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乳腺癌干细胞是导致乳腺癌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因此,模拟出与人乳腺癌发病机制相似的动物模型将对乳腺癌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乳腺癌干细胞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应用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死亡率高达70%~80%,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微流控芯片技术能够有效模拟骨组织的生化和生物物理微环境,便捷地实现模拟骨微环境中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这将为探索乳腺癌骨转移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而进行抗乳腺癌骨转移药物高通量筛选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方法和平台.本综述简要介绍了乳腺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和治疗药物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乳腺癌骨转移的微流控芯片模型,分析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进行抗乳腺癌骨转移药物高通量筛选的优势和挑战,旨在为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磁学在乳腺癌诊治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勇  王建逵 《生物磁学》2005,5(1):29-32
近年来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物理、化学研究等各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磁学在乳腺癌诊治中应用日趋广泛,本介绍了核磁共振,免疫磁珠技术,铁氧体微粉吸收剂,磁性药物在乳腺癌诊治中应用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物理、化学研究等各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磁学在乳腺癌诊治中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免疫磁珠技术,铁氧体微粉吸收剂,磁性药物在乳腺癌诊治中应用进展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患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人体“第二基因组”,在维护人类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结构及功能紊乱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高通量测序等生物技术的发展,诸多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群与乳腺癌关系密切,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影响雌激素代谢、干预细胞增殖与凋亡、调节免疫及炎症等途径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影响乳腺癌对化疗及免疫治疗的反应。本文就乳腺癌组织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研究概况展开综述,并提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鲍宇  张素花 《生命科学》2023,(11):1517-1526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异质性恶性肿瘤,分为多种亚型,不同亚型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不同。多项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lncRNA)在乳腺癌的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由ln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形成的ceRNA网络是RNA分子间的一种新调节机制。LncRNA通过该网络广泛参与乳腺癌的增殖、迁移、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该文重点阐述了lncRNA介导的ceRNA调控机制,系统总结了lncRNA相关ceRNA网络在调控不同乳腺癌亚型的增殖、迁移和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和lncRNA研究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7.
《生命科学》2005,17(1):63-63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通过长期探索发现,多半妇女乳腺癌的形成是由类似于老鼠的乳腺癌肿瘤病毒(MMTV)引起的,人体内乳腺癌病毒的传播途径也类似于老鼠,而被老鼠粪便感染了的食品亦可引起乳腺癌疾病。该科研项目得到了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的资助。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患者最大的癌症负担。在中国,近10%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病与遗传相关,受多个易感基因调控。乳腺癌患者存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基因显著突变,MEN1突变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显著增加,发病年龄提前。关于MEN1影响乳腺癌发病与进展的系统研究仍然有限。因此,本文将基于MEN1基因和MEN1编码的menin蛋白的结构、功能作一概述,以探讨MEN1与men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内分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基于menin的乳腺癌潜在治疗靶点,旨在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及个体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找出在乳腺癌患者的肠道或肿瘤组织中富集且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菌群。方法采用自由词与主题词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设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从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依次通过浏览标题、摘要和全文进行文献筛选。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1 110篇,纳入30篇,其中16篇文献描述乳腺癌患者乳腺肿瘤组织相对富集菌群,14篇文献描述乳腺癌患者肠道相对富集菌群。与对照组相比较,乳腺癌患者肠道及肿瘤组织中共同富集的菌群有Bacteroides、Lactobacillus和Escherichia coli。结论 乳腺癌患者肠道及肿瘤组织中富集的多种菌群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及乳腺癌组织中共同富集的Bacteroides、Lactobacillus和Escherichia coli可能与乳腺癌关系最密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虽然近年来肿瘤的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乳腺癌依旧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近年来,乳腺癌相关的免疫治疗取得较大进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 1)及其配体PD L1、肿瘤突变负荷等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免疫治疗具有预测作用,并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 4)抑制剂在乳腺癌中取得极大进展,各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效用。