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D-Arg+MGBG处理保持系,降低花粉可育度,并使其幼穗中蛋白质、DNA和RNA含量以及蛋白酶、RNA酶和DNA酶活性下降,使O2生成速率和MDA含量上升。Put+Spd+Spm有除或部分消除D-Arg+MGBG的上述效应(对酶活性的除外)。D-Arg+MGBG也使POD、SOD和CAT活性上升,但是,用Pot+Spd+Spm处理不育系,使花粉可育度轻度提高,并使其幼穗蛋白质、DNA和RNA含  相似文献   

2.
在幼穗发育过程中,不育系和保持系统穗多胺含量先剧降后稳定或略回升,精氨酸脱羧酶活性快速下降,而二胺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缓慢下降,从雌雄蕊形成期到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不育系的多胺含量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过,两系二胺氧化酶和多胺氧化酶活性却判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幼穗发育过程中,不育系和保持系幼穗多胺含量先剧降后稳定或略回升,精氨酸脱羧酶活性快速下降,而二胶和多胺氧化酶活性缓慢下降。从雌雄蕊形成期到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不育系的多胺含量和精氨酸脱羧酶活性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过,两系二胺氧化酶和多胺氧化酶活性却差别不大。外施D-Arg抑制两系Put合成,也抑制以Put为前体的Spd的合成;外施MGBG抑制Spd和Spm的合成;同时,D-Arg或MGBG对不育系花粉育性影响不大,但明显降低保持系花粉育性,D-Arg+MGBG对花粉育性的降低效应更强;Put和pd+Spm可抵消(或部分抵消)D-Arg和MGBG的降低效应。且Put+Spd+Spm能使不育系花粉的育性得以轻度恢复。  相似文献   

4.
7017、东野CMS两不育系花药与其相应的保持系比较,在花粉单核、二核和三核发育时期均含有较低的腐胺、精胺、工精胺、ASA和GSH含量;单核早期的ASA—POD、GR活性有所提高,但在单核晚期、二核及三核期AsA—POD、GR和6—GPDH活性明显低于保持系,并少1~3条6—GPDH同工酶带。表明不育花药有较低的内源多胺含量和较弱的抗氧化代谢效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HPLC和GC分别测定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幼穗多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并研究了外施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和乙烯前体ACC生成抑制剂AVG对两系幼穗多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以及花粉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育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显著高于其保持系幼穗,外施AVG引进两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不育系幼穗多胺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幼穗,外施MGBG使两系幼穗Spddisp  相似文献   

6.
利用HPLC和GC分别测定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幼穗多胺( 腐胺,亚精胺和精胺) 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并研究了外施多胺合成抑制剂MGBG 和乙烯前体ACC生成抑制剂AVG 对两系幼穗多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以及花粉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育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显著高于其保持系幼穗, 外施AVG 引起两系幼穗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 不育系幼穗多胺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幼穗, 外施MGBG 使两系幼穗Spd 和Spm 含量下降, 并使保持系花粉育性降低。外施AVG 抑制乙烯释放,促进多胺合成;而外施MGBG 抑制Spd和Spm 合成, 却促进乙烯的释放; 而且,乙烯释放速率与多胺(精胺和亚精胺)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在水稻CMS 系及其保持系幼穗发育过程中乙烯与多胺( 精胺和亚精胺) 的生物合成竞争SAM。  相似文献   

7.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水稻细胞质生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在幼穗发育过程中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内源IAA,GA1+4,ABA和iPA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从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到三核花粉期,保持系叶片中IAA水平高于不育系,并在二核花粉最高;在幼穗和花药中也可保持系为高。2)保持系与不育系叶片中GA1+4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升后降,但从单核到三核花粉期以保持系为高;在粉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育系与其保持系花药中的内源多胺和抗氧化代谢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相似文献   

