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麝鼠(Ondatra zibethica)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北和新疆出现的一种新的毛皮兽。它的毛似水獭,柔软而细密,皮板相当厚,毛皮质量好;同时繁殖力量强,一年能产仔二、三窝,每窝二至十头(一般多为七、八头),因此在毛皮叶的发展上,是非常有前途的。1955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曾在黑龙江呼玛县进行过麝鼠生态习性方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野生毛皮动物资源极其丰富,家养牲畜也不少,所以每年来自狩猎和家养的毛皮产量很大;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出口贸易的扩大,对毛皮(特别是细毛皮)的需要量与日俱增,就目前我国毛皮的产量,尤其是野生细杂皮,还远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很多,根据国际经验,比较行得通、见效又快的方法,是大力发展麝鼠散放和水貂饲养事业。麝鼠的散放麝鼠原产于北美洲,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对它加以利用,但只有当人们充分了解这种动物的特性和经济价值之后,才采取人工措施加速它的繁殖和发展。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大企业主,为了谋图厚利,竞购大片沼泽地来散放麝鼠。由于自然扩散和人工散放  相似文献   

3.
麝鼠(Ondatra zibehihica)又名青根貂、水耗子。隶属啮齿目、仑鼠科、田鼠亚科、麝鼠属,是珍贵的毛皮兽。 近年来,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等省人工家养麝鼠发展很快,并展示出广阔的前景。国外亦有报道。  相似文献   

4.
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是主要的毛皮兽之一,鼠蹊处有腺体,分泌有麝香味的液体,夏季最盛,因而得名。麝鼠形如家鼠,普通个体比家鼠大3倍,身长(除尾长)约1尺余,重2斤左右。背面棕黑色或粟黄色,腹面棕灰色。眼小,耳短,嘴端钝圆。尾黑色,侧扁,被鳞质皮片,杂以稀毛。未离巢的幼兽尾部侧扁的形状不很显著。四肢短,前足趾间无蹼;后足比前足大,趾间有半蹼。针毛具光泽,绒毛柔软,因在水中生活,毛皮油润,所以是一种相当贵重的毛皮。  相似文献   

5.
兽类资源指的是毛皮兽、食用兽、药用兽、香料动物、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 毛皮兽黄鼬毛皮年产量250万张左右,鼬獾毛皮50-70万张,赤狐、豹猫、麝鼠、旱獭、松鼠等年产皮毛均在10万张以上. 药用兽过去年产麝香1700多公斤,相当于年捕杀30-40万头麝,现在麝的数量已明显下降.穿山甲  相似文献   

6.
海狸鼠是与麝鼠同时选定的一种毛皮兽,在留村进行养殖试验其目的在于取得饲养和半放养的经验,在各公社加以推广,增加公社财富收入;并计划进行生长率与繁殖力的研究,拟在三年内得出理论性的资料,供全国各饲养场和研究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7.
心肌细胞团搏动的整数倍节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实验报道了心肌细胞团自发性同步化搏动的一类新节律——整数倍节律。这种稳定的节律模式由两种相关的搏动形式的随机交替出现形成,这两种搏动形式中任何一种的出现间期具有整数倍特征。在静息状态和周期1搏动间的随机交替形成0-1整数倍节律,在周期1搏动和周期2搏动之间的随机交替形成l-2整数倍节律。0-1整数倍是居于静息状态和周期1节律之间的节律模式,1-2整数倍是居于周期1节律和周期2节律之间的节律模式,实验所见的节律转迁过程清楚地展示了静息状态、0-1整数倍节律、周期1节律、1-2整数倍节律、周期2节律等顺序地构成的一种“节律谱系”。“节律谱系”的观念可以为认识正常和异常心律的关系和其间的转迁机制提供深刻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神经放电加周期分岔中由随机自共振引起一类新节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改变实验性神经起步点细胞外[Ca^2 ]时,放电节律表现出从周期1节律转换为周期4节律的加周期分岔序列。其中,周期n节律转换为周期n 1节律的过程中(n=1,2,3)存在一种新的具有交替特征的节律,该新节律为周期n簇与周期n 1簇放电的交替,并且周期n 1簇的时间间隔序列呈现出整数倍特征。确定性神经放电理论模型(chay模型)只能模拟周期n节律直接到周期n 1节律的加周期分岔序列;而随机chay模型可以模拟实验中的加周期分岔过程和新节律。进一步,新节律被确认是经随机自共振机制产生的。这不仅解释了实验现象,也将随机自共振的产生区间从以前认识到的Hopf分岔点附近扩大到加周期分岔点附近,同时扩大了噪声在神经放电和神经编码中起重要作用的参数区间。  相似文献   

