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吉林省柳河县绿色稻米生产区,采用1999~2001年间3月1日后有效积温和水稻二化螟诱捕器诱蛾量数据,用线性模型探讨了当地有效积温和诱捕器诱蛾量之间的关系。由建立的线性模型确定越冬代水稻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238.323、339.418和483.398日·度。 采用吉林长春稻区2002~2004年3年间数据比较模型预测值和观察值之间的差异,有效积温的误差值在3.882~26.943日·度之间,相应时间误差为 0~3 天。模型预测准确性较好,可用以及时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Chilosopressalis(Walker)是建宁县水稻重要害虫,尤其一代为主害代。因此,准确及时预测其发生是测报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因二化螟越冬场所和越冬虫龄的复杂性,常给测报,特别是长期预报带来困难。基层测报现常用功臣法剥查越冬代化蛹进度,预测发生期,不仅工作量大,且难于准确,无法作长期预报.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利用10年资料,从35个气象因子中,采用普查法[‘]筛选出2个预报因于:x;——当年1月份降雨量(mm)。x。——上年间月份积温阳度),对预报对象少——越冬代二化螟蛾高峰(月、日)应用FuZZy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is(Walker)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一年发生3~4代,第三代部分幼虫滞育越冬,形成局部的下一世代。目前对三化螟成虫发生期的中短期预测多采用分龄分级推算法,即根据田间调查幼虫、蛹发育进度(分龄、分级),统计各龄、级虫数占调查总虫数的百分率,然后从最高发育期(蛹壳)向下依次逐级(龄)累加百分率,以调查日期加上累加百分率达16%、50%、84%的蛹级(或虫龄)的相应历期(不足部分从下级蛹或虫龄取出补足),推算出成虫羽化始盛、高峰和盛末期。这种预测方法,是以当代幼虫全部能转化为蛹并羽化为依据的。在本地,用此法预测越冬代及 相似文献
4.
性信息素大面积诱捕法防治东北越冬代水稻二化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和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开展了应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越冬代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试验。与对照区相比,2002年和2003年两年诱捕区诱蛾量分别下降84.54%和83.75%,雌虫交配率分别下降54.10%和47.67%; 同时,诱杀区二化螟卵孵化率下降25.50%,卵块密度也显著降低。2002年二化螟雌雄性比由对照区的1.14上升为诱捕区的3.96,而 2003年由1.12上升到3.84;诱杀区二化螟幼虫为害率,无论是枯鞘、枯心,还是白穗,也较之对照区显著下降,造成稻谷产量损失也明显降低。通过上述一系列评价指标表明性信息素诱捕法能有效控制东北越冬代水稻二化螟,可为东北绿色大米的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温州市第三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第 3代二化螟大发生是由防治第 2代时失去最佳防治适期 ,而使其绝大部分幼虫存活下来 ,成为第 3代有效虫源所致 ;二是发生时间早 ;三是早稻收割期天气差 ,使 2代向 3代的转化率提高。1998温州市第 3代二化螟大发生正是由于上述 3个原因综合的结果 ,发生面积达 13.5万公顷 ,占当年晚稻面积的 95%以上 ,防治面积达 18万公顷 ,为该市近 10年来所少见。 相似文献
11.
经圆形统计分析安徽省庐江县 1 962~ 2 0 0 1年灯光诱蛾资料 ,发现三化螟和二化螟的诱蛾量受到月相的显著影响。诱蛾量的平均角或集中趋势 ,三化螟对应于农历月 2 7日 1 0时 1 3分 (P <0 0 0 1 ) ,二化螟对应于 2 4日 1 6时 2 2分 (P <0 0 0 1 )。两种稻螟诱蛾量的集中时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二者合并 ,得到平均集中时间为 2 5日 1 4时 40分。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二化螟成虫雄性先羽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化螟Chilos 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一种重要的鳞翅目害虫,作者在室内人工饲养的过程中注意到二化螟的雄虫羽化较雌虫早,因此对二化螟的雄性先熟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雌雄二化螟从初孵幼虫到成虫羽化阶段的历期平均长度存在显著差异,雄虫的历期为38.8d,而雌虫的历期为40.6d,即雄虫较雌虫要早1.8d羽化。本文对雄性先熟现象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简要讨论,同时,就利用性诱方法对二化螟进行监测和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选影响水稻-二化螟系统产量输出的主要环境要素:氮肥、磷肥、栽插密度、二化螟卵量和幼虫入侵时的叶龄,设计5因子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各要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Y_Y=0.853-6.77x_1-4.47x_3-13.15x_4 5.92x_1x_3-11.36x_2x_4-5.85x_1~2-3.76x_3~2-4.29x_4~2±0.005;虫口主效应对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Y_L=-13.15x_4-11.36x_2x_4-4.29x_4~2。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出在中等肥力田块,1m~2施纯氮3.75—7.5g和过磷酸钙75g作底肥,每丛插中苗2株,1m~2有4.05—8.1个卵时能得到0.825kg/m~2以上的高产。也建立了各因素与亩穗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Gang Xu Shun‐Fan Wu Zi‐Wen Teng Hong‐Wei Yao Qi Fang Jia Huang Gong‐Yin Ye 《Insect Science》2017,24(3):371-384
18.
二化螟对杀螟硫磷产生抗性的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二化螟Ckilo suppressalis Walker对杀螟硫磷抗性发生的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活体增效作用研究表明,脱叶磷(DEF)和氧化胡椒基丁醚(PBO)对抗性种群可分别增效1.3和34.8倍。这表明了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增强,而似乎与水解酶的活性无关。对寓体解毒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抗性和敏感种群的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无明显差异,但羧酸酮酶(CarE,加入10-4mol/L的毒扁豆碱)和MFO的活力在抗性种群中有所增高。R种群幼虫CarE活力分别是s的2.42和2.92倍(以a-和β-乙酸萘酯为底物);R种群幼虫MFO的O-脱甲基作用的活力为s幼虫的1.43倍(以对硝基茴香醚为底物);R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乙酰胆碱的活力是s的1.3倍,两者相差不大。但从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看,R幼虫是s幼虫的1.9和1.6倍;以对氧磷为抑制剂的R幼虫150是s幼虫的2倍。这些表明了R和s的AChE是不同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机理至少包括:(1)CarE活性的增高;(2)MFO的O-脱甲基活力的增高和(3)AChE敏感性的降低等。 相似文献
19.
本利用福建省将乐县1963-1994年测报积累的观察赍料和气象资料,建立了越冬代二化螟、三化螟蛾高峰逐步回归顶测模型.Fuzzy分析预报模型,四代三化螟发生期发生量璜测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