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石》2015,(4)
<正>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与争议的热点。近1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和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发现早期现代人化石。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年代测定和形态研究显示,早期现代人至少10万年前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然而,学术界对于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在东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发现大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化石以来,相继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点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些化石发现证实大约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最近在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8万-12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间段的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人类化石形态仍较原始,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在中国地区,华南是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中心区域,早期现代人以及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都可能首先在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华北地区扩散。现有的化石形态证据显示,更新世晚期华南地区人类具有较大的演化变异,可能同时生存有几种不同的演化类群。智人洞属于从古老型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过渡类型,而道县则代表着演化进入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基于前人研究及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柳江、资阳、丽江、田园洞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特征比较进步,在演化上属于与道县相似的现代类型人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进展在引起对现代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扩散关注的同时,古人类学界对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论。本文在回顾分析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武  吴秀杰  邢松 《人类学学报》2016,35(2):161-171
自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发现大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化石以来,相继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点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些化石发现证实大约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最近在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8万-12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间段的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人类化石形态仍较原始,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在中国地区,华南是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中心区域,早期现代人以及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都可能首先在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华北地区扩散。现有的化石形态证据显示,更新世晚期华南地区人类具有较大的演化变异,可能同时生存有几种不同的演化类群。智人洞属于从古老型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过渡类型,而道县则代表着演化进入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基于前人研究及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柳江、资阳、丽江、田园洞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特征比较进步,在演化上属于与道县相似的现代类型人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进展在引起对现代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扩散关注的同时,古人类学界对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论。本文在回顾分析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2012年,山西襄汾县南贾镇上鲁村石沟砂场发现一件人类枕骨化石。该化石埋藏于汾河西岸第Ⅲ级阶地的砂砾层,地质时代可能是中更新世晚期。本文对枕骨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将其与亚洲直立人、早期智人、早期现代人相关标本进行对比。观察发现,石沟古人类具有印加骨的形态特征,为中国古人类印加骨高频出现增添了新的证据;枕鳞中部没有发育枕骨圆枕,而具有最上项线,显示出枕骨形态的进步性,推测石沟古人类可能属于早期现代人。石沟古人类枕骨化石对于探讨中国及东亚地区古人类的系统演化问题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魏偏偏 《人类学学报》2020,39(4):616-631
1960年,在云南省丽江市发现了三根古人类股骨,通过地层观察,仅PA108可归为更新世晚期。前人对PA108做了初步报导,为了进一步了解丽江人股骨的演化分类地位和东亚早期现代人股骨形态变异,本文对PA108的内外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发现,PA108具有明显的早期现代人特征,即明显的股骨粗线、骨干中部后侧骨密质最厚和中部横断面轮廓形状偏椭圆。PA108标本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体现在骨干中近端和中部骨密质厚度分布上,这可能与其股骨嵴发育较弱有关,这一特征也导致了PA108与其他东亚早期现代人之间的形态差异,这些形态变异进一步扩大了目前已知的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变异范围。同时,在采用骨密质厚度分布模式进行分类时,建议关注股骨骨干中部骨密质最厚部位。  相似文献   

6.
《化石》201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领导的中外研究小组对贵州盘县大洞中更新世晚期(约13-30万年前)4枚人类牙齿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一些可能与早期现代人出现有关的形态特征,表明东亚大陆某些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可能已经呈现向早期现代人演化过渡的趋势,认为早期现代人在中国的出现时间可能比目前认为的时间为早.3月4日《人类进化杂志》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2014,33(4):405-426
本文将大荔颅骨的一系列形态特征与中国的直立人、欧洲和非洲的中更新世人、欧洲和亚洲的尼安德特人、中国和欧洲的早期现代人以及现生现代人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可以归纳为几种状况。大荔颅骨:1)与其他中更新世颅骨比较一致,而与早期现代人相去较远;2)与早期和现生现代人一致或接近,显得比其他中更新世人进步;3)在中国早期现代人或现代人变异范围内,也在欧洲中更新世人变异范围内或与之接近,却与中国直立人相距较远;4)处于一般中更新世人与早期现代人之间的中间状态;5)处于中国直立人与中国早期现代人之间的中间位置,而且比较接近欧洲/非洲中更新世人;6)与东亚多数化石人比较一致,而与旧大陆西部中更新世化石人相去较远;7)与中国直立人显然不同,而与欧洲/非洲中更新世人更加接近;8)与非洲中更新世人接近,而与中国直立人和欧洲中更新世人差距较大;9)与大多数中更新世人不同,似乎是自身独有或罕见的。基于这样复杂的状况,作者提出,大荔颅骨既不属于直立人,也不属于海德堡人,表现为兼具东亚的直立人、欧洲和非洲中更新世人的特征,而且是这些共有特征与早期现代人部分特征的镶嵌体,可能比中国的直立人对中国现代人的形成做出过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13,32(3):233-246
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现代人起源研究与争论在近10年来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或特点, 主要体现在对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细节过程的关注。这些新的关注点涉及早期现代人的出现与扩散、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特征变异及演化, 以及早期现代人出现与演化过程中的健康与生存适应活动三个方面。围绕这些问题, 中国古人类学界开展了相关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认识。本文对近10年来早期现代人在中国出现与演化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谢丹 《化石》2012,(4):53-57
人类起源于非洲,关于这一观点,目前没有太多的歧义,因为目前发现的所有已知最早期的人类化石都发现于非洲。而关于现代人(晚期智人Late Homo sapiens,或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的起源的研究,是近20多年来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有着"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进化说"两种  相似文献   