9.
周期节律是由内在时钟系统介导的多重生物过程的周期循环.周期节律系统是由位于大脑的视神经交叉上核的中央时钟系统和位于外周的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的外周时钟系统组成的.中央时钟与外周时钟都能够对生物体的生理过程进行调控,如激素的分泌、能量代谢、细胞增殖、DNA损伤修复等.而周期节律基因的表达失调,对其下游靶基因包括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胞抗凋亡能力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一结果会导致细胞增殖加速及基因组不稳定,并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许多实验证据表明,肿瘤是一种节律相关的生理失调,在许多肿瘤中都发现周期节律遭到破坏,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本文将从周期节律对细胞周期进程及对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来讨论分子水平上细胞的周期节律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神经起步点的不规则节律中的非稳定周期轨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鼠坐骨神经结扎模型中,记录到放电节律以周期加方式相互转化,在确认了周期二与周期三之间的不规则节律具有混性质后,借助峰峰间期序列的回归映象方法,使用了一种测度增强算法,确认了此混沌放电中的非稳定周期轨道结构,提示出非稳定周期轨道在神经不规则放电节律的动力学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节律的分岔和混沌现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心脏的节律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其节律复杂性的起源是多层次的。实验观察了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节律的模式,以及改变细胞间耦合强度时节律的转化规律。表明在以正常灌流液灌流状态下,心肌细胞表现为多种不同的节律模式,可以是周期的,也可以是非周期的。当细胞间耦合强度下降时,心肌细胞节律发生转化,并经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节律。实验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节律复杂性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心肌细胞耦合模型研究心肌整数倍节律的动力学机理。确定性模型仿真揭示了心肌细胞团同步搏动加周期分岔的节律变化规律;随机模型仿真发现在加周期分岔序列中分岔点附近会出现整数倍节律,其中,0-1整数倍节律产生于从静息到周期1的Hopf分岔点附近,1-2整数倍节律产生于周期1和周期2极限环间的加周期分岔点附近;对系统相空间轨道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整数倍节律是由系统运动在相邻的两个轨道之间随机跃迁形成的。上述分析结果不仅阐明了心肌整数倍节律的机理,并且揭示了各种整数倍节律与加周期分岔序列中相邻节律的内在联系,为重新认识心律变化的规律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麝鼠已在我们星球上生活了几千万年;然而,它们的“身份”很长时间不明确。起初,分类学家称它为“麝香狸”,另有人称它为“水老鼠”,有时又称之谓“麝香地鼠”。直至前不久,这种动物才被公认属于食虫目,麝鼠科的动物。麝鼠的样子很象大老鼠,体重很少有达到半公斤的,长着既滑稽又可笑的较长的鼻子;拖着一条蛇一样的尾巴。它的五趾之间长着象鸭子式的嗅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关于麝鼠的食物很早就引起注意,原因有二:一、为了麝鼠的经营管理,特别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私有生产者企图栽培适当的植物,丰富麝鼠食物,以期提高圈养单位面积内麝鼠的产量;二、在散放的国家,尤其是在欧洲一些早期散放的国家里,对它是否会危害农作物,有顾虑,又怀疑它以鱼为食,危害渔业。为此我们展开了麝鼠食物组成的研究。我国散放麝鼠以来,目前已有了较广泛的分布,所以生产部门希望了解散放地麝鼠食物条件是否适宜;同时,这样广泛散放,也提供了有利于食性研究的条件。此外,麝鼠会因密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揭示了外界周期脉冲激励下神经元系统产生的随机整数倍和混沌多峰放电节律的关系.随机节律统计直方图呈多峰分布、峰值指数衰减、不可预报且复杂度接近1;混沌节律统计直方图呈不同的多峰分布,峰值非指数衰减、有一定的可预报性且复杂度小于1.