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评估舟山地区居民的汞暴露水平及暴露来源,对舟山地区市售海产品和居民头发汞含量进行采样分析。海产品样品采集自舟山市定海区和普陀区菜场,随机购买22种共150份样品。舟山地区海产品的总汞含量(湿重)范围为3.73~789μg·kg~(-1),均值为43.9μg·kg~(-1);海产品的总汞含量总体较低,均未超过我国水产品食用安全标准。不同类别的海产品汞含量差异显著,而且鱼体汞含量与其体长和体重具有显著相关性。采集舟山普陀区、定海区居民头发样品136份,其总汞含量范围为0.13~8.18 mg·kg~(-1),均值为1.77mg·kg~(-1),84.6%的发汞超过美国环保署限值1 mg·kg~(-1),7.4%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限值2.3 mg·kg~(-1)。居民发汞含量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而且男性居民发汞含量显著高于女性。上述结果表明,舟山地区海产品汞含量水平总体较低,但由于当地居民海产品的大量摄入,部分居民仍面临汞暴露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硒作为汞矿的伴生元素被释放至周围环境,贵州万山汞矿区汞污染问题应综合考虑硒的影响。为了评估万山汞矿区居民体内汞硒的含量、分布及汞硒相互关系,选择当地人群30例,采集其血液、尿液和头发样品,分别测定总汞、甲基汞和硒含量。结果表明:31%的人群血液总汞和93%的人群头发总汞含量分别超过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安全限值(5.8μg·L~(-1)和1 mg·kg~(-1)),而24%的人群尿汞含量超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限值5μg·L~(-1),表明研究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甲基汞和无机汞暴露风险。90%的研究人群头发硒含量为中高水平,体内足量硒可能对无机汞和甲基汞的积累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汞暴露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清镇市化工厂是贵州省东门桥河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为了评估这条河流的汞污染程度,本研究调查了东门桥河环境样品中的汞含量和分布情况。河流水体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79±47.40)和(0.64±0.58)ng·L-1;生物膜中THg和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8±1.91)mg·kg-1和(10.47±0.40)μg·kg^-1;沉积物中THg和Me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1±20.22)mg·kg-1和(32.74±10.96)μg·kg^-1。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条河流中汞对水生生物的风险,将青鳉鱼胚胎和仔鱼分别暴露于从河中收集的被汞污染的河水、生物膜和沉积物中。青鳉鱼胚胎经15 d暴露后,孵化时间延长、孵化率显著降低,死亡率显著升高,实验暴露还导致胚胎无法破膜、卵黄囊水肿等畸形效应,以及初孵仔鱼不同程度的畸形。青鳉鱼仔鱼经24、48、96 h和21 d暴露后,各暴露组的死亡率和畸形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且表现出一系列以脊柱弯曲为主的畸形效应。研究表明,东门桥河的汞污染会严重影响青鳉鱼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贵州汞矿区居民食用大米的甲基汞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汞矿区居民食用的大米、蔬菜、猪肉和饮水均表现出较高的总汞含量,但仅有大米富集甲基汞.万山汞矿区3个村庄居民食用大米甲基汞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97.5%、94.1%和93.5%,且不同研究对象每日食用大米的甲基汞摄入量与其头发甲基汞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证实了食用大米是贵州汞矿区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土法炼汞工人的头发总汞含量显著高于一般居民和对照组,其头发甲基汞占总汞的平均比例仅为12.4%,说明土法炼汞释放的汞蒸气的影响.贵州汞矿区居民头发甲基汞含量相比对照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部分居民食用大米的日甲基汞摄入量已经超过JECFA 2003年制定的标准(0.23 μg·d-1·kg-1),大部分超过美国环保局的推荐值(0.1 μg·d-1·kg-1),特别是铜仁垢溪和老屋场地区居民存在一定的甲基汞暴露风险,其他汞矿区人群也存在通过食用大米甲基汞暴露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5.
