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鹿科动物血清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鹿科动物(黑鹿、白唇鹿、黇鹿、白黇鹿、麋鹿、东北马鹿、甘肃马鹿、中亚马鹿、日本梅花鹿、东北梅花鹿、狍)的2个亚科、4个属、7个种进行了血清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鹿的血清蛋白在该种电泳方法中,共可分辨出分子量在1.24—9.5×10~4范围内的53个蛋白区带。其中最少的是白唇鹿,黇鹿为24条,最多的是日本梅花鹿为35条。  相似文献   

2.
用高效液相层析(HPLC)对北京鸭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所有载脂蛋白(apo)分离纯化,得五个主要apo峰,经SDS-PAGE鉴定,均为单一带;并做了IEF、糖基含量分析;对其中含量高的四个apo峰样进行了氨基酸组成测定和N-端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从所做理化性质的研究,发现北京鸭血清HDL中的主要apo为:A-Ⅰ、C-Ⅲ_o、apoC-Ⅲ_s(s=1,2)、apoC's及可能的A-Ⅲ,几乎不含E和A-Ⅱ_o北京鸭HDL中apo的上述组成特点明显不同于易患动脉粥样硬化(As)的人及兔等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北京鸭HDL的形成与代谢具有其特点,该特点与北京鸭不易形成A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鼩鼱亚科的系统分类和分布的评论(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动物区系中的鼩(鼠青)类,或称赤齿鼩类,包括31个种;除此之外,东北省份还可能存在另外2个种。生物地理类群包括:1)东北寒温带针叶林(泰加)-Neomys fodiens,Sorex caecutiens,S.daphaenodon,S.gracillimus,S.isodon,S.mirabilis,S.roboratus,S.tundrensis以及S.unguiculatus;2)在山区针叶林中具有孤立居群的东北寒温带针叶林-Sorex minutissimus;3)中国喜马拉雅地区-Chimarrogale himalayica,Nectogale elegans,Sorex bedfordiae,s.thibetanus,Soriculus caudatus,S.leucops,S.macrurus,及S.nigrescens;4)中国特有种,或接近于特有种-Anourosorex squamipes,Blarinella quadraticauda,Chimarrogale styani,So-rex asper,S.cansulus,S.cylindricauda,S.excelsus,S.sinalis,Soriculus fumidus,S.hypsibius,S.lamula,S.parca,S.salenskii,及S.smithii。Sorex minutus的生物地理位置(仅见于天山)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4.
中国长臂猿的分布(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南部分布着3种长臂猿,它们是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白掌长臂猿(H.lar)和黑冠长臂猿(H.concolor)。黑冠长臂猿在我国境内有3个亚种:指名亚种(H.c.concolor),白颊亚种(H.c.leucogenys)和海南亚种(H.c.hainanus)。这些种类目前只分布在云南和广东的海南岛,但在五十年代初也生活在广西的西南部。这些地区是长臂猿属分布区的东北边界。 同它们在中南半岛的地理特征相一致,中国的3种长臂猿的分布区不相重迭,以两条大江为界。白眉长臂猿栖居在云南怒江以西,白掌长臂猿生活在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地带,黑冠长臂猿占据澜沧江以东。但是有一处,即黑冠长臂猿的云南保山瓦窑分布点例外,该地的标本收藏在动物研究所。 对于黑冠长臂猿海南亚种的文献记述存在不确切之处。现有较多的标本表明,海南亚种的雌性个体头冠部具有界限明显的黑色大斑块;成年雌性个体背毛呈浅棕灰色或较鲜亮的赭黄色;背中部毛较长,在40—75毫米之间。 我们所研究的标本收藏在以下单位: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芝加哥福地自然历史博物馆,复旦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州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动物园(活体),中山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镧对烟草愈伤组织和油菜幼根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MS培养基中添加镧(La)(0 .01 ~0 .10m mol·L- 1) 培养烟草愈伤组织,其总Ca2 + 及原生质体Ca2 + 含量明显比对照( 不加La) 低;长时间( 继代培养30d) 较短时间培养( 悬浮培养24h) 低.低浓度(0 .01 ~0 .051mol·L- 1)La3 + 使细胞壁中Ca2 + 含量高于对照并随浓度提高而增加,高浓度(0 .101mol·L- 1) 则减少.与Ce2 + 相比较,La3 + 的排Ca2 + 作用稍弱于Ce3 + .以不同浓度La(NO3)3 溶液浸种,油菜幼根总Ca2 + 及原生质体中Ca2 + 含量变化与上述类似.La3 + 使烟草愈伤组织褐化明显,生长量比对照低.  相似文献   

6.
翟光华  闻平  郭兰芳  陈璐 《遗传》2007,29(5):541-541―546
为了探讨载脂蛋白A5基因(APOA5)-1131T/C多态性在中国镇江地区的频率分布及其与血浆脂质代谢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152例健康人及7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APOA5 -1131T/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APOA5 -1131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430 vs 0.296, P = 0.006)。CC纯合子患糖尿病的风险是TT纯合子的3.75倍(OR = 3.75, 95% CI: 1.57~8.92), 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 校正年龄、BMI和血浆HDL-c、LDL-c及ApoB水平等其他混杂因素影响后, 这种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OR = 2.70, 95%CI: 1.24 ~ 5.86)。糖尿病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显著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P < 0.01), TC水平和LDL-c水平亦明显升高(P < 0.05)。但是在两组中, 不同基因型患者 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均无显示差异。提示APOA5-1131T/C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人群血浆TG水平有影响, -1131C等位基因与血浆TG、TC和LDL-c水平增高有关, 但是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关指标无关; APOA5 -1131C等位基因可能与人群糖尿病的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江豚分带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锡然  陈宜峰 《兽类学报》1989,9(4):281-284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头雌性江豚的分带核型(C-带、G-带及银染色)。结果表明,江豚异染色质主要分布于染色体的两臂上,其中最大的中间异染色质位于No.7q的近心区,其他中间异染色质分布于No.6q,No.15q,No.16q,No.17q和No.18q上,除此,No.8p,No.9p,No.10p,No.13p,No.15p和No.16p,呈现端部异染色质。G-分带,使每条染色体得到较好的鉴别与配对,并且C-带深染的部位恰是G-带浅染的部位,但并非所有浅染G-带都同深染C-带一一对应。银染观察发现,阳性结果仅出现于一对小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上(No.14p)。文章还结合文献,对江豚的核型特点及其保守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RNAa(RNA activation)即RNA激活效应,是指某些小分子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转录水平上激活基因表达的现象,这种发挥激活作用的小RNA分子又叫激活小RNA(small activating RNA,saRNA)。saRNA与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同属小分子双链非编码RNA家族,既有相似的分子特征,在靶序列、作用动力学和调控方式等方面又有显著差别。虽然RNAa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RNAa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FRET技术研究Hepcidin 和Fpn 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铁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ferroportin(Fpn)是小肠吸收细胞铁释放的重要蛋白。新近发现肝脏分泌的抗菌多肽 hepcidin 具有调节肠铁吸收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少Fpn和hepcidin发生作用的实验依据。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对hepcidin和Fpn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进行了hepcidin-CF 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鉴定;然后对含YFP,Fpn-YFP基因动物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和FRET检测。实验结果证实hepcidin和Fpn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并发现两种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后hepcidin也在细胞质中有分布。为临床治疗铁代谢紊乱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技术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也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免疫沉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蛋白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研究,并且其可与多种技术联合应用,也可合并一些实验方法进行多方面探索.本文将主要介绍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蛋白质免疫沉淀技术和放射免疫沉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它们相应的应用作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