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峨眉杠柳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峨眉杠柳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熊果酸(1),( )-1-羟基松脂酚(2),23-羟基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27-羟基-α-香树脂醇(5),胡萝卜苷(6),杠柳苷(7).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峨眉杠柳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
从苦绳(Dregea sinensis var.corrugata)的茎叶中分得一个新的C_(21)-甾体甙元,命名为苦绳甙元(drevogenin)(Ⅰ),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C/D顺式5α—H、3β、8β、14β、17β四羟基-12β-O-异戊酰基-20-O-乙酰基娠烷(C/D 5α-H、3β、8β、14β17β tetrahydroxyl-12β-O-isovaletyl-20-acetyl-pregnane);另外分得一个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相似文献   

3.
从苦绳[Dregea sinensis var.corrugeta(Schneid)Tsiang et P.T.Li]的根茎中分得一个新的 C_(21)-甾体甙元,命名为苦绳甙元(dersgenin)Ⅰ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C/D 顺式 5α-H、3β、8β、14β、17β四羟基-12-β-O-苯甲酰基-20-羟基娠烷(C/Dcis 5α-H、3β、8β、14β、17β tetrahydroxyl-12-β-O-benzoyl-20-hydroxyl-pregnane)。  相似文献   

4.
从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黄酮碳甙,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为:5,7,4′-三羟基黄酮-6-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1),5,7,4′-三羟基黄酮-8-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2),5,7,4′-三羟基黄酮-6,8-二-C-β-D-吡喃葡萄糖甙(3),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崖爬藤甙和异崖爬藤甙.  相似文献   

5.
川西獐牙菜甙类成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的水溶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层析方法,分离得到裂环烯醚萜甙,黄酮甙,(口山)酮甙,3类8种单体成分(Ⅰ—Ⅷ)。除先前报道过的芒果甙外(Ⅱ),又分离和鉴定了苦龙甙(Ⅲ),当药黄素(Ⅷ),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口山)酮(Ⅶ),8-O-[β-D-吡喃木糖-(1→σ)-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Ⅵ)4种已知天然化合物。应用化学和光谱分析方法,测定另外3种新(口山)酮甙的结构为: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咄酮(Ⅰ),7-O-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Ⅳ),3-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5-甲氧基(口山)酮(Ⅴ)。芒果甙,苦龙甙和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为川西獐牙菜主要甙类成分。有兴趣的是在已发现的龙胆科植物(口山)酮糖甙中,未见(口山)酮木糖甙,(口山)酮鼠李糖-木糖甙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杠柳毒素NW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杠柳毒素NW是从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中分离的新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杀虫成分。对杠柳毒素NW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杠柳毒素NW对小地老虎无明显的胃毒活性,对3龄的小菜蛾、粘虫和菜粉蝶幼虫均有较强的胃毒活性,处理后24h的致死中浓(LC50)分别是866.17,927.92和1107.08mg·L-1;对上述供试昆虫均无明显的触杀活性。此外,杠柳毒素NW对棉蚜、棉红蜘蛛及卫生害虫家蝇3龄幼虫和淡色库蚊3龄幼虫均有很好的毒杀活性,处理后24h的LC50分别为1743.17,2179.49,714.94和653.29mg·L-1。  相似文献   

7.
苦丁茶甙元Ⅰ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苦丁茶(IlexkndinchaCJTseng)叶中分离到一新的三萜甙元,命名为苦丁茶甙元Ⅰ。经化学、波谱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其结构为3β-羟基-11(12),13(18),19(29)-三烯-28,20β-内酯乌苏烷。  相似文献   

8.
从苦丁茶(Ilex kudincha C. J. Tseng)叶中分离到一新的三萜甙元,命名为苦丁茶甙元Ⅰ。经化学、波谱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其结构为3β-羟基-11(12),13(18),19(29)-三烯-28,20β-内酯乌苏烷。  相似文献   

9.
长鞭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高山植物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ta S.H.Fu)的根茎中得到七种结晶,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及化学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没食子酸乙酯(gallic acid ethyl ester)、没食子酸(gallic acid)、酪醇(p-tyrosol)、β-谷甾醇-3-β-D-半乳糖甙(β-sitosterol-3-β-D-galactoside)和草质素-8-阿拉伯糖甙(herbacetin-8-arabinoside),其中胡萝卜甙、β-谷甾醇-3-β-D-半乳糖甙和没食子酸乙酯是首次从红景天属得到的。  相似文献   

10.
用反相层析法从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根茎的水提物中分得2个新的二苯乙烯甙(1、 2)及9个已知化合物:没食子酸(3)、 2,6-二羟基-苯甲酸(4)、吲哚-3-(L-α-氨基-α-羟基-丙酸)甲酯(5)、 1, 2-二羟基丙烷-1-(4-羟基-苯基) (6)、大黄素(7)、大黄素-8-O-β-D-葡萄糖甙(8)、(+)-lyoniresinol-3α-O-β-D-葡萄糖甙(9)、 2, 3, 4′, 5-四羟基反式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甙(10)和 2, 3, 4′, 5-四羟基反式二苯乙烯-2, 3-二-O-β-D-吡喃葡萄糖甙(11).新化合物结构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特别是 2D NMR得以确定.化合物2表现出很强的DNA裂解活性,化合物1、2与10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