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细胞培养的支原体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运用细胞培养进行病毒繁殖时,支原体污染是经常遇到的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些污染对培养细胞产生各种各样的恶果:改变各种代谢活动致使不能进行培养细胞的正常生化研究;细胞生长速度减缓,迫使二倍体细胞系过早衰老,染色体发生畸变,并引起细胞形态的永久改变。事实表明:支原体污染虽会降低细胞培养中病毒的合成,但有时也能促进病毒的繁殖,这可能是支原体对干扰素产生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以应用指示细胞培养物的DNA荧光染色为主,辅之以微生物培养(支原体营养肉汤和琼脂培养)的方法作为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的检测系统。用该系统检测了45个细胞系,支原体等微生物污染达66.6%,其中确证支原体污染率为31%。  相似文献   

3.
用Ciprofloxacin去除传代细胞株中的支原体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细胞培养手段的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产品中,支原体污染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对Vero和SP2/0-Ag14等细胞,应用Ciprofloxacin,10μg/ml处理14天,支原体检测全部转阴,经4个月的培养、传代、冻存、复苏,每次支原体检测均保持阴性。对去除了支原体的Vero和ISC-116细胞株,测试了其生长特征和功能,均未见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书主要阐述了植物细胞培养基本技术、有工业价值的植物细胞的筛选、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特征与技术需求、诱导子的作用、植物细胞反应器的操作与设计、植物细胞固定化与固定化细胞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的规模放大以及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领域等内容.本书以现代细胞培养技术和工程原理为基础,紧紧围绕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工程技术和生物学需要,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早期胚胎,组织或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继续分化,发育和分裂,这是现代生物学的一项基本技术,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肿瘤学以及生物工程等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由于果蝇具有取材便利,生活史短、细胞培养可以不用Co_2培养箱,加之在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多种细胞的分化状况等诸多优点,是细胞培养实验的极好材料。同时,由于果蝇的一个细胞系基本上是一个细胞株,给有关的科学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好处,六十年代以来,国外不少实验室就开始了果蝇细胞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 在细胞培养技术中,支原体污染细胞系是一常见问题。受污染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均受到影响,在用该细胞作免疫学试验时。就有可能产生异常结果.尤其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污染支原体的骨髓瘤或杂交瘤细胞会导致融合失败或抗体分泌能力下降以至丧失。支原体污染细胞的危害之大,研究建立控制支原体污染的方法也就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直接培养法检测支原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牛心消化液,加入支原体营养成份及琼脂,制备成固体培养基。以此培养基检测支原体,并根据其灵敏度及适用性确定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用此法可以检测牛血清、胰酶、细胞及疫苗中的支原体生长,并且检测时间短,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左祥  左纯源 《植物学报》2020,55(2):254-254
正植物细胞培养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植物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课中都有涉及,其实验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因此,将植物细胞培养纳入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中运用细胞培养技术,能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灵敏度,提高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细胞培养研究中缺乏一些可操作性强的且定量化的细胞状态评价指标,人们对植物细胞状态的有些性状的评价只能停留在定性描述水平,如对悬浮细胞培养物褐化程度的评价仅能作出定性判断。这里我们提出了两项悬浮细胞培养物细胞状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EPO工程细胞株支原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对细胞支原体的检测是细胞特性鉴定的重要方面。我们采用抗支原体单抗免疫荧光法和培养法(包括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检测工程细胞支原体。单抗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表明:支原体阳性的细胞膜表面有明亮荧光,工程细胞EPO C_2细胞膜表面无荧光。支原体液体培养法结果显示:作为阳性对照的支原体由于在生长过程中产酸使培养液变黄,而加入EPOC_2株细胞悬液的样品管与阴性对照管相同,无颜色变化。固体培养法结果显示:在显微镜下观察,支原体阳性对照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荷包蛋样集落,而阴性对照及EPO C_2株细胞样品均无菌落生长。以上结果表明:受检的EPO C_2株细胞未被支原体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严军  洪锡钧 《四川动物》1996,15(3):121-122
简易条件下鹌鹑胚胎细胞原代培养初探严军,洪锡钧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学教研室重庆630038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近年来,许多院校在细胞生物学的教研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细胞培养技术。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层次的教研条件和设施的限制,可能导致细胞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12.
真菌诱导子处理人参悬浮培养细胞后,人参皂甙的合成有明显增加,诱导处理改变人参皂甙的积累时程,促进人参细胞培养物中次生产物的外泌,同时增强细胞对蔗糖的摄取、吸收并引起细胞H~ 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和去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支原体污染相当普遍。如何快速,简便地检测支原体,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支原体一直是细胞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支原体检测方法有培养法,DNA荧光染色法,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生化法,DNA探针杂交法,PCR法,支原体去除方法有药物法。免疫法,稀释法,加热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支原体的检测及去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一种简便、快速、能及时发现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的方法。方法:用HPLC检测细胞培养中瓜氨酸是否存在及其量的大小。结果:当细胞培养被支原体污染时,培养基中精氨酸量明显下降,同时有瓜氨酸出现;当支原体被消除后,瓜氨酸即消失。结论:在细胞培养中瓜氨酸的出现与支原体污染的关系是特异的,用HPLC在2h内即可检出,表明该方法可靠、简便、快速,可作为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污染的常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诺丁汉大学的 E.E.Benson 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细胞培养物再生能力的逐步丧失是由于游离基损害了活细胞的结构(如质膜和细胞器)。在研究水稻细胞悬浮培养物时 Benson 小组发现,失去再生能力的细胞培养物比未丧失再生能力的细胞培养物所含的游离基活性高。失去或降低胚发生能力的水稻细胞与维持再生能力的水稻细胞相比有毒的二级脂过氧化产物的含量相当高。此外,在丧失胚发生能力的细胞系中,通常保护细胞不受游离基损害的  相似文献   

16.
草鱼椎骨间质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鱼类细胞培养不仅在病毒学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生物进化、发育及遗传研究的极好材料1,2.有报道指出高等脊椎动物的骨髓间质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功能3.常用于细胞培养的鱼类组织有心、鳍、卵巢、肾及肿瘤等4,5,鱼类没有骨髓6,因此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骨间质细胞的培养,对探讨鱼类免疫细胞分化途径、鱼类造血组织的发育及分化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细胞永生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永生化是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引起细胞永生化的因素很多,其中端粒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永生化技术在未来的成功应用,不仅为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有力工具,而且也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就细胞永生化技术的原理、方法、途径及其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支原体污染相当普遍。如何快速、简便地检测支原体,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支原体一直是细胞培养中急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支原体检测及去除方面的工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用PCR检测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培养中支原体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为了扩增6种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口腔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及莱氏支原体)核糖体RNA操纵子的16s和23s DNA间区,设计了三个通用PCR引物(F1,F2及R1).当以6种支原体DNA为模板时,引物F1和R1产生340到468bp的片段,引物F2和R1产生145到211bp的片段,当用Hela细胞或E.coli DNA作为模板,用引物F1和R1时,在电泳中未观察到特定区带.此法最小能检出8.5fg精氨酸支原体DNA,相当于13个精氨酸支原体.这说明,当这些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时,能用PCR法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20.
“细胞培养”已成为现代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许多学科的主要研究手段。在大学本科开设“细胞培养”实验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这一技术方法,同时也能使学生建立对活细胞形态结构、生长、分化等感性认识。因此,国外在70年代前就已在大学本科开设了这项实验,英国D.O.Hall等1975年的《细胞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