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与广泛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对照组行广泛清理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00%(32/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0.4±14.8)h及(8.9±4.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6±16.9)h及(15.6±6.8)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术后Lysholm评分为(73.2±12.3)分,与对照组的(73.7±11.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对照组2例出现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研究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与广泛清理术疗效相当,但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5,(3)
目的观察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开腹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及抗感染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行开腹术治疗的患者92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照组未行置管引流,比较两组创口愈合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创口愈合甲级率观察组60.87%,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口愈合丙级率观察组4.35%,对照组4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4.35%,对照组4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6.82±1.8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79±4.9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开腹术后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的创口愈合有促进作用,而且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2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非切口疼痛持续时间、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nausea, NVAS)、胃复安使用率、围手术情况差异。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2 h疼痛比例1.64%、6 h疼痛比例8.20%、24 h疼痛比例3.28%、48 h疼痛比例0.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结束时VAS评分(3.87±1.05)分、术后2 h (3.61±0.87)分、术后6 h (2.34±0.56)分、术后24 h (2.17±0.34)分、术后48 h (0.23±0.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6.56%、术后NVAS评分(1.21±0.68)分和胃复安使用率4.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2.51±0.96) d、术后排气时间(1.42±0.53) d、住院时间(8.51±2.49) d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针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可缓解疼痛,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力叩击仪促进胫骨骨折外固定架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2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干预方案,研究组予以术后应力叩击仪叩击治疗方案。比对两组患者的骨不愈合率、骨延迟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6个月时Lane-Sandhu X线评分及Johner-wruh评估情况。结果:1研究组骨不愈合率及骨延迟愈合率分别为4.5%和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7%和22.7%(P0.05);2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82.6±9.2)d和(101.5±10.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5.9±10.3)d和(122.4±10.3)d,(P0.05);对照组骨折6个月时Lane-Sandhu X线评分为(2.2±0.5)分,显著低于研究组的(3.0±0.5)分,(P0.05);3研究组骨折6个月时Johner-wruh优良率为9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结论:应力叩击仪应用于胫骨骨折患者外固定架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对加快骨痂生长速度、促进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研究组则应用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d、3d、5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3d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IRS、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5.00%,均低于对照组的15.0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5d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d,且两组患者术后5d VAS评分低于术后3d(P0.05),研究组术后1d、3d与5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 CRP水平高于术前,且研究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肺癌根治术患者,ERAS联合全胸腔镜可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潘凤莲 《蛇志》2016,(3):327-328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微波治疗对混合痔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术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护理,对照组80例予以微波理疗护理,研究组80例在实施微波理疗后联合中药熏洗,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相应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实施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理疗护理干预取得明显的效果,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硬膜外镇痛泵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中医骨科80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化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硬膜外镇痛泵止痛,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止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疼痛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血清β-内啡肽水平变化及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 d、3 d、7 d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的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时间、爆发痛次数、术后24 h按压镇痛泵次数、睡眠时间及止痛剂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48 h研究组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硬膜外镇痛泵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止痛剂用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对促进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我院(总院及分院)诊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共131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术中、术后临床指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置管引流时间、术后24 h VAS、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7%)(P0.05)。两组肠梗阻发生率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较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阑尾炎切除术,研究组应用CO_2气腹下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3天和5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1天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天TNF-α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5天与术后1天相比,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和5天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10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气腹能有效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激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9例骨科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术后精神状态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术前(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较麻醉前(T1)时间点降低,两组患者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时间点MAP、HR均较T2时间点升高(P0.05),但两组患者T1~T4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 h(T5)~术后72 h(T8)时间点、研究组T5~术后24 h(T7)时间点MMSE评分低于T1时间点(P0.05),而研究组T8时间点MMSE评分与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7、T8时间点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5、术后12 h(T6)时间点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7、T8时间点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可对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精神状态造成一定影响,但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程度相对更轻,同时还可降低POCD发生率,改善围术期部分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椎间孔镜组(47例)和腰椎间盘切除组(46例)。