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4月9日在合肥召开的<生物物理学报>第七届第四次编委会,我花时间做了点功课,查了下我们的编委和生物物理所的PI们在今年前三个月发表SCI论文的情况,及这些论文引用<学报>论文的情况.结果着实令我寒心.我们60位编委,今年头三个月,发表了133篇SCI论文,只有5篇引用了<学报>的文章;生物物理所60位左右PI,同...  相似文献   

2.
序言     
《生物物理学报》第七届编委会于2010年开始走马上任,至今已两年有余。在这两年中,《学报》顺利改版为月刊,坚持中文办刊,增设了特色栏目,邀约了一批高水平的综述文章,通过免费赠阅工作扩大了《学报》的知名度,使引用频次得到了大幅提高。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报》的发展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3.
主编寄语     
《化石》2004,(1):18-18
一年前的这个季节 ,我幸运地成了您———《化石》读者的一名公仆。在这 36 0多天里 ,为了咱们的《化石》 ,我和我的编委、编辑同事们“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结果 ,我们从广大读者朋友那里收获了莫大的欣慰。一封封充满关爱的来信和无数个带着朴实的各地方言的电话 ,让《化石》一年四季都沐浴在春风里。在这里我要说声道歉 ,因为编辑部人手太少 ,我们做不到给每一位热心读者都写回信。此刻 ,请允许我代表全体编委和编辑们向所有的读者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吧。在这过去的一年里 ,《化石》杂志有了自己的会员组织 ,会员们开始享…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座谈会2009年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主任万建民教授主持了座谈会。前《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主任和主编董玉琛院士列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编辑部主任刘根泉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对于主办单位和编委的支持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
《生理学报》自1927年创刊至今已届70周年,我自1957年起与《学报》发生联系也有了40年。从开始向《学报》投稿发表论文,尔后曾担任过审稿、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为《学报》做过一点事情,但我认为自己受到《学报)的培养是主要的。我受《学报)的培养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相似文献   

6.
前言     
<正>受《生物物理学报》编委会委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了这期《光生物学专刊》。在征集稿件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光生物学领域研究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本期专刊共有14篇论  相似文献   

7.
在2007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云南植物研究》第五届编委会的编委们再次汇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研究所,为《云南植物研究》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规划发展蓝图。12月28日上午,会议在昆明植物所行政办公大楼三楼圆桌会议室举行,来自省内外的22位编委出席了此次会议,这是继今年年初第五届编委会成立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由昆明植物研究所杨永平副所长主持。李德铢主编首先对各位编委一年来为刊物发展所做出的无私奉献表示诚挚的感谢。随后,他总结回顾了《云南植物研究》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和办法,部署了刊物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进一步强调了要充分发挥编委会的核心作用,再次重申了每一位编委要为学报每年提供一篇高质量论文的要求,通过编委在各自分支学科领域中的学术地位来推动和提高刊物的质量和影响力。他深信在所有编委尽心尽力的支持下,有着良好基础和辉煌历史的《云南植物研究》,一定能在现今国内科技期刊均处于较低迷的困境中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处王雨华处长介绍了主办单位专门为学报的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机制措施并作了说明,之后,编委们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了讨论,各...  相似文献   

8.
2019年2月27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主编刘旭院士,编委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录祥、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部分编委、特邀代表及编辑部成员共50人。会议由编委会主任刘春明主持并致欢迎辞。  相似文献   

9.
《生物物理学报》2007,23(4):328-328
《生物物理学报》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国内核心期刊。《生物物理学报》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生物物理学报》2006-2007年连续获得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的资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988年3月19日下午,《古生物学报》常务编委会议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出席会议的除常务编委和编辑部人员外,还有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兼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吴望始同志,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辑室主任邓龙华同志。主编李星学教授主持了会议,王俊庚同志简要汇报了《古生物学报》编辑部一年多来的工作和出版庆祝古生物学会成立60年专号的打算。此外,王俊庚同志和有关责任编辑还就1987年第6期学报出现的一些错误作了检查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编辑、加强校对工作的措施。常务编委们就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以及出版庆祝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60年专号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07,24(1):47-47
《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于2006年11月11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和南京的编委共2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学报副主编林彩华同志汇报了编辑部近两年的工作。《微体古生物学报》自1984年创刊以来共出版了23卷90期,在学会理事会、编委和挂靠单位(古生物所)以及广大微体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18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会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召开。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委会主任万建民教授主持了会议。首先由编辑部主任刘根泉汇报了一年来的工作,编委们围绕着如何提高期刊质量、编辑部的建设、栏目的设置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感谢信     
《遗传学报》2006,33(1):92-92
尊敬的编委、审稿专家: 新年好! 值此2006年新年到来之际,《遗传学报》编辑部谨向您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2005年,是《遗传学报》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她不仅取得了一个又一个 可喜的成绩,而且也迎来了走向英文版的重要转折。 2月28日,《遗传学报》荣获“国家期刊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会和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大力支持下,《古生物学报》新一届编委会于2019年6月成立。新一届编委会由戎嘉余院士担任名誉主编,王永栋担任主编,邓涛、黄冰、金建华、王博、谢树成、张志飞担任副主编。来自不同单位的25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担任编委,另有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罗马尼亚和挪威等国的7位古生物学专家担任海外编委。  相似文献   