选择贵州省赫章县铅锌矿区和贵阳市居民区,采集了居民日用食物(大米、土豆、鸡蛋、蔬菜、鱼肉、猪肉)、饮用水和农作物根际土壤,共计503个,测定了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评估了居民无机汞和甲基汞暴露风险。结果如下:(1)铅锌矿区的样品总汞和甲基汞的范围分别为0.11~39和0.028~1.7 ng·g-1,城市居民区的样品总汞和甲基汞的范围分别为0.07~18和0.01~7.7 ng·g-1,除蔬菜外的样品总汞含量低于我国食品限量标准,蔬菜总汞含量分别有14.7%(铅锌矿区)和17.7%(城市居民区)的样品超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672—2017)规定的10 ng·g-1。(2)两个地区无机汞日暴露量无差异(城市居民区:0.031μg·kg-1·d-1,铅锌矿区:0.032μg·kg-1·d-1),但城市居民区的甲基汞日暴露量(0.006μg·kg-1·d-1)高出铅...  相似文献   

6.
选择贵州万山汞矿区及雷山参考点,采集了7属9种陆生常见节肢动物,分析了其体内的汞、硒和δ~(13)C、δ~(15)N含量特征,探讨了联合暴露下硒、汞在陆生食物链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参考点节肢动物体内汞、硒平均含量分别为157±329和190±277 ng·g~(-1),显著低于汞矿区汞、硒的平均含量5692±1472和2220±691 ng·g~(-1);无论是汞矿区还是对照区,肉食性动物体内汞含量显著高于植食性动物,表现出显著的生物积累与放大效应;而硒在肉食性与植食性动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硒在节肢动物体内不具有生物积累放大效应。在自然背景条件下,节肢动物体内硒含量与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83,P0.001),硒、汞摩尔比接近2∶1,同时节肢动物体内汞含量与δ~(15)N含量呈正相关(r=0.434,P0.001),而与δ~(13)C关系不明显,表明动物体内δ~(15)N较δ~(13)C更能反映捕食与被捕食营养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77个3年生红砂家系进行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及叶绿素(Chl)含量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筛选抗旱优良家系.结果表明:77个家系的叶片渗透调解物和叶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14~8.60 mg·g~(-1)FM,可溶性糖含量为6.82~21.86 mg·g~(-1)FM,脯氨酸含量为118.73~1494.30μg·g~(-1)FM,叶绿素a含量为321.88~897.37μg·g~(-1)FM,叶绿素b含量为53.65~249.04μg·g~(-1)FM,叶绿素(a+b)含量为387.39~1146.40μg·g~(-1)FM,叶绿素a/b值为3.46~6.42.各抗旱指标在红砂家系中差异显著,脯氨酸含量变异最大,可溶性糖含量次之.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发现,12个家系为抗旱性优良家系,其中扎子沟1-2号和扎子沟1-1号家系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集贵州省万山汞矿区2个流域7个地点的168个大米样品,测定其总汞及甲基汞含量,并对当地居民食用大米甲基汞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万山汞矿区大米总汞含量变化范围为2.4~401.0 ng·g-1,平均含量为42.4 ng·g-1,51%的样品总汞含量超过我国食品汞限量标准(20 ng·g-1);甲基汞含量变化范围为1.1~45.1 ng·g-1,平均含量为11.7 ng·g-1,甲基汞占总汞的平均比例为44.8%;大米总汞与甲基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1),大米总汞含量与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呈负相关(r=-0.59,P0.01)。位于河流上游离汞矿较近的地点汞污染较严重,随流域往下离汞矿较远地点汞含量相对降低。大米甲基汞暴露的风险评估显示,万山大水溪、梅子溪、白果树等污染地区存在一定的人群甲基汞暴露,而其他地区的人群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研究内生真菌ZPRa-R~(-1)对大花红景天组培苗中信号分子NO,SA和H_2O_2,及主要次生代谢物酪醇(p-tyrosol)和红景天苷(salidroside)积累的影响。分别采用Greiss试剂法、RP-HPLC荧光法、硫酸钛法检测NO,SA和H_2O_2等信号分子;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关键酶PAL和CA4H的活性;采用RP-HPLC检测酪醇和红景天苷。