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患者细胞免疫显著低下,艾滋病患者合并各种感染率显著增高,据报道约5%~15%的艾滋病患者发生隐球菌性脑膜脑炎[1],非洲艾滋病患者中隐球菌病的发生率可高达30%,美国6%~10%[2]。现将我院2007年1月4日收治的1例以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和梅毒为首发表现的AIDS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胃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症(cow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消化门诊就诊的448例诊断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临床资料和应用COMi SS症状评分法进行症状量化评估。结果:448例患儿中男216例,女232例,以0~6个月发病年龄为主。不同胃肠道首发症状就诊中腹泻50%,便血29%,反流或呕吐9%,阵发性哭闹7%,便秘5%。治疗前COMi SS评分均值10.24±2.60分,饮食回避2~4周后评分均值为3.68±1.17分,均值差6分。调查既往诊疗中误诊病例296例,不同胃肠道首发症状患儿的误诊率为:腹泻组71%,便血组68%,阵发性哭闹组50%,反流或呕吐组40%,便秘组66%。既往误诊病例中抗生素使用率达62%。误诊病例中发生营养不良112例,非误诊病例中营养不良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型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主要症状为腹泻及便血。因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实践中误诊发生率高。COMi SS症状评分法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该病首发症状的识别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谢楚原  黄淑勤  陈惠恩 《蛇志》2003,15(1):22-2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小儿急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住院病例124例,每例病人均做脑脊液、OT试验检查,106例病人做胸部X线、44例做头颅CT、62例做脑电图等检查,对首发症状,阳性体征及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组124例诊断明确,经抗痨、对症等治疗,好转112例(90%),死亡8例(6.45%),放弃治疗4例(3.22%)。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不同的年龄段其首发症状有所偏向,其正确诊断有赖于综合的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早期发现,早期抗痨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消化道损害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消化道损害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LE合并消化道损害的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食道受累者7例(21.9%),胃肠道受累者25例(78.1%)其中假性肠梗阻10例(31.2%),且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2例均误诊为急腹症收住外科,肾脏受累14例(43.8%)。治疗后,24例好转。4例死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LE极易误诊,特别是以吞咽障碍,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最易误诊。对有消化道受损表现同时伴有其它脏器受损者应排除有无SLE可能。SLE消化道损害发生率高,对此应提高认识和警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异位疼痛为首发症状心肌梗死的临床警惕性与确诊率。方法:通过我院不典型心肌梗死病例1例就诊过程进行回顾性追溯分析,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的经验方法。结果:因诊断及时,患者经积极的抢救治疗,症状改善,治愈出院。结论:提高对异位疼痛为首发症状心肌梗死的警惕,拓宽诊断思维,全面体检,尤其注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的监测,及时确诊,以尽量减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  相似文献   

6.
诺卡菌及其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睦 《微生物与感染》1997,20(3):30-31,48
诺卡菌病过去认识不够,临床上有许多误诊。现因服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缺陷病,特别是艾滋病病例增多,应适当注意。  相似文献   

7.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士赟 《蛇志》2009,21(2):149-14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临床以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烦躁以及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表现为腹痛,酷似急腹症,易误诊,尤其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在临床工作中应予注意。笔者从1999年5月~2008年2月共诊治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DKA1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较少出现并发动脉血栓,尤其少以动脉栓塞作为首发表现,结合汇报我院1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此类病人的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1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肾病综合征病例,汇报其临床资料、诊疗过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经验,提出防治措施.结果:1例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继续肾病综合征治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因为自身存在高凝状态,其引起静脉血栓较为常见,而引发动脉栓塞并不多见,以冠脉栓塞并为首发表现尤为少见,极易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在多系统损害中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忠恩  樊峰 《蛇志》2005,17(2):99-102
风湿性疾病范畴很广,按WHO分类共达10大类,近120种疾病。风湿性疾病特别是风湿病中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CTD)往往可引起多个系统受累。有时还以某一系统的表现为首发症状,在治疗中容易造成误诊或延误诊断。因此,我们应当重视风湿性疾病多系统损伤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累及中枢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1例累及中枢神经病变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容易混淆的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例累及中枢神经病变的干燥综合征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累及中枢神经病变的干燥综合征,尤其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为多发性硬化,遇可疑病例应及时完善检查,避免因忽视其它系统症状而导致漏诊和误诊,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发生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以声嘶为首发表现的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以声嘶为首发表现,3个月后出现全身散在皮下结节。结节逐渐增多,部分破溃伴脓血。咽部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黏膜急慢性炎伴上皮乳头状增生,可见多核巨细胞,抗酸染色未查出阳性菌。