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4,(12):I0001-I0001
大脑中的一种自然产生化合物一一犬尿喹啉酸的水平浓度上升会减少大麻中产生精神影响的主要成分对大鼠和猴子产生的奖励属性。这是《自然-神经科学》上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发现,犬尿喹啉酸也能防止动物旧病复发重新吸食大麻。  相似文献   

2.
我国猕猴体内寄生虫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猿猴类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森林地区,行群居生活,因此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Wardle,1952;Ruch,1959)而且猴群亦有进入人类生活圈的机会,许多寄生虫病是人猴共有的。研究猿猴寄生虫对防治猴病,保障猴群健康有重要作用(Лапнн,1963;Kaufmann,1971),同时,应用猴子作为人类寄生虫的实验模型(Valerio,1971;Pryor,1970),亦极有意义。最早应用猿猴作为实验动物,就是应用猴子作实验性疟疾的研究。近年来,应用幼年猴进行疟疾的实验治疗和免疫学的研究,屡见报道。而且其它人体寄生虫应用猴子作试验的也并不少见。关于我国所产猕猴猴体寄生虫的调查(尹文直,1973)材料不多,尚未见有完整的报告。为了能充分利用猴子这一宝贵的实验动物,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我们将1960年到1979年中,从野外捕捉的十一批猕猴所进行的猴体寄生虫调查。  相似文献   

3.
1植物名称 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 Champ.ex Benth.),又名马骝藤、马骝橙藤、猴子果。  相似文献   

4.
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是大脑内两个重要的区域,研究表明它们都参与了许多高级认知过程,如学习记忆、奖励信息处理、行为决策等。单细胞电生理记录实验已显示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神经元能够编码奖励信息,但不清楚这两个区域的局域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是否也能编码奖励信息。为研究这个问题,当猴子在进行一个奖励预测实验时,用多通道电极同时记录了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LFP。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将记录的LFP转换为时、频域上的信号,比较不同奖励条件(大容量水奖励和小容量水奖励)下功率值的分布。结果显示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LFP的功率能够区分不同的奖励条件,并且小容量水奖励条件下的功率值大于大容量水奖励条件下的功率值;进一步研究显示LFP在β频段(14~30 Hz)能更好地编码奖励信息。以上结果表明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LFP能够有效地编码奖励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LFP在处理奖励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六次国家自然科学奖生命科学部分获奖情况介绍钱浩庆(北京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办公室100083)第六次(1993)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已揭晓,生命科学部分有10项获奖,占奖励总数52项的19.2%。其中一等奖1项,占100%;二等奖2项,占11%;三...  相似文献   

6.
谢蔚骊 《生理通讯》2005,24(1):12-12
汉城国立大学教授黄禹锡的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小组合作,成功克隆出了猴子胚胎,但把克隆胚胎移植到25只代理母猴子宫克隆猴子的实验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7.
一些个体在完成有具体目标的任务时能够比其他个体更成功地获得奖励.但有可能调控这种以奖励为目的的学习活动的神经变化却不是很清楚。Tye等人训练大鼠来自己管理一种蔗糖奖励,发现奖励学习依赖于杏仁核(大脑中一个对情绪学习很重要的区域)中增加的活动及突触力量。不同动物所达到的学习水平与突触力量增强的程度有很强关联。增强对奖励学习过程中大脑变化的了解.将有助于为自然奖励学习缺陷或失常的奖励学习症状如药物上瘾或饮食失调等制定治疗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8.
发现: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测定了供应不同果汁奖励的恒河猴的神经元放电率.通过改变果汁的数量和类型的独立实验测定恒河猴的主观偏好性.发现眼窝前额皮质(OFC)中特定的神经元只对一种果汁放电.而其它神经元对任意果汁均放电。  相似文献   

9.
由我国生物化学先驱和前辈郑集教授与张昌颖教授出资,特设“郑集优秀论文奖励基金”(1993年建立)和“张昌颖优秀论文奖励基金”(2006年建立),奖励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上发表优秀论文的年轻科技工作者。2014-2015年“郑集-张昌颖优秀论文奖励基金”优秀论文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信函提名“优秀论文候选”基础上,再经编辑委员会成员及部分审稿人信函投票选出,并在2016年全国生化大会上颁发优秀论文的获奖证书及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世界》2006,(5):13-13
国际戒烟竞赛(Quit & Win)是一个通过奖励来支持、鼓励人们戒烟的国际竞赛项目,是在世界范围内,由多国合作并参与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国际控烟运动.这项大赛从199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我国从1996年开始组织参加国际戒烟竞赛,  相似文献   

