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兰科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据调查,保护区有30属63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0属(45种);附生兰9属(15种);腐生兰2属(3种)。其中单种属16个,占九连山兰科植物总属数的53.3%。与邻近地区相比,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与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共有属最多(24属),与甘肃麦积山共有属最少(11属)。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种的分布以温带分布为主体,以东亚分布为核心,占总种数的38.1%。  相似文献   

2.
根据调查,齐云山自然保护区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33属62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2属45种;附生兰11属16种;腐生兰1属1种。从海拔分布来看,1000 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主要分布的是中国特有种和温带分布种;400 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则以热带分布种为主。单种属有21属,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属数的63.6 %。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1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种以东亚分布占主体。保护区特有种丰富,中国特有种15种。与邻近地区相比,保护区兰科植物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高(44.0%),与庐山自然保护区的最低(38.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38个地区共147属,984种兰科植物的区系成分的统计,分析了各地区兰科植物的属种热带成分/温带成分(R/T)值随纬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SPSS 20.0软件对各地区兰科植物的区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8个地区147属兰科植物可划分为11种分布区类型和9种变型,984种兰科植物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和6种变型。(2)属级水平上R/T值随纬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38个地区中23个地区为热带性质,13个地区为温带性质,峨眉山和金佛山的热带性质和温带性质相等;种级水平上除俄贤岭的特殊岛屿石灰岩环境造成极强的热带性质外,其他地区的R/T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特点。(3)38个地区兰科植物属种级区系类型存在分异现象,即147属兰科植物以热带亚洲分布(24.71%)、北温带分布(19.14%)和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15.32%)为主,而984种兰科植物除热带亚洲分布(30.28%)外,则以中国特有分布(26.89%)和中国-日本分布(12.85%)为主。(4)属种级聚类结果显示,种级水平的聚类分析比属级水平的聚类更能体现出纬度相近其区系成分也相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调查区域,对浙江省野生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点、生活型和地理成分类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共有野生兰科植物2亚科45属89种(含变种),其中杓兰亚科(Subfam.Cypripedioideae)1属1种、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4族44属88种;以单种和寡种分布的属所占比例最大,共占总属数的84.4%;中国特有种22种,占总种数的24.7%。生活型包括地生型、附生型和腐生型,各有62、24和3种,以地生型为主。浙江省兰科植物区系中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10个类型及2个亚型,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东亚分布型属为主,占总属数的22.2%;热带分布成分有22属35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8.9%和39.3%,温带分布成分有19属2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2.2%和30.3%。在浙江省兰科植物区系中包含了杓兰属(CypripediumL.)、头蕊兰属(CephalantheraL.C.Rich.)和朱兰属(PogoniaJuss.)等较原始类群,同时中国特有种类丰富,且表现出本地特有种的分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关系较强,起源较古老且分化程度较高,在系统与演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分布格局,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井冈山及其邻近保护区属的种类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兰科植物种类丰富,共有兰科植物34属75种,中国特有兰科植物19种。井冈山兰科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不同海拔段的兰科植物分布差异较大,中低海拔的物种分布较多,资源相对保存较好;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井冈山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以划分为10个类型2个变型,热带性属占优势,占总属数的67.3%,但热带分布的种仅占本地区总种数的37.3%,而温带分布的种却占62.7%,故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属热带植物区系与温带植物区系过渡的交汇地带。井冈山兰科植物与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高,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6.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探讨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93种,隶属于31科59属,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51种)、水龙骨科(41种)、蹄盖蕨科(22种)、铁角蕨科(10种),优势属为耳蕨属(27种)、鳞毛蕨属(20种)、瓦韦属(17种)。(2)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种,以泛热带分布型(55.56%)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4种,以泛热带分布型(23.81%)、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19.05%)为主;蕨类植物以土生(55.88%)为主,石生(24.35%)和附生(21.76%)也占有一定比例,缺乏水生蕨类。(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与南迦巴瓦峰地区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横断山地区和尼泊尔,与九塞沟自然保护区、秦岭地区有一定的联系,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7.
