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的转化系统,探索了多寄主质粒pSUP 106在不同CaCl_2浓度、不同热激时间和荧光假单胞菌受体在不同生长期的转化频率,建立了一个简便可行的荧光假单胞菌转化方法.结果表明,在荧光假单胞菌Pfx-18生长到0 D_(600)≈0.55时,用25mmol/L CaCl_2处理细胞,热激2min,转化频率最高,可达10~5/ng DNA.同时讨论了Mn~(2+)和Mg~(2+)对转化频率的影响,以及电转化的效果,为进一步利用该转化系统进行异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血、尿标本中分离出12株荧光假单胞菌,在研究生物学性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本菌的条件致病性问题,结果显示,凡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各种原因均可导致本菌感染。治疗本菌感染,必须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假单胞基因工程菌的开发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假单胞菌 (Pseudomonas)是一群革兰阴性的杆菌或球杆菌 ,需氧生长 ,多数有鞭毛有动力。按照《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 ,假单胞菌科包括 2 9个属 ,数百个种和亚种。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是土壤和水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自然界的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1] 。尽管其中的某些种如铜绿假单胞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机会感染、个别种如丁香假单胞菌可某些农作物致病 ,但大多数种是无害的 ,某些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还是植物生长的有益菌。更重要的是 ,假单胞菌拥有极为复杂的酶系统 ,具有非凡的降解能力 ,在环保方面意…  相似文献   

4.
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a)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萍  黄敏 《遗传学报》1992,19(4):355-361
本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18株嗜麦芽假单胞菌是否含有质粒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其中5株含有质粒。对其中的P2株不同生长期质粒存在状况的研究表明,该菌所含质粒与宿主不同生长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最高含量出现在稳定生长期,当细菌进入衰亡期时,其质粒量也随之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通过双向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酶切分析以及分子量测定等方法,确定了嗜麦芽假单胞菌P2只含有1种质粒,分子量约为4.4×10~6道尔顿。有BamHⅠ、PitⅠ、XbaⅠ、EcoRⅠ和HindⅢ单一酶切位点。该质粒可望进一步改建成十分有用的克隆载体。  相似文献   

5.
验证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TCC13525)香兰素脱氢酶基因(vanillin dehydrogenasegene,vdh)的功能。基因vdh表达产物(Vdh)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Vdh具有很高的活性,而且不经IPTG诱导的Vdh也具有同样高的活性。经过4 h的体外酶促反应,重组蛋白Vdh能把95%以上的香兰素转化为香兰素酸,从而验证了vdh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香兰素脱氢酶的功能。同时发现NAD 是从香兰素到香兰素酸体外转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7.
油松菌根促生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菌根促生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与菌根真菌的互作关系,本实验从油松菌根上分离得到36株在紫外灯下产荧光的细菌菌株,以荧光假单胞菌9702作为标准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显微观察、生物学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HDY-8、HDY-9、HDY-20、HDY-35共 4株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并分别命名为P.fluorescens HDY-8、P.fluorescens HDY-9、P.fluorescens HDY-20、P.fluorescens HDY-35.用这4株细菌菌株分别与外生菌根真菌(ECMF)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us)、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进行纯培养互作研究.结果表明,只有P.fluorescens HDY-20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并对S.luteus促进效果最好,S.bovinus次之,B.luridus最差;P.fluorescens HDY-20促进S.bovinus、S.luteus和B.luridus菌丝生长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4×109 cfu/mL、0.8×109~2.4×109 cfu/mL和0.8×109 cfu/mL,与对照相比S.bovinus和S.luteus的生物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B.luridus的达到显著差异(P<0.05),且分别比对照增加6.5%、9.1%和4.3%.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感染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ts)发病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主要器官进行病理剖解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明确大鲵感染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病理学损伤特点。结果表明,大鲵感染荧光假单胞菌后,主要表现为腹部极度膨胀、腹水和严重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见将胃呕吐至口腔;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其主要靶器官为肾、肝、肠道、皮肤和肌肉。分别引起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肝炎。此外,还可引起轻微肠炎及皮炎。可在肾小管管腔内、肝细胞坏死灶内、肠道固有层内及皮肤肌肉中发现数量极多的杆状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22种药物的敏感性,帮助临床选择用药。并对分离株进行质粒图谱分析以了解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药物敏感性实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质粒指纹图谱分析采用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胞哌酮、氧派酸、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多粘菌毒和头孢三嗪的敏感率在84%-100%之间。所有菌株对其他16种抗性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质粒DNA图谱分析显示,12株被检测菌株中有11株含有质粒DNA,其中8株含有23kb质粒DNA。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胞哌铜、氟派酸、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多粘菌素敏感;多数耐药菌株含23kb质粒DNA。  相似文献   

