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结合有关疾病的防治工作,先后在云南省采到葛李恙螨亚属(SubgenusGahrliepia Oudemans,1912)二新种,记述如下。 宽痕葛李恙螨Gahrliepia(Gahrliepia)eurypunctata新种(图1—5)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重庆葛李恙螨G.(G.)chungkingensis Jeu et al.,1963较近似,主要区别是:(1)本种须毛式为B-B-NNB,而非B-B-NNN。(2)盾板上的大形痘痕分布广,在感器前后方均有,而并非仅见于感器的后方。(3)背毛33—34根,而非48—49根。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安徽省蚌埠及歙县鼠体上获得二种恙螨,一种隶于葛李恙螨属,一种隶于纤恙螨属,经研究确定为新种,现描述于下。宽盾葛李恙螨Gahrliepia(Gahrliepia)latiscutata,新种(图1—5)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于云南省西部地区采到的恙螨五新种,包括葛李恙螨属、螯齿恙螨属各1种及纤恙螨属3种。全部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长足葛李恙螨,新种Gahrliepia(Gahrliepia)longipedalis sp.nov.(图1—4) 鉴别特征 本新种的须毛式、盾板形状、盾板毛数及背腹毛数均与云南葛李恙螨G.  相似文献   

4.
绪言 葛李恙螨属的葛李恙螨亚属Subgenus Gahrliepia Oudemans,1912以盾板上具有8根毛为特征,而与同属中的葛妥恙螨亚属Subgenus Gateria Ewing,1938的区别在于后者盾板上毛数超过8根,而且大都不靠盾板边椽。Traub和Morrow(1955)认为后者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于云南省采到的一新属两新种恙螨。模式标本均存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鼠恙螨属Muritrombicula,新属 模式种 大理鼠恙螨Muritrombicula dali,新种 属征 本新属为恙螨科Trombiculidae恙螨亚科Trombiculinae中型螨种,具有恙螨族Trombiculini的一般特征,与恙螨属Trombicula较近似。但本新属足Ⅲ无膝毛和胫毛,须跗毛亦少,SIF=4B-N-3-2100.0000;足Ⅰ无副亚端毛,但在该部位上有1根分枝毛;有盾肩。大理鼠恙螨Muritrombicula dali,新种(图1)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采自陕西省南部山区葛李恙螨属Gahrliepia Oudemans,1912一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陕西省卫生防疫站,西安。文中所用量度单位均为μm。 山阳葛李恙螨,新种Gahrliepia (Gateria) shanjyangensis sp. nov.(图1—7) 幼虫活体乳白色。未饱食虫体长305,宽223。 须毛式B/N(b)/NNB/4B。须肢爪三分叉。螯盔毛光滑。螯肢片(长38)县三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进行恙螨分布调查时,发现一种属于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Radford,1948)羽叶恙螨亚属(Subgenus Plumosicola)的恙螨,经鉴定为一新种,现记述如下。长度单位均为微米。泉州叶片恙螨Trombiculindus(Plumosicola)quanzhouensis,新种 活体标本乳白色,体长410—722.宽266—653. 颚体(图1)螫鞘毛分枝,须肢毛N-N-BNB/7B。须肢爪3分叉。  相似文献   

8.
叶片恙螨属于恙螨科Trombiculidae的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该属的特征是很明显的,盾片的后侧毛不同于前侧毛,系叶片状或鳞片状。背毛全部叶片状或鳞片状,腹毛全部或部分叶片状或全部毛状。叶片恙螨是从恙螨属Trombicula里的某些种类演化而来的。在演化过程中,某些种类,例如居中恙螨Trombicula intermedia的盾片后侧毛和背毛逐步改变成扁平而窄的柳叶状,两侧锯齿较长。由于这些毛演化程度的不同,该属里的种类分化为二个亚属:(1)羽叶恙螨亚属Plumosicola,(2)叶片恙螨亚属Trombi-culindus。同时也分化而形成了许多种类。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知的种类共有11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6种在印度、1种在马来亚、2种在缅甸(其中1种也在我国)、1种在日本和1种在苏联。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整理和研究来自云南省的葛李恙螨亚属(Gahrliepia Oudemans,1912)时,发现有二新种。兹将其形态特征描述于下。  相似文献   

