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诊治的80例CKD患者作为CKD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和CKD组以及不同CKD分期患者血清Klotho蛋白、FGF-23、RBP4、TWEAK水平及肾功能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Klotho蛋白、FGF-23、RBP4、TWEAK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KD组血清Klotho蛋白、TWEAK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而血清FGF-23、RBP4水平、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Ⅰ~Ⅱ期患者的血清Klotho蛋白、TWEAK水平和GFR最高,其次为Ⅲ~Ⅳ期患者,Ⅴ期患者最低(P<0.05)。而Ⅰ~Ⅱ期患者血清FGF-23、RBP4水平、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最低,其次为Ⅲ~Ⅳ期患者,Ⅴ期患者最高(P<0.05)。Klotho蛋白和TWEAK水平与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与GFR呈正相关(P<0.05)。FGF-23和RBP4水平与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中血清Klotho蛋白、TWEAK水平以及肾功能下降,FGF-23、RBP4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Klotho蛋白、TWEAK、FGF-23、RBP4水平与肾功能及CKD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ABP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BP(MABP组)38例及重症ABP(SABP组)18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4例,另选42例单纯胆囊结石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3、7 d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hs-CRP和PCT水平,对患者进行改良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价,分析血清hs-CRP及PCT水平与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三组血清hs-CRP、PCT逐渐升高,第3 d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但第7 d时仍较第1 d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ABP组、SABP组患者血清中hs-CRP、PCT水平明显升高,且SABP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MABP组(P0.05);存活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较死亡组明显较低(P0.05);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改变与改良Ranson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BP患者血清hs-CRP和PCT水平呈高表达,检测两指标可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II)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69例HCC患者、141例肝硬化患者、66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和比较其血清AFP、PIVKA-Ⅱ含量。进一步分析血清AFP、PIVKA-Ⅱ含量的相关性及其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绘制ROC曲线,比较血清AFP、PIVKA-Ⅱ及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ROC。结果:(1)HCC组血清AFP、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与参考线下面积相比,AFP、PIVKA-Ⅱ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PIVKA-Ⅱ的曲线下面积(AUC=0.790)明显大于AFP(AUC=0.708)。(3)PIVKA-Ⅱ在对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方面均优于AFP;AFP+PIVKA-Ⅱ联合检测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P<0.05),准确度维持在75 %左右。(4)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PIVKA-Ⅱ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半乳糖凝聚素-3(Galectin-3)、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胱抑素C(Cys C)和正五聚体蛋白-3(PTX-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00例,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成NYHAⅡ级组39例、NYHAⅢ级组33例、NYHAⅣ级组28例,根据随访1年患者预后情况将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患者记作预后不良组(n=27),其余记为预后优良组(n=73),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CHF患者和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血清Galectin-3、hs-cTnT、Cys C、PTX-3水平,分析CHF患者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与CHF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对照组、NYHAⅡ级组、NYHAⅢ级组、NYHAⅣ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逐渐增大趋势,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对照组、NYHAⅡ级组、NYHAⅢ级组、NYHAⅣ级组血清Galectin-3、hs-cTnT、Cys C和PTX-3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CHF患者LVEDD与血清Galectin-3、hs-cTnT、Cys C、PTX-3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LVEF与血清Galectin-3、hs-cTnT、Cys C、PTX-3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CHF预后优良组血清Galectin-3、hs-cTnT、Cys C、PTX-3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CHF血清Galectin-3、hs-cTnT、Cys C和PTX-3水平均呈明显高表达,且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水平,继而为CHF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泛素连接酶PC2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鼻咽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对照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个体泛素连接酶PC2及其mRNA表达水平并实施组间对比,而后将鼻咽癌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两组,对比两组泛素连接酶PC2及其mRNA表达水平,最后对鼻咽癌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按照其结局区分为死亡组(20例)和存活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泛素连接酶PC2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1)研究组泛素连接酶PC2蛋白的表达量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且良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Ⅲ-Ⅳ期患者泛素连接酶PC2蛋白的表达量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3)死亡组泛素连接酶PC2蛋白的表达量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泛素连接酶PC2的高表达与鼻咽癌病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鼻咽癌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在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protein 1,SATB1)的表达,探讨SATB1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3例卵巢交界性囊腺瘤及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ATB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SATB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SATB1 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卵巢组织的6.97倍和5.7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 mRNA表达水平随着卵巢癌分期升高而增加: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正常卵巢组织的5.31倍,6.67倍和8.04倍(P<0.05),并且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免疫组化也显示SATB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TB1的表达水平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进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大分子量肌糖蛋白C剪接变构体(L-Tn-CSV)水平对卵巢癌的临床意义,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43例首次发病卵巢癌患者、18例复发卵巢癌患者、4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3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的L-Tn-CSV、HE4和CA125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一般卵巢癌标志物CA125和HE4与血清L-Tn-CSV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发现其无统计学差异;首次发病的卵巢癌患者与复发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L-Tn-CSV水平分别为4924.1±3145.6pg/ml和4217.5± 2349.3pg/ml,显著高于健康女性(2259.3±723.2pg/ml)及良性卵巢肿瘤组(2435.6± 863.6 pg/ml)(P<0.01);卵巢良性肿瘤组血清L-Tn-CSV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2),卵巢癌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血清L-Tn-CSV水平较Ⅰ期显著增高(P<0.01);复发组的血清L-Tn-CSV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Ⅲ期、Ⅳ期血清L-Tn-CSV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Tn-CSV水平与卵巢癌临床分期(r=0.573,P<0.01)及复发(r=0.627,P<0.01)呈正相关;术后血清L-Tn-CSV水平呈阴性与切除手术后治愈可能性显著相关(P<0.01).