江西三清山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三清山兰科植物资源丰富,约21属30种,占江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56.76%、38.46%,占中国兰科植物属种的12.28%、2.41%。区内兰科植物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分布区式样以温带型为主;区系成分分散,缺乏本地特有成分。与各山地的相似性以及属种分布型比较显示,三清山与5山地在属级水平上相似性系数高,兰科植物区系联系比较紧密,从属分布区类型看,三清山、黄山、天目山和庐山以北温带分布为主,井冈山和武夷山以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为主;在种级水平上相似性系数较低,种分布区类型均以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按生态型划分,地生兰为主,附生兰为辅,三清山和黄山只有两生态类型,武夷山、天目山、井冈山和庐山生态类型齐全。最后,依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各山地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进行归纳统计。  相似文献   

8.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记录,分析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属种地理分布特点及其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白盆珠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有40种,隶属于27属,包括地生兰26种、附生兰13种和腐生兰1种;以人为干扰较少的山林和溪谷沟边较为丰富。白盆珠保护区兰科植物属和种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亚洲分布成分为主,与邻近地区七目嶂保护区最为相似,两地的属种相似性系数分别达71.11%和61.11%。此外,调查中发现1个广东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全唇盂兰Lecanorchis nigricans,及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 1个新分布点。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 Orchidaceae)植物区系特征,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2个岛屿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并对这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和周边国家兰科植物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共有146属639种,其中,台湾岛有107属446种,海南岛有96属302种。2个岛屿树兰亚科( Subfam. Epidendroideae)的属和种比例均最高;原始的拟兰亚科( Subfam. Apostasioideae)在台湾岛无分布,而在海南岛分布有2属4种。从属和种的数量看,含1种和2~5种的属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3.9%和36.4%,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5.8%和40.6%;且包含种数多的属的比例较低。从生活型看,2个岛屿地生兰和附生兰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52.7%和34.3%,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7.1%和55.3%。从分布区类型看,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分别可划分为11和10个分布区类型,且均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最高,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也较高。从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数量比(R/T)看,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R/T值分别为3.6和3.3,种的R/T值分别为10.9和11.9,说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台湾岛还包含一定的温带成分。从共有属和共有种看,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属均约占各自兰科植物总属数的90.7%,其中,三地共有属有66属;台湾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低(46.2%),而海南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74.9%),说明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属的同源性较高,且海南岛兰科植物的大陆性特征更明显。与周边国家相比,2个岛屿与越南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3.9%和75.2%。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齐全,且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台湾岛的兰科植物还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质;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台湾岛兰科植物的特有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贵州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兰科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①兰科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多样,计有兰科植物38属72种(含种下分类群),分别占贵州兰科植物属总数和种总数的50.14%和29.27%。与邻近自然保护区所含的兰科植物属、种数相比,梵净山兰科植物的属、种总数与重庆金佛山和湖北神农架相当,而仅次于四川峨眉山;与贵州的茂兰、习水相比,其属数高于茂兰和习水,种数高于习水、略低于茂兰;②兰科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7个类型或变型,中国特有分布成分占明显优势,为30.55%;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成分,占15.28%;③兰科植物生活类型多样,既有地生、附生和腐生的类型,又有半地生、半附生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现有种子植物74科134属195种,隶属9个科分布区类型和13个属分布区类型。该群落区系的热带地理成分占优势,共计45科86属,分别占该群落种子植物科、属数的80.4%和68.8%(不含世界分布,下同),其中,成分最多的是泛热带分布(33科,32属),占该群落种子植物科、属数的58.9%和25.6%。温带分布成分共计11科37属,分别占种子植物科、属数的19.6%和29.6%。体现了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明显、温带成分较多、起源古老和特有成分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湖北野三河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收集、外业调查和内业统计分析,对野三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06种(含种下分类群),隶属于150科533属;野生种子植物150个科可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占非世界分布科的56.88%;533个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变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占非世界分布属的59.06%;与相邻5个自然保护区相比,野三河与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高。本研究旨在为野三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本底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中段,有野生种子植物926种,隶属于391属、85科,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6种,被子植物83科、387属、920种(其中双子叶植物72科、311属、756种;单子叶植物11科、76属、164种).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属共275属,占总属数的82.08%.种子植物种的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占绝对优势,达566种,占总种数的62.61%,中国特有分布次之,有306种,它们是构成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经与有关山地植物区系和植被组成比较后得出,云顶山自然保护区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密切的联系,与五台山次之,而与中条山具有明显的差异.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还有山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山西乌头、红景天和党参3种.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查阅文献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统计、排序,并对该区系种子植物的种类组成、水分生态类型、生活型及种的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856种,分别隶属于87科,345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11种;被子植物84科,340属,845种。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共559种,占区系总种数的65.30%;旱生植物213种,占区系总种数的24.88%。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区系总种数的88.67%。区系中种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既反映出保护区植物地域性强的特征,也反映出该区域生境类型多样、植物丰富度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130科399属602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0科370属563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寡种科(2~5个种)优势明显,占总科数的40.77%,共有165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284属,占总属数的71.18%。(2)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450种,占总种数的74.75%。(3)全草(全株)类、根与根茎类是唐家河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4)唐家河药用植物在植物区系上表现为以温带分布为主。研究表明: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苔藓植物29科63属192种(包括12变种1亚种)。其中苔类植物8科9属14种;藓类植物21科54属178种。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兼有较明显的东亚色彩;隶属于华北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7.
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连罗霄山脉,东、北、西三面与武夷山脉、大别山脉、武陵山脉隔水相望。笔者于2020年9至12月间,对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共采集标本562号,对保护区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统计,分析研究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特征,并与江西7个地区苔藓植物的相似性和热带性质/温带性质(R/T)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58科100属179种(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藓类植物34科64属113种,苔类植物23科34属64种,角苔类植物1科2属2种。(2)九岭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系成分以东亚分布最高;温带成分略高于热带成分,该区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3)九岭山苔藓植物与大部分地区科、属的相似性都较高;九岭山与阳际峰种的相似性最高,而与鄱阳湖湿地种的相似性最低。(4)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R/T值最高为1.32,鄱阳湖湿地R/T值最低为0.50;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的R/T值最接近,且都是温带性质略高于热带性质,具有明显过渡性。总体来看,江西从南到北热带成分逐步减少,温带成分不断增加,中部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