10.
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 Radford,1948)是Radford 1948年根据叶片状的背毛和后端腹毛而建立的。1951年Wharton等认为叶片恙螨只能作为恙螨属(TrombiculaBerlese,1905)中的一个亚属。1952年Womersley认为背毛形状的改变在蜘蛛纲各科属中是颇为常见的现象,因而不能作为建立新属的根据。1953年Audy,Jameson和佐佐学等先后都同意上述的意见。1954年Sinha认为叶片恙螨是一属很明显的种类,应当作为  相似文献   

11.
1961年在四川的一次调查中,我们采集到一部分恙螨标本,经研究以后,其中发现背展恙螨属的一个新种。 四川背展恙螨(新种)Gahrliepia(Wachia)szechuanica sp.nov. 幼虫封片标本淡黄色,活时体色缺记录。饱食虫体短椭圆形(图1),长宽为594.3×490.5微米(不包括颚体);两侧缘中部靠前略微收缩;体表皱纹明显。 颚体 螫肢基节近似三角形(图2),后2/3部的表面有不甚稠密的小刻点,前端有一粗短的假螫。螫肢爪尖刀形,亚末端的外侧有一小齿。螫肢毛不分枝,尖端约达触肢爪的中部。  相似文献   

12.
陈兴保 《昆虫学报》1980,(1):99-101
恙螨不仅传布恙虫病,而且已从一些螨种体内分离出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和弓浆虫,有些学者还提出某些螨种是流行性出血热的可疑媒介(1954),可见恙螨与疾病有密切关系。恙螨季节分布的研究将对疾病流行趋势提供理论根据,对疾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江苏省东山是个丘陵地带,恙螨种群多而数量高,我们对当地五种优势种:条纹恙螨Leptotrombidium (leptotrombidium)striatum,田姬葛李恙螨 Gahrltepia(Gahrliepia)agrariusia,于氏恙螨Leptotrombidium(Leptoirombidium)yui,萨氏葛李恙螨Gahrliepia(Gahrliepia)saduski和居中恙螨Leptotrombidium(Lepioirombidium)intermedium的季节分布进行了研究。田姬葛李恙螨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纤恙螨亚属分种团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81,(4):459-464
纤恙螨属(Genus Leptotrombidium Nagayo et al.,1916)是恙螨科(Trombiculidae,Acarina)中的一个庞大、种类繁多而且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属,尤其是纤恙螨亚属(subgenus Leptotrombidium Nagayo et al.,1916),这一亚属的恙螨引起流行病学工作者和医学昆虫学工作者极大的兴趣。恙虫病的已知许多传播媒介和怀疑媒介,都与纤恙螨属的恙螨有关。当流行性出血热于四十年代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之后,纤恙螨亚属的恙螨又被一些流行病学工作者当做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嫌疑媒介。几十年来各国的有关学者先后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证实了这个亚属恙螨中的一些种类体内有自然感染某些病原体的现象。由于这类恙螨具有能够将病原体经变态期和经卵传递的特性,而且大部分的纤恙螨亚属恙螨证实均能叮咬人,所以凡是研究立克次氏体或病毒作为病原而引起的流行病时,对于这一类可能作为传播媒介甚至有人认为可以叫做“保菌动物”的恙螨,都比较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国家由于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爬虫恙螨四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爬虫恙螨属Herpetacarus系Vercammen-Grandjean(1960)所建立,该氏根据须跗毛的种类、数量又在本属下先后建立了三个亚属:Herpetacarus s.str.须附毛=7 B.S;Abon-nencia V-G,1960须跗毛=7 B;Cricacarus V-G,1966须跗毛=6 B.S。 爬虫恙螨属种数较多,仅Vercammen-Graridjean建立本属时即综述了33种,以后国外  相似文献   