ZPRa-R~(-1)接种于红景天,首先引起宿主信号分子NO含量增高,其次是SA和H_2O_2,它们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是共生后第8,10和12 d,含量分别为0.193μmol·g~(-1),0.062μg·g~(-1),0.092μmol·g~(-1);关键酶PAL和CA4H活性最大值分别为166.400 U·g~(-1)和0.625 U·g~(-1)·h~(-1),分别是对照组的8和1.5倍,最终引起酪醇和红景天苷的积累效应,在第8和10 d达到最大值,含量分别为8.656和0.498 mg·g~(-1),是对照组的7和2.8倍。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ZPRa-R~(-1)能通过诱导激活宿主信号分子网络系统,引起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进而调控酪醇和红景天苷等次生代谢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烤烟根系分泌单糖的品种差异及与黑胫病的相关性,该研究以‘NC102’、‘K326’、‘云87’和‘红花大金元’4个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各烤烟品种根系、根际土中的单糖及对黑胫病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在各烤烟品种的根系和根际土中均检出了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检出的糖组分中以葡萄糖含量最高。(2)在烤烟团棵期时,根际土中的葡萄糖含量在高抗品种‘NC102’和中抗品种‘K326’中分别为2.255和4.744μg·g~(-1),中感品种‘云87’和高感品种‘红花大金元’分别为7.100和11.068μg·g~(-1);各烤烟品种团棵期时根际土中的单糖总量表现为:‘NC102’(5.346μg·g~(-1))‘K326’(7.844μg·g~(-1))‘云87’(10.551μg·g~(-1))‘红花大金元’(15.579μg·g~(-1))。(3)根际土中葡萄糖含量、单糖总量均表现为感病品种高、抗病品种少的趋势;感病品种根际土中单糖总量在团棵期时高,而在其他时期时较低。(4)各单糖和混合糖溶液对黑胫病菌的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单一糖在2.000mg·mL~(-1)处理下促进作用最强,混合糖在4.000mg·mL-1处理下促进作用最强。研究发现,烤烟感病品种在生长发育前期通过根系分泌较多的单糖到根际土中,为土壤中黑胫病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物质和能源,促进了烟草黑胫病菌的生长,导致烟草黑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某汞矿区附近蔬菜地的汞污染现状及其对周围居民的健康风险。通过汞矿区附近连片菜地所采集的15种蔬菜中总汞含量的分析发现,不同蔬菜的汞含量水平依次为叶菜类茄果类块茎类,其中叶菜类生菜的汞含量最高(57 mg·kg-1),块茎类白萝卜的汞含量最低(1.67 mg·kg-1)。对叶菜类和块茎类蔬菜不同部位的汞含量分析发现,同种蔬菜的不同部位对汞的富集能力不同。无论叶菜类还是块茎类,地上部分的汞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其中,叶菜类蔬菜地上部分的外叶、内叶和混合叶的汞含量水平为外叶混合叶内叶。红萝卜和白萝卜各部位对汞的富集能力相似,即叶片萝卜表皮萝卜根。同时,对研究区中13个点位大气和土壤总汞含量分析表明,大气中总汞的含量在128~1109ng·m-3,土壤中总汞的含量水平为3.88~91.62 mg·kg-1,均严重超标。通过对汞矿区居民摄入蔬菜的汞暴露评估与健康风险评价可知,单独蔬菜摄入不会危及附近居民健康,但若综合其他暴露途径,潜在健康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工业大麻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方法]田间种植火麻一号、格里昂、金刀-15和格列西亚,在不同生长阶段采集根际土,分析不同品种工业大麻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结果]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峰值为0. 89 m L·g~(-1)·20min~(-1);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峰值(分别为14. 76 mg·g~(-1)·d~(-1)、338. 64和79. 57μg·g~(-1)·h~(-1))出现在快速生长期,随后呈下降趋势。工艺成熟期,火麻一号和格列西亚的蔗糖酶活性(分别为10. 07、11. 03 mg·g~(-1)·d~(-1))高于其它品种;火麻一号的脲酶活性(161. 34μg·g~(-1)·h~(-1))高于其他三个品种;格列西亚的磷酸酶活性(29. 98μg·g~(-1)·h~(-1))高于其他三个品种。[结论]随着工业大麻生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波动性变化,在快速生长期达峰值;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快速生长期达峰值。工业大麻通过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促进土壤养分转化,能增强土壤有机碳转化。  相似文献   

13.
