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甲基环丙烯对砀山酥梨黑皮病的控制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0.5和1.0μL·L-1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2±0.5)℃冷藏梨果实黑皮病发生的抑制效应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同时分别考察了采收期(9月5日、15日、25日)和贮藏包装方式(纸箱和塑料箱)对1-MCP控制砀山酥梨黑皮病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0.5和1.0μL·L-11-MCP处理均可显著抑制梨果实在贮藏期黑皮病的发生,且1.0μL·L-11-MCP处理效果更佳;延迟采收能显著降低黑皮病发病率,并以9月下旬采收、1.0μL·L-11-MCP处理的果实黑皮病发病率最低(0.0%);1-MCP处理时塑料箱包装和纸箱包装在黑皮病发病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纸箱较塑料箱包装的果实腐烂率高.(2)随着1-MCP处理浓度增加,冷藏过程中梨果皮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对果实丙二醛(MDA)和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剧,使之维持较高抗氧化活性;同时也抑制了果皮α-法尼烯、共轭三烯含量的上升,且抑制程度越明显,果实黑皮指数越低.研究表明,1-MCP通过保持果皮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法尼烯代谢两条途径共同控制砀山酥梨黑皮病发生;9月下旬采收的果实采用1.0μL·L-11-MCP处理控制黑皮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O2和CO2配比对气调贮藏梨采后褐变及相关理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后'丰水'梨果实为材料,在乐扣气调试验箱中研究了O2和CO2配比对果实褐变率、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总酚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适宜减轻梨气藏褐变的气体成份.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150 d)中,'丰水'梨果肉未发生褐变.从贮藏60 d开始,气调处理和冷藏对照果实的果皮均出现褐变,气调处理在贮藏120 d之前对果皮褐变的影响不显著,而在贮藏120~150 d内可显著减轻果皮的褐变、抑制果皮PPO和POD活性及降低总酚含量.与冷藏对照相比,气调处理可推迟果心褐变的时间,且(8%~10%)O2+3% CO2处理可完全抑制果心的褐变;气调处理亦可降低果心PPO活性、减少总酚及MDA含量;(8%~10%)O2+1% CO2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心的POD活性,而(8%~10%)O2+3% CO2处理对果实POD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可见,气调贮藏主要是通过降低'丰水'梨果皮PPO、POD活性及总酚含量来减轻组织的褐变,并以(8%~10%)O2+3% CO2处理对果实褐变因子的控制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梨果实采后果心褐变与细胞膜结构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作为采后贮藏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梨果心褐变,与细胞膜结构的变化、酚类底物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分布、PPO的存在形式和活性有关。细胞膜结构变化或遭受玻坏时,PPO与底物易接触。PPO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且活性高,可导致严重的果心褐变。诱发果心竭变的主要因素冷害、果实缺钙和高二氧化碳伤害都与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庾琴  杜恩强  封云涛  郭晓君  张润祥  郝赤 《昆虫学报》2019,62(11):1297-1304
【目的】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在寄主果实上的钻蛀率和蛹重与寄主种类和果实发育阶段的关系,为其田间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种共6个品种水果[苹果Malus pumila (嘎啦苹果), 桃Amygdalus persica (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和霞光油桃), 梨Pyrus bretschneideri (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上的钻蛀率以及在不同果实状态的4个水果品种(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上72 h的钻蛀率;比较了接卵后24 h和72 h初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3个苹果品种(嘎啦苹果、富士苹果和金冠苹果)果实上的钻蛀率;并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的金冠苹果、富士苹果、嘎啦苹果、砀山酥梨和丰白毛桃上的梨小食心虫蛹重。【结果】接卵后72 h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在6个不同水果品种果实上的钻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霞光油桃>嘎啦苹果>砀山酥梨>玉露香梨>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除霞光油桃外,其他5个水果品种果实的发育阶段显著影响初孵幼虫钻蛀率。对于嘎啦苹果,接卵后72 h初孵幼虫在其幼果上的钻蛀率最高(73.69%),在其着色期果实上钻蛀率最低(32.51%);在大久保毛桃、丰白毛桃、砀山酥梨和玉露香梨上,接卵后72 h初孵幼虫的钻蛀率均随果实生长发育而增加。初孵幼虫在3 个苹果品种着色期和成熟期果实上的钻蛀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而在其幼果上变化不显著。寄主种类及其发育阶段也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蛹重,成熟毛桃和梨饲养的雌、雄蛹重显著高于未成熟果实饲养的蛹重,着色期苹果不利于蛹重的增加。【结论】果实种类及发育阶段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钻蛀率和蛹重,取食成熟期梨和桃的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钻蛀率和蛹重显著高于取食未成熟果实的个体。  相似文献   

5.
利用SRAP分子标记,从88对引物中筛选出34对引物组合,分析砀山酥梨母本与授粉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探讨梨授粉品种亲缘关系对砀山酥梨石细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品种紫酥、鸭梨和马蹄黄与砀山酥梨亲缘关系较远,授粉品种华山、幸水和圆黄与砀山酥梨亲缘关系较近;砀山酥梨自然授粉果实石细胞含量为0.61%;选用紫酥、鸭梨和马蹄黄作授粉树时,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别为0.34%、0.33%、0.36%,低于自然授粉的砀山酥梨;选用华山、幸水和圆黄作授粉树时,果实石细胞含量分别为0.84%、0.70%、0.66%,高于自然授粉的砀山酥梨。选用与砀山酥梨亲缘关系较远的梨品种作授粉树可减少砀山酥梨石细胞含量,改善口感  相似文献   

