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为了提高石斛碱的水溶性,用环糊精衍生物制备石斛碱包合物,并探讨其包合行为。采用显微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薄层色谱法(TLC)对所制备的包合物进行表征,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包合行为,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包合物的水溶性。各项表征分析均表明石斛碱可以被成功包合,分子模拟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完全包埋石斛碱,且其构象稳定,溶解度试验表明石斛碱被包合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提升了约277倍。石斛碱环糊精包合物能提高石斛碱的水溶性,拓展石斛碱在外用剂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玫瑰石斛(Dendrobium crepidatum)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保健和药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研究了玫瑰石斛茎中生物碱成分和相对含量。从玫瑰石斛茎中共鉴定出15种成分:相对含量大于50μg/g的成分有两种,玫瑰石斛胺174.844μg/g,玫瑰石斛啶碱92.862μg/g;含量介于5~50μg/g间的成分有玫瑰石斛碱B、玫瑰石斛碱D、玫瑰石斛碱、玫瑰石斛碱C、玫瑰啶碱B;含量低于5μg/g的成分有玫瑰石斛素、N-异戊烯基石斛碱、石斛碱、N-异戊烯基石斛星碱、杓唇石斛素、玫瑰石斛碱E、玫瑰酚A、石斛酮碱。该研究首次在玫瑰石斛中发现4种倍半萜类生物碱。玫瑰石斛生物碱以八氢中氮茚类生物碱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临床前药效和毒理研究中选择与人有相似代谢性质的实验动物,本实验比较了石斛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间的代谢差异。将石斛碱在SD大鼠、C57BL/6J小鼠、家兔、犬、豚鼠和人的肝微粒体中,分别进行I相和II相代谢。通过底物消除法分析代谢稳定性,并计算体外消除半衰期(t1/2)。通过保留时间、精确质量数、二级碎片离子信息以及色谱峰面积,对石斛碱在各种属肝微粒体中生成代谢产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I相反应中,石斛碱体外消除半衰期依次为家兔豚鼠大鼠小鼠犬人;在II相反应中,石斛碱在人、豚鼠肝微粒体中代谢非常慢,而小鼠最快。石斛碱在人肝微粒体体外I相反应中,生成的代谢产物与小鼠、犬的相似。因此,可以选择小鼠和犬作为临床前药代和毒理研究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叠鞘石斛和金钗石斛在广元地区引种的适应性进行科学评价,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观察记录及测量方法获取地理位置、气象要素、形态性状、抗逆性等数据,同时测定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石斛碱含量。结果:叠鞘石斛和金钗石斛群体平均分蘖指数I分别为1.50和0.71。叠鞘石斛引种后茎显著增粗。金钗石斛引种后单茎鲜重显著下降、叶片显著增宽,其他形态学性状差异则均不显著。叠鞘石斛品质达到省级标准,金钗石斛的石斛碱含量达到了中国药典标准。叠鞘石斛越冬平均存活率和抗病率分别为99.75%和97.75%;大棚金钗石斛分别为97.00%和96.75%。结论:叠鞘石斛耐寒性、抗病性均较强,能适应广元的气候环境。金钗石斛抗病性较强,耐寒性较差,在大棚中栽种,冬季覆盖塑料薄膜,能提高越冬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球花石斛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目的为评价球花石斛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球花石斛采用碱提醇沉法得到球花石斛多糖,分别以400、600、800mg/kg小鼠灌胃给药连续10d。通过免疫器官重量检测,碳廓清试验,脾脏T、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来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低、中剂量组的脾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高剂量组的吞噬指数、校正吞噬指数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表明球花石斛多糖可显著增加脾脏重量,增强巨噬细胞的碳廓清能力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提示球花石斛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平台,获得了采样区域11个生态因子值.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分析了石斛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同种石斛不同产地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类型与铁皮石斛中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年降水量与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温度是影响鼓槌石斛中毛兰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浙江是铁皮石斛的最佳产地,贵州是金钗石斛的最佳产地,而云南是鼓槌石斛的最佳产地.
  相似文献   

7.
