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回交是指F_1和亲本之一进行交配,而测交是指F_1与双隐性个体交配。二者的关系是: (1)测交可以是回交的一种方式,即与双隐性的亲本交配。如高中《生物》第124页图53“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测交”可以说明这一点。 (2)测交不一定都是属于回交。如纯合的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F_1全是黄色圆粒。为了鉴定杂种F_1的基因型,必须让其双隐性个体交配。即  相似文献   

2.
在玉米自交系选育过程中,人们常常利用玉米的双穗性状同时进行授粉、以期在一株玉米上同时得到自交种和测交种。下一年就可以通过测交种的产量比较,选留相应的品系。这样不仅可以加快自交系选育,又可减少工作量。但是采用这种选择办法,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3.
从1958年起,通过使用国内外大量原始材料、中国品种混杂群体等约3,000份材料,进行测交和核置换回交。核置换是采用边引变、边自交、边杂交、边早代测交、边回交置换。早代测交和稳定后测交配合力相结合。同时改革育种程序,加快选育速度,提高效率1—2倍。培育出一些中国种和混血种的各类型不育系。用它配制的杂交高粱,全国应用面积已达一千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新型不育材料Shaan—GMS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aan-GMS是1994年在一甘蓝型油菜材料中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28个品种的142个高代自交系与Shaan-GMS测交F1代可育株与不育株呈1:1分离,利用史妹交、自交,回交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性状受一对核基因控制,不育对可育为显性,本研究还就其在轮回选择,杂交,回交,复交育种中利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掘氏疫霉P“yl口外埔o,o dr~cksleri丁ucke r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为亲本,测定了自交、杂交后代交配型的遗传,经Kmno·处理引起的交配型变异以及Ft代可自孕单卵孢株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的遗传与变异。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A,和^,菌株自交产生的卵孢子经H zot处理索0激萌发(萌发率1 z~16%)获得单卵孢株。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t和A,亲本自交st代单卵孢株均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交配型。用KMnO.处理上述卵孢子导致A-和^z亲本的部分s一代单卵孢株出现自孕现象,少数A,亲本自交后代改变为A:交配型;从A。交配型亲本的s-代可自孕菌株产生的卵孢子萌发所建立的单卵孢株中,同时获得扎和^。交配型菌株。上述结果不支持San somc关于疫霉菌AhA,交配型分别由纯合、杂合基因控制的假说,进一步证明了Ko关于交配型抑制因子控制交配型表达的假说的合理性。 掘氏疫霉种内菌株直接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HtO,刺激萌发获得Ft代单卵孢拣。测定结果表明,在F。代出现A。A,、A,A;、A口4种交配型的单卵孢株,其比例因不同亲本组合而有较大差异oF。代出现的^。A,菌株自孕产生的卵孢子经HtO,处理刺激萌发建立自交系,观察到^。^:交配型在有性生殖后代发生分离,各交配型比例因亲本不同而异o A·At菌株的自孕能力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可稳定遗传,认为F-代出现的AJAt个体来自亲本的杂交。AtA-单卵孢株保藏4~6个月后大多仍具自孕能力,少数改变为Az交配型。  相似文献   

6.
目前玉米杂种优势在生产上的利用是越来越广泛了。玉米杂种优势在生产上的利用主要是以推广双交种和单交种的形式出现。而配制双交和单交种需要选取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会产生出在经济性状上优良的双交种及单交种。但是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用田间测交的方法,工作是很繁重的,而且很费时间。有报道指出有杂种优势的玉米杂种胚胎发育的速度比自交系要快。表现在胚的分化速度上,胚叶形成的速度上,以及胚的大小和重量上,甚至还表现在成熟籽粒的重量上。因  相似文献   