15.
张广学     
张广学现年75岁。山东省定陶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保学会副理事长,《昆虫学报》副主编、《昆虫分类学报》编委、《植物保护学报》编委、《昆虫知识》曾任副主编、现任编委,国家科委发明评委会审查员、动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土)。张先生一直从事害虫综合防治及蚜虫系统分类学等研究,尤其是棉蚜及麦蚜的综合治理研究。他一贯理论联系实际,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当归无病虫丰产栽培和“根保”研究中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物理学报》中文版创刊于1985年3月,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刊,也是我国唯一的生物物理学专门期刊,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生物物理学报》中文版迄今已走过30个春秋,成为了国内生物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见证了生物物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也为促进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日趋频繁,我国  相似文献   

17.
2015年8月13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参加会议的来宾有王琳芳院士、童坦君院士、王志新院士和孙志贤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编委共48人。 《学报》顾问王琳芳院士、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任理事长王志新院士在会上对《学报》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性建议|《学报》顾问杨福愉院士、张迺蘅教授也通过电话或口传形式表达了对《学报》建设和发展的热忱关怀和指导。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朱卫国教授代表《学报》挂靠单位致欢迎辞。学会副理事长昌增益教授代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致辞。昌增益教授结合我国经济飞跃式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快速进步,进入展示自己优势和创新的新阶段等新形势,突出强调了未来办好中文期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国际意义,对《学报》的办刊宗旨、建设和发展,从学术和办刊技术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这与《学报》创始人、我国生化老前辈张昌颖教授和郑集教授的遗愿不谋而合。前辈创建《学报》之初的办刊宗旨就是为了给我国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发表生化领域科研论文的平台,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作贡献。 《学报》第六届主编贾弘禔教授总结了第六届编委会的工作。贾弘禔教授在简单介绍近5年《学报》期刊的发展概况、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结合刊发文章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评价的主要技术指标,剖析了办刊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未来期刊发展的建议。 《学报》第七届主编周春燕教授做主体发言。周春燕教授针对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两个问题,即:非SCI期刊的困惑--优质稿源的流失|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困惑--办刊方式的转变,提出面对困难我们需要对办刊理念、杂志定位重新思考,重新明确本刊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周教授同时提出了《学报》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初步设想。 与会编委在扩大期刊影响力,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稿件质量,增强《学报》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体意见和措施,并达成共识。编委们一致表示,在中国科协、学会的指导下,有广大读者的支持下,经作者、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学报》一定会办得更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尚伟芬供稿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开辟〈学术短讯〉栏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理 ,《生物物理学报》应该反映我国生物物理研究的动态 ,换言之 ,应该成为了解我国生物物理概况与进展的一个主要窗口。但是 ,目前由于大量稿件外流 ,《生物物理学报》已经很难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为了使读者更全面了解我国生物物理学的概况与发展并促进国内同行间的交流 ,特开辟了新的栏目—学术短讯。在这里将刊登我国生物物理科技工作者新近 (从2001年开始 )在国外刊物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的详细中文摘要。为了抛砖引玉 ,现将我们实验室2001年年初在国外发表的两篇论文写成详细摘要在本期刊登作为一种尝试。该栏目免收版面费及稿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土生导师、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婢螨学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动物分类学报》主编、《蛛形学报幅佳编、帅国动物志》常务编委、俯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编委,曾任《昆虫知识》编委,九三学社社员邓国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11月26目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邓国藩先生于1920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市,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1947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人北平研究院工作,后在动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室主任。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积极参加祖国建设,对科学事业无限热…  相似文献   

20.
<正>2024年10月30日-2024年11月2日·北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学术论坛(简称“生生论坛”)由《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编辑部创办,重点面向生命科学领域广大研究生和青年科学工作者。第三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学术论坛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编辑部共同主办,定于2024年10月30日-2024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时间:2024年10月30日-11月2日2024-10-30:报到2024-10-31:学术会议2024-11-01:学术会议2024-11-02:离会论坛地点: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38号]论坛主题:生命科学与健康※《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全体编委担任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全体青年编委担任组织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