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国兰的栽培虽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我国对国兰的利用仍处于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原始阶段,这是造成我国国兰野生资源丧失的根本原因。对国兰野生资源的原始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新品种的培育直接依赖从野生植株中筛选。例如在"兰花热"人潮的初期和中期,即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一些商家不惜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SRAP标记的大花蕙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RAP技术分析了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2个大花蕙兰品种及4个国兰原生种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3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9对带型稳定、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98条谱带,其中387条为多态带,多态性比率97.2%,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带13.3条。46份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0.99,平均为0.76。基于29个SRAP标记的扩增结果,利用NTSYS 2.10e软件计算Dice遗传相似系数,并建立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处将供试材料分为4类,较好地揭示了大花蕙兰品种及国兰原生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可为大花蕙兰种质资源利用及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春兰:广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18个省和直辖市。春兰是国兰中栽培与观赏历史最为悠久的种类.也是最早受"国兰热"热潮冲击的种类。各省的野生春兰资源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尤以浙江、江苏、安徽、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等地最为严重。在这些地区已很难见到开花的野生春兰植株。蕙兰:惠兰与春兰分布地域相近,但野生资源所受人为影响的程度较春兰  相似文献   

4.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94-698
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调查了广东省国兰虫害种类及其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在广东为害国兰的节肢动物有:半翅目的牡蛎蚧Lepidosaphinae、褐软蜡蚧Coccus hesperidum (Linnaeus)和蚜虫Aphidae、缨翅目的兰花蓟马Dichromothrips corbetti (Priesner)、直翅目的Locustoidea、螽斯Tettigoniidae、鳞翅目的蓑蛾Psychidae以及软体动物蜗牛和蛞蝓等9种(类)有害生物,并对国兰虫害的为害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以期为国兰虫害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是与杏鲍菇亲缘关系相近的侧耳属食用菌新品种,也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大型珍稀食用菌品种。文中通过生物学特性、交配型基因、杂交育种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白灵侧耳杂交育种方面研究进展,讨论并分析了通过杂交育种综合优异性状,去除不利性状培育出更好的蘑菇新品种的可能性,为探讨及研发白灵菇杂交育种及其多倍化材料在生物学进化上的保守性提供理论参考,为解决我国食药用菌产业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兜兰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杂交育种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有20262个杂交种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RHS)登录。对兜兰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杂种登录,杂交方法、杂交亲本的选择、属间杂交、不同兜兰种类在花色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杂交育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并结合我国兜兰属植物育种现状, 提出了我国兜兰属植物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蝴蝶兰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的种质资源, 杂交育种过程中亲本的选择和某些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杂交组合登录情况等进行了综述,并且对我国杂交育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蝴蝶兰属植物遗传育种现状,就如何加快我国蝴蝶兰属植物杂交育种和新品种培育的进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兰兰艺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兰是兰科兰属中的部分地生兰。传统的国兰有五大类:春兰、墨兰、建兰、寒兰和蕙兰:我国兰花的栽培历史久远,何时开始很难考证,在宋朝就有关于兰花欣赏与栽培的专著问世:国兰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它具有植物的各种特性?它的生命活动,性状表现均受基因决定:基因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变异,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在兰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性状变异.有些变异经过人们的评品推敲,栽培固定.成为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兰艺,包括叶艺(也叫线艺)与花艺、兰艺内容十分丰富,只论述了其中一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李寿建  董彩虹 《菌物研究》2023,(Z1):143-150
茯苓Wolfiporia hoelen是我国传统中药,使用和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其配伍率高,在中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茯苓菌核在我国广泛栽培,但是存在菌种同质化、退化和基质利用率低等多种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其交配系统不明确,缺乏杂交育种体系。近年来,相关研究建立了茯苓的同核体菌株鉴定方法,确认了其二极性交配系统,发现了同核体类型不同的茯苓群体,并基于单孢和原生质体同核体建立了茯苓的杂交育种体系和杂交菌株鉴定方法。文中对茯苓的交配系统和杂交育种体系进行总结,以促进茯苓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茯苓产业的良性发展,并基于茯苓的特性和目前产业相关问题对其育种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独蒜兰属(Pleione D. Don)为兰科(Orchidaceae)极具观赏价值的一个属,有24个原生种,9个自然杂交种,并已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登录杂交群431个,该属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我国为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和物种多样性中心,但我国在该属植物的资源开发和育种方面远落后于欧洲。为加强其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从独蒜兰属植物种质资源、杂交育种两个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近50年来育种家在独蒜兰属植物杂交育种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育种目标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资源、育种和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开展独蒜兰属育种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