7.
鹅掌楸不同交配组合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其卫  李火根 《遗传》2010,32(2):183-188
揭示不同交配类型与子代遗传多样性的关系, 对于林木杂交育种及种子园管理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选取来自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及杂交鹅掌楸的16个交配亲本, 共组配14个杂交组合, 分属5种交配类型, 分别为种间杂交、种内交配、多父本混合授粉、回交、以及自交。每个交配组合随机抽取30个子代, 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各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及16个交配亲本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 总体上, 鹅掌楸交配子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5种交配类型子代群体中, 遗传多样性水平由高至低的趋势为: 多父本混合授粉子代、种间交配子代、杂种F1与亲本的回交子代、种内交配子代, 自交子代。子代遗传多样性与亲本间遗传距离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大, 则子代遗传多样性高。相同亲本正反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刘秉华  邓景扬 《遗传》1984,6(2):10-12
了解小麦品种各性状的配合力,是进行品 种改良的基础工作之一。品种的一般配合力是 该品种与若干其它品种杂交第一代的平均表 现,是衡量基因加性效应的重要指标[[1.31O 测定 小麦品种的一般配合力通常采用双列杂交等方 法,不过由于杂交工作量大,一次不能测定很多 材料。我国发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由显性雄 性不育基因控制的不育小麦[[a3。利用这个小麦 异花授粉的特点,可以创造一个配合力测验种, 使小麦也能够象玉米等异花授粉作物那样应用 测验杂交测定品种的一般配合力[31。在待测品 种与侧验种杂交的时候,待测品种的性细胞在 受精过程中与测验种不同基因型的性细胞有各 种可能的结合方式。因此,待测品种与杂合测 验种杂交,在意义上与待测品种同许多在基因 型上不同的其它纯合品种杂交有同等价值,待 测品种与杂合测验种的一个杂交组合相当于待 侧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的许多组合。所以,通 过测验杂交,可以比较准确地测知品种的一般 配合力。本文通过对一套双列杂交和一个测验 杂交测得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的比较,说明太 谷核不育小麦可以用作创造小麦品种配合力测 验种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罗鹏  潘涛  杨世尧 《遗传》1986,8(2):6-8
利用杂种优势是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之 一。在油菜方面从四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就有 人从事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到现在已研制出 雄性不育系杂交油菜、自交不亲和杂交油菜、自 交系杂交油菜等。这些方法均已初步用于生 产,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根据现有资料[[1l,自 交系杂交油菜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具有亲 本来源广泛,较易筛选出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 点。但是,自交系杂交油菜在实际应用上还有 一些问题,如培育纯合的油菜自交系约需6-7 代的较长时间,人工去雄制种需要大量的劳动 力和费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四川大学、成都 市农科所和有关参试单位进行了孤雌生殖法选 系培育杂交油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豌豆杂交实验和果蝇杂交实验是人教版教材中给出的能很好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学习材料。测交实验在揭示分离定律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起到关键作用。讨论以往测交实验的处理方法的不足,并且提出新的课堂处理方法,以便于学生对杂交实验和遗传规律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典型的籼稻南京11号、典型的粳稻秋光对16个水稻株系的亲和性进行了测定,测交结果表明,NLl73、NL15、NL61、NL67、NL82和NL279表现亲籼性,NL208表现亲粳性,NL78表现一定广亲和性,其余株系与籼、粳测验种杂交育性都不高。根据测交结果选择不同育性的株系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前人证明籼粳稻间有多态性的56个微卫星标记进行分析,在微卫星标记聚类分析基础上计算梗型性判别值Dj,并据此把NL173、NLl5、NL78、NL58判别为偏籼型,而NL208为偏粳型。综合亲和性测交结果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发现,在亲和性测交中表现亲籼的2个株系NL173、NL15分子标记判别为偏籼类型,杂交亲和性表现亲粳的株系NL208分子标记判断为偏粳类型,表现广亲和特性的株系NL78被分子标记判别为偏籼类型,与测验种杂交育性均不高的NL58分子标记判别为偏籼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力求建立一种准确鉴定室内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烟青虫H.assulta(Guenée)及其杂交种的分子技术,探讨棉铃虫和烟青虫杂交的可能。【方法】室内暗期设置0.5 lx黑光灯和白炽灯,测定不同配对模式下3日龄处女棉铃虫和烟青虫的杂交率;筛选可区分室内建立的棉铃虫、烟青虫及杂交种家族的微卫星位点;于架设有黑光灯的温室内释放棉铃虫和烟青虫混合种群,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子代微卫星位点大小。【结果】两种蛾类在任何一种配对模式下均可杂交,混合种群处理杂交率为2.92%,且均为烟青虫雌蛾与棉铃虫雄蛾配对交配;黑光灯、白炽灯和黑暗条件下杂交率无显著性差异;筛选出的Har SSR1、Har SSR9和Har SSR10在两种蛾类上的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不一样;两年温室实验共鉴定360头子代,混合种群中未检测到杂交后代。【结论】交配笼中棉铃虫和烟青虫能进行种间杂交,弱光不能提高二者杂交率;混合种群处理只发现一种杂交配对模式,说明了棉铃虫雄蛾的交配竞争能力更强;成功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室内建立的棉铃虫、烟青虫及杂种家族,提供了一种简单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两年温室实验未检测到杂交种,说明2种蛾类之间存在着交配前生殖隔离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为亲本,测定了自交、杂交后代交配型的遗传,经KMnO_4处理引起的交配型变异以及F_1代可自孕单卵孢株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的遗传与变异。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A_1和A_2菌株自交产生的卵孢子经H_2O_2处理刺激萌发(萌发率12~16%)获得单卵孢株。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A_1和A_2亲本自交S_1代单卵孢株均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交配型。用KMnO_4处理上述卵孢子导致A_1和A_2亲本的部分S_1代单卵孢株出现自孕现象,少数A_1亲本自交后代改变为A_2交配型;从A_1交配型亲本的S_1代可自孕菌株产生的卵孢子萌发所建立的单卵孢株中,同时获得A_1和A_2交配型菌株。上述结果不支持Sansome关于疫霉菌A_1、A_2交配型分别由纯合、杂合基因控制的假说,进一步证明了Ko关于交配型抑制因子控制交配型表达的假说的合理性。掘氏疫霉种内菌株直接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H_O_2刺激萌发获得F_1代单卵孢株。测定结果表明,在F_1代出现A_1、A_2、A_1A_2、A~04种交配型的单卵孢株,其比例因不同亲本组合而有较大差异。 F_1代出现的A_1A_2菌株自孕产生的卵孢子经H_2O_2处理刺激萌发建立自交系,观察到A_1A_2交配型在有性生殖后代发生分离,各交配型比例因亲本不同而异。A_1A_2菌株的自孕能力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可稳定遗传,认为F_1代出现的A_1A_2个体来自亲本的杂交。A_1A_2单卵孢株保藏4~6个月后大多仍具自孕能力,少数改变为A_2交配型。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所描述的"摩尔根的果蝇交配实验"存有不少疑惑。从最初发现的白眼果蝇进行了几次交配、摩尔根通过哪种测交进一步验证了假设、如何理解白眼的遗传与X染色体遗传相似等3个方面着手,尝试解开该经典实验的问号。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我国栽培肺形侧耳的遗传多样性,对肺形侧耳菌株的交配型进行测定,测试的肺形侧耳菌株包括俗称为秀珍菇和凤尾菇的菌株。结果显示,我国栽培的秀珍菇与凤尾菇菌株间可以发生性亲和,属于同一生物学物种,但它们之间的交配型特异性低,36个菌株中只含4种A交配型和3种B交配型,暗示我国栽培的肺形侧耳种质资源基因匮乏。  相似文献   

