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藏高原高山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我国高山植被类型最丰富、独特和分布最广泛的区域,发育有大面积的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及零散分布的高山垫状植被。它们占据着森林上线至永久雪线之间的高山带和广阔的高原面,从高原东南部至西北部有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联系高山带以下各垂直带的植被特征及各地的气候条件分析,初步认为高原东南部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属于湿润型山地垂直带结构类型,高原腹地及西北部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属于干旱型山地垂直带结构类型。此外,还对青藏高原高山植被类型的丰富性及高山垫状植被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昆仑针茅(Stipa roborowskyi)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寒旱生多年生密丛型禾草,广泛分布于藏南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雅鲁藏布江谷地、阿里地区、羌塘高原中南部和昆仑山地,以及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Wu et al.,200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2007)。昆仑针茅草原是西藏重要的草原类型之一,但分布较为零散,没有像紫花针茅(S.purpurea)草  相似文献   

3.
横断山区蝶类的垂直分布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对横断山区蝶类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蝴蝶603种,隶属12科229属,其中,蛱蝶科在属数、种类数和个体数量上均为最多,绢蝶科、珍蝶科和喙蝶科种类数量很少,但都是该区域的珍稀蝶类.从山麓到山地上部,沿高程梯度,蝴蝶群落的差异明显,无论是种类组成还是群落多样性特征,蝴蝶群落都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横断山区蝴蝶群落垂直带谱包括低山农田蝴蝶群落(Ⅰ)、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蝴蝶群落(Ⅱ)、山地暖温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蝴蝶群落(Ⅲ)、山地温带针阔混交林蝴蝶群落(Ⅳ)、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蝴蝶群落(Ⅴ)和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蝴蝶群落(Ⅵ),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Ⅱ>Ⅰ>Ⅲ>Ⅳ>Ⅴ>Ⅵ;在6个垂直带中,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地形最复杂、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垂直带,其蝶类物种数、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垂直带,表明在横断山区的蝴蝶群落垂直带谱中,该带蕴藏了最为丰富的蝶类多样性,因此也是最需要优先保护的生态带.  相似文献   

4.
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垂直带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研究云南植被分布规律,分析垂直带主要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特征十分必要。 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对各类  相似文献   

5.
 黄山松林是我国东部亚热带中山地区垂直带上特有的山地温性针叶林,垂直分布高度从海拔600~700m以上的山坡、山脊,上限可分布到1750~1900m左右的山顶。庐山的黄山松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850m以上至山顶的地段.本文通过对庐山黄山松林的生境、区系性质、生活型谱、以及群落动态和残存群落的分析,有关孢粉资料的考证和与周围山地的对比,认为黄山松林是温性针叶林,尽管目前由于人为活动而使之成为庐山海拔1000m以上地区现存植被的优势类型,但在植被垂直带划分中它应从属于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相似文献   

6.
黄健 《植物生态学报》1992,16(3):292-292
迄今为止,有关西藏植被的论述均认为西藏的典型草原占据了从藏南湖盆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到羌塘高原南部这样一个连续的地域。这显然是将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草原(包括灌丛)群落当作山地垂直带基带植被的结果。根据在上述河谷地区的实地考察有关资料分析,作者认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比其周围的高原具有温暖干燥的气候特点,而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地形的作用,与影响西藏气候分异的基本因素关系不大,相应的植被不宜作为讨论地带性和区划问题的基础。反映大气  相似文献   

7.
正灌丛的生态适应范围极为广泛,是中国山地和干旱地区极为常见的植被类型。近年来,由于退化植被的恢复及重建,中国灌丛植被的分布面积增长迅速,成为独具特色的植被类型。虽然灌丛植被分布广泛并且类型复杂多样,但它在中国植被水平分布带中不占有显著地位;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山地垂直带上常有原生灌丛分布,在全国各地有许多次生性灌丛类型,并有明显的地区性和生物生态学差异。依据其群落特征和生态地理特点,中国灌丛可分为常绿针叶灌丛、常绿革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和灌草丛5类(中国植被编辑委  相似文献   