结论:血清L-Tn-CSV水平对卵巢癌肿瘤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烧伤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组,依据总体表烧伤面积(TBSA)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Ⅰ组(1%~15%)34例、Ⅱ组(16%~30%)9例、Ⅲ组(31%~50%)17例、Ⅳ组(51%~95%)10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者IGF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分析其与TBSA的相关性。结果:在10d观察期内,Ⅲ组和Ⅳ组患者的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Ⅱ组患者IGF-1水平仅在烧伤后1 d时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且在烧伤后2 d,随着分级的增加,血浆IGF-1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GFB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分级的增加,血浆IGFBP-1有上升的趋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烧伤患者血浆IGF-1水平与TBSA值呈负相关(r=-0.693,P0.05);血浆IGFBP-1水平与TBSA值呈正相关(r=0.377,P0.05)。结论:烧伤患者血浆IGF-1水平显著下降,而IGFBP-1水平则显著升高,与烧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判断烧伤患者预后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心功能参数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7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CHF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T-proBNP、LVEF、LVEDd的相关性,观察不同血清Hcy水平CHF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Hcy、NT-proBNP及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Ⅳ级患者血清Hcy、NT-proBNP、LVEDd水平高于Ⅱ级与Ⅲ级,且Ⅲ级高于Ⅱ级(P0.05);Ⅳ级患者LVEF水平低于Ⅱ级与Ⅲ级,且Ⅲ级低于Ⅱ级(P0.05)。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CHF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清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清Hcy水平高于25μmol/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43%,血清Hcy水平在15μmol/L-25μmol/L范围内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Hcy、NT-proBNP、LVEDd随心功能恶化程度增加而升高,LVEF随之降低,且Hcy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粘连蛋白血清学表达与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62例乳腺癌(0-Ⅰ期癌22例,Ⅱ-Ⅲ期癌40例)和8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玻璃粘连蛋白水平,分析玻璃粘连蛋白表达在良性与各期乳腺癌中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CA153、CA125、CEA的表达情况。结果:0-Ⅰ期乳腺癌组血清玻璃粘连蛋白的表达水平(231.45±30.54μg/m L)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197.84±24.31μg/m L)和Ⅱ-Ⅲ期乳腺癌组(209.34±31.25μ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玻璃粘连蛋白血清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年龄、肿瘤大小、月经状况、ER、PR、Her-2及Ki-67表达无关(P0.05);而血清CA153、CA125、CEA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其中CA153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玻璃粘连蛋白水平在早期阶段乳腺癌(0-Ⅰ期)显著高于良性和中期(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提示玻璃粘连蛋白可能是一项有潜力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指标,而血清CA153、CA125、CEA表达则主要与乳腺癌病情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病情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对75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者,同步检测4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结果:鼻咽癌组Ⅲ~Ⅳ期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与治疗前比较,Ⅰ~Ⅱ期、Ⅲ~Ⅳ期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慢性鼻咽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鼻咽癌复发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组比较,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复发组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及炎性因子IL-6、IL-8、IL-17水平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81例,包括卵巢恶性肿瘤组39例及卵巢良性肿瘤组42例,另选42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及临床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血清HE4、CA125、CA72-4、IL-6、IL-8、IL-17水平的差异。结果: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HE4、CA125、CA72-4、IL-6、IL-8及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卵巢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卵巢癌分期增加,患者血清HE4、CA125、CA72-4、IL-6、IL-8及IL-17水平呈上升趋势,以血清HE4、CA125及IL-17增加较为显著(P0.05),而Ⅰ期、Ⅱ期及Ⅲ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A72-4、IL-6及IL-8在增加并不明显(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HE4、CA125、CA72-4、IL-6、IL-8及IL-17水平较高,且随临床分期增加呈上升趋势,以上指标可能有助于卵巢癌的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病例组,n=57)、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良性组,n=50)以及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n=50)中的EGFR、KRAS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病例组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和对照组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腺癌组EGFR、KRA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浆液性腺癌组,Ⅲ~Ⅳ期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中、低分化组中EGFR、KRAS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与KRAS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469,P0.05)。结论:EGFR及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T-框蛋白21(TBX21)、干细胞因子(SCF)、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LN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疾病活动度的不同分成活动期组92例,非活动期组68例。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尿素氮(BUN)、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在LN中的诊断能效。