16.
鸭蛋蛋壳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赖垣忠  张松殊 《遗传》1991,13(2):4-6
木文应用交配实验的遗传学方法,分析了蛋用鸭各种交配方式(正、反交,自交,测交)子代壳色的变异状况。试验表明,鸭蛋壳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白色蛋壳对绿色蛋壳而言,白色为隐性,绿色为显性。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72份玉米地方品种产量性状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三峡库区征集72份玉米地方品种分别同改良Reid和改良Lancaster血缘自交系进行测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这些地方品种产量及其构成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些玉米地方品种中具潜在利用价值的有16份,其中与改良Reid测验系测交表现出强优势的地方品种有6份,与改良Lancaster测验系测交表现出强优势的品种亦有6份,与两个测验系测交均表现出较强杂种优势的地方品种有4份.  相似文献   

18.
热带、亚热带玉米育种素材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nsern J  Chaba J 《遗传》2011,33(12):1380-1392
以泰国玉米品种与适应种质共122份为素材,采用改良穗行、顶交或测交方案,按精准的育种目标与定向设计,创制出具有鲜明独特特征的开放授粉品种(Open pollinate varieties,OPVs)。育种素材选择考虑表现优良、广适性、遗传多样性等3个因素;合成系统考虑实现遗传混合与重组、均等比较遗传贡献、施之温和选择压力、充分交配达到遗传平衡(遗传组成母本性状相近)等4条要素。相继创制Suwan 1复合种及其(半)硬粒型衍生种(Suwan 2、3复合种,Suwan 5、KS24综合种),含有不同血缘的马齿型KS6、KS28,Non-Suwan 1血缘的马齿型Caripeno DMR、KS27、KS23等。对10个OPVs采用S1选择法分别实施了C2~C13轮选择,从中育成近50个自交系,组配并发放16个优良单(三)交种。目前泰国各单位育成的每个杂交种中,至少有一个亲本系来源于Suwan(KS)种质。文章还依据合成OPVs及选系理论,对合成OPVs遗传成分适度多样化、亲缘关系、优势群与模式和合成OPVs对杂交优势育种的启示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定3种披碱草属牧草的花粉-胚珠比(P/O值)、杂交指数(OCI),结合不同授粉方式下这3种牧草的结实率,探讨这3种披碱草属牧草的交配系统, 为披碱草属牧草杂交育种、丰产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老芒麦、麦薲草和披碱草花粉-胚珠比(P/O值)均处于31.9~396.0,交配系统属于兼性自交;杂交指数OCI值为2,交配系统也属于兼性自交;结实率统计表明,以自交为主,异交可育。因此,3种披碱草属牧草的交配系统属于兼性自交类型。  相似文献   

20.
R.  H.  彼得森 《菌物学报》1992,11(Z1):165-170
使用牛胆汁琼脂技术对侧耳属的双核体培养物进行新单倍体化(neohaploidization),生成的新单倍性生物(neohaplont)分离物为单核体,并且缺少锁状联合。这些新单倍性生物的分离物在与侧耳属已知单孢子测交菌株交配时,来自每一个亲本双核体的新单倍体性生物只能与一个种的测交菌株亲合。从而表明,该技术对鉴定双核体侧耳培养物有价值,同时对其它一些真菌类群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