10.
张明  付巧妹 《人类学学报》2018,37(2):206-218
古DNA实验技术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直接从古老化石中进行遗传物质的提取及测序成为可能,与古人类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已灭绝的古老型人类(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与非洲以外现代人之间基因的相互影响已被诸多证据所证实。研究表明,在史前时期,早期现代人向非洲以外地区扩散时,遭遇到了现已灭绝的古老型人类,他们在同一时空内长期共存,并发生了基因交流,有一部分古老型人类基因因此流向了现代人,有些基因一直流传至今,对当今现代人的基因组成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不同古老型人类之间也存在基因交流;而早期现代人也对部分古老型人类的基因组成造成了影响。化石与古DNA信息的证据均表明,史前各种人类之间的基因交流在多个地区发生多次,他们的基因交流共同构建了当今现代人的基因库,并在生理机能、形态和疾病发生率等方面对现代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通报》2011,(3):46-46
①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②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③揭示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分子机制;④中国发现10万年前的早期现代人化石;  相似文献   

12.
《化石》2020,(3):75-76
正早期现代人的演化和扩散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针对早期现代人向欧亚大陆东部扩散这一问题,学术界以往多关注沿欧亚大陆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等区域扩散的"南方路线",较少关注沿北部区域扩散的"北方路线"。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相似文献   

13.
李浩 《人类学学报》2022,41(4):630-648
本文从扩散时间、扩散路径、主要争论以及考古学证据等方面,对早期现代人南方扩散路线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使用旧石器中期石器技术的早期现代人在晚更新世早期(MIS 5阶段)已经开始沿南方路线扩散,但学术界对于此次扩散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仍存在争议。在距今约5万年以后,南方扩散路线上的早期现代人出现诸如使用赭石颜料、制作串珠和骨质工具、创作岩画艺术等行为,同时也独立发展出一些区域性适应行为。石器研究显示,南亚地区在5-3万年前逐渐出现了细石器技术及相关产品(细石叶、修背工具等),而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表现出以生产细小石片为主的权宜性石器技术体系,一些细小石片曾被用来加工有机质工具或作为复合型工具使用。中国南方地区紧邻东南亚和印度半岛,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生态环境来看,都可以纳入南方扩散路线的研究范围。建议从旧石器中期石制品组合和旧石器晚期细小石制品组合两方面入手,开展跨区域比较研究,为探索中国南方地区早期现代人的出现和演化提供重要考古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证据之一是克莱西斯河口人化石。我在开普敦的南非博物馆里见到了这些化石。有一个较完整的下颌骨和一些头骨破片。这些化石是在好望角海岸的洞穴堆积中发现的,其年代距今约十几万年。别看这些化石很残破,但却表明早期现代人的眉脊已经不很发达,下颌骨已显现出突出的下巴的轮廓。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理论,近些年来得到分子生物学的支持。分子生物学家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方法是,他们从147位不同种  相似文献   

