据文献报道 ,其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软脂酸、硬脂酸及油酸的甘油酯[2 ] 。牛蒡是耐盐植物 ,前人虽对其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但未见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准确报道 ,本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进行分析 ,以期为耐盐植物的开发利用积累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伞形科变豆菜亚科的果实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中国伞形科变豆菜亚科 (Saniculoideae) 2属 (变豆菜属SaniculaL .和刺芹属EryngiumL .) 13种植物的果实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 ,从果实横切面形状及其合生面宽度、外果皮和中果皮外突所呈皮刺和鳞片或瘤状体的形态及皮刺中木化厚壁细胞组织的分布、外果皮细胞形状及其角质层厚度、中果皮细胞层数和结晶体类型及分布、色素块沉积、伴生分泌管和油管的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对上述各属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归纳出各属的果实解剖特征 ,探讨了属间演化水平 ,认为刺芹属果实较变豆菜属果实演化程度高。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 ,讨论了该亚科与伞形科天胡荽亚科 (Hydrocotyloideae)间的区别及其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播娘蒿种子脂肪油组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播娘蒿属(Descuainia Webb et Berth)1~2年生草本植物,其成熟的种子俗称南葶苈子,为临床常用中药材。葶苈子味辛、苦、大寒,具泻肺降气、祛痰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肋胀满、胸腹水肿、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脏病水肿等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前胡属酯酶同工酶与种类演化和地理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比较我国前胡属(PeucedanumL.)18种4变种的叶片酯酶同工酶酶谱,并结合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从基因位点分布规律出发,探讨该属种间亲缘关系和地理分布格局。前胡属种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能较好地反映种间的亲缘关系,基因位点随所分析种类的地理分布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变化。讨论了滨海前胡(P.japonicumThunb.)、马山前胡(P.mashanenseShanetSheh)和广西前胡(P.guangxienseShanetSheh)、石防风〔P.terebinthaceum(Fisch.)Fisch.exTurcz.〕和宽叶石防风〔P.terebinthaceumvar.deltoideam(MakinoexYabe)Makino〕、红前胡(P.rubricauleShanetSheh)和刺尖前胡(P.elegansKomarov),以及华中前胡(P.medicumDunn)和华北前胡(P.harrysmithiiFeddeexWolff)等种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与系统演化的关系。根据前胡属植物区系,将我国前胡属分成7个酯酶同工酶地理表型。 相似文献
16.
9种杨属植物雄花序中黄酮类含量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树(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L.植物)树皮、雄花序、芽脂、叶等均可药用。1977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加杨(Populus×canadensisMoench)、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及杨属其他植物的雄花序,用于治?.. 相似文献
17.
苦豆子豆籽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首次对苦豆子豆籽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检出了43种化学成分鉴定了25种成分。苦豆子豆籽油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有机酸及甾体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Germinated oil palm seeds were placed in special trays in the field and at different intervals the haustoria were harvested. Changes in haustorial lipids were followed until the eighth week after germination. The moisture content decreased while the lipids increased. The haustorial fatty acid profil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alm kernel. Change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t different weeks after germination were observed. The major haustorial lipids were triacylglycerols; free fatty acids and diacylglycerols were also present 相似文献
19.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 )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疯树属(Jatropha L. )植物,果实含油量高,种仁含油量在60%左右,可用于加工提炼优质生物柴油,以替代日益紧缺的石油能源~([1-2]).近年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开展的绿色扶贫项目中,麻疯树已经在中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四川及云南等省区试种成功.麻疯树全株有毒,其种子、树皮、叶、根和乳汁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作为医药和生物农药资源;其种子加工后残留的油饼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作为优质肥料,经脱毒后也可作为饲料~([3]). 相似文献
20.
《Biocatalysis and Biotransformation》2013,31(5-6):290-295
Highly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monoglycerides was achieved from lipase-catalyzed oil hydrolysis by the continuous addition of CaCl2 to remove the fatty acids produced. A fusion protein produced by connecting a cellulose-binding domain of Trichoderma hazianum cellulase to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L1 lipase was used as a model 1,3-regiospecific lipase. The reaction was performed at pH 10 and 50°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inuous removal of fatty acids and the production of monoglyceride was investigated by microscopic and HPLC analysis of oil emulsions and the reaction products.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Ca2 + the reaction was inhibited by fatty acids, with the decrease in reaction rate being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fatty acids. When CaCl2 was continuously added in a 1:2 molar ratio with the released fatty acids, the reaction progressed unimpeded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Ca-soaps. Both the yield and the fraction of monoglyceride in the reaction product increased due to the continuous removal of fatty acid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