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有效供给,对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与和谐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长期高度重视下,我国农业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奇迹,不仅保障了国内粮食安全和食品有效供给,而且对全球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要实现小康,农业要适应国内外市场情况变化,其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要有根本性的转变。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是我国今后农业发展应长期坚持的目标。农业生产要从过去追求总量供给的单一目标,向保障总量、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益的多目标转变。首先,高产是社会目标。保证一定农产品数量,满足社会的总量需求是中国农业的首要目标。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每年新增1500万人,下个世纪,人口高峰值将达16亿之多。要保证这么多人口的衣食供应,保证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做到食物自给。我国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近400kg,只…  相似文献   

3.
农业资源环境评价方法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31个省区的农业资源环境进行了系统辨识分析,运用评价分析结果与31个省区的粮食产量回归分析值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15个粮食生产主产区和16个非粮食主产区,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环境恶化的根本方法——以研发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农业宏观调控软件为依据,对农业实行WTO框架内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以先进工业装备农业,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改造转化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除了要顺应世界性农业发展大趋势,也应继承我国农业优良传统,扬弃世代沿袭的农业生产经验——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用现代科学理论总结提高,使传统经验的合理内涵融入我国现代农业中。我国传统农业有以下一些优点:(1)精耕细作,间套复种,经济利用土地;(2)重视有机肥,轮种豆科绿肥,用养结合,维护地力经久不衰;(3)“三宜”原则,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5.
农业文化遗产里的朵朵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耀  肖玉 《生命世界》2009,(6):16-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农业古国。数千年来,智慧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完美的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除了已经被列入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传统稻鱼共生系统,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朵朵绽放的农业文化遗产奇葩。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人口增长、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生物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科技支撑之一,以基因改良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正逐步成为解决粮食生产所面临问题之关键。新兴的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化发展已然成为国际大趋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新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并将可能改变未来的农业和经济格局,其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7.
水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也是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安全保证,在确保粮食资源持续供应增长人口的需求中起到了根本的作用.文中分析了虚拟水的政策内涵,并依据对我国过去20年粮食生产与进口替代趋势的分析和国内外的粮食生产条件,估算出1980~2000年,小麦进口每年有10.2×109 m3水和27.7×106 hm2土地输入,玉米进口约有0.3×109m3水和1.6×106 hm2土地被间接利用.这对缓解我国农业用水和耕地资源紧张状况,灵活利用粮食贸易进口,解决粮食生产中的用水困境,利用虚拟水进口来补偿水资源的贡献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生态效率是按照定量化的方式反映区域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以作为决策者制定政策的一个抓手。利用基于机会成本的经济核算方法对我国2003—2010年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比较低,但呈逐年好转的趋势,其中劳动力资源和COD环境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生态价值增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特征显著,秦岭-淮河以北的省市区和传统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相对较低;区域资源环境禀赋条件有助于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是农资投入和农业政策支持与农业生态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未来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资源与环境要素合理配置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评估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江苏省粮食生产自1998年以来所经历的一轮波动,主要来自于粮作比的调整。其间粮食生产北强南弱的空间分化,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北扩南缩基本同步。粮食作物品种调整对粮食生产变化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未来江苏省粮食稳产的重点是建设好中北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作比。  相似文献   

10.
农药与农业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药 ,主要是化学农药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 ,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上若不使用农药 ,全世界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估计每年达 80 0亿美元 ;我国由于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 ,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 150~ 2 0 0亿 kg,挽回皮棉损失 2 .5~ 3.0万 kg。瓜、果、烟、茶等经济作物 ,因使用农药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则更为显著。农业生产 ,特别是粮食生产 ,关系到当前全世界 50多亿人口的生活和工业原料的来源 ,与我国的 4个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据预测 ,到 2 0 50年…  相似文献   

11.
粮食产量每增加1亿t为分类标准,将我国1949年以来的粮食生产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梳理每个生产阶段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特征,其次回顾了农业科技事业在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最后采用数据包络方法(DEA)测算了从1989—2013年的农业科学技术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命科学。在未来的生活生产中,能再多出现一些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也是生物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生物课与农业相联系就是要把课堂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有理论,有实践,又有坚强意志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农业部(USDA)国家粮食与农业研究所(NIFA)宣布下拨300万美元经费来推动机器人在美国农业生产中的使用。这项经费是"国家机器人计划(NRI)"的一部分,"国家机器人计划(NRI)"是国家粮食与农业研究所(NIF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防部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任婷婷  周忠学 《生态学报》2019,39(7):2353-2365
研究城市化地区农业类型转变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影响,对调控都市农业发展、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提升农户福祉等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都市圈两个农业类型转变的村庄为案例,通过入户调查对村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人类福祉进行测算,分析农业转型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以粮食耕种为主的马家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141.88×10~4元减少至2017年117.58×10~4元(降幅为17.13%);而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火箭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727.23×10~4元增长至1753.23×10~4元(增幅达141.08%),其变化主要源于农业劳动力、农户行为及农业类型的影响。(2)不同农业类型下人类福祉差异明显,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火箭村人类福祉比以粮食种植为主的马家村高出89%;表明由传统粮食种植转向现代都市农业可以提高人类福祉,在各福祉指标中农业纯收入对农户福祉影响最为显著。(3)不同农业类型下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相关程度不同,但都与农产品供给呈正相关,与农业纯收入呈负相关。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的马家村村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较低,而转向蔬菜种植的火箭村对水质等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开始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农户福祉的提升与农业类型显著相关,因此,可通过政府引导农户规划农业用地类型以优化景观格局,从而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生态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微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微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干旱地区农业生态建设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处边陲,交通不便,因此农业生态建设战略的制定对该地区的全面开发至关重要。本文仅就我国最典型的干旱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对干旱地区农业生态建设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80%以上,按照传统储粮方式保管粮食,导致生虫严重.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全国每年粮食被虫蛀绝对损失率达8%,个别农户高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的缓与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金属是农业环境和农产品重要污染物质。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如2009年环保部共接报12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引发32起群体性事件;以及集中在最近几年爆发的含镉毒大米事件。保守估计我国受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镉和砷)的耕地面积超过3亿亩,每年因此造成的粮食减产达1 000万吨,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 200万吨,合计农业损失至少在200亿元以上。此外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点,其通过食物链传递并最终富集到人体内造成的慢性毒害几乎是在人们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长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后果  相似文献   

19.
秸杆纤维素高效降解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纤维素资源非常丰富,而对它的开发利用却十分有限,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若能将这些纤维废弃物转化为简单糖类或蛋白质等产品,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作为饲料,缓解粮食短缺以及能源危机对当前社会的影响,所以国内外对微生物分解转化纤维素的研究极为重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霉菌,尤以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和康氏木霉为典型.但木霉等霉菌类真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酸败霉腐气味,并具有一定毒性,且产酶周期通常都比较长,这使其在食品酿造和饲料发酵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芽孢杆菌因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易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而备受欢迎,因此高产降解纤维素芽孢杆菌的获得能够得到比较稳定的菌剂,便于工农业上的应用,对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粮食短缺、饲料资源紧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物产业技术》2010,(6):70-72
农业是生物技术应用极为广泛的领域,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革命,推动了农业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归纳起来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基因工程、胚胎移植、克隆技术、农业生物质利用、兽用生物制品开发等.这些新技术为应对世界性的人口激增、耕地锐减、粮食短缺、农药过度使用、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