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核糖体蛋白L6(RPL6)表达,分析其对肿瘤恶性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17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炎组63例、前列腺癌组54例;另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前列腺组织RPL6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前列腺组织增殖基因、侵袭基因mRNA表达,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RPL6表达量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前列腺组织RPL6表达量高于前列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酶(PSAP)、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 PA)、硫氧还蛋白(TRX)含量高于前列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的前列腺组织增殖基因URG11、PTEN mRNA表达量高于前列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RDM5 mRNA表达量低于前列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侵袭基因IgGHG1、TMPRSS2-ER、PIK3C2B mRNA表达量高于前列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组织RPL6表达量与肿瘤标志物含量、增殖及侵袭基因活性均呈直接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表达的RPL6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且与肿瘤恶性程度直接相关,有望成为前列腺癌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0):4001-4004
《肿瘤学纪事》:研究显示男性秃顶早患癌风险高20岁开始秃顶的男士今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可能更高。这也许意味着年轻时秃顶的男性可以接受前列腺癌筛查,从而尽早发现这一疾病。研究报告由2月1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法国《肿瘤学纪事》(Annals of Oncology)发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将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与单核酸多肽(SNP)基因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并注释前列腺癌风险基因。方法:本文基于EST、SAGE、基因芯片三类功能基因组数据整合的方法研究前列腺癌风险基因。首先,通过三类数据寻找前列腺癌中异常表达和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得到前列腺癌相关基因的SNPs。定位所得到的前例腺癌差异表达基因与SNPs到染色体,获取与SNPs在同一区段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各种数据库注释所得基因。结果: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最终得到前列腺癌风险基因84个,其中20多个基因已被证实与前列腺癌极其相关。结论:整合前列腺癌高通量表达数据与SNP基因型数据,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得前列腺癌显著相关基因。此方法可以推广于其它癌症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3,(19):I0003-I0003
睡眠不好会让人精神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但睡眠不好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不好或许还会增加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冰岛大学研究人员5月7日在美国《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和预防》期刊上报告说,睡眠问题损害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比如,此前有研究发现,睡眠不好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但科学家并不清楚睡眠问题与男性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侵袭性前列腺癌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前列腺癌患者117例,所以患者均行前列腺根治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均完善CT、MRI影像学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分为侵袭性前列腺癌组(63例)和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54例),分析患者CT、MRI表现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 (Ki-67)及肿瘤抑制蛋白(P53)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侵袭性前列腺癌的CT、MRI表现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CT、MRI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波浪状突起,边缘模糊、毛糙,前列腺癌突破包膜并累及邻近精囊腺、膀胱、直肠及周围脂肪组织,可见盆腔肿大淋巴结转移,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可大致区分病灶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分级情况。侵袭性前列腺癌组PSA的表达低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而PCNA、VEGF、Ki-67、P53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高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肿瘤边缘表现为模糊、清晰时PSA、PCNA阳性表达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 cm、>2 cm时的淋巴结转移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组ADC值低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而Kep和Ktrans高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ADC值与PS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PCNA、Ki-67、P53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Kep、Ktrans与PSA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PCNA、Ki-67、P53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前列腺癌CT、MRI形态学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测量ADC值及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可大致区分病灶恶性程度情况,初步评估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指导临床综合治疗及预后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9):I0001-I0002
一个研究小组确定了侵袭性前列腺癌背后的一个关键机制。发表在8月14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证实了两个长链非编码RNAs:PRNCRl和PCGEM1通过激活雄激素受体。逃避了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7.
