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原多肽对于亚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PF级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酒精对照组和胶原多肽(CPs)组(剂量分别为0.225、0.45、0.9g/kg·BW),以乙醇6g/(kg·d)染毒4w造成大鼠亚急性酒精中毒,同时给予胶原肽干预,4w后处死大鼠,测定体重变化和血清转氨酶、血脂、蛋白、抗氧化酶等指标。结果:连续4w摄入酒精造成大鼠生活状况和一系列血清指标的改变,CPs干预能够缓解亚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生活状况,逆转酒精导致的高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增强抗氧化酶SOD活性同时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总甘油三酯(TG)水平,但是由于模型的局限性,肝乙醇脱氢酶(ADH)、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改变。结论:CPs对大鼠亚急性酒精中毒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包括减轻肝脏损伤、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改善脂类代谢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酸(FFA)及载脂蛋白A1(apoA-I)三者之间的作用及其对预防治疗。NASH的意义。方法通过胆碱一蛋氨酸缺乏(MCD)饲料喂养的小鼠NASH模型,注射含有人apoA-I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或对照腺病毒载体一周后,检测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对肝脏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FFA及胆固醇(Ch0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量表达apoA—I的小鼠肝脏病变减轻,脂质堆积减少,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有所下降,肝组织中TG,FFA及Chol含量明显降低,相应的其血清TG,Chol水平升高。结论过量表达apoA-I可通过减少小鼠肝脏中过量脂质的堆积而对NASH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樟芝发酵滤液干膏(剂量为350,700和1 050mg/kg)对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的保肝作用。结果表明,樟芝发酵滤液干膏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降低小鼠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樟芝发酵滤液干膏可以改善肝组织脂质堆积。研究结果表明樟芝发酵滤液干膏对酒精性肝病有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保护肝细胞、肝组织及整体肝脏降低了肝功酶的释放,减少肝脏脂质堆积来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可用于相关功能性食品及药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分别给予维生素E、亚硒酸钠或两者合用干预5周,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UCP2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从而探讨维生素E和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UCP2)及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E和硒两者合用组大鼠血清中TG、TC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升高显著,肝组织中UCP2 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维生素E和硒合用降低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下调UCP2表达水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学的监测分析来建立标准的SD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采用直接饮酒法,于第8、12和20周时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并于第8、12周时随机采集5只大鼠肝组织,20周时采集剩余所有大鼠肝组织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模型组于第8、12和20周时体重增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8周和12周时TG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学结果显示肝组织从8周至20周呈现出酒精性脂肪肝、重度酒精性脂肪肝伴肝炎和酒精性肝纤维化等演变过程。结论:直接饮酒法可成功地复制出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通过监测分析可了解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的整个过程,为今后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叶黄素酯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万寿菊花中提取的叶黄素酯体内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模型组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脱甘肽(GSH)、血清中天门冬氨酶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糖原,脑、心脏、股四头肌SOD、MDA的活性。结果叶黄素酯可抑制由于氧化损伤所致的小鼠肝SOD、MDA、CAT、GSH和血清中AST、AIJT的异常升高;降低脑、心脏、股四头肌SOD、MDA水平;降低血糖,提高肝糖元水平。结论叶黄素可通过影响组织、血清中相关酶活性而对四氧嘧啶所致的小鼠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NASH大鼠的疗效及其对sR—A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n=14)、模型组(MG,n=14)和干预组(TB,n=14);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7周起干预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灌胃,24周末将所有大鼠一并处死。比较各组血清内毒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评分;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SR—A蛋白的表达,RealtimePCR法检测大鼠肝脏SR-A、TNF—α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均明显升高;干预组的大鼠AST、ALT与模型组相比均下降;模型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0.36±0.02)EU/mL vs(0.17±0.01)EU/mL,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0.22±0.01)EU/mL vs(0.36±0.02)EU/Ml,P〈0.05)。肝组织SR—A在正常对照组呈弥漫性表达,模型组肝脏的表达明显减少,干预组肝组织SR—A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SR—AmRNA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减少(0.52±0.32vs1.43±0.46,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大鼠肝组织SR—AmRNA增加(0.87±0.34vs0.52±0.32。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TNF-αmRNA水平明显增加(1.56±0.35vs0.57±0.23,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的大鼠肝组织TNF—dmRNA水平减少(1.23±0.24vs1.564-0.35,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够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减少肠源性内毒素、增加肝组织SR-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四氯化碳(CCl4)对草鱼肝原代细胞的损伤实验中,CCl4浓度为10μl/ml可引起细胞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逸出量与细胞破损率显著增高,培养液中添加亚硒酸钠(Na2SeO3)0.2μg/ml,则可降低ALT、AST、LDH的逸出量,减轻细胞破损程度。Na2SeO3保护实验中,Na2SeO2+CCl4组预先腹腔注射(ip)0.1mg/kg.bw连续三日,末次ipCCl4混合液1ml/kg.bw,24h内肝组织超氧物歧化酶(SOD)相对活性比CCl4组提高达91.5%,第七日仍提高达54.5%,与对照组的水平基本接近;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逐渐降低。本实验还观察到Na2SeO3可引起肝脂质过氧化物显著降低,肝微粒体蛋白含量与细胞色素P—450活性升高;组织切片观察显示肝组织损伤程度减轻,72h后细胞核增多。表明Na2SeO3可提高草鱼肝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临床数据构建一种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模型。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65例CHB患者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根据肝活检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n=22)和肝纤维化组(≥S1,n=143)。收集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临床数据,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t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指标并建立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白蛋白、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BMI、血清Ⅳ胶原和血清透明质酸等指标中存在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的回归分析构建肝纤维化模型S-risk score=-4.30+0.12×白蛋白+0.02×谷草转氨酶-0.05×碱性磷酸酶+0.29×甘油三酯+0.06×总胆汁酸-0.47×凝血酶原时间+0.20×BMI+0.03×血清Ⅳ胶原测定+0.02×血清透明质酸。该评分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66,其预测肝纤维化的准确性明显优于APRI和FIB-4两项评分模型。结论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以近交系大鼠Dark Agouti(DA)为供体、Lewis(LEW)为受体(A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通过观察手术情况、生存情况及肝功能和病理学检查对此模型进行评价,同时以LEW→LEW作为对照组(B组)。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1.3%;手术时间为(90.70±5.68)min;无肝期时间(9.96±1.19)min;平均存活时间A组为(12.44±3.43)d,B组超过100d;A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术后不断升高,在第10~14d最为明显,血清白蛋白在术后第3d开始逐渐降低,在相同时相点,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A组移植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而B组没有。结论:DA→LEW为稳定、强烈的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