15.
邢松 《人类学学报》2022,41(6):1069-1082
近年来,新材料的发现、新测年结果的更新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加入,刷新了关于现代人在各主要区域出现时间、在迁徙扩散中与古老人群的交流模式、晚更新世晚期现代人演化复杂场景等方面的认识。本文梳理了关于现代人出现和演化路径的主要化石证据和研究成果。目前化石证据显示:非洲准现代人的出现时间最早可到MIS 9阶段,非洲现代人在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化石证据连续;欧亚大陆现代人的出现时间可追溯到MIS 6阶段,在MIS 5a-MIS 4阶段经历“瓶颈期”,在MIS 3阶段开始广泛分布。从已有证据来看,MIS 3和MIS 2阶段,欧亚大陆不同区域的现代人演化链条并非单一线性,而是呈现有断点的“网状”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秀杰  张伟 《人类学学报》2019,38(4):513-524
古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现代人不同,依据现代人头骨测量数据计算出来的公式往往不适于古人类颅容量的推算。获取古人类颅容量最准确的方法是复原出其内部的颅内模;然而,由于颅内模的复原工艺复杂,加上古人类头骨化石数量稀少且多数残破,如何准确地推算其颅容量,成为古人学者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境内发现的不同演化阶段的古人类颅容量推算方法的对比和验证,试图找出推算古人类颅容量的最适合的公式法。研究结果显示:1)早期现代人解剖特征同现代人基本接近,依据现代人头骨推算出来的回归方程可以用来推算其颅容量;2)直立人头骨厚重、脑颅低矮,体质特征不同于现代人,其颅容量的推算不能使用现代人公式法。依据本文中国直立人头骨测量数据推导出来的回程方程(C=-1301.944+60606L+0.718b+9.936h)适合其颅容量的推算。采用此直立人公式法,推算出蓝田直立人的颅容量为918 mL;3)古老型智人的体质特征位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对其颅容量的推算不能一概而论:体质特征接近直立人的,如大荔人、华龙洞6号,可采用直立人公式法;体质特征接近早期现代人的,如许昌1号,可采用现代人公式法;体质特征位于直立人和早期现代人中间位置的,如马坝人、金牛山人,其颅容量约等于采用现代人公式法和采用直立人公式法获得的颅容量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7.
胡荣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15,34(3):404-416
华南和东南亚发现大量更新世的猩猩牙齿化石。本研究应用CT扫描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研究了广西更新世化石猩猩牙齿釉质厚度,并与现生类人猿、现代人、化石类人猿以及早期人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猩猩同类牙齿的釉质厚度与牙齿大小相关性很小;臼齿和前臼齿釉质厚度在上下颌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猩猩化石牙釉质厚度无显著差异。与早期人科成员相比,广西猩猩的牙釉质相对较薄,平均与相对釉质厚度值都明显小于南方古猿、傍人。与早期人属相比,小于直立人、尼人以及非洲和欧洲的早期人属化石。与现代人和现生灵长类相比,广西化石猩猩釉质厚度明显大于大部分猴类和非洲大猿;平均釉质厚度稍大于现生猩猩,而与现代人更为接近;相对釉质厚度小于现代人,而与现生猩猩差异不大,都属于偏厚型釉质。本文讨论了釉质厚度与系统分类演化、食性适应的相关问题,作者推测釉质厚度可能是物种的特征属性,与牙齿功能适应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徐机玲 《化石》2003,(4):26-26
我国科学家对南京直立人 (猿人 )头骨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中国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可能曾经少量地接受过外来基因。这一重要发现 ,为中外学者近年提出的“现代人起源多地区进化”学说、“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学说 ,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1 993年在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 ,是我国继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和县人之后 ,又一举世瞩目的重大发现。近年来 ,由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 3位中科院院士带领 2 9位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专家 ,对其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科学研究证实 ,南京汤山早期人类头骨与…  相似文献   

19.
刘武 《化石》2019,(3):78-80
<正>距今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年代可靠、保存状态良好的人类化石对于研究和论证这一时期人类演化过程尤为重要。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  相似文献   

20.
《化石》1975,(2)
人是由古猿转变来的,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大约两千万年前,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古猿由于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而进一步分化,其中一支通过长期劳动萌发了自觉能动性,发展为人类。近百年来世界各地发现的大量人类骨骼化石和石器,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科学论断的完全正确。现已发现的和人类进化有关的化石大致有:人类的早期祖先——拉玛猿类,大约1500-1000万年前生活在亚、非两洲;南方古猿类,能直立行走,某些类型已能制造工具,生活在一、二百万年前,主要发现于非洲与亚洲;直立人(或称猿人),已能用火,生活在约100-20万年前,发现于亚、非、欧;约20-5万年前广泛分布于旧大陆的古人以及大约在五万年前出现的新人(现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