《生物磁学》2011,(24):I0003-I0004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与前列腺癌相关的基因变异,新成果发表在7月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与过去报告的易发性位点结合在一起。新发现有可能解释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中占25%的家族性风险。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疾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37例前列腺良性肥大、结节性增生和13例前列腺癌的MRI表现。提出了前列腺良性肥大、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结节与前列腺癌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分析了前列腺癌MRI临床分期的价值。文章认为MRI的软组织分辨力高,成像参数多、成像平面多,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有相当的地位。尤其在前列腺癌的分期中有重要的作用,可协助临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但MRI在良恶性前列腺结节的鉴别中仍有不足,二者的形态和信号有部份重叠交叉,妨碍了MRI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后的确诊仍依赖穿刺活捡取得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3,(30):I0001-I0002
发表在7月17日期JAMA杂志的一项临床研究,纳入了超过1万名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男性患者。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师需要谨慎使用去势治疗(ADT)治疗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研究中涉及的与ADT相关的风险因素还有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和其他疾病,其中ADT与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其他研究显示。AKI患者的死亡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09,(13):I0001-I0001
德国慕尼黑大学7月13日发布公报说,德国研究人员参与的两个国际研究小组分别发现了可增加心房纤维性颤动患病风险的一个新基因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心房纤颤的患病机理。并据此找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外显子测序发现两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罕见突变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患病高风险。这项研究对临床预测心肌梗死发病,针对性开发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指出,心肌梗死(MI)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模式。对于早发性MI,基因遗传是一个主要的风险因素。之前已有研究证明LDL基因中的罕见突变能够增加个别家庭发生MI的风险,同时有超过45个位点的常见突变与人群的MI发生风险具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经直肠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TRSWE)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根据病理检查分为前列腺癌组(47例)和前列腺良性病变组(43例)。对所有前列腺病变患者均行TRSWE检查,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图像差异以及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检测所有前列腺病变患者的血清CEA、PSA、FPSA水平并进行对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Emax值、Emean值以及血清CEA、PSA、FPSA水平联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前列腺癌组Emax值、Emean值均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组(均P<0.05)。前列腺癌组血清CEA、PSA及FPSA水平均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Emax值、Emean值以及血清CEA、PSA、FPSA水平联合检测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优于上述5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TRSWE联合血清CEA、PSA、FPSA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可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N6-腺苷甲基化(N6-adenosine methylation)是腺苷N6位点的甲基化形式,常出现在真核生物的mRNA中,是最常见的RNA内部修饰的方式之一。研究表明,m6A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细胞的生物过程;同时m6A的调控因子也在各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超过60岁的男性的患病风险逐年攀升,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可以预计PCa的患病数目会继续升高。近年来,关于m6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是m6A甲基化修饰在PCa中的研究仍然有限,因此,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6A甲基化修饰在PCa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尤其详细综述了METTL3,FTO,YTHDF2三种经典的m6A相关调控蛋白质在PCa中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m6A在晚期PCa(例如: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潜在应用。从甲基化修饰角度为PCa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挖掘一套有效治疗策略,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3,(19):I0002-I0002
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通常用于治疗某些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药物。也能有效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但此类药物有明显副作用,服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4月30日在线刊登的一份报告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8.3万名女性10年来的医疗记录,发现他莫昔芬等4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药物可有效降低乳腺癌风险。研究显示,持续服用此类药物5年后,乳腺癌患病风险可比常规风险降低约42%,在停药后的前5年内,乳腺癌患病风险仍比常规风险低大约25%。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细胞结合单链抗体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获得纯化的前列腺癌细胞结合单链抗体scFvP-9后,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探讨,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TT比色实验初步研究了scFvP-9对多种肿瘤细胞及正常肝细胞HL02的生物学作用,并建立人宫颈癌的裸鼠模型,进行了抑瘤实验。结果:scFvP-9不影响HL02细胞及恶性程度低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生长,但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PLA801D均有生长抑制作用;scFvP-9在荷瘤模型体内也显示了较好的抑瘤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且瘤周皮下给药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该抗体具有潜在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物磁学》2009,(6):I0002-I0002
美国研究人员1月6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肥胖能通过影响绝经女性体内的激素分泌增加她们患卵巢癌的风险。这项研究成果将刊登在2月15日出版的美国《癌症》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张福仁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在对麻风遗传学研究中发现,感染麻风杆菌会增加麻风发病基因变异的几率,麻风患病风险与自体免疫性疾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该研究成果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3):4601-4604
《科学》:两基因变异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两个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一成果或许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种肿瘤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少突胶质细胞瘤是常见的恶性脑瘤之一,医学界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主要致病基因变异,尽管已有研究确定了相关变异发  相似文献   

19.
正尽管前列腺癌是目前困扰男性的最严重的非皮肤性癌症,研究者们对于前列腺癌的遗传背景的了解却十分有限。来自犹他健康大学的研究者们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相关的遗传突变特征,这些结果或许能够帮助针对性疗法的改进以及评估患者亲属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ancer》杂志上。该文章的作者,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Pilié  相似文献   

20.
《生物磁学》2009,(21):I0001-I0001
由英国艾滋病疫苗联盟的Steven Patterson小组可能发现了为何此前感染腺病毒5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这项研究11月16日发表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