肿瘤疫苗的使用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另一途径,虽然部分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好成效,但绝大多数仍需深入研究,乳腺癌免疫治疗之途仅为开端,依旧需要大量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乳腺癌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探索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脂质代谢异常是癌细胞中最突出的代谢改变之一,探索乳腺癌细胞中脂质代谢的改变,以寻找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脂肪酸代谢、甘油三酯代谢、胆固醇代谢和脂质代谢信号通路4个方面介绍脂质代谢异常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为靶向脂质代谢治疗乳腺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T型钙通道是激活电位低、失活速度快、单通道电导小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具有高组织特异性、突出的生理功能及药理学选择性等特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型钙通道通过独特的激活失活效应参与细胞内外钙流的振荡,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值得关注的是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中没有T型钙通道,而在不同分化阶段的乳腺癌细胞中该通道却有表达。实验证实,T型钙通道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通道拮抗剂能够显著地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这一发现为乳腺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概要介绍了近年来T型钙通道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癌症,鉴定出与乳腺癌癌变相关的蛋白质以及病情发展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对揭示乳腺癌变机理及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早在蛋白质组学这一概念提出以前,人们已应用2-维凝胶电泳技术(2DE)研究乳腺癌的癌变机理,且随着人类基因序列测序的完成,质谱的应用,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引入,蛋白质组的研究获得了飞速发展,高通量的蛋白质组研究以及新的技术如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蛋白质阵列,组织阵列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已被用于乳腺癌研究并获得了很快速的发展。乳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鉴定了一些具有诊断潜能的生物分子靶标和信号传导因子。介绍了乳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球乳腺癌发病率上升较快。欧美国家妇女患乳腺癌的年发病率达70~80例/10万人。国内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例如上海地区妇女乳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年发病率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不到20例/10万人上升至2000年的54.8例/10万人,乳腺癌正日益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槐耳(Trametes robiniophila Murr.)是一味中草药,在临床上对各种肿瘤的治疗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槐耳抗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槐耳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槐耳粗体物、多糖类物质以及其他活性物质;阐述了槐耳在肺癌、肝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等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及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增殖和转移、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和自噬、抗肿瘤内血管生成、增强肿瘤免疫原性微环境等;介绍了槐耳在临床应用以及联合用药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槐耳的推广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易感蛋白2是由乳腺癌易感基因2编码的一种在维持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的稳定及DNA损伤生物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文章通过介绍近几年来对乳腺癌易感蛋白2的结构研究,阐述其在双链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模型及其在肿瘤抑制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Palbociclib 是 2015 年 2 月 3 日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批准的乳腺癌新药,联合来曲唑作为以内分泌治疗为基础的初 始方案,用于治疗绝经期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ER2-)的绝经期女性晚期乳腺癌。Palbociclib 是首个口服、靶向性 CDK4/6 抑制剂,阻止细胞周期从生长期(G1 期)到 DNA 复制期(S1 期)的转变,从而抑制肿瘤增殖,其上市为 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介绍 palbociclib 的化学合成、临床前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及专利保护情况等 , 为抗乳腺癌新药 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鑫  胡军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6):883-886
乳腺癌在女性肿瘤相关性疾病的死亡中占有主要地位,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抵抗性、转移及复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鉴于乳腺癌干细胞对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现、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综述,以期为乳腺癌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国地区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Medline、 Pubmed、Embase数据库有关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章,收集数据,进行meta 分析,以合并OR 值作为效应指标。结果: meta 分析共纳入11 篇文献,总共有28589 个病例;合并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5 年无病生存率有影响[OR=2.48,95%CI (1.81~3.40);I2=0%,P(Q)=0.42];合并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5 年总生存率有影响[OR=2.40,95%CI(1.75~3.29);I2=81.67%,P(Q)<0. 01]。结论:糖尿病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影响,造成生存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生物磁学》2009,(14):I0003-I0003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体内胰岛素水平过高,妇女绝经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7月23日出版的《癌症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对5450名妇女的胰岛素水平和乳腺癌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体内胰岛素水平最高的妇女志乳腺癌的几率是胰岛素水平最低妇女的两倍。与体态偏胖的妇女相比,那些体态偏瘦的妇女更容易因胰岛素水平过高而罹患乳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