9.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在幼穗发育过程中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内源IAA、GA1+4、ABA和iPA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从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到三核花粉期,保持系叶片中IAA水平高于不育系,并在二核花粉期最高;在幼穗和花药中也以保持系为高。2)保持系与不育系叶片中GA1+4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升后降,但从单核到三核花粉期以保持系为高;在幼穗和花药中也都以保持系为高。3)不育系叶片中ABA水平在幼穗发育早期明显高于保持系,中期与保持系相近,后期又高于保持系;在幼穗和花药中也都以不育系为高。4)保持系叶片、幼穗和花药中iPAs含量始终显著高于不育系。5)保持系叶片中IAA+GA1+4+iPAs与ABA之比值也始终高于不育系。提示不育系叶片、幼穗和花药中IAA、GA1+4、iPAs和ABA含量出现了异常,且IAA、GA1+4和iPAs亏缺以及ABA盈积可能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多胺对裸大麦离体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裸大麦离体叶片分别在光照和暗诱导下,以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等3种多胺,分别用2mmol/L,0.5mmol/L,和0.2mmol/L3种浓度处理,均使丙二醛累积减少,延缓过氧化氢酶和SOD活性的下降。以CaCl2(5mmol/L)+Spd(0.5mmol/L)处理,可降低Spd(0.5mmol/L)的效应,因此多胺延缓离体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有关,并且进入细胞时,与Ca发生竞争。  相似文献   

11.
《Acta Botanica Sinica》2000,42(6):591-594
  相似文献   

12.
13.
将T4 RNA连接酶和AFLP技术特点相结合构建了适于mtRNA的差异显示方法 ,并比较了水稻 (OryzasativaL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杂种一代mtRNA的差异。在 4组引物对的选择扩增产物中共找到 6个差异片段 ,其中差异条带DTA为不育系仅有 ,条带DAB为不育系和保持系特有 ,而条带DBF1、DBF2 、DBF3 、DBF4 为保持系和F1杂种共有。这表明水稻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与杂种一代泰优 2号mtRNA的差异大于保持系粤泰B和杂种一代泰优 2号mtRNA的差异。Northern杂交证实条带DTA在不育系、保持系和杂种一代的转录确有差异 ,表明它与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条带DTA全长 2 5 9bp ,尽管未发现有同源序列和新的开放阅读框 ,但它可作为探针从cDNA文库中筛选全基因序列 ,进而寻找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的开放阅读框架。  相似文献   

14.
15.
比较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之幼穗、叶片和花药的呼吸代谢。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的总呼吸速率、抗氰呼吸所占总呼吸比例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苹果酸脱氢酶(MDH)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H)活性低于保持系;幼穗中则仅6-PGDH低于保持系;叶片间各指标均无差异。Na3PO4可抑制保持系的叶片和幼穗及不育系叶片总呼吸的30%,而仅能抑制不育系幼穗总呼吸的24%;丙二酸则抑制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叶片和幼穗的总呼吸的70%。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玉米CMS-C相关不同育性材料雄穗线粒体膜通透性表现特征, 本文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48-2、保持系N48-2和育性恢复F1 (C48-2×18-599白)雄穗为材料, 测定了线粒体膜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发现, 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双核期C48-2雄穗线粒体膜吸光度、膜电位荧光强度、Ca2+含量和Cyt c/a比值下降, MDA含量上升, 且各指标均在单核期和双核期与N48-2和F1 (C48-2×18-599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和叶片生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158及其保持系花药激素、游离氨基酸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KT和IAA含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GA含量不育系和保持系没有显著差异。游离氨基酸总量不育系花药极显著高于保持系,脯氨酸和胱氨酸含量不育系花药极显著低于保持系,赖氨酸含量两系无明显差异,苏氨酸在两系中均未检出,其余氨基酸含量均是不育系花药高于保持系;不育系花药中丝氨酸含量最高,保持系花药中脯氨酸含量最高,两系中天冬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最大。叶片叶绿素含量不育系和保持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运用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和保持系21B为试材,比较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幼叶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辣椒花蕾中的POD同工酶谱带均比叶片中的更丰富,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不育系21A和保持系21B间的酶谱在幼叶和小花蕾(纵径0.8~1.5mm)中基本无差异,但从中花蕾(纵径2~3mm)开始,保持系21B的一些酶带(POD4b和POD4c)染色开始减弱。在大花蕾(纵径4.5~5mm)和特大花蕾(纵径6.8~7mm)时期,不育系比保持系分别多2条酶带(POD2c和POD4b)和1条酶带(POD2c),表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与保持系21B花蕾中的POD同工酶表达与小孢子的发育过程相关,其表达差异发生在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