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吉林省柳河县绿色稻米生产区,采用1999~2001年间3月1日后有效积温和水稻二化螟诱捕器诱蛾量数据,用线性模型探讨了当地有效积温和诱捕器诱蛾量之间的关系。由建立的线性模型确定越冬代水稻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238.323、339.418和483.398日·度。 采用吉林长春稻区2002~2004年3年间数据比较模型预测值和观察值之间的差异,有效积温的误差值在3.882~26.943日·度之间,相应时间误差为 0~3 天。模型预测准确性较好,可用以及时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2.
曾水盛 《昆虫知识》1998,35(6):321-323
二化螟Chilosopressalis(Walker)是建宁县水稻重要害虫,尤其一代为主害代。因此,准确及时预测其发生是测报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因二化螟越冬场所和越冬虫龄的复杂性,常给测报,特别是长期预报带来困难。基层测报现常用功臣法剥查越冬代化蛹进度,预测发生期,不仅工作量大,且难于准确,无法作长期预报.为解决这一矛盾,笔者利用10年资料,从35个气象因子中,采用普查法[‘]筛选出2个预报因于:x;——当年1月份降雨量(mm)。x。——上年间月份积温阳度),对预报对象少——越冬代二化螟蛾高峰(月、日)应用FuZZy分析[’,’]…  相似文献   

3.
石吉朝 《昆虫知识》1993,30(3):132-134
<正>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is(Walker)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一年发生3~4代,第三代部分幼虫滞育越冬,形成局部的下一世代。目前对三化螟成虫发生期的中短期预测多采用分龄分级推算法,即根据田间调查幼虫、蛹发育进度(分龄、分级),统计各龄、级虫数占调查总虫数的百分率,然后从最高发育期(蛹壳)向下依次逐级(龄)累加百分率,以调查日期加上累加百分率达16%、50%、84%的蛹级(或虫龄)的相应历期(不足部分从下级蛹或虫龄取出补足),推算出成虫羽化始盛、高峰和盛末期。这种预测方法,是以当代幼虫全部能转化为蛹并羽化为依据的。在本地,用此法预测越冬代及  相似文献   

4.
性信息素大面积诱捕法防治东北越冬代水稻二化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和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开展了应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越冬代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试验。与对照区相比,2002年和2003年两年诱捕区诱蛾量分别下降84.54%和83.75%,雌虫交配率分别下降54.10%和47.67%; 同时,诱杀区二化螟卵孵化率下降25.50%,卵块密度也显著降低。2002年二化螟雌雄性比由对照区的1.14上升为诱捕区的3.96,而 2003年由1.12上升到3.84;诱杀区二化螟幼虫为害率,无论是枯鞘、枯心,还是白穗,也较之对照区显著下降,造成稻谷产量损失也明显降低。通过上述一系列评价指标表明性信息素诱捕法能有效控制东北越冬代水稻二化螟,可为东北绿色大米的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水稻1代二化螟发生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知识》2004,41(4):307-307
  相似文献   

6.
7.
第一代二化螟蛾主峰相关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惺 《昆虫知识》1996,33(2):71-72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福建省永安市1978-1988年诱虫灯下二化螟蛾发生期资料和气象资料,通过影响因子与预测对象的相关分析来选择初选因子.再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第一代二化螟蛾发生期的预测模型。经对历史资料的回报检验,该模型的判别率达90.1-100%;经1989和1990年实报,预报等级符合实际发生等级。  相似文献   

9.
性诱剂监测吉林省水稻二化螟成虫动态及发生世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1999年在吉林省用性诱剂水盆监测二化螟雄蛾季节动态和发生世代,结果发现,1998年长春市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5月电旬,柳河县在5月底左右,长春市成虫终见期。1998和1999年分别为9月下旬和上旬。可见长春市二化螟成虫伞季活动朔可能长达4个月,而1个世代的历期约为2个月。1999年长春市出现两个相距55天的明显蛾峰,表明存在相当高的二代转化率,从而有助于改变该地二化螟常年只发生1代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0.
温州市第三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仲惺 《昆虫知识》2000,37(5):260-262
第 3代二化螟大发生是由防治第 2代时失去最佳防治适期 ,而使其绝大部分幼虫存活下来 ,成为第 3代有效虫源所致 ;二是发生时间早 ;三是早稻收割期天气差 ,使 2代向 3代的转化率提高。1998温州市第 3代二化螟大发生正是由于上述 3个原因综合的结果 ,发生面积达 13.5万公顷 ,占当年晚稻面积的 95%以上 ,防治面积达 18万公顷 ,为该市近 10年来所少见。  相似文献   

