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引言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研究和持续利用的关键区域。中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00多处,在实施“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内和国际的联合行动。为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联合行动,1993年4月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建立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做出这一决定的考虑是: ——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是十分有影响的国际渠道,这一计划所提出的生物圈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2.
九、生物圈保护区及其可持续发展 生物圈保护区是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单元,它把人们的需要和渴望放在首位,保证世界上主要生态系统的典型区域得到长期的保护。生物圈保护区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实体(如右图所示),其特征是由三个功能的结合。为了保证各个功能的同步发展,生物圈保护区内要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提供资助,云南省科委配套资助,从1994年开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MAB)国家委员会的主持与协调下,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和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执行,加拿大国家公园的专家提供咨询和合作,在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内勐养保护片开展了题为“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加有效而实际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研究了保护区内各民族利用自然资源的状况以及有关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协调、云南大学和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共同执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的“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以下简称BCSD项目),自1995年11月启动以来,经过了3年的实施,于1997年11月圆满结束,并取得较好成果。1997年11月3日至6日在西双版纳召开了“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的国家科委、林业部和部分自然保护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5.
盐城生物圈保护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多种水鸟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途中的停歇地。特别是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鸻鹬类、雁鸭类水鸟在此处停歇,然后继续进入南下或北上的万里征途。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和《湿地公约》以来,盐城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湿地和水鸟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已先后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为了全面保护特有的沿海湿地及各种水鸟,探索各种鸟类迁徙的“行踪”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鸟类的迁徙是自然界中最引入注意的现象之一,世界上每年有几十亿只候鸟在秋季离开它们的繁殖地迁往更为适宜的栖息地越冬。我国《吕氏春秋》就有“孟春三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之说,记载着所谓一年一度雁随季节变化的迁徙现  相似文献   

6.
白长波 《生物多样性》1995,3(2):118-118
王玉庆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一次缔约国大会上谈履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一次缔约国大会干1994年11月28日~12月9日在巴哈马召开。国家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玉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经过几天的艰苦谈判,各缔约方就履约的几个重大问题形成了决议。在...  相似文献   

7.
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为提高自身素质,一直敦促各国积极开展对所属生物圈保护区的监督、评审,包括国家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这项工作。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3年11月,在科罗拉多的厄斯特斯国家公园(Estes Park)举办了一次研讨班,并制定了美国生物圈保护区战略规划(草案)。其提出的战略任务、奋斗目标、具体目的、行动方案等,为未来10年里美国生物圈保护区的整体计划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美国生物圈保护区计划的任务是建立并支持一个能充分代表美国各种生物地理类型区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通过各种手段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利用及文化价值之间的持续平衡。规划草案提出了6大目标,每个目标又包含几个具体目的和行动方案。这6大目标为: 1.建立起美国生物圈保护区的政策体系及可供操作的框架; 2.形成代表美国生物地理多样性的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网络,并使之达到国际公认的生物圈  相似文献   

8.
《人与生物圈》2014,(3):34-35
德国经济发展部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一种理想的政策工具,可通过其向致力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伙伴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成功,证实了经济与生态没有必要相互对立的哲学思想。相反,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任何一面若无另一面均无法存在。因此,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和绿色经济示范区,生物圈保护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位于德国国际合作的前沿。  相似文献   

9.
《人与生物圈》1996,3(3):34-4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1976年建立以来,1984年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并制定了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至1994年,该计划已经实施十年有余,在解决现实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然而,实践的发展使生物圈保护区的运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生物多样性公约》颁布以后,一方面生物圈保护区的意义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认识和解决,其进一步发展需要更为清晰和合乎当今形势的思路和方向,在这一背景下,UNESCO于1995年3月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了第二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大会讨论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并已经UNESCO第二十八届会议和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十三届大会审议和批准。下面是全文刊登的“塞维利亚大会”情况介绍和“UNESCO第二十八届会议实施决议”及其审议批准的两个纲领性文件(译文):Ⅰ.《塞维利亚生物圈保护区战略》;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法规框架》,以供广大读者了解和参考,特别是对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建立的“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向。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世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研究人才,以期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它的研究领域涉及世界不同生物地理区域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建立是其核心。从1978年第一个生物圈保护区正式建立,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300多个生物圈保护区,其中中国有10个。  相似文献   

11.
如何管理好生物圈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学家们,在探讨世界保护区有效管理中,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这个新的概念和专门术语。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保护区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全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是实施生物圈保护区战略最为积极而有效的国家之一,至今不仅已有24个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而且还建设了自己的国家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拥有102个成员。它们都是我国保护区管理较有成效的佼佼者,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待完善。一、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概念与任务生物圈保护区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在申报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是一件大好事,特别是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业来说,将起到极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但是井冈山保护区与其他保护区一样面临着相同的难题,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两难,这两难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无限需求与资源相对有限性的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联合保护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和国际生物圈保护区,武夷山保护区在为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怎们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及其持续利用结合起来,做了多年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区资源保护和社区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5月22日是第22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促进生物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日,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5版》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生物圈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功能整体,生物物种的分布和迁徙没有国界,局部的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将影响整个生物圈。野生生物国际贸易导致了  相似文献   

15.
世界银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中欧实施一个合作课题,旨在为五个中欧国家提供以计算机为中介的通讯技术,并把培训与保护区联系起来。该项目以“全球环境设备基金”(GEF)具体实旌,GEF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设立的。合作项目在白俄罗斯、捷克、波兰、斯洛伐克和乌克兰实施,希望加强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该项目涉及31个保护区,其中有9个生物圈保护区(有的属跨国界保护区):Belovezhskaya Pushcha(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连载(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连载(1)[编者按]《生物多样性公约》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重大成果之一。我国率先签署和批准了该项《公约》,使我国成为《公约》的正式缔约国之一。该《公约》已于1993年12月正式生效,1994年底又召开了首次缔约国大会,...  相似文献   

17.
1.生物多样性论坛:全球生物多样性论坛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保护联盟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组织的。论坛大多利用缔约国会议期间开展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机会,鼓励各界人士对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成分的持续利用,发表观点、设想和各种意见。会议没有统一认识和行动的任务,而是把各种问题归纳送交各缔约国和有关部门参考和决策。这是一种活跃气氛、发挥公众的聪明才智、搜集各种意见的好措施。各国似乎也可组织类似的活动,集思广益,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人与生物圈》1998,(1):3-5
1997年9月16日至22日,“第三次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大会暨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评估会”在武夷山市石开。来自全国26个自然保护区及有关主管部门、科研院所、新闻单位、当地政府及社区共6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以“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为主题,对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进行了考察和研讨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对于各级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这是一项新的课题。代表们从实施参与管理的目标(为什么要实行社区参与管理?)、参与管理的主体(谁来参与?)、参与管理的内容(管理什么?)、管理机制(如何动作?)、管理方式(采取什么组织形式与制度?)等不同角度对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进行了考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做出如下评估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朱兆泉 《人与生物圈》1996,(1):30-31,35
生物圈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也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当地群众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方面受到了一些限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保护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找不到更多增加收入的门路,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给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很大压力,协调好自然保护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使当地群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尽快富裕起来,是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5月22日获得通过,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目前有196个缔约方。《公约》旨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公平公正地分享因利用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目前《公约》框架下通过了3个议定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名古屋-吉隆坡关于责任与赔偿的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