铁皮石斛为兰科珍稀名贵药用植物,具有极高的医药保健和生态观赏价值。以"高通量、高精度、低成本"为特点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平台,高效推动了铁皮石斛基因组和转录组等组学基础研究,有关铁皮石斛多糖和石斛碱积累、生长发育调控、环境适应性等机制逐渐获得了分子数据支持。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铁皮石斛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组学以及功能基因等研究,内容涉及其非生物胁迫、多糖合成、种子萌发等过程,最后对当前铁皮石斛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药用石斛内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与宿主互作关系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介绍药用石斛内生真菌、内生细菌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对石斛内生细菌做出的相关研究工作,对其研究发展思路进行了展望,为开发安全有效的微生物菌肥、中医药产品、新资源功能性食品,合理利用药用石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石斛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提取石斛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汇总。结果:共纳入53篇相关文献,发现不同品种石斛以及石斛不同成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肌纤维化、缺血性心脏病、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有治疗作用,且均有相关机制研究。结论:近年来,随着不同石斛品种及其药理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的深入,石斛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石斛兰属黑毛组6种石斛进行药效成分测定及营养价值评价,为石斛种质资源鉴定、分类及药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黑毛组6种石斛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硫酸-苯酚法、热浸法、气相色谱法和酸水解法-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多糖、醇溶性浸出物、石斛碱和17种氨基酸含量。黑毛组6种石斛中多糖含量介于0.59%~17.08%,含量最高的翅梗石斛与含量最低的长距石斛相差28.95倍,均低于药典规定铁皮石斛多糖不得少于25%的标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介于7.62%~13.54%,均高于药典中规定铁皮石斛不少于6.5%的标准,含量最高的翅萼石斛为标准的两倍;6种石斛样品中均未检出石斛碱;6种石斛均含有色氨酸以外的17种氨基酸,总量介于3.45%~4.53%之间;6种石斛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介于52.42~83.74,除处子石斛外其余石斛SRC值均高于70;统计描述分析表明,6种石斛中多糖变异系数最大(137.24%),其次为醇溶性浸出物(18.95%);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成分之间存在一定显著相关性(P0.05),而药效成分与营养成分及药效成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黑毛组6种石斛氨基酸含量丰富,可提供高品质蛋白,药效成分差异显著,表明其药理作用不同,应根据成分和含量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和应用。本研究对药用石斛良种选育和石斛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择云南省内常见的12种药用石斛,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筛选其适用的DNA条形码序列。以12种药用石斛共36个样品为材料,提取样品总DNA,对核基因片段ITS和ITS2、叶绿体基因片段psbA-trnH和matK序列进行扩增、测序,结合GenBank下载部分石斛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4条序列扩增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4条序列没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但ITS序列与ITS2序列的种内和种间重叠部分较少,有偏向两端的趋势;系统发育树显示,ITS和psbA-trnH序列能成功区分12种云南常见的药用石斛,ITS2序列未能区分长距石斛(Dendrobium longicornu)和矮石斛(D. bellatulum),matK序列仅区分6种石斛。建议以ITS和psbA-trnH序列作为云南药用石斛鉴定序列,为药用石斛的种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不同种源的霍山石斛及其近缘种河南石斛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霍山石斛和河南石斛规范化种植及品种鉴定提供依据,采用蒽酮-浓硫酸比色法和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对1~4年株龄的野生霍山石斛、组培霍山石斛和河南石斛的多糖和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株龄的组培霍山石斛、野生霍山石斛和河南石斛的多糖、浸出物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多糖含量为标准,三者均以生长2年采收为宜,以醇溶物为标准,以栽培三年采收最好。以多糖和醇溶出物总量计,组培霍山石斛以2年采收为宜,野生霍山石斛及河南石斛以3年株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霍山石斛和铁皮石斛干花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同一生长条件下2种石斛干花所含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并评价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用国标法检测两种石斛干花的主要成分,用清除DPPH和铁氰化钾还原法研究成分的抗氧化性。霍山石斛干花粗蛋白、维生素C、单宁、总酸、多酚、黄酮含量与铁皮石斛干花的差异显著(P0.05),粗多糖、粗脂肪含量与铁皮石斛干花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石斛干花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其中霍山石斛干花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铁皮石斛干花,两种石斛干花提取液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以霍山石斛干花提取液的抗氧化性表现较强。