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SAdV特异的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实验猴群和猴源性生物制品中SAdV感染或污染情况。方法比对分析多株SAdV序列,设计SAdV特异引物,优化PCR实验条件,建立的PCR方法经验证后检测实验猴群和猴源性生物制品,阳性产物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经特异性和敏感性鉴定,在设计的5对引物中确定一对最佳引物,可以区分SAdV和MAD,ICH,CELO且可以检测到的最小DNA量为47.9 pg/mL。PCR方法检测实验猴群,阳性率49.2%,测序及进化分析表明,SAdV感染型别呈广泛基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G亚属和以SAdV-49为代表的分支。结论经测序验证,PCR检测方法具有很好准确性,初步应用表明我国实验猴群中SAdV高度流行,应加强实验猴群及相关生物制品中SAdV的监测,避免人类感染SAdV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分离出猴腺病毒(simian adenovirus,SAdV)毒株,并对其进行鉴定,为SAdV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诊断试剂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对猕猴粪便样本进行SAdV筛查,将PCR检测为阳性的样本处理后接种BSC-1细胞,盲传3代后用PCR扩增测序并负染色电镜观察.结果 从广东地区食蟹猴粪便样本中成功分离出一株SAdV,细胞病变明显,PCR检测呈阳性,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腺病毒样形态的病毒粒子,命名为GD株.经测序鉴定,发现GD株属HAdV-G亚属,与SAdV-1进化发生距离最近.结论 GD株的分离成功,使猴腺病毒基因转移载体的构建成为可能,有助于猴腺病毒替代载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健康雄性恒河猴肾脏,经胰酶——EDTA二钠液消化,获得的细胞悬液,采用延长传代时间和28℃及37℃交替单层静置培养,建立一株能稳定传代的细胞系,命名为MK-8611细胞系。该细胞退变缓慢、维持正常形态时间长,未发现细菌、霉菌、支原体等微生物污染,对异种动物无致瘤性,经试验对脊灰、麻疹、腺病毒、ECHO、COXB、乙型流感、轮状病毒、呼吸道合胞、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敏感。  相似文献   

4.
猴痘(Monkeypox,MPX)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导致的一种罕见的人兽共患病,跨物种传播可以由动物传给人,并且发生人际传播。MPX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的成员,是天花病毒的近亲。被感染者通常会引起与天花病毒相似的急性、全身广泛性水疱或脓疱疹,以及淋巴结肿大、发热等主要症状。近期该病已在多国暴发,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警觉和全球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MPXV的研究进展,包括MPX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与检测、防治,以期为我国MPXV的深入研究及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离乳率分别为51.44%、46.15%、97.92%。在“后宫式”群养方式繁殖成功后,我们又尝试了单笼饲养、定期交配的新的繁殖方法,当年投种9只母猴,怀孕7只,生产7只。怀孕率、生产率均为77.78%。在进行实验性繁殖的同时,对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如妊娠期、月经周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生长特性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表明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间交配,4月至9月分娩。恒河猴具有间情期,每年秋冬季发情,平均月经周期为28.31±2.82d(n=70)。平均怀孕期为163.46±11.87d(n=13)。本实验为人工繁殖恒河猴进而实现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数据,为将来提供高等级的、遗传背景清楚的、高质量的实验猕猴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6.
腺病毒载体目前广泛地应用于基因治疗,随着对腺病毒分子结构与功能及感染机制的深入了解,人们在降低其免疫原性,增强基因导入特异性,增强感染和表达效率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腺病毒本身作为疫苗和作为抗原呈递载体都是疫苗研究的热点。我们对国内外腺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对应用腺病毒作为抗原和表位呈递载体的主要设计和研究思路及最新进展做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8.