11.
《生物磁学》2011,(21):I0004-I0004
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猴子中的某些免疫和遗传学特征可增加某种猴类免疫缺陷病毒(或称SIV)疫苗的有效性。由于SIV与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或称HIV)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发现支持这样的观念。即某些人可能带有某些基因或免疫系统的特征,使得他们能够比其他人更好地抵御HIV。相关论文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  相似文献   

12.
岳东方 《生命科学》2008,20(6):849-849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Martin Chalfie)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Roger Y.Tsien),以奖励其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发现及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当动物重复某种行为以逃避危险或获取奖励而无法成功时,会产生放弃。放弃是一种常见且基本的行为,在小鼠等模式动物中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其部分神经机制仍未被阐明。幼年斑马鱼适合进行全脑光学成像,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已经有研究者通过持续电击等消极刺激诱发斑马鱼放弃行为,然而奖励刺激能否引起斑马鱼放弃尚无报道。本文对奖励刺激引起的斑马鱼放弃行为进行了探究。方法 通过给予斑马鱼虚拟的食物视觉刺激,检验斑马鱼对虚拟食物的捕食情况,比较斑马鱼捕食频率和单次捕食时长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虚拟的食物视觉刺激可以引起斑马鱼的捕食行为,接受25 min虚拟刺激后,8日龄以上斑马鱼的捕食频率和单次捕食时长均出现显著下降。结论 此研究丰富了斑马鱼放弃行为的研究范式,实验结果表明,缺失真实奖励的虚拟食物刺激可以诱导斑马鱼放弃捕食行为,这将进一步加深对动物放弃行为的理解,推动对其神经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本科学家日前成功地在山羊体内“种出”了猴子细胞,这向利用家畜作为“器官生产工厂”迈进了一步。 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5月13日报道,日本自治医科大学教授花园丰等人向母山羊腹内胎儿的数个部位注入可以分化成各种器官或组织细胞的猴子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淘气小贴士     
正猴子的数学课上。老师:同学们,今天教大家分数。这根香蕉,如果你们每人咬一小口,那么请问,每只猴子吃了几分之几?小猴子们每人咬了一口后,猴子丁丁:老师,每个人吃了十二分之一。老师翻翻香蕉皮:你们怎么没给我留一口啊,应该是十三分之一啊。老师无奈地舔了舔最后剩下的香蕉皮。(上海王宥泽)有一群猴子发现了一根香蕉,它们都想吃这根香蕉。于是,它们就展开了激烈地抢香蕉大赛。猴子甲:香蕉是我的!猴子乙:香蕉是我的才对!  相似文献   

16.
谜米神经元     
“卖草帽”的故事我们都曾听过:草帽贩子在途中打了个盹,等他醒来,发现身边的帽子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个都戴着一顶草帽。他情急之中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试着举手,猴子也跟着举手,他拍拍手,猴子也拍手……然后,他把头上戴着的最后一顶帽子丢在地上,果然,猴子们纷纷效仿,将帽子都丢下了树。  相似文献   

17.
快乐体检     
记得儿时看过一个动画片,讲得是一群猴子抢走了卖草帽老汉的草帽,后来,老汉发现猴子们总模仿自己的动作,于是,利用这一特点巧妙地拿回了自己的草帽。当时,我觉得那些聪明的猴子好可爱,后来看了"老马识途"的故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1,(22):I0002-I0003
美国研究人员新发现一种能从猴子传染给人的腺病毒。并且在跨物种传染后还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是首次发现能由动物传染给人的腺病毒。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它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不强,不必担心会引发大规模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9.
猿猴类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森林地区,行群居生活,因此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Wardle,1952;Ruch,1959]而且猴群亦有进入人类生活圈的机会,许多寄生虫病是人猴共有的。研究猿猴寄生虫对防治猴病,保障猴群健康有重要作用[naliHH,1963;Kaufmann,1971],同时,应用猴子作为人类寄生虫的实验模型[Valcrio,1971;Pryor,1970],亦极有意义。最早应用猿猴作为实验动物,就是应用猴子作实验性疟疾的研究。近年来,应用幼年猴进行疟疾的实验治疗和免疫学的研究,屡见报道。而且其它人体寄生虫应用猴子作试验的也並不少见。关于我国所产猕猴猴体寄生虫的调查[尹文直 1973]材料不多,尚未见有完整的报告。为了能充分利用猴子这一宝贵的实验动物,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我们将1960年到1979年中,从野外捕捉的十一批猕猴所进行的猴体寄生虫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脑中的磁性物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主要用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 magnetometer)对胎儿、老年人、猴子的大脑中的额叶、颞叶、海马等多个部位及整体混合后的脑样品进行了等温剩磁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无论成人还是胎儿,大脑的海马部位都表现出较明显的磁性,而其他部位则没有表现出超出仪器灵敏度的明显的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