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英兰  刘锡进 《菌物学报》1991,10(Z1):99-118
本文报导中国假尾孢属的30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透骨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hrymae),槐假尾孢(P. sophorae), 6个新组合:无花果假尾孢(P. fici),爵床假尾孢(P. justiciae),木犀生假尾孢(P. osmanthicola),海桐花假尾孢(P. pittospori),色柱假尾孢(P. polygonorum),花椒假尾孢(P. xanthoxyli)和5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种和新组合进行了描述并绘图,其他种作了简要描述或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92,11(Z1):99-108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藤山柳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ematoclethrae),仙茅假尾孢(P. curculiginis,),豆付柴假尾孢(P. premnicola), 8个新组合:金粟兰假尾孢(P. chloranthe), 榅桲假尾孢(P. cydoniae),福岗假尾孢(P. fukuokaensis),土连翘假尾孢(P. hymenodictyonis),南五味子假尾孢(P. kadsurae), 野岛假尾孢(P. nojimae).绣线菊假尾孢(P. spiraeicola),球形假尾孢(P. sphaeriiformis)和3个中国新纪录。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2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杨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inandrae Guo&Liu),钟萼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bretschneiderae Liu&Guo),10个新组合,1个新名称:木豆假尾孢(Pseudoeercospora cajani-flavi Guo&Liu)和11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2个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及图。所研究的标本全部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2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杨桐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inandrae Guo&Liu),钟萼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bretschneiderae Liu&Guo),10个新组合,1个新名称:木豆假尾孢(Pseudoeercospora cajani-flavi Guo&Liu)和11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2个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及图。所研究的标本全部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7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香椿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toonae Guo & Liu,sp.nov.),10个新组合和6个中国新记录。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绘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6.
中国假尾孢属的研究 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89,8(Z1):225-240
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是尾孢菌属(Cercospora)的近似属中最大的一个属,Deighton估计约有500种尾孢菌需要转到假尾孢属,目前全世界已描述假尾孢菌400多个种,且都是植物寄生菌,有些种能引致植物严重病害。Spegazzini于1910年建立了假尾孢属,但1976年以前,大多被归属于尾孢菌属内。1971年Ellis对此属的特征作了精简描述,1976年报导了3个新组合。1976年以后,假尾孢属虽先后有不少新种和新组合被其他作者发表,但系统研究此属的则系Deighton o Deighton 1976年对假尾孢属的研究史、与近似属的区别以及属的特征都作了详细描述,并报道了世界性假尾孢菌的21个新种,202个新组合和3个新名称,于1979年和1987年又报道了15个新种和39个新组合。假尾孢属与尾孢菌属,针尾孢属(Cercoseptoria)及假小尾孢属(Pseudocercosporella)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尾孢菌属产孢细胞不具齿突,疤痕明显加厚,分生孢子梗不从表生菌丝上产生,分生孢子大多无色,针形;针尾孢属分生孢子窄(不超过3µm),针形,不呈倒棍棒形,无表生菌丝;假小尾孢属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均无色,子座与假尾孢属也不大相同. 本文报道中国产的假尾孢菌60个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八角枫假尾孢),25个新组合和3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94,13(Z1):119-127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4个新种:扁担秆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grewiigena Y. L. Guo> sp. nov.),忍冬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lonicerae Y. L. Guo, sp. nov.),红豆树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rmosiae Y. L. Guo & Y. R. Lin, sp. nov.)欧洲荚蒾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tinea Y. L. Guo & W. H. Hsieh> sp. nov.)。文中对每个种都进行了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8.
郭英兰 《菌物学报》2013,32(Z1):133-135
报道生于蓼属Polygonum sp.植物上的假尾孢属1个新种:余氏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yui Y.L.Guo.文中提供了新种的拉丁文简介、形态描述、绘图及讨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采自广东热带地区的15种半知菌,其中有4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寄生在毛麝香 Adenosma glutinosum (L.) Druce上的毛麝香假尾孢 Pseudocercospora adenosmae Y. L. Guo,生于柑橘属Citrus sp.植物上的柑橘假尾孢 P. citri Y. L. Guo,生于木防己属Cocculus sp.植物上的木防己生假尾孢 P. cocculigena Y. L. Guo,生于腺萼木属Mycetia sp.植物上的腺萼木假尾孢P. mycetiae Y. L. Guo,生于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 L.上的西番莲生尾孢Cercospora passifloricola Chupp和生于吴茱萸属Evodia sp.植物锈菌春孢子器上的春孢器生枝孢Cladosporium aecidiicola Th黰.。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0.
