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志敏 《人类学学报》1995,14(2):184-188
日本的前期旧石器──高森遗址安志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高森遗址是目前在日本列岛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文化,其年代可早到50万年以前(石器文化谈话会,1991;东北历史资料馆,1993),不仅填补了地区上的空白,在探讨亚洲旧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2.
关莹  周振宇 《人类学学报》2022,41(1):169-179
从考古学诞生之初,对抽象数据的解读与分析就一直伴随。对于旧石器考古学而言,“人工制品”成为了传达史前物质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对人工制品中所提取的数据进行科学解读,成为了复原古代人类历史的关键步骤。数据科学在旧石器考古学中的应用具有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数理统计学、计算机应用,以及旧石器考古学的基础数据与核心科学问题以及理论知识,即采用某种或多种逻辑将旧石器考古学领域的数据进行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数理统计,并借助计算机语言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快速计算,从而帮助我们解释和重建史前人类社会。在目前的旧石器考古学领域,研究者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对标本所进行的基础的描述性信息统计,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并系统解读的诉求前所未有的强烈,这种诉求不断推动着学科的发展,深化了我们原本对史前社会的认识,甚至开拓出了新的研究领域,极大地推动了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本文就数据科学的概念、技术路线,以及在旧石器考古学中的应用历史与发展前景做详细介绍,希望通过系统性的梳理,使更多读者熟悉相关的研究手段与具体技术,使更多考古学者对数据科学的应用产生兴趣,从而应用于相关的项目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陆庆五 《人类学学报》1990,9(3):276-281
1947年本州群马县的一个年轻考古学业余爱好者相泽忠洋在岩宿零层的红色垆坶层中发现了旧石器。1949年7月间,他又在岩宿地区发现了旧石器。相泽的发现促使了明治大学杉原庄介率领专业考古队,在当年九、十月间,对岩宿地区进行了发掘。在9月11日傍晚,杉原从暗褐色的垆坶层中挖到了一件人工打制的椭圆形斧状器。这一发现证明了更新世期间日本列岛确实存在着古人类。目睹这一重大发现的还有杉原的学生芹泽长介和相泽忠洋。在此之前日本考古学界对日本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流行着一种朦胧的说法, 认为距今数千年前,乘着独木舟的新石器时代人群,不知从何处来到了日本列岛,从此他们繁衍成今天的日本民族。这种说法久久流传,无人怀疑。岩宿的发现鼓起人们向古老地层探求的信心,犹如 “开闸之洪水” ,在各地纷纷发现了为数甚多的旧石器文化遗迹。日本的旧石 器文化研究就这样蓬勃开展起来了,在短短四十年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相伴着激烈的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4.
辽东半岛旧石器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 但较大的进展则在70年代以后所取得。迄今为止, 包括以庙后山石器工业和营口金牛山人类化石为代表的旧石器早期、以海城小孤山下层石器工业为代表的旧石器中期和以海城小孤山中层石器工业、骨角制品和前阳人类化石为代表的旧石器晚期组成的辽东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从古生态环境和石器技术、类型学而言, 辽东半岛旧石器文化和华北同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梁山旧石器遗址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梁山旧石器产自汉水第三阶地砾石层,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共生,是一个含手斧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工业。它与秦岭北坡“汾渭地堑”的同期文化关系密切,在类型和技术上与华南的百色石器、朝鲜半岛的全谷里文化、东非的奥杜韦文化和发达的奥杜威文化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辽宁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牛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地理位置、地层及古生物已有报导,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是研究该地点下部地层出土的旧石器材料,并兼述上部地层出土的两件磨制的骨器。解放前,辽宁几无可靠的旧石器材料的发现。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辽宁考古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研究也得到相应的发展。1957年夏,辽宁省博物馆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在建平县南地乡找到过一件在形态上与河套人、山顶洞人较近似的人上臂骨化石,1972年发现了凌源八间房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地点;1973和1975年两次发掘喀左县鸽子洞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1974和1975年对金牛山洞穴遗址进行了发掘,使我们在辽宁首次获得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材料。目前,在辽宁省境内已有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代表地点。  相似文献   

7.
福建漳州旧石器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最近在福建漳州地区发现的15处旧石器地点的石制品。其中ZP00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有两个层位。根据地层对比,下文化层可能为旧石器中期;上文化层和其他各地点属旧石器晚期。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大小均有,其工业性质与原发现的漳州莲花池山的组合相近。  相似文献   

8.
李超荣 《化石》2002,(4):17-17
韩国全谷里是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1978年4月京畿道杨州郡东豆川美空军气象预报队值勤人员GregBowen去涟川郡全谷里的汉滩江游园地观光时 ,在附近的一个小丘陵上采集了4件类似旧石器的标本 ,并作了简单标签寄给汉城大学金元龙教授。金元龙和郑永和鉴定了石器标本 ,并指出了石器发现的重要性。后来 ,韩国考古学者在全谷里调查又发现了4个石器地点。1978年11月对全谷里遗址综合地表调查结果在学术界发表以后 ,学术界认识了全谷里旧石器遗址的重要性。从1979年春至2001年春的22年中 ,进行过11次考古调查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通过对江西高安盆地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在锦江第二、三级阶地发现旧石器遗址23处,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石制品96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原料均为脉石英,尺寸以小型为主,微型和中型次之。石核剥片以锤击法为主,辅以砸击法。石器修理均为锤击法,石片毛坯占比高,修理程度有限,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另有少量锯齿刃器和钻。不同遗址石器技术特征相近,都具有小型石片石器工业特点。从埋藏地层、石器技术面貌等来看,调查发现遗址的年代与盆地内已经发掘的上湖遗址年代相近,处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 2)。高安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发现,为探讨中国南北方人群迁徙、交流,以及古人类在面对MIS 2阶段,尤其末次盛冰期极端气候事件时的适应策略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洛阳北窑黄土旧石器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洛阳北窑黄土旧石器遗址1998年发掘出土的771件石制品。石制品出自黄土地层S2到L1底部, 相当于200ka BP to 70—80 ka BP, 属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以S2和S1中最为丰富, 而L1底部和L2中较少; 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断片, 石器数量很少, 仅尖状器和刮削器两类; 和中国北方小石片-刮削器传统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从早到晚,石制品的性质没有明显变化。本文认为北窑遗址属于一处古人类临时加工石器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三峡地区枣子坪旧石器遗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枣子坪旧石器遗址埋藏于三峡地区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2000和2002年经历了两次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m2,出土石制品101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中型为主,毛坯多为完整石片,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同时蕴含了向长宽等比小型化发展的趋势。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井水湾遗址同时,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12.
