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镜下比较研究了假瘤蕨属(水龙骨科)2系、5亚系36种植物鳞片的显微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鳞片具有3种形状:卵状盾形、卵状钻形和披针形;3种边缘:全缘、微缘毛及纤维状毛.鳞片特征在系间具有一定的区别:不裂系具有卵状钻形或卵状盾形、全缘或具微缘毛的鳞片;羽裂系具有卵状盾形和披针形的鳞片,边缘以具微缘毛及纤维状毛为主....  相似文献   

2.
豺针毛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豺Cuon alpinus Pallas头部、背部、前肢、后肢、腹部和尾部针毛的表面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豺的6种针毛均近似为梭形;6种针毛的3个典型部位之间在鳞片类型、鳞片排列方式、高度和密度差异及游离缘平滑度上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6种针毛的近根部鳞片为瓣状型;主体部分鳞片为杂波型;近梢部鳞片为冠状型.这将为豺的形态学研究及物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鳞茎紫堇组(Sect.Oreocapnos)是M.popov于1937年根据产于苏联的C.inconspicua Bge.和C.tenella Kar.et Kir.植株基部具鳞茎为主要特征而建立的。组的模式种:C.inconspicua Bge. 形态特征 纤细小草本,无毛,高5—18厘米。根茎缩短,具鳞茎,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外部鳞片膜质,内部鳞片肉质;须根簇生,不增粗的纤维状或为棒状,纺锤状肉质增  相似文献   

4.
叶柄具二色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鳞片;叶片中部以下不逐渐缩短;小羽片具耳状突起;小鳞片短型,稀疏。 该系约25种,主产亚、欧、美洲。中国约15种,除东北外,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假黑鳞耳蕨 新拟  相似文献   

5.
作者整理1958年在云南思茅采集的昆虫标本时发现三种库蚊系属新种,均只有雄性。现将其形态描述如下: 1.毛股库蚊 Culex(Lophoceratomyia)pilifemoralis,新种 雄性 黄褐色中型蚊种。翅长约3毫米。 头部 枕部被有黑褐色直立叉状鳞片及狭弯鳞片;眼侧缘被有淡色狭弯鳞片,并形成一宽灰色区。喙黑色,基部下面无鬃。触须与喙约等长,黑色;基部外侧有一行小毛,长节内侧面近基部1/2部分有一行透明短硬小毛,末两节上只有少数长毛。触角黑色;梗节内侧有一钝突起;第6节(梗节作第一节计)有一丛淡黄色长毛及5枚叶状鳞片,鳞片长度约  相似文献   

6.
在白垩纪中期(~100 Ma)缅甸琥珀中首次报道了蕨类植物鳞片化石。该鳞片化石为基部着生,鳞片细胞壁均存在不同程度加厚,为筛孔状鳞片类型。根据最新的现代蕨类植物系统发育树,结合鳞片的演化趋势及鳞片化石的形态解剖特点分析,认为该鳞片化石来自真水龙骨类。这一发现表明真水龙骨类在白垩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多样性分化。  相似文献   

7.
气生凤梨叶片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思维  郑桂灵  付英  王丹  李鹏 《植物研究》2010,30(2):140-145
我们以地生凤梨(Guzmnania‘Denise’)作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石蜡切片技术对3种气生凤梨(Til-landsia stricta‘Hard leaf’、T.stricta‘Cotton candy’与T.filifolia)的叶片表面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凤梨叶片表面均分布着葵花状的鳞片,鳞片由碟状细胞、环状细胞和翼状细胞3类细胞构成,最内部的碟状细胞通过柄状细胞与叶片内部的叶肉细胞相连。气生凤梨叶片表面鳞片白色、蜡质、密度很大,但气孔很少或不可见,暗示鳞片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可能具有减少光呼吸、排水及反射阳光等功能。另外,不同的气生凤梨之间叶片表面鳞片的形态、大小和密度也不同,反映了它们对其不同起源地及现生存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细云鳃金龟Polyphylla exilis,新种 体长18.8~21.4毫米,体阔8.7~10.2毫米。中型,较瘦弱,色淡栗至栗褐,相当光亮。唇基密被乳黄色针尖状鳞片,头面有相似鳞片形成的3条纵带,前胸背板有5条鳞片组成纵带,中间3条明显,外侧两条相当模糊。鞘翅参差布有乳白色云状斑纹。胸下密被柔长绒毛,臀板及腹部匀被细密乳白针尖状鳞片。 头大,唇基阔大,近长方形,前部微扩阔,边缘十分折翘,前缘微内弯(♂),♀前侧圆弧形,边缘折翘较低,鳞片较稀,头面平展,头顶后头光滑。触角棒状部:♂十分长大扁阔,向外弯曲,长约为唇基宽度之倍半;♀5节组成,短直而各节长度匀称,柄部第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形态和显微结构观察方法,并结合基于转录组测序和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研究梭梭叶苞状虫瘿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梭梭叶苞状虫瘿与梭梭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和梭梭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叶苞状虫瘿的生长发育阶段可以分为3个时期,生长期、形成期和衰亡期。(2)在生长期和形成期的叶苞状虫瘿与梭梭同化枝、鳞叶部位的解剖结构有明显的差别:生长期叶苞状虫瘿的表皮细胞外的角质层损伤,但表皮细胞完整、形态差异不大、排列紧密,没有栅栏细胞组织和花环结构,只有含水量较高的海绵组织,且细胞比同化枝和鳞片小而密,细胞数量是鳞片中的2倍左右,维管柱直径比同化枝和鳞片小;形成期叶苞状虫瘿的表皮细胞外的角质层受到严重损伤,表皮细胞不完整、形态差异大、排列疏松,海绵组织含水量严重减少,维管组织不明显。(3)梭梭叶苞状虫瘿中与植物细胞正常发育相关、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富集下调表达,与胁迫相关基因富集上调表达。研究认为,梭梭的叶苞状虫瘿只为促进木虱的生长发育,在提高梭梭光合作用方面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棱短肠蕨 新种 图版4:1—3 Allantodia quadrangulata W.M.Chu,sp.nov. 植株高达2米。根状茎直立,树干状,高达40厘米,直径达10厘米,顶端密被鳞片;鳞片暗褐色,线状披针形,边缘黑色,略有细牙齿。叶簇生;叶柄短于叶片,绿色,四棱形,直径达5毫米,基部略有鳞片。叶片卵状长圆形,长达1.5米,阔达1米,二回羽状(小羽片羽裂)。羽片达13对,互生,略斜向上,先端渐尖,基部平截;中部以下的阔披针形或长圆阔披针形,长达50厘米,阔达20厘米,柄长达5厘米,羽状。小羽片达14对,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达10厘米,阔达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平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