11.
月相对两种稻螟灯下诱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圆形统计分析安徽省庐江县 1 962~ 2 0 0 1年灯光诱蛾资料 ,发现三化螟和二化螟的诱蛾量受到月相的显著影响。诱蛾量的平均角或集中趋势 ,三化螟对应于农历月 2 7日 1 0时 1 3分 (P <0 0 0 1 ) ,二化螟对应于 2 4日 1 6时 2 2分 (P <0 0 0 1 )。两种稻螟诱蛾量的集中时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二者合并 ,得到平均集中时间为 2 5日 1 4时 40分。  相似文献   

12.
经常规及圆形统计分析我国 2 0世纪 5 0年代灯光诱蛾资料 ,发现三化螟和二化螟的蛾峰日受到月相的显著影响。三化螟蛾峰数的平均角 (集中趋势 )对应于农历 2 6日 0时 5 3分 (P<0 0 0 1) ,二化螟对应于 2 4日 2 3时 5 3分 (P <0 0 0 1) ,二者差异不显著 (P >0 2 5 ) ,合并对应于 2 5日 11时 36分。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性信息素应用技术:笼罩诱捕器和筒形诱捕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除目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水盆诱捕器 ,本文还介绍了两种诱捕器———笼罩诱捕器和筒形诱捕器。 3种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较研究表明 :( 1 )笼罩诱捕器中使用铁纱所制的诱笼的诱蛾量较多 ,同时其锥体的锥角以 60°左右为宜 ;( 2 )筒形诱捕器的诱蛾量略高出笼罩诱捕器 ;( 3) 3种诱捕器中 ,水盆诱捕器的诱蛾效果较好 ,筒形诱捕器次之 ,而笼罩诱捕器较差。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成虫雄性先羽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丹凤  胡阳 《昆虫知识》2010,47(4):736-739
二化螟Chilos 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一种重要的鳞翅目害虫,作者在室内人工饲养的过程中注意到二化螟的雄虫羽化较雌虫早,因此对二化螟的雄性先熟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雌雄二化螟从初孵幼虫到成虫羽化阶段的历期平均长度存在显著差异,雄虫的历期为38.8d,而雌虫的历期为40.6d,即雄虫较雌虫要早1.8d羽化。本文对雄性先熟现象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简要讨论,同时,就利用性诱方法对二化螟进行监测和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斌  吴蔚文  蒋书楠 《生态学报》1993,13(2):177-184
选影响水稻-二化螟系统产量输出的主要环境要素:氮肥、磷肥、栽插密度、二化螟卵量和幼虫入侵时的叶龄,设计5因子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各要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Y_Y=0.853-6.77x_1-4.47x_3-13.15x_4 5.92x_1x_3-11.36x_2x_4-5.85x_1~2-3.76x_3~2-4.29x_4~2±0.005;虫口主效应对产量损失的预测模型:Y_L=-13.15x_4-11.36x_2x_4-4.29x_4~2。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出在中等肥力田块,1m~2施纯氮3.75—7.5g和过磷酸钙75g作底肥,每丛插中苗2株,1m~2有4.05—8.1个卵时能得到0.825kg/m~2以上的高产。也建立了各因素与亩穗数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种采集水稻二化螟卵(块)的高效简便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卵块的塑料袋收集法和稻株法。结果表明 ,塑料袋法和稻株法收集的卵粒总数及卵孵化率都没有显著的差异 ,均为 2 79粒卵 雌蛾和 95 %。塑料袋法收集的卵块数较稻株法的多 ,但小卵块比例较高 ( <1 0 0粒卵 卵块 )。还讨论了采用塑料袋法收集二化螟及其它昆虫卵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对杀螟硫磷产生抗性的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启发  庄佩君 《昆虫学报》1995,38(3):266-271
本文就二化螟Ckilo suppressalis Walker对杀螟硫磷抗性发生的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活体增效作用研究表明,脱叶磷(DEF)和氧化胡椒基丁醚(PBO)对抗性种群可分别增效1.3和34.8倍。这表明了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增强,而似乎与水解酶的活性无关。对寓体解毒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抗性和敏感种群的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无明显差异,但羧酸酮酶(CarE,加入10-4mol/L的毒扁豆碱)和MFO的活力在抗性种群中有所增高。R种群幼虫CarE活力分别是s的2.42和2.92倍(以a-和β-乙酸萘酯为底物);R种群幼虫MFO的O-脱甲基作用的活力为s幼虫的1.43倍(以对硝基茴香醚为底物);R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乙酰胆碱的活力是s的1.3倍,两者相差不大。但从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看,R幼虫是s幼虫的1.9和1.6倍;以对氧磷为抑制剂的R幼虫150是s幼虫的2倍。这些表明了R和s的AChE是不同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机理至少包括:(1)CarE活性的增高;(2)MFO的O-脱甲基活力的增高和(3)AChE敏感性的降低等。  相似文献   

19.
本利用福建省将乐县1963-1994年测报积累的观察赍料和气象资料,建立了越冬代二化螟、三化螟蛾高峰逐步回归顶测模型.Fuzzy分析预报模型,四代三化螟发生期发生量璜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