肠道腺病毒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现已证实仅次于轮状病毒,居第二位。本文就近年来国外对其病毒学分类,毒粒的基本形状,E1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病毒核酸酶切研究的概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针对猴泡沫病毒SFV(Simian FoamyVirus)多聚酶区(pol区)设计两对引物,以猴血DNA为模板进行嵌套式PCR扩增,得到500bp左右基因片段,克隆进入pUC-19载体,经测序鉴定为SFV465bp的pol区基因片段。将此段序列与SFV各型425bp的pol区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它与SFV-1型的同源性最高,为92.00%。在此基础上,用这两对引物对158例猴血DNA进行检测,阳性54例,阳性率为34.2%。发现在猴群中有较高的SFV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针对猴泡沫病毒SFV(Simian Foany Virus)多聚酶区(pol区)设计两对引物,以猴血DNA为模板者嵌套式PCR扩增,得到500bp左右基因片段,克隆进入pUC-19载体,经测序鉴定为SFV465bp的pol区基因片段,将此段序列与SFV各型425bp的pol区基因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它与SFV-1型的同源性最高,为92.00%。在此基础上,用这两对引物对158例猴血DNA进行检测,阳性54例,阳性率为34.2%,发现猴群中有较高的SFV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刘旭  张东亮  刘文虎 《生物磁学》2011,(7):1382-1384
溶瘤腺病毒是一组通过基因工程构建的腺病毒、能够选择性在肿瘤细胞中完成感染-复制周期,从而特异性地杀伤、溶解肿瘤而不伤及其他正常细胞、组织,其作用机制包括:通过基因的缺失突变、插入特异性启动子、以及通过病毒结构蛋白的修饰等方面,实现肿瘤靶向治疗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猴副流感病毒SV5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SV5的PCR方法并加以初步应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SV5序列,针对其中的SH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同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反应以证实此PCR反应的特异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巢式PCR提高此方法的灵敏度。利用此方法对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出的序列测序结果证实与报道的SV5SH基因相对位置的序列一致。AccⅢ限制性内切酶可对PCR产物进行特异性酶切。巢式PCR比一次PCR的敏感度有所提高。用此方法检测的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结果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SV5病毒的PCR方法,排除实验室用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SV5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14.
PCR技术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Micro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miRNA)是生物体内源长度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mRNA互补配对而在转录水平上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负调控,导致mRNA的翻译抑制或降解。miRNA虽然微小,但它在真核生物发育和基因表达中通过与靶mRNA形成完全或不完全互补配对从而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参与动物体发育、细胞增殖与死亡、细胞分化等各种过程。综述了miRNA的发现、生物合成、特征与功能、靶基因的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一株猴泡沫病毒野毒Pol基因的cDNA的直接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377 Kunming cell line of Rhesus Monkey Kidney (RMK) from Centre for Medical Pr imates was amplified the cDNA fragments of the pol gene by Nested-PCR,which of a natured infected SFV showed typical CPE after cultured for three weeks,sequence s of products position(nt 5989-6343)were determined directly.The result indicate d that the nucleotid sequences in the region had 48 nucleotids difference(10.78% ) between SFV infected cell and SFV-1 in GENE BANK,and there was 45 nucleotides difference(10.11%) compared with SFVmac in the region, the test with Vspshowe d aligment.  相似文献   

17.
重庆四面山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至2007年对重庆四面山的两栖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采集,共有两栖动物1目5科11属18种,其中无尾目弧胸类(蟾类)2种、固胸类(蛙类) 16种.建议加强对该地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为疾病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手段。目前用于疫苗研究的病毒载体主要包括痘苗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及逆转录病毒载体等。其中,重组腺病毒载体因其基因组大小适中,易于基因重组操作,繁殖滴度高,易于大量制备和保存,宿主范围广,转导效率高,安全性好,能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重要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疫苗研究。腺病毒载体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的成败更是备受关注。然而,与其他载体疫苗一样,机体对载体的免疫反应仍是阻碍腺病毒载体疫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那么,腺病毒载体解决这类问题的优势何在?我们简要综述腺病毒载体的特点及其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和利用腺病毒载体在疫苗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色谱法纯化制备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采用5L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HEK-293N3S细胞进行病毒的扩增,冻融法裂解细胞,通过超滤、Source15Q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rose4Fast Flow凝胶过滤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重组腺病毒产品的纯度,采用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方法测定病毒的感染滴度。结果:通过两步色谱层析得到产品,经分光光度法分析,其D260nm/D280nm比值为1.21,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纯度达96.5%,产品滴度为1.0×1011U/mL,病毒颗粒数为1.76×1012/mL,比活性为5.68%。结论:确定了稳定可行的重组腺病毒色谱分离工艺,得到的产品在纯度、滴度和比活性等方面均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