6.
以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石细胞形成的木质素合成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酶学特性,并对PPO基因进行了克隆.结果表明,在砀山酥梨果实发育的过程中,PPO活性在花后27 d和47 d出现高峰,早于木质素含量高峰(花后47 d、61 d)和石细胞团含量高峰(花后51 d),且P...  相似文献   

7.
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寻加工型马铃薯多酚氧化跨活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对5个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植株生长期间,各组织器官PPO活性发生看规律性变化。叶片PP0活性表现出低—高—低的波动,并于现蕾至决茎膨大期达到高峰[31.12(0.01△OD//min];块茎PP0活性呈现高—低—高—低的趋势;花药PPO活性交化趋势与叶片相同,并在墨花期达到高峰[129.80(0.01△OD/min]。此外,在同一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器官PPO活性也不同,花药>匍匐茎>花蕾、花瓣>叶片和块茎。进一步检剩结果表明,即使是同一块茎不同部位的PPO活性也呈现较大差分,其中决茎外皮PP0活性最高,髓最低。贮藏待播的决茎芽PPO活性明显高于块茎本身。本项结果对今后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抑制PPO活性,有效改良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石漠结皮细尖鳞叶藓的吸水机制及耐旱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显强  张来  何跃军  冯晓英  孙敏 《生态学报》2010,30(12):3108-3116
生物结皮是由隐花植物和相关土壤微小生物与表层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的复合体,与维管束植物覆盖一样,它是干旱区地表的重要覆盖类型。苔藓是荒漠植被演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先锋植物,同时也是生物结皮中生物量最大的2个类群之一。研究了结皮细尖鳞叶藓的吸水机制和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细尖鳞叶藓最大吸水量和持水率分别达到干重的9.74倍和700%以上,动力学总吸水过程的表观Km值和Vmax值分别为21.67g、10.42g·g-·1DW·min-1,外吸水过程为28.91g和8.56g·g-·1DW·min-1,内吸水过程为43.18g和1.76g·g-·1DW·min-1。可溶性糖含量从142.6mg·g-·1DW(CK)上升到344.3mg·g-·1DW,增长近2.4倍,而游离脯氨酸积累微弱。抗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明显,在0.04U·g-·1FW上下浮动;POD活性在PEG6000胁迫浓度在20%之前呈大幅度上升状态,以后趋于缓和,30%时达最高的131U·g-·1min-·1FW,增加近2倍;CAT活性的变化情况与POD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量较小。膜脂过氧化指标MDA先略有升高又逐步回落,说明细尖鳞叶藓抗氧化酶系统利用提高POD和CAT活性清除SOD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程中产生的H2O2。因此,在喀斯特石漠化缺少土壤、极度干旱且保水能力弱的环境区域,结皮藓类植物以其特有的吸水特征、持水功能和抗旱机制等生态功能在石漠化治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2年生丹参离体根为材料,研究了反应液pH、反应时间和材料预培养时间以及苯丙氨酸、肉桂酸和阿魏酸溶液处理对根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PO和PAL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6.0和8.8,反应时间分别为30 min和60 min,最适预培养时间为10~12 h.(2)苯丙氨酸处理能抑制PAL活性,且在0.062 5 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但随浓度增加无规律性变化;浓度低于1.0 mmol·L-1的苯丙氨酸处理能提高PPO的活性,且在0.062 5 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强.(3)不同浓度肉桂酸均能抑制PAL活性,并在0.125 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且低浓度(≤0.125 mmol·L-1)的影响比高浓度(≥0.25 mmol·L-1)更大;低浓度肉桂酸(≤0.25 mmol·L-1)处理能提高PPO的活性并在0.25 mmol·L-1时达最大值,而在0.25~2.0 mmol·L-1浓度范围内肉桂酸对PPO活性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4)阿魏酸对PAL表现出产物反馈抑制作用,并在0.125 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但对PPO的活性有促进作用,且在0.5 mmol·L-1时PPO活性最高.可见,离体丹参根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有其适宜的pH、反应时间和与培养时间,苯丙氨酸、肉桂酸和阿魏酸溶液对2种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且浓度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籽粒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是造成面粉以及面制品褐变的主要因素,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籽粒PPO活性基因的等位变异情况,有助于遗传改良中提高面制品的外观品质。本研究利用2A染色体上Ppo-A1的标记PPO18以及2D染色体上Ppo-D1的标记PPO16和PPO29检测该基因在118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在Ppo-A1位点,48.3%的小麦品种含Ppo-A1a(高PPO活性)型等位基因,51.7%的小麦品种含Ppo-A1b(低PPO活性)型等位基因,Ppo-A1a和Ppo-A1b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Ppo-D1位点,55.1%的小麦品种含Ppo-D1a(低PPO活性)型等位基因,44.9%的小麦品种含Ppo-D1b(高PPO活性)型等位基因,Ppo-D1a和Ppo-D1b两者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Ppo-A1和Ppo-D1两个位点共检测到Ppo-A1a/Ppo-D1a(中间型PPO活性)、Ppo-A1a/Ppo-D1b(高PPO活性)、Ppo-A1b/Ppo-D1a(低PPO活性)、Ppo-A1b/Ppo-D1b(中间型PPO活性)四种变异组合类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8.8%、19.5%、26.3%和25.4%,彼此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体来看,这三个基因特异性标记可以快速、准确和方便的检测籽粒PPO基因的不同等位变异。此外,本研究检测出部分材料具有低PPO活性,可为选育具有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