霍山石斛干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性,更具备新食品研究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植物分类学方法鉴定的基础上,对霍山石斛及其主要伪品河南石斛药材的性状特征,根、茎、叶横切面显微特征,粉末显微特征和粉末中细胞内含物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霍山石斛药用部位的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为霍山石斛药材和饮片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依据,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药用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由于人为和环境等因素,药用石斛资源已变得极其匮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药用石斛内生菌资源丰富,在与宿主石斛长期共生的过程中,对药用石斛的生长发育、环境的适应、活性代谢产物的积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深入研究药用石斛内生菌及其与宿主的关系,对药用石斛生产、资源保护与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药用石斛内生菌资源及其生物学功能,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药用石斛内生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pyrophospomevalonate decarboxylase,MVD)是甲羟戊酸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细胞萜类物质合成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石斛碱作为倍半萜类生物碱,其合成很可能离不开MVD的参与。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首次从金钗石斛中克隆到一个MVD基因,命名为Dn MVD(Gen Bank注册号KY626328)。Dn MVD基因c DNA全长1 763 bp,编码一条由42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47.132 63 k D,等电点6.84。Dn MVD编码的蛋白包含GHMP激酶超家族的特异性识别序列,且拥有严格保守的1个亮氨酸、1个天冬氨酸和3个半胱氨酸活性位点,与多种植物MVD高度同源。Dn MVD的表达受到菌根真菌的影响,金钗石斛茎中Dn MVD的表达量于接菌后期显著高于对照。Dn MVD基因的分子鉴定及其在接菌前后金钗石斛茎中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解析该基因在金钗石斛石斛碱合成代谢途径及菌根互作过程中的分子调控作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金钗石斛养胃保健口服液制备工艺,并初步探索口服液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以口服液中多糖、党参炔苷、石斛碱的相对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设计法优化口服液的制备工艺,采用急性胃粘膜损伤酒精模型对金钗石斛养胃保健口服液进行功效学研究。结果显示,金钗石斛养胃保健口服液的配方为金钗石斛8 g、党参32 g、黄芪32 g、白术12 g、麦冬10 g、北沙参10 g、山楂10 g,可修复胃粘膜损伤。正交设计优化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结果为:加水量为15倍,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为3次。由此得出结论,优化后的口服液制备工艺可行、可靠;通过药效学实验,证明选定的配方具有明显的胃粘膜保护作用。本研究将得出金钗石斛养胃保健口服液的最优化制备工艺,并能确定口服液保护胃粘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石斛作为传统的中药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以及养阴生津等功效。抗氧化活性在石斛的药理功能中占据重要地位,能抑制活性氧对机体的损伤,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大量研究均围绕石斛这一特性展开。本文从抗氧化活性的石斛种、评价方法与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三方面对石斛进行综述,以期为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最新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科  赵志国  吴巧芬  蒋庆鸿  仇硕 《广西植物》2021,41(7):1104-1111
为了解几种石斛属植物鲜花挥发性成分,该文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结合GC-MS技术分析了7种石斛(含2个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从7种石斛(含2个品种)中共鉴定出52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芳香族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烷烃类、醇类和酮类等7类,其中萜烯类总相对含量最高,为83.25%~94.93%,为主要挥发性成分。(2) 7种石斛共同含有(1R)-(+)-α-蒎烯、D-柠檬烯和顺式-β-罗勒烯等3种成分,每个品种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中,顺式-β-罗勒烯在鼓槌石斛、细叶石斛、流苏石斛、翅梗石斛和春石斛‘H1’等5种石斛中的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46.09%、46.40%、39.02%、65.96%和54.34%;(1R)-(+)-α-蒎烯在鼓槌石斛、流苏石斛、翅梗石斛、春石斛‘H1’和春石斛‘818’等5种石斛中的相对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4.11%、25.61%、15.26%、21.11%和23.21%; D-柠檬烯在翅萼石斛和翅梗石斛中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6.02%和6.86%,而在其他5种石斛中的含量均较低。(3)β-蒎烯在流苏石斛和翅萼石斛中的相对含量高达19.39%和45.95%,桧烯仅在春石斛‘818’中能检测到(12.24%)。这些含量较高的成分可能为主要的香气成分或特征性香气成分。综上结果认为,7种石斛花朵挥发性成分既含有相同的成分也含有不同成分,且含量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这些结果可为研究石斛属植物花香代谢以及产品开发等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菌根在兰科的生命周期和进化史上起着关键作用。兰科中大多数是附生兰,但它们的菌根研究相对缺乏。为了探讨菌根对附生兰的影响,本研究用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与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分属于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的s1和胶膜菌属(Tulasnella)的S3真菌共培养。共培养结果表明,S1和S3与金钗石斛形成了共生关系,且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其生长。15N稳定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S1菌株显著促进了金钗石斛对有机氮的利用,而S3菌株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S1和S3真菌均能提高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菌根真菌能促进附生兰幼苗的生长、有机氮的利用和次生代射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