皮损处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阴性。病理符合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真菌培养见孢子丝菌生长。诊断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结论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在免疫正常人群发病时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皮损表面脓液真菌镜检及培养阳性率低。病变组织真菌培养有利于得到阳性结果,早日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5,(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常见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1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脑血管意外7例,急性肺栓塞6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5例,肾绞痛3例,均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差。经综合分析病史、症状、体征、主动脉CT及血管造影(CTA)检查明确诊断。结论行主动脉CTA急诊检查,克服思维惯性,拓展诊断思路,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能力;而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有助于防范主动脉夹层的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2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多系统萎缩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的要点。结果:本组病例均为慢性、隐袭性起病,男性居多,男:女=1.4:1。平均发病年龄49.2岁(35.0岁~72.0岁)。平均病程33个月(6个月~60个月)。MSA-P亚型4例,MSA-C亚型8例,以MSA-C亚型占优势。MSA-P亚型中以行动迟缓为主要首发表现(75%),主要体征分别为肌张力增高(100%)、直立性低血压(75%)、锥体束征(75%);MSA-C亚型以行走不稳为主要首发表现(62.5%),主要体征为共济失调(100%),直立性低血压、小脑性语言、锥体束征(分别为62.5%)。结论: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成年起病,临床表现多样。对于早期单纯以帕金森综合征、小脑功能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特别是无家族史者,要注意甄别有无其他系统受累的症状或体征,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反应性等临床特点,对于早期正确诊断MSA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莫燕燕  陆梅然 《蛇志》2015,(2):218-219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4年1~10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感染途径、治疗方法和效果等。结果本组患者以青壮年居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接触、性接触、静脉注射毒品;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82.5%),明显消瘦(92.5%),纳差、乏力、全身酸痛(100%),咳嗽、咳痰(72.5%)。肺结核经X线检查均有结核影像学表现,无典型病变部位;痰培养或痰涂片检查,19例阳性;结核菌素(PPD)实验,16例呈阳性。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应提高认识,加强检测,避免二者相互作用。治疗上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孙惠棉 《蛇志》2014,(1):82-85
<正>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是隐球菌由呼吸道感染后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症,重者合并脑炎,预后差,死亡率高。隐球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常继发于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如艾滋病、淋巴瘤、糖尿病、营养不良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近年来,结核病、慢性肝炎等合并隐脑已有不少文献报道[1],同时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日渐增多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该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儿童隐脑是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而且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及脑脊液检出率低,极易造成误诊及延误治疗,从而导致儿童的致残及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6.
羊梅兰  陈康德 《蛇志》2004,16(2):35-36
输卵管妊娠是妇产科的常见急腹症之一,对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者,易造成误诊、漏诊;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输卵管妊娠189例,治疗采用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式,分为A、B两组,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非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非HIV患者马内菲蓝状菌病的认识。方法分析并总结9例马内菲蓝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结果 6例无基础疾病,3例有基础疾病,6例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患者有骨损坏,2例有皮疹,淋巴结肿大7例,贫血7例,脾增大7例,肝大5例,体重下降5例,6例患者接受抗结核或非结核治疗。最后有6例患者治愈或好转,3例死亡。结论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非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菌的主要原因。非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早期诊断困难,尤其需与结核病等疾病相鉴别。抗真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肺结核.肠结核发病率较低,临床较少见,且症状体征元特异性,容易误诊.结核性肠穿孔不仅术前诊断困难,且腹膜炎的表现也易被忽略.我院自2003~2007年共收治了5例严重肠结核致完全性肠梗阻并肠穿孔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30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临床的症状包括疼痛以及髋部不适等,股骨头坏死在早期很难发现,由于没有得到准确的诊断,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和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将会造成股骨头变形以及塌陷,从而引起骨性关节炎,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会丧失髋关节的基本功能。股骨头坏死的病状体征和早期症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因此,造成误诊的情况频繁发生。此外,有些疾病的症状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最后反而容易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是全球流行比较严重的疾病,云南省已经成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教育是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在高校实施艾滋病同伴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