8.
阿拉善荒漠区一年生植物层片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年生植物层片是阿拉善荒漠区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的恒有植物层片,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当地畜牧业的生产都有重要作用.对该层片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群落中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荒漠与绿洲生态系统中,一年生植物层片植物种有12科35属61种,可归为一年生小禾草、一年生猪毛菜、一年生蒿类和一年生杂类草4个类群,并可划分成12种区系地理成分,其中有10个阿拉善或近阿拉善特有种.一年生植物层片广泛分布于土质、沙砾质、沙质、砾质、石质、盐土荒漠及各种类型的绿洲群落中,常一种或几种组成层片,均匀或斑块状分布,或沿水线分布.此外,还分析和评价了一年生植物层片在群落中的分布差异、生态适应模式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西藏植被的高原地带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西藏高原的植被不同于一般的“水平地带”植被,也不同于山地的“垂直带”植被。它是属于“准平原式”的垂直带植被,可称之为“高原地带”植被。2.西藏植被的成带现象自东南向西北变化如下:森林—草甸—草原—荒漠。这些高原地带性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高原巨大幅度的隆升及其所引起的特殊的大气环流状况。潮湿的西南季风乃是西藏东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山地森林发育的基本因素。高原面处在西风环流和“青藏高压”控制下,在这种大陆性高原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10.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中国是多山的国家,全国各气候区都有较高的山地。虽然影响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因素包括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坡度、岩石、土壤等,但各气候区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每一植被垂直带类型组合等都反映该山所在地水平带气候的特征,即纬度位置所联系的大气温度和海陆关系位置所联系的大气水分状况相结合的气候特征。兹述各气候区的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横断山地区植被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地区,大致处于25—32°N,96—102°E的范围,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势高耸,山川密集,南北纵贯,山高谷深,相对高差达2000—3000米。自然景观从亚热带到永久积雪带都有分布,是世界上比较特殊的地区。植被分布的地带规律性如下: 1.植被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的关系 按照植被垂直带谱中有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性铁杉混交林的存在,把整个地区划分为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北部青藏高寒高原植被区。 2.植被垂直分布与经向变化的关系 应用同纬度不同山地的植被垂直带结构、基带植被类型和区域性代表植物作比较,则横断山区植被有分别从东西两侧向腹地金沙江流域逐步早化的发展趋势。 3.山地植被的局部变化规律性 山地植被深受中小地形、坡度、坡向和土层厚薄程度与土壤基质等局部小环境的影响,其中尤以坡向变化最为突出,一般说,南部亚热带地区,以东西坡变化较明显,而北部高寒地区,又以南北坡分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处于干旱地区的内蒙古荒漠草原,在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退化。如何有效恢复荒漠草原的生态功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人为定向培育是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为对象,通过控制实验探讨了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结构及地上生物量对不同恢复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重度退化的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短期封育提高了杂类草的相对盖度,使群落地上生物量增加2.11倍;添加有机肥提高了禾草物种丰富度,使群落地上生物量提高了3.97倍;补播显著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盖度、密度,使群落地上生物量提高了9.76倍。在重度沙化区,补播显著提高了群落的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但对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在中度退化区,添加复合肥显著降低了短花针茅群落杂类草物种数,提高了禾草及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添加复合肥显著提高了柠条锦鸡儿-丛生禾草群落中禾草物种丰富度,但对植物群落盖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喷施叶面肥显著降低了藏锦鸡儿-灌丛化禾草群落杂类草的盖度和密度,提高了禾草的地...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9):971
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草原是以唇形科小半灌木百里香为建群种的草原类型。该文以编写《中国植被志》为契机, 结合2015-2017年生长季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 对中国百里香草原的分布、生态特征、群落特征和分类等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 (1)百里香草原主要分布于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的黄土丘陵、河北西北部坝上高原、阴山山脉两翼低山丘陵、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和黄土高原北部, 常分布在水蚀风蚀强烈的黄土丘陵和砾石质化基质的坡地。(2)根据91个样地记录统计, 百里香草原组成物种较丰富, 有种子植物167种, 隶属于34科101属, 以菊科、豆科和禾本科为主; 其中有8种半灌木和小半灌木, 112种多年生杂类草; 水分生态类型以典型旱生植物(58种)和中旱生植物(45种)为主; 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成分(70种)和东亚成分(46种)为主。(3)根据生活型和优势度, 百里香草原可以划分为百里香、半灌木/小半灌木群丛组, 百里香群丛组, 百里香、丛生禾草群丛组, 百里香、根茎禾草群丛组, 百里香、薹草群丛组, 百里香、杂类草群丛组, 共计6个群丛组28个群丛。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大柴旦盆地植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柴旦盆地属于茺漠植被区域。在盆地中,从洪积平原到湖积平原依次发育着矮半灌木、灌木砾漠,矮半灌木沙漠,禾草、杂类草盐生草甸,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盐沼泽。周围山地自低而高依次发育着矮半灌木,灌木低山石漠,小叶金露梅(Dasiphora parvifolia)亚高山灌丛,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和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寒草甸,高山稀疏植被。由于地形封闭,这里残存了在柴达木盆地其它地区已消失的一些植被类型,有些植物种远离其主分布区达500km以上。盆地海拔基准高达海拔3500m,加上山地的屏蔽作用向上逐渐减弱,致使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较大,在垂直带谱中缺失山地草原和针叶林等中山带植被。此外,盆地中湖积平原富积硼酸盐,使盐生草甸中的优势种之一盐角草(Salicornia herbacea)发生变态,这是本区植被中出现的一个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指示植物现象。  相似文献   