沈阳细河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细河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研究了细河水中PAHs的分布,探讨了PAHs的来源,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细河水中6月(夏季)16种PAHs的含量为0.214~0.857μg·L-1,平均为0.562μg·L-1;9月(秋季)水中PAHs含量为0.195~0.633μg·L-1,平均0.380μg·L-1;11月(冬季)水中PAHs含量为0.122~0.486μg.L-1,平均含量为0.236μg·L-1。苯并(a)芘含量明显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细河水中PAHs污染来源分析发现,6月和9月PAHs的主要来源为石油污染和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燃烧;通过商值法对细河的初步风险评价表明,细河水中苯并(a)芘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汉中茶区不同品种茶叶的营养成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对南郑县、镇巴县目前种植的五种茶树品种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1种氨基酸,总含量(以干质量计)分别为中茶102 60.43 mg·g~(-1)、中茶108 66.14mg·g~(-1)、名山131 51.17mg·g~(-1)、乌牛早66.15mg·g~(-1)、南郑县紫阳群体种27.92mg·g~(-1)、镇巴县紫阳群体种33.45mg·g~(-1);必需氨基酸共7种,乌牛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83 mg·g~(-1);中茶108中茶氨酸含量最高,达53.73mg·g-1,占总含量93.6%;比较不同品种茶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发现,中茶108、中茶102的SRC值最高,达68.504和62.663,营养价值高且均衡。综合比较,新引进品种的营养价值优于群体种。  相似文献   

15.
坡向对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功能性状有显著影响。研究不同坡向上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功能性状有助于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以兰州地区狗娃花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及功能性状随坡向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阳坡叶片C含量(408.12 g·kg~(-1))、C∶P(348.61)与N∶P(29.71)均显著高于阴坡(其值分别为400.75 g·kg~(-1)、196.69和16.60),N含量(34.81 g·kg~(-1))和C∶N(11.72)与阴坡无显著差异(其值分别为34.07 g·kg~(-1)和12.24),而P含量(1.67 g·kg~(-1))显著小于阴坡(2.56 g·kg~(-1));阳坡比叶面积及叶片含水量(10.55 cm2·g~(-1)、59.06%)与阴坡(9.70 cm2·g~(-1)、60.65%)无显著差异,叶干物质含量(0.14 g·g~(-1))和叶面积(0.31 cm2)均显著低于阴坡(0.15 g·g~(-1)、0.41 cm~2);不同坡向狗娃花叶片生长均受P限制;阳坡比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叶面积分别是影响叶片C含量、N含量和叶片C∶N的主导因子;阴坡叶干物质含量是影响叶片C含量和P含量的主导因子,而叶片功能性状的4项指标对叶片N含量和C∶N均有影响,且叶面积为主导因子,比叶面积次之。研究表明,坡向对狗娃花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功能性状均有影响,将二者结合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沈阳地区主要河流河水、沉积物及周边地下水、土壤、农作物和人发样品中锰浓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沈阳河流沿岸地区表层土壤样品中锰浓度平均值处于辽河平原土壤中锰元素背景值范围之内并低于地壳丰度。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的水锰浓度(0.01mg·L-1)符合我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标准。浑河、细河、沈抚灌渠水中锰浓度为0.06~14.2mg·L-1,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没有明显锰污染;但细河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中锰浓度(夏、秋季分别平均为4.17和2.75mg·L-1)超过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III和IV类水。沈阳彰驿地区农作物中锰浓度范围为3~266μg·g-1干重,不同作物锰浓度差异较大;锰污染较严重的农作物为浅层地下水灌溉所致。当地居民通过饮用水和食用农作物途径的锰摄入量几乎相当,均低于最小中毒剂量0.06mg·kg-1体重·d-1。细河附近一些村庄居民头发中的锰浓度平均达24.6μg·g-1,其中女性平均为26.4μg·g-1,高于男性,接近国内正常发锰(1.3~9.8μg·g-1)上限的3倍;发锰浓度与居民年龄存在着明显关系,20~30岁年龄段人群发锰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等能够影响污染物(如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迁移和降解等环境行为。本实验以环丙沙星(CIP,一种广泛使用的氟喹诺酮抗生素)为目标污染物,用二氧化锰覆盖石英砂(MOCS)模拟土壤中金属氧化物,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和土柱迁移实验探究金属氧化物对CIP在多孔介质中吸附和迁移的影响规律及机制。