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薯良种——“南植188”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锋  甘赞琼  韦霄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92,12(3):250-253
本文报道木薯良种——“南植188”引种试验结果。在桂林地区种植“南植188”品种表现长势好,结薯早且多,薯肥大等丰产性能。产量明显高于本地品种,淀粉含量高,纤维素和氢氰酸含量低,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2.
李锋  甘赞琼  韦霄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96,16(2):179-183
本文报道木薯良种──“南植188”的栽培研究结果,为推广“南植188”品种提供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木薯良种—“南植188”的组培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润珍  张燕玲  林荣   《广西植物》1991,11(4):324-327
本文报道木薯良种——“南植188”的快速繁殖。茎段培养在MS或改良MS基本培养基中,研究植物激素对器官形成的影响及试管苗移栽技术。试验结果表明BA促进芽的形成和增殖,BA和NAA混合使用有利芽伸长,当无根苗转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获得完整植株,试管苗移栽成功,幼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对不同品种(系)木薯含粉率、氢氰酸和单宁含量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木薯含粉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氢氰酸和单宁含量的变化趋势因品种(系)而异.品种南植在生长7个月收获时,木薯淀粉含量高,氢氰酸和单宁含量较低,品种D、SC和ZM在生长9个月收获时,木薯淀粉含量高,氢氰酸和单宁含量较低,因此适合食品用淀粉的深加工;品种C和E在生长8个月收获时,淀粉含量高,但氢氰酸和单宁含量也较高.本研究探明了不同生长期和品种对鲜木薯含粉率、单宁和氢氰酸含量的影响,为合理选择生长期和木薯品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木薯种茎活力的生理生化鉴评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黄洁  刘子凡  魏云霞 《生态科学》2019,38(3):125-132
以4种人工老化程度的‘华南8号’和‘南植199’木薯种茎为材料, 开展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两种条件下的种茎发芽与幼苗生长试验, 同时测定种茎的生理生化指标。主成分分析获得不同老化程度种茎的活力综合得分; 由活力综合得分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找出遴选种茎活力的高效鉴评指标, 为木薯种茎处理及贮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华南8号和南植199种茎活力综合得分均与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与其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南植199种茎活力综合得分还与其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评推荐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作为木薯种茎活力的鉴评指标; 木薯种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淀粉含量较高, 则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6.
木薯(Manihot esculenta)广泛种植于热带非干旱地区,在发展中国家里,有5亿多人以此为主要食物来源。人们种植木薯主要是为了获取其根茎部分,而薯叶则通常被当作蔬菜来食用。薯根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所组成,而叶子却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极好资源。薯叶的产量主要取决于降雨量、种植密度和品种。此外,采摘叶子的次数对薯叶与薯根的总产量也产生直接影响。据研究,在木薯种下去四至五个月后,每月摘一次叶子可获得薯  相似文献   

7.
从木薯嫩叶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品种“南植188”的嫩叶为外植体,用10~80mg/LNAA能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的形成。与用4mg/L2,4D诱导木薯嫩叶产生初生体细胞胚及其植株再生相比,NAA具有以下特点:它不仅能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发生,而且能直接诱导芽的形成;而2,4D只能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而不能诱导芽的形成。NAA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较快,在培养9~13d后就能见到初生体细胞胚的形成,在培养10~14d就能见到芽的形成;而2,4D所诱导的体细胞胚至少在培养15d后才能见到。NAA诱导的初生体细胞胚的植株再生频率可高达48%;而2,4D所诱导的体细胞胚的再生频率只有4.1%。实验结果还证实,在供试的另外16个木薯品种中,有12个品种能够直接从嫩叶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或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李双顺  林桂珠  林植芳   《广西植物》1988,(4):353-358
引进种试管苗木薯188比本地栽培种面包木薯具有相对高的光合速率、光合产物输出率、光合色素含量、叶片气孔传导性、良好的水分关系参数和较低的乙醇酸氢化酶活性。表明引进种试管苗比本地栽培种对干旱逆境的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木薯叶片光合效率对块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花叶木薯变种(低产种质)和栽培种ZM-Seaside(高产种质)光合作用能力的差异,揭示其鲜薯产量差异原因,为选育高产木薯品种提供基础数据。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表明栽培种ZM-Seaside和花叶木薯变种叶片Cs、Ci和Tr没有显著差异,但ZM-Seaside的Pn显著高于花叶木薯变种;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叶片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ZM-Seaside叶片与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Rubisco、OEC和PRXQ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花叶木薯变种;采用苯酚法提取叶片全蛋白质,并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及Delta2D软件确定差异蛋白质点,以花叶木薯为对照,在ZM-Seaside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上得到20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上调表达15个,下调表达5个;通过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合KEGG数据库将其按照功能进行分类,成功鉴定到其中16个涉及光合作用、碳和能量代谢、分子伴侣、结构蛋白、保护蛋白、解毒和抗氧化及未知功能蛋白质;利用String在线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推测Ribulose-5-phosphate-3-epimerase和chloroplast latex aldolase-like protein是影响木薯叶片光合效率的关键蛋白质,由于它们的上调表达,对木薯块根产量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品系)甘薯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基因型(品系)甘薯幼苗为材料,NaCl(0和85 mmol·L-1)胁迫处理20 d,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甘薯幼苗的生长规律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甘薯幼苗的生长,“浙紫1号”、“徐薯22”和“徐薯18”受影响较轻,“烟薯25”和“廊薯7-12”受盐害较严重;NaCl处理下,各基因型甘薯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维持在75%以上,且品种间差异不大;受盐分影响甘薯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8)和瞬时水分利用率(iWUE)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CCI与Pn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浙紫1号”和“徐薯18”,但“浙紫1号”Gs受盐分影响较大,盐害指数(SSI)为22%;“烟薯25”对盐分敏感,CCI、Pn及iWUE的SSI指数较低;12个甘薯基因型中,导致“徐薯18”、“川211”和“浙紫1号”光合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为气孔限制因素,且NaC1胁迫下光合效率较高;其余9个品种则属非气孔限制因素,但品种间盐敏感程度不同;综合比较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12个基因型甘薯幼苗耐盐性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浙紫1号”和“徐薯18”.  相似文献   

11.
周良才  李锋  张碧玉  覃良  蒋汉明   《广西植物》1987,(2):149-157
长滩果系罗汉果最佳品种。原产区分布于永福和临桂县交界400—600米山区,但不适应于低丘陵和平原地区,因而不能在低丘陵和平原地区推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1)选择湿润和半阴的生长环境;(2)采用适应性强的砧木;(3)促成栽培;(4)加强秋旱期的科学管理等措施并取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长滩果产量和品质达到或略超过原产区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引言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la cv. Salvadot)又名萨尔瓦多银合欢,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木本豆科植物,是大有发展前途的饲料、肥料、燃料和木料的多用途树种。据报道第一年可生长2米以上,以后每年生长1米以上。在没有冻害和立地条件好的地  相似文献   

14.
15.
《Ibis》1952,94(3):541-543
  相似文献   

16.
17.
《Ibis》1953,95(1):38-69
A systematic account (with field-notes) of the birds of south-eastern Nigeria is given, based on a collection of about 350 skins made between 1946 and 1949, mainly in the neighbourhood of Owerri. The range of several species is extended by new Nigerian record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aces of other species more clearly defined.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