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6年4月30日,古生物学报主编戎嘉余院士召开编辑部有关人员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副主编和编辑部全体成员;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学报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沙金庚研究员,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杨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图书资料信息中心主任张允白博士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第六届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于 2 0 0 3年 1 1月 8日在南京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 :来自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的万晓樵 ,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的王强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赵泉鸿 ,翦知 ,胜利油田曲日涛 ,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穆西南 ,杨群 ,袁训来 ,王志浩 ,夏凤生 ,周建平 ,冯伟民 ,彭金兰 ,林彩华等。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理事长杨群、副理事长万晓樵、王强分别主持了本次理事会 ;秘书长冯伟民报告了学会近两年的工作和经费等情况 ;《微体古生物学报》常务副主编林彩华报告了学报工作。会议就下…  相似文献   

3.
《植物学通报》2007,24(3):274-274
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11届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圳仙湖植物园、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嘉应学院、地质出版社、科学时报、植物学报、植物学通报、珠海市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五十多位古植物学和植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4.
本次会议于1991年10月14—17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隆重举行.与会正式代表33人,中国古生物学界著名学者李星学、张文堂、张永辂等教授及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唐天福教授莅临会议指导。 开幕式上,中国古生物学会和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小壳学科组顾问郝治纯教授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曹瑞骥教授向大会致贺词,他们肯定了20年来我国小壳化石及其在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给全体到会代表以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5.
《植物学通报》2006,23(2):151-151
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Palaeontological Congress)将于2006年6月17日~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会议由国际古生物学协会(IPA)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6.
第一届亚洲牙形刺会议简报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山西矿业学院和中国古生物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亚洲牙形刺会议于1994年9月20日至22日于南京东南大学榴园宾馆召...  相似文献   

7.
潘云唐 《化石》2005,(2):9-11
今年3月30日,是著名古生物地层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敬之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他的光辉成就与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深深地缅怀。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生物学会于1987年1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了南方地区“青年古生物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主要是青年古生物工作者,共有74名。他们分别来自武汉地质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地质学校、南京大学、江苏区调队及南京地质古生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30日至9月5日,第十二届国际孢粉学(IPC-XII)以及第八届国际古植物学(IOPC—VIII)联合会议在德国波恩的波恩大学召开。共有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751名地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专家和学者共计40名,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  相似文献   

10.
《古生物学报》1982,(3):382-382
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二次学术会议——陆相介形类、轮藻、(竹蜓)、苔藓虫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6日至30日在成都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计143人,应邀到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质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同志.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11篇.会上,副理事长侯祐堂教授首先致开幕词,她回顾了学会成立两年多来我国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及学会所做的工作,并提出今后的任务.盛金章教授作了.《关于古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学术报告,他就目前古生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侯祐堂教授接着介绍了国外微体古生物的研究情况,特别是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