10.
荧光假单胞菌生防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荧光假单胞菌是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具有分布广、数量多、营养需要简单、繁殖快、竞争定殖力强的特点。它们能通过产生多种次生代谢物及有效的根际定殖防治植物病害,成为植物生防控制的重要研究对象。主要论述了荧光假单胞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黄芩甙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黄芩甙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以携带R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株PA16为靶细菌 ,以黄芩甙作为R质粒消除剂 ,进行R质粒体内外消除试验 ;体外消除实验结果表明 ,黄芩甙对PA16的消除率为 5 .1%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也高于EB对照组的结果 ;体内R质粒消除率为 12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黄芩甙在体内外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具有较强的消除作用 ,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杀虫遗传工程荧光假单胞菌IPP202部分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遗传工程荧光假单胞菌IPP202进行了质粒稳定性检 测、抑菌活性测定、在棉花根部和叶面定殖能力分析、杀虫蛋白抗紫外能力检测及田间杀虫 活性测定等试验。结果表明,工程菌与出发菌株P303相比,其抑菌、定殖等有益于植物的优 良特性未发生显著变化;经过连续培养和连续稀释培养后工程菌的质粒都非常稳定;广波长 紫外线照射2 h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由于裸露的伴 孢晶体杀虫蛋白受紫外线破坏因而杀虫活性大大下降,而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的活性变化不 大;IPP202田间杀虫活性与Bt野生菌株接近。工程菌有望解决Bt本身存在的杀虫蛋白多以裸 露晶体的形式存在而易受紫外线破坏的弱点,同时也发挥了P303菌株在多种植物上定殖能力 的优点,使其具有在植物周围大量繁殖而直到杀虫作用的优势。通过进一步研究,将有望构 建成更有实用价值的工程菌。  相似文献   

13.
五倍子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了检测 ,并选用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试验。结果可见 ,体外药物作用 2 4 ,4 8,72h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 0 ,10 .2 % ,3.4 % ,SDS对照组分别为 0 ,0 .8% ,1.6 %。体内药物作用 2 4 ,4 8,72h ,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 0 ,2 % ,13.6 % ,对照组均为 0。可见 ,中药五倍子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在体外、体内均具有消除作用 ,体内消除作用强于体外。  相似文献   

14.
马齿苋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报道,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携带者达叨.24%[1],这是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多重耐药的重要物质基础、用人工方法使R质粒从宿主菌中消除,使其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思路。本实验用马齿觅提取液做消除剂,对铜绿假单胞菌P29株R质粒进行体内、体外消除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菌种铜绿假单胞菌P29株(本室保存),从长春市烧伤医院患者分离并鉴定。1.1.2马齿觉提取液马齿觅购手吉林大药房,由我校药物研究室李平亚副教授鉴定。按文献[2]方法提取。1.1.3试剂GM、KM、SM、TC均为…  相似文献   

15.
荧光假单胞菌防治果蔬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小飞  王智荣  阚建全 《微生物学报》2019,59(11):2069-2082
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果蔬病害日趋严重,现阶段果蔬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但长期大量施用合成农药的弊端如化学残留、环境污染、抗药性病原菌株出现等日益凸显。近年来,生物防治由于其安全性及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分布广泛,施用方便,许多菌株能有效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成为最具应用价值的一类生防菌和根际促生菌。本文综述了荧光假单胞菌控制果蔬病害的生防效果、主要作用机制(直接寄生作用、营养物质和空间位点竞争、次生抗性代谢物、诱导宿主系统抗性)以及菌剂混配、物理方法、化学处理、分子技术在提高荧光假单胞菌生防效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荧光假单胞菌在生物防治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导致鳜(Siniperca chuatsi)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患病濒死的鳜肝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B01,经人工回感实验确定其分离菌的致病性,并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纯培养细菌进行鉴定。此外,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01对鳜鱼具有致病性。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B01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表1),并在紫外灯可以产生荧光(图1)。进一步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菌与荧光假单胞菌同源性达到了97%以上,并和(图2)。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链霉素和四环素药物等6种药物高度敏感(表2)。  相似文献   

17.
从小麦根际分离到1株对食用菌有较强促生作用的荧光假单胞菌,命名为假单胞菌P2-10(Pseudomonas sp.P2-10)。该菌株与平菇天达300(Pleurotus ostreatus Td 300)、杏鲍菇杏6(Pleurotus eryngii X6)或鸡腿菇瑞7(Coprinus comatus R7)混合培养,可显著提高这些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及诱导并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假单胞菌P2-10对食用菌的促生作用来自其代谢产物,可能是通过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降解食用菌产生的ACC、减少食用菌乙烯的合成及乙烯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荧光假单胞菌香兰素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TCC13525)香兰素脱氢酶基因vdh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以及表达。PCR扩增获得了长度为1 449 bp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编码含43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50 ku的多肽。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GenBank提供的部分已知vdh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该基因在大肠杆菌DH5α中能高效表达,而在野生型P.fluorescens ATCC13525中本身并不表达出功能。Vdh基因表达产物香兰素脱氢酶(Vdh)在细胞中主要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存在。同时研究表明诱导剂IPTG对vdh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的CAS检测平板从东湖中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铁载体细菌sp-f,并用CAS检测液定量检测其分泌铁载体量,发现其As/Ar仅0.09(OD680),Su(Siderophore Unit)为90%,达到产铁载体菌最高级。用BIOLOG检测板,结合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等分类鉴定方法,确定sp-f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sp-f生长过程中胞外铁载体的量在对数生长前期累积达到最高后有所减少,至稳定期时菌液中铁载体量达到稳定。在已知铁载体特异吸收峰波长下,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无铁环境和高铁环境下培养液上清,比较发现sp-f上清含有3种含儿茶酚胺类基团铁载体,其中包括荧光和非荧光性的脓菌素,200μmol/L Fe2 可完全抑制荧光性质脓菌素的分泌,但非荧光脓菌素的分泌不受抑制,并且对非脓菌素的儿茶酚胺类铁载体的合成分泌反而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