15.
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草原是以唇形科小半灌木百里香为建群种的草原类型。该文以编写《中国植被志》为契机, 结合2015-2017年生长季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 对中国百里香草原的分布、生态特征、群落特征和分类等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 (1)百里香草原主要分布于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的黄土丘陵、河北西北部坝上高原、阴山山脉两翼低山丘陵、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和黄土高原北部, 常分布在水蚀风蚀强烈的黄土丘陵和砾石质化基质的坡地。(2)根据91个样地记录统计, 百里香草原组成物种较丰富, 有种子植物167种, 隶属于34科101属, 以菊科、豆科和禾本科为主; 其中有8种半灌木和小半灌木, 112种多年生杂类草; 水分生态类型以典型旱生植物(58种)和中旱生植物(45种)为主; 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成分(70种)和东亚成分(46种)为主。(3)根据生活型和优势度, 百里香草原可以划分为百里香、半灌木/小半灌木群丛组, 百里香群丛组, 百里香、丛生禾草群丛组, 百里香、根茎禾草群丛组, 百里香、薹草群丛组, 百里香、杂类草群丛组, 共计6个群丛组28个群丛。  相似文献   

16.
退化羊草草原在浅耕翻处理后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草原站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浅耕翻后群落演替规律。通过对18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过度放牧而退化的羊草草原在浅耕翻处理后群落密度恢复较快,尤其是羊草与处理前相比已有很大变化,从而使群落得到了恢复。群落植物种的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在这18年中均呈抛物线状分布。羊草、冰草(Agropyron michnoi)、变蒿(Artemisia commutata)、黄蒿(A.scopari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a)的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有显著的相关性。羊草的相对密度在第五年达到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自第十五年后羊草的相对密度基本趋于平衡,其重要值呈单峰型曲线。退化羊草草原18年恢复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3年)为根茎禾草+一、二年生杂类草群落,第二阶段(4~9年)为纯羊草群落 ,第三阶段(10~13年)为羊草+冰草+多年生杂类草过度型群落,第四阶段(14~18年)为羊草+冰草+丛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群落。经过处理后18年的恢复演替,退化群落仍未恢复到原生群落,演替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7.
 羌塘高原,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干旱,发育着面积广阔的高寒草原植被。本文论述了高寒草原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和层片、生态类群与生长发育节律等方面的特点,描述了7个主要群落类型,并探讨了它们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在对羌塘高寒草原与我国温带草原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高寒草原作为植被亚型,与温带草原并列于草原植被型之下;在进行地植物学区划时,应该充分考虑羌塘高原高寒草原的广泛分布及其地带性景观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复杂的地貌类型及青海湖的存在对植被有重要影响。本区植物种类贫乏,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高原河谷灌丛、高寒灌丛、沙生灌丛、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高寒流石坡植被等。植被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草原分布于湖盆及河谷地带,由东而西植被类型有更加适应寒旱趋势。温性草原以青海湖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而高寒草原的分布则与生境寒冷干旱相一致。山地垂直带谱表现为草原带、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带以及高寒流石坡植被带。本区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异受到青海湖的影响,其植被组合及特征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的明显相似性。作为祁连山南麓中部地区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其东西方向界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植被东西方向的水平地带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根据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本区植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与青藏高原隆升之后气候寒冷干旱相一致。因此,青海湖地区就整体而言应属祁连山地区植被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西藏羌塘高原高寒草原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高原,地势高亢,气候寒冷干旱,发育着面积广阔的高寒草原植被。本文论述了高寒草原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和层片、生态类群与生长发育节律等方面的特点,描述了7个主要群落类型,并探讨了它们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在对羌塘高寒草原与我国温带草原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高寒草原作为植被亚型,与温带草原并列于草原植被型之下;在进行地植物学区划时,应该充分考虑羌塘高原高寒草原的广泛分布及其地带性景观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藏东南部柏木属植物群落是青藏高原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在维持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为明确其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在米林县、朗县和波密县设置典型样地和划分群落类型,分析了不同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建群种径级结构.结果表明: 柏木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西藏柏木-柳叶忍冬+绒毛山梅花-凤尾蕨+紫马唐群落(群落Ⅰ)、巨柏-圆锥山蚂蝗+砂生槐-线形草沙蚕+芸香草+固沙草群落(群落Ⅱ)、巨柏-甘肃野丁香-杂配藜+固沙草群落(群落Ⅲ)、巨柏-小蓝雪花-藏沙蒿+固沙草+蒺藜群落(群落Ⅳ).各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种间相遇机率指数均表现为:群落Ⅰ>群落Ⅱ>群落Ⅲ>群落Ⅳ.4个群落的建群种幼龄级个体多而中老龄级少,植株由幼龄级向中龄级过渡阶段死亡率较高,柏木属植物种群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