郭英兰 《菌物系统》1999,18(2):130-134
本文报道广东热带地区的部分假尾孢菌30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寄生在咖啡上的咖啡假尾孢和生在假Ju上的糙叶胡椒假尾孢。文种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对新记录种进行了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91,10(Z1):119-128
本文报导作者采自安徽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18种丝孢菌,分属于5个属,其中有3个新种:牛皮冻生尾孢(Cercospora paederiicola),山鸡椒假尾饱(Pseudocercospora litseae-cubebae),鸡血藤生假尾孢(P. millettiicola)和2个中国新纪录。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及绘图,新记录种作了简要说明。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7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香椿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toonae Guo & Lin,sp.nov.),10个新组合和6个中国新记录。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绘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3.
郭英兰 《菌物系统》2001,20(4):464-468
本文报道采自广东热带地区的15种半知菌,其中有4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寄生在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L.)Druce上的毛麝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enosmae Y.L.Guo,生于柑橘属Citrus sp.植物上的柑橘假尾孢P,Citri Y.L.Guo,生于木防已属Cocculus sp.植物上的腺萼木假尾孢P.mycetiae Y.L.Guo,生于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 L.上的西番莲生属孢Cercospora passifloricola Chupp和生于吴茱萸属Evodia sp.植物锈菌春孢子器上的春孢器生枝孢Cladosporium aecidiicola Thuem.。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4.
郭英兰 《菌物学报》2012,31(4):476-479
报道假尾孢属的1个新种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生于白花银背藤 Argyreia sequini上的白鹤藤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rgyreiigena Y.L. Guo,和生于丰花草 Borreria stricta上的半丰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borreriae (Ellis & Everh.) Deighton。文中提供了各种的形态描述、绘图、讨论及新种的拉丁文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带地区半知菌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英兰 《菌物学报》2001,20(4):464-468
本文报道采自广东热带地区的15种半知菌,其中有4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寄生在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L.)Druce上的毛麝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enosmae Y.L.Guo,生于柑橘属Citrussp.植物上的柑橘假尾孢P.citriY.L.Guo,生于木防己属Cocculussp.植物上的木防己生假尾孢P.cocculigena Y.L.Guo,生于腺萼木属Mycetia sp.植物上的腺萼木假尾孢P.mycetiae Y.L.Guo,生于西番莲Passifiora coeruleaL.上的西番莲生尾孢Cercospora passifloricola Chupp和生于吴茱萸属Evodiasp.植物锈菌春孢子器上的春孢器生枝孢Cladosporium aecidiicola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5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博落迥假尾孢(P. macleyae Guo& Liu,sp.nov.),10个新组合和4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描述并绘图。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7.
郭英兰 《真菌学报》1993,12(1):28-33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7个种,其中有1个新种:香椿假尾孢,10个新组合和6个中国新记录。对新种作了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绘图。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广东热带地区的部分假尾孢菌30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寄生在咖啡(CoffeaarabicaL.)上的咖啡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coffeigenaGuo&Liu.nov)和生在假(PiersarmentosumROxb)上的糙叶胡椒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piperis-muricati(Yen)Yen]。文种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对新记录种进行了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广东热带地区的部分假尾孢菌30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和一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寄生在咖啡(Coffea arabica L.)上的咖啡假尾孢(Pseuabcercospara coffeigena Guo &Liu, sp. Nov.)和生在假蒟(Pier sarmentosum Roxb.)上的糙叶胡椒假尾孢[Pseuabcercospora piperis-murtcati (Yen) Yen]。文种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附图,对新记录种进行了讨论。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0.
郭英兰 《菌物学报》1993,12(Z1):103-106
本文报道假尾孢属的一个新种:复叶耳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rachniodis Y.L. Guo, sp. nov.)和一个新组合:单叶藤桔假尾孢[ Pseudocercospora paramignyae(Thirum. & Chupp) Y.L. Guo, cobm. nov.]。新种生于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复叶耳蕨属植物上,子实体生于叶背面,具小子座,分生孢子梗浅青黄色至青黄色,不分枝,一个隔膜,6.5-30.0 × 2.5-4.0 μm。分生孢子针形,短孢子呈倒棍棒形,浅青黄色,具不明显地3-11个隔膜,30.0-110.0 × 1.5-3.0 μm。假尾孢属在鳞毛蕨科是首次报道。文中对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