其中,等温吸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用Freundlich模型定量分析二氧化锰对CIP的吸附作用,土柱迁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含量的二氧化锰(0、55和109μg Mn·g~(-1)sand)在多孔介质中对CIP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比表面积的MOCS对CIP吸附的KF值是石英砂的1.63倍,导致随着锰含量从0增加至109μg Mn·g~(-1)sand,最大出流比C/C0从0.96降低至0.72,说明随着二氧化锰含量的增加,其对CIP迁移产生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该结果与一维对流扩散模型拟合结果一致,109μg Mn·g~(-1)sand土柱的katt1、katt2和Smax1值是55μg Mn·g~(-1)sand土柱相应值的2.04~2.33倍,是0μg Mn·g~(-1)sand土柱相应值的4.21~12.69倍。使用低表面张力溶液(20%乙醇背景溶液)淋洗土柱后,CIP总的质量回收率达到95%以上,表明本实验中二氧化锰对CIP的吸附是可逆的。由CIP迁移实验结果可知,二氧化锰对有机阳离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使机阳离子在土柱中的迁移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7(sCD147)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发病风险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0例CAHD(包括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130例年龄、性别与冠心病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样本,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各组血清sCD147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血清sCD147水平与CAHD的临床相关性,并绘制研究对象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CAHD患者血清sCD147含量(AMI、UAP及SAP组中位数分别为3.35μg·L-1、2.72μg·L-1和2.66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数为1.64μg·L-1,P〈0.001),其中AMI组明显高于UAP及SAP组(P值分别为0.008、0.006)。血清sCD147含量与CAHD患者TG、LDL-C及AIP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21、0.035及0.039)。以健康对照为参照,与sCD147含量低的个体相比,sCD147含量高的个体CAHD发病风险显著上升(校正比值比为2.18;95%可信区间为1.49-2.96),且高的sCD147含量与CAHD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P〈0.001)。用血清sCD147含量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61(95%可信区间为0.702-0.82)。以血清sCD147含量≥2.71μg·L-1为临界值,用血清sCD147含量诊断CAHD的敏感度为73.1%,特异度为76.9%。结论:血清sCD147含量与CAHD发病风险显著正相关,可作为CAHD发病监测及CAHD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果山楂果实中原儿茶酸、绿原酸、二氢咖啡酸、咖啡酸、根皮酸、p-香豆酸、阿魏酸和肉桂酸的方法,并通过HPLC法分析这八种酚酸在不同产地大果山楂果实中的含量。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以甲醇/1.5%甲酸水溶液(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320 nm。结果表明:(1)在线性范围内八种酚酸质量浓度与色谱峰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7,检出限0.08~0.20μg·m L~(-1),定量下限0.27~0.67μg·m L~(-1),变异系数均5.0%,加标回收率99.3%~103.3%;(2) 10个不同产地的大果山楂果实中酚酸含量丰富,均检出原儿茶酸、绿原酸、二氢咖啡酸、咖啡酸、根皮酸、阿魏酸和肉桂酸七种酚酸,其中,二氢咖啡酸、根皮酸、阿魏酸均为首次检出,以绿原酸为主(8 410.2~13 826.7μg·g~(-1)),占总酚酸的80%以上,总酚酸的质量分数在10 187.8~15 583.9μg·g~(-1)之间,其中广西百色靖西和桂林恭城产的果实总酚酸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均大于15 000μg·g~(-1)。综上结果表明,该研究的HPLC法适用于大果山楂果实中酚酸含量的测定,可为大果山楂优良品种的选育、产品质量控制及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摄入途径下不同形态的硒(Se)预暴露对铜(Cu)在夹杂带丝蚓(Lumbriculus variegatus)体内的累积及Cu暴露导致的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本实验将夹杂带丝蚓分别预暴露在含亚硒酸盐(Se(Ⅳ))、硒酸盐(Se(Ⅵ))、L-硒甲硫氨酸(Se-L-Met)的沉积物(食物相,20μg·g~(-1)干重)和水溶液(15μg·L~(-1))中,再将Se预暴露的带丝蚓暴露于15μg·L~(-1)的Cu 7天,检测其体内Cu累积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水平。结果显示:除水相Se(Ⅵ)预暴露组外,食物相及水相预暴露摄入的Se均显著降低了Cu在带丝蚓体内的累积;Se预暴露降低了Cu对带丝蚓造成的过氧化损伤,但不同暴露途径可能对不同形态Se的这种保护能力也有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相关浓度的Se预暴露能够降低Cu的累积及对Cu暴露在夹杂带丝蚓所产生的毒性提供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