结果:活动期组BUN、ESR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且非活动期组BUN、ES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非活动期组,且非活动期组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均高于非活动期组,且非活动期组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LN患者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与BUN、ESR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狼疮性肾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91均高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结论:LN患者血清TBX21、SCF及Chemerin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检测上述三项血清学指标,继而达到辅助诊断LN以及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83例)、中危组(102例)和高危组(95例);按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248例)及死亡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CT水平同时记录APACHE Ⅱ评分情况,分别比较PCT水平的差异以及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评价血清PCT及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间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P0.05);死亡组PCT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64,P0.01)。以PCT2.13 ng/m L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佳界限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79.2%和91.3%;以APACHE Ⅱ评分18.1分为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佳界限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和90.1%;两者指标串联评估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1%和92.9%,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 0.824~0.938)。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PCT水平越高,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及预后也越差,二者联合可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部微生物、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其痰色评分分为1~2分组(n=30)与3~4分组(n=92),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微生物分布、病情严重程度分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白细胞(WB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部微生物、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4分组患者肺部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白假丝酵母、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检出率与1~2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分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1~2分组(P<0.05)。3~4分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布与1~2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分组患者CAT评分、WBC水平、CRP水平均显著高于1~2分组(均P<0.05)。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白假丝酵母、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检出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而与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CAT评分、WBC水平、CRP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痰色评分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微生物和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临床评价该类患者肺部微生物分布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卵巢癌患者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胸苷激酶1(TK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卵巢癌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的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三者的相关性。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不同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卵巢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明显较高(均P<0.05)。卵巢癌组患者血清HB-EGF与TK1、GDF15水平呈正相关,TK1与GDF15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血清HB-EGF、TK1、GDF15高水平的卵巢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低水平患者(P<0.05)。血清HB-EGF、TK1、GDF15高水平、FIGO分期为Ⅲ期及低分化程度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中HB-EGF、TK1、GDF15水平升高,三者水平与卵巢癌肿瘤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检测血清HB-EGF、TK1、GDF15水平有助于评估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55例,依据入院前2周内是否曾有过自杀行为将其分为自杀未遂组(n=75)和无自杀行为组(n=8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血清5-HT、TC、CRP及IL-6水平;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自杀未遂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5-HT、TC、CRP及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5-HT、TC、CRP及IL-6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自杀未遂组HAMD评分高于无自杀行为组(P<0.05)。自杀未遂组血清5-HT及TC水平均低于无自杀行为组(P<0.05),自杀未遂组血清CRP及IL-6水平均高于无自杀行为组(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5-HT及T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5-HT、TC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CRP、IL-6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自杀未遂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5-HT、TC水平降低,CRP、IL-6水平升高,检测血清5-HT、TC、CRP及IL-6有助于评价其病情严重程度及出现自杀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Klotho蛋白在慢性肾脏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29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1期24例、2期46例、3期128例、4期66例、5期33例,并依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肾功能稳定组104例和肾功能恶化组193例;同期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5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RBP4、NGAL、Klotho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RBP4、NGAL、Klotho蛋白和GFR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脏病组血清RBP4、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Klotho蛋白低于慢性肾脏病组(P0.05)。慢性肾脏病5期者血清RBP4、NGAL水平高于4期、3期、2期及1期者,Klotho蛋白低于4期、3期、2期及1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RBP4、NGAL和GFR呈负相关,Klotho蛋白和GFR呈正相关(P0.05)。肾功能恶化组血清RBP4、NGAL水平高于肾功能稳定组,Klotho蛋白低于肾功能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RBP4、NGAL及Klotho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议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与CRP(C-reaction protein)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放射法检测血清BNP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比较两组血清BNP、CRP水平的差异及不同心功能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CRP水平,分析血清BNP、CRP水平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患者(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NP、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性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CRP水平均与其心功能等级呈显著正相关(r=0.742,P=0.037;r=0.857,P=0.011)。结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与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可能用于甲亢并发甲亢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及心功能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