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手术(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III-IV度环状混合痔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MH组(n=58,采用MMH治疗)和联合组(n=70,采用PPH联合MM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肛门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手术出血量明显更少,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更短,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MH组比较,联合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高压带长度、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率均升高,肛管最大收缩压降低(P0.05),但两组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7/70),低于MMH组的34.48%(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的MMH单独治疗,PPH联合MMH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及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PPH与Milligan-Morgan术式治疗Ⅲ~Ⅳ期环状痔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Ⅲ~Ⅳ期环状痔的最佳术式。方法:选择Ⅲ~Ⅳ期环状痔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PPH组和Milligan-Morgan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PPH术式和Milligan-Morgan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PH组优于Milligan-Morgan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发生急性尿潴留、肛门水肿和吻合口感染病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首选PPH术式治疗Ⅲ~Ⅳ期环状痔患者,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对直肠癌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3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及同期40例非肿瘤性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术前两组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检测研究组术前及术后3 d、1、2周血清CEA、CA724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前ARP、RRP、MSP、MTV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周均明显降低(P0.05),之后逐渐恢复,并在术后12周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研究组术后3 d血清CEA、CA724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临床有效率为65.8%。结论:腹腔镜微创治疗直肠癌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虽对肛肠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但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辅助治疗梗阻性便秘患者对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与排便频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梗阻性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接受常规治疗,B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固定式生物反馈训练(FBF),C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ABF),比较3组治疗前后肛直肠功能、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频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直肠肛门压力梯度:A组B组C组(P0.05),矛盾性收缩率:A组B组C组(P0.05),B组与C组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值显著小于A组(P0.05),且肛管松弛率显著大于A组(P0.05);C组粪便性状4~7型占比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且B组4~7型占比明显高于A组(P0.05);排便时间:A组B组C组(P0.05),排便频度:A组B组C组(P0.05);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尤其是ABF可有效改善梗阻性便秘患者肛直肠功能,在改善粪便性状、缩短排便时间、增加排便频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适应式与固定式生物反馈训练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直肠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晋城大医院收治的OOC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固定式生物反馈训练)和研究组(n=49,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肛直肠功能、排便次数、排便困难评分和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P0.05)。两组治疗8周后排便次数增加,排便困难评分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排便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肛管静息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8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固定式生物反馈训练相比,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可获得与之效果相当的肛直肠功能改善程度,并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及改善心理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患者接受PPH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门直肠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PPH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手术后住院时间大大减少,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直肠患者接受PPH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地奥司明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1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PPH治疗,观察组给予PPH联合地奥司明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记录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直肠感觉阈、直肠耐受量高于对照组,直肠-肛管压力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肛周出血评分、 肛缘水肿评分、肛周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在PPH术后给予地奥司明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症状和机体肛肠动力学,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还可减少复发率,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及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阻型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PPH组和STARR组,每组各50例,分别予PPH术和STARR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ngo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及Wexner便秘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少于STAR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Longo评分及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TARR组评分低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相比,痔上黏膜环切术操作简单,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对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症状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Ⅱ-Ⅳ期混合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51),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术,研究组则给予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症状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7、14 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Ⅱ-Ⅳ期混合痔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4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排便功能训练,45例)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45例)。对比两组肠道功能、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肛门失禁情况及控便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排便受饮食影响、便频便急、排便感觉异常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肛门失禁例数少于对照组,控便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可促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肛肠动力学和生活质量,减少肛门失禁情况发生,控便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对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间接收的15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和研究组(n=7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凉血地黄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肛门功能、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7%(71/75),高于对照组的74.67%(5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创面缩小率大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出血消失时间、排便疼痛消失时间、肛门分泌物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wexner便秘评分、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直肠最大容量阀值、直肠感觉阀值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地黄汤用于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改善机体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与调节机体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162例老年混合痔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R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治疗,观察周期为21天,随访3年。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积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24 h疼痛积分、首次排便疼痛积分及术后并发症(出血、水肿)的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远期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RPH)术治疗老年混合痔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粘膜环切钉合(PPH)术+外痔切除术更好,而远期疗效与其相当。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负压套扎术对Ⅱ、Ⅲ度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Ⅱ、Ⅲ度痔疮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传统外剥内扎术,n=58)和B组(内镜下负压套扎术,n=62)。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肠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2(IL-12)、C反应蛋白(CRP)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 CD8+升高,但B组低于A组,CD3+、CD4+、CD4+/CD8+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相比,内镜下负压套扎术用于Ⅱ、Ⅲ度痔疮,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同时还可促进机体肛肠动力学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内扎外切术,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联合外切术治疗老年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改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改良Bacon术,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状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改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正常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4 d的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切口出血、尿潴留、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 %,低于对照组的30.8 %(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Williams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肛门排便Wexner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躯体功能、情绪机能、社会职能、症状体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能促进恢复患者的肛门功能,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97例研究病例选取自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将97例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和手术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保留胸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术后快速康复操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其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术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27,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和B组(n=29,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眼压、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分呈升高趋势,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呈先升高后降低,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高于术前(P0.05),B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力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眼压均呈不断下降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阻力指数(RI)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改善患者视力、眼压、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方面效果较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