混沌节律在激励脉冲周期小于系统内在周期且刺激强度较大时产生,参数范围较小;而随机节律在激励脉冲周期大于系统内在周期且脉冲刺激强度小时,可与随机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产生的参数范围较大.上述结果揭示了两类节律的动力学特性,为区分两类节律提供了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交流外电场下映射神经元放电节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元不同的放电节律承载着不同的刺激信息。文章基于神经元映射模型,研究低频交流电场对神经元放电节律的影响。在外部刺激下映射模型表现出丰富的放电模式,包括周期簇放电、周期峰放电、交替放电和混沌放电。神经元对刺激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极为敏感,随着频率的增大,放电节律表现出从簇放电到峰放电和混沌放电的反向加周期分岔序列;在周期节律转迁过程中存在一种新的交替节律,其放电序列为两种周期放电模式的交替,峰峰间期序列具有整数倍特征。外电场的频率影响细胞内、外离子振荡周期,导致神经元放电与刺激信号同步,对放电节律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果揭示了交流外电场对神经元放电节律的作用规律,有助于探寻外电场对生物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影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揭示了外界周期脉冲激励下神经元系统产生的随机整数倍和混沌多峰放电节律的关系.随机节律统计直方图呈多峰分布、峰值指数衰减、不可预报且复杂度接近1;混沌节律统计直方图呈不同的多峰分布,峰值非指数衰减、有一定的可预报性且复杂度小于1.混沌节律在激励脉冲周期小于系统内在周期且刺激强度较大时产生,参数范围较小;而随机节律在激励脉冲周期大于系统内在周期且脉冲刺激强度小时,可与随机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产生的参数范围较大.上述结果揭示了两类节律的动力学特性,为区分两类节律提供了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生物的许多生命现象多有其固有的周期,呈现出昼夜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性。昼夜节律是人类生命活动最普遍存在的一种节律形式,但这种节律周期可能被现代许多生活方式所破坏。人群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的紊乱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相关,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胰岛β细胞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必要机制,而昼夜节律紊乱与胰岛β细胞缺陷有一定关联。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阐述昼夜节律紊乱与胰岛β细胞缺陷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神经起步点自发放电节律及节律转化的分岔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神经起步点的实验中观察到了复杂多样的神经放电([Ca^2 ]o)节律模式,如周期簇放电、周期峰放电、混沌簇放电、混沌峰放电以及随机放电节律等。随着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降低,神经放电节律从周期l簇放电,经过复杂的分岔过程(包括经倍周期分岔到混沌簇放电、混沌簇放电经激变到混沌峰放电、以及混沌峰放电经逆倍周期分岔到周期峰放电)转化为周期l峰放电。在神经放电理论模型——Chay模型中,调节与实验相关的参数(Ca^2 平衡电位),可以获得与实验相似的神经放电节律和节律转换规律。这表明复杂的神经放电节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岔规律,它们是理解神经元信息编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健康人心率变异性中的不稳定周期轨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刻划心脏节律存在的确定性动力学特征,运用不稳定周期轨道分析方法对健康青年人的RR间期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揭示健康人心脏节律中存在显著的不稳定周期轨道及不稳定周期轨道分级(周期1、周期2,周期3,周期4)现象,表明健康青年人心脏节律的动力学特性中包含着显著的确定性行为。通过跟踪不周期轨道随时间的演变,迹表明心脏节律的变化中存在着因有的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