15.
羽叶恙螨亚属(叶片恙螨属)一新种的记述(蜱螨目:恙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48年Radford建立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 Radford,以后,Sinha 1954年根据恙螨属Trombicula中某些种类盾板上的后侧毛和背毛都呈扁平而狭窄的柳叶状,其边缘上的锯齿长,而在恙螨属里建立了羽叶恙螨亚属Subgenus Plumosicola Sinha.1954.1964年徐荫祺教授认为羽叶恙螨亚属应当放在叶片恙螨属Trombiculindus里,同时他又根据叶片恙螨属中种的演化过程,进一步将叶片恙螨属分为羽叶恙螨亚属Subgenus Plumosicola和叶片恙螨亚属Subgenus Trombiculindus.羽叶恙螨亚属的种类在我国首次记述是1965年王敦清、余自忠报告云南省的两种,随后1981年赵善贤报告广东省一种,1982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记述的恙螨两新种系1964年和1965年分别在安徽省歙县和贵池县采得,模式标本均存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现记述如下。叶片葛李恙螨 Gahrliepia(Gahrliepia)lamella,新种(图 1—8) 活体时颜色不详,体长圆形,长382微米,宽279微米。 颚体 螯肢基节背面近似三角形。螯肢爪顶端有三角形倒冠齿。螯盔毛光裸。须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于云南采到的恙螨七新种,包括爬虫恙螨属、杜罗恙螨属、钳齿恙螨属、葛李恙螨属、奇棒恙螨属各1种及纤恙螨属2种。全部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树鼩爬虫恙螨Herpetacarus(Herpetacarus)tupaiae,新种(图1—4) 鉴别特征 本新种触须毛式B-B-BNB与枪棒爬虫恙螨H.(H.)hastoclatus Yu et  相似文献   

18.
Audy 1956 年根据通常寄生于蜥蜴类的三种恙螨,以Trombicula rara Walch 1923为模式种,建立了蜥恙螨属 siseca。后来 Vercammen-Grandjean(1960,1965)及Suzuki(1976)将Siseca置于真恙螨属 Eutrombicula Ewing 1938 内作为亚属。至目前为止,归并于蜥恙螨亚属的螨种,国外有 Womersley(1952)、Audy(1956)、Womersley & Audy  相似文献   

19.
温廷桓 《昆虫学报》1975,(3):347-352
寄生在蝙蝠体上的革螨有很多,其中有几属是极其近似的,例如浆刺螨属IchoronyssusKolenati,1858、棘厉螨属Spinolaelaps Radford,1940、胸器螨属Hirstesia Fonseca,1948等,它们大体上极其相似,只有少数几点可以区别,归纳为(1)胸板上有无一对“胸器”,(2)生殖腹板上有无鳞形纵纹,(3)生殖腹毛一对还是几对,(4)基节有无弧形隆起或腹棘。本文中描述的新种,腹板浆刺螨Ichoronyssus(Bianyssus)ventralis Wen,sg.et sp.nov.,它兼具了上述几个特征,且介乎三者之间。 因此本文考虑浆刺螨属是一个较大的复合属,目前可分为4个亚属,即浆刺螨亚属、胸器螨亚属、蝙刺螨亚属(新亚属)和棘厉螨亚属。  相似文献   

20.
纤恙螨属的五新种(蜱螨目:恙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恙螨属(Leptotrombidium Nagayo et al.,1916)是一个种类繁多而富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属。本文根据历年来在各地采集到的纤恙螨亚属的许多恙螨,参考Sasa(1956)的划分种团和亚种团的系统,报道了隶属于须纤恙螨种团(palpale-group)的二新种,红纤恙螨种团(akamushi-group)下的苍白纤恙螨亚种团(pallidum-subgroup) 中的二新种,以及隶属于一个新种团的另一新种恙螨。 本文五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福建省流行病研究所。长度单位均为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