小口子史前地点发现的石制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1999,18(2):81-101
本文记述了小口子史前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可分为两组:非细石器工业制品和细石器工业制品,前者中的大多数石器,加工精致,形制规整,清楚可见用指垫法(莫斯特技术)修理,其中有些可与水洞沟文化层出土者对比,至少是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交流的证迹。细石器工业制品中的石叶脊背具多种形式和端刃刮削器中锐刃较多,未见于以往记述的发现于中国境内细石器工业制品的文献中。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库区果茶场Ⅱ旧石器遗址位于汉水上游左岸第三级阶地, 海拔150-155m, 2009年4-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500m2, 出土石制品132件。石制品类型有石锤、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 其中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手镐、手斧。剥片和加工石器的原料主要为磨圆度较高的河卵石, 锤击法为主要的剥片技术, 石核和石片的尺寸以中小型居多; 石器中, 砍砸器、手镐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直接加工, 刮削器多采用小型石片毛坯进行加工, 而手斧则以大石片为毛坯进行两面加工。遗址上部地层为强烈氧化的红色黏土层, 含钙质结核和锰质薄膜; 下部发育网纹红土。地层沉积物性质和地貌分析表明遗址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4.
井水湾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水湾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的第Ⅱ级基座阶地内,在1998—2002年间经历了5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2121m2,出土石制品910件,动物化石58件。古人类因地制宜地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石锤和断块等;剥片技术为锤击法;石器以大型和中型为主,石器毛坯多为完整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且以正向为主。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环境分析显示古人类生活在温暖湿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环境条件下。光释光年代测定表明,井水湾遗址使用者生活在距今约8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15.
高家镇旧石器遗址1998年出土的石制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家镇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右岸第Ⅲ级基座阶地内。1995年和1998年经过两次发掘,揭露面积456m2,出土石制品2500余件,其中1998年在B区发掘出土石制品719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古人类选取河卵石为原料运用锤击法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毛坯多为石核和完整石片,砍砸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石器加工较简单,多数单向加工。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鲜明特点。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可能与冉家路口遗址同时,处于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 对吉林延边和龙石人沟旧石器遗址周边进行考古调查时, 在石人沟林场东北的红旗河第2级阶地发现了该地点, 并进行了试掘, 面积为69m2。共获116件石制品, 其中出土86件, 采集30件。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工具、断块及废片。根据地层堆积、石制品特征组合及与周边旧石器遗址对比分析, 推测该遗址的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7.
许昌灵井遗址2005年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占扬 《人类学学报》2007,26(2):138-154
本文是灵井遗址2005年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成果。文化遗物埋藏于上、下两套湖相沉积层内。在90m2范围内,共出土石制品2 452件,动物化石(包括人工骨器)约3 000件。石制品采用大石英岩和小脉石英砾石为原料,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打片和加工采用锤击法,少量采用砸击法。石器毛坯多为断片和断块,多数器型不规则,但也有一些精致加工的小石器。脉石英石器以刮削器为主,还有尖状器、雕刻器、钻器等。石英岩石器以砍砸器为主,兼有手镐和石球。两种石料石器类型形成互补。由于脉石英质石料占主导,石器总体以小型为主。灵井石器工业具有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特点,部分砾石制作的砍砸器等反映了南方主工业的因素。从地层、遗物和古环境判断,2005年出土的石制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上下地层关系分析,本地区不存在中石器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手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不缺少手斧,东亚、南亚其他地区也不缺少手斧;手斧在这里某些旧石器初期工业中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这类工业的工具组合和欧非手斧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上述发现逐步填平东西方文化上的“鸿沟”,表明两大地区的文化交流早在旧石器初期可能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丹江口库区彭家河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裴树文  关莹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08,27(2):95-110
丹江口库区彭家河旧石器遗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台乡彭家河村三组,埋藏于汉水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的红色黏土层中。2006年11月—2007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600m2,出土石制品184件,砾石80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和断块等。石制品总体以大型居多,但也存在少量小型石片和碎屑。古人类选择阶地底部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石器以大型为主,手镐和砍砸器是主要类型;古人类多在砾石或石核一端采用锤击法打制石器。石器面貌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主工业的鲜明特点。发掘显示彭家河遗址为原地埋藏,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遗址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20.
泥河湾盆地霍家地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家地旧石器地点发现于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层”中,经试掘出土了60件石制品,包括4件石核、12件石片、24件石器和20件有人工痕迹的石块,石器中包括刮削器20件,尖状器2件,石锥、雕刻器各1件。含石制品地层位于东谷坨文化层之上,推测其年龄约为距今100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