椎间孔镜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切除组患者采用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和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54±12.28)min、术中出血量为(10.39±2.91)m L、切口长度为(0.84±0.13)cm、住院时间为(6.25±1.48)d;腰椎间盘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8.82±10.47)min、术中出血量为(81.56±20.48)m L、切口长度为(1.92±0.35)cm、住院时间为(9.94±1.65)d;与腰椎间盘切除组比较,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RS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术后VRS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腰椎间盘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优良率(72.34%)显著高于腰椎间盘切除组(5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关节疼痛症状,而且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切口与横S形切口治疗髌骨骨折对术后瘢痕形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9月85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采取手术直切口40例与采取手术横S形切口45例,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时的瘢痕形成比例和Bostman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切口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横S形切口组的切口长度为127.79±5.55,明显长于直切口组的72.64±6.75(P0.05);横S形切口组的术后局部麻木发生率为24.4%,明显高于直切口组的7.5%(P0.05);术后随访12周时,横S形切口组的Bostman评分为20.63±5.73,明显低于直切口组的26.83±4.76(P0.05);随访24周时,两组的Bos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横S形切口组的瘢痕形成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直切口组的17.5%(P0.05)。结论:直切口用于治疗髌骨骨折的创伤明显小于横S形切口,术后瘢痕形成更少,关节功能恢复更快,但横S形切口的显露更好,在临床实际中应根据髌骨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抉择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旋切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对老年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手术指标、应激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4月~2019年2月因乳腺良性肿块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48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予以微创旋切术,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术后乳房美观性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35±1.45)cm、(18.27±4.51)min、(5.07±1.02)mL、(4.98±1.20)d和(2.88±1.13)分,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皮质醇(Cor)水平分别为(71.03±3.02)ng/mL、(68.22±7.23)ng/mL和(101.82±13.29)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免疫功能中CD4+、CD3+和CD4+/CD8+分别为(27.27±3.70)%、(44.87±6.13)%和(1.22±0.0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乳房美观性优良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旋切术用于老年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穿孔性阑尾炎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患儿120例,上述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两组均给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研究组给予ERAS,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WBC、CRP、IL-6水平,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状况及满意度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清WBC、CRP、IL-6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清WBC、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安全有效,可减轻患儿疼痛及炎性应激,促进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试管婴儿患者知觉压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试管婴儿技术(IVF-ET)辅助生育的不孕女性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MBSR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为(43.53±4.89)分、(42.38±4.34)分、(27.53±4.89)分,低于干预前的(57.96±7.30)分、(56.42±5.49)分、(37.96±7.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CPSS评分为(51.13±5.52)分、(50.31±4.48)分、(31.13±5.52)分,低于干预前的(58.83±7.28)分、(56.45±5.51)分、(38.83±7.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SR干预可有效改善试管婴儿患者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知觉压力情况,有利于提高IVF-ET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OA治疗,观察组行LA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儿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及并发症情况;围术期各时点血清CRP、PCT水平。结果:两组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患儿中无中转开腹者。观察组患儿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率均为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18.4%(P0.05)。两组术前12 h时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2 h时相比,两组术后24、48 h时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两组术后48 h时血清CRP、PCT水平较术后24 h时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同期对比,观察组术后24、48 h时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能更有效降低血清CRP、PCT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后2周给予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手术后单纯给予功能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8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候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IMS2-SF生活质量积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著性(P0.05)。结论: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上应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QMG评分及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QMG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Q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QM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并发症7例,对照组并发症17例,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手术切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0.3±2.8)m L,对照组术后残留血肿量(11.1±3.0)m L,两组之间术后血肿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2.8±15.5)分钟,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16.1)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8±5.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24.1±5.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3.0%,对照组治疗后再出血率8.0%,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及ADL比较:两组治疗后NDS及ADL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及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腮腺肿瘤切除术对良性腮腺肿瘤的术后并发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平均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S型切口,B组采用耳后隐蔽切口。对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考察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相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B组患者早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35%及12.90%,两组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情绪优于术前,外貌、味觉及咀嚼功能均差于术前(P0.05)。B组患者术后疼痛、情绪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A组患者外貌及情绪均不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隐蔽切口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对良性腮腺肿瘤患者安全性好,患者生活质量优于改良S型切口腮腺切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