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4—10月,在甘肃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采用巴氏诱罐法采集土壤蜘蛛2164头,隶属于19科43种。研究表明辽东栎林(Quercusliaotungensis)、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和杨树林(Populusdavidiana)3种森林植被类型中土壤蜘蛛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生境蜘蛛群落的组成成分和多样性指数各异;从各生境中捕获的蜘蛛个体数量分析,皿蛛科、平腹蛛科和科狼蛛科的数量最多,优势类群的组成相似;各生境类型中蜘蛛功能集团的组成及多样性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影响蜘蛛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生境的植被类型和生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北京野鸭湖湿地地表甲虫群落组成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4–10月在北京野鸭湖湿地两种保存较好的湿地植被类型和3种主要的退化植被类型中设立了32个样地, 采用陷阱法调查地表甲虫群落的组成, 并在科级水平上探讨了湿地退化及植被类型变化对地表甲虫群落组成的影响。整个采样周期共采集甲虫标本42科, 其中步甲科和隐翅虫科为优势科, 蚁形甲科、肖叶甲科和薪甲科为亚优势科。在所研究的5种植被类型中, 湿地景观保存较好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带与球穗莎草(Cyperus glomeratus)带的甲虫群落活动密度、科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无显著差异, 而上述两种植被类型的甲虫活动密度以及球穗莎草带的甲虫科丰富度均显著高于3种退化的植被类型。对地表甲虫群落组成与9个环境因子进行的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 32个样地在CCA排序图中的分布与植被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土壤含水量、植物盖度、植物生物量和枯落物盖度是影响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 甲虫群落的活动密度与土壤含水量、植物生物量和植物盖度均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科丰富度与植物生物量显著正相关, 多样性指数(H’)与植物盖度极显著负相关; 其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能够解释甲虫群落活动密度总方差的57%。此外, 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了反映土壤含水量、植物生物量和植物盖度综合作用的环境变量WBC (Water-Biomass-Coverage)。依据地表甲虫活动密度与WBC的关系, 可将5种植被类型分为彼此差异极显著的3组。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良好的湿地景观对于保护湿地甲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蜘蛛在茶园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生境条件和管理方式的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变化,于2011年3月份—2011年10月份,运用振落承接和过筛法对3种不同类型茶园的蜘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组成: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在科、属、种的组成及个体数量上,均表现为有机茶园高,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低,且在物种数和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管巢蛛科和狼蛛科是3种类型茶园的优势类群,球蛛科、跳蛛科、狼蛛科、皿蛛科的物种优势度大于10%。(2)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重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普通茶园最低,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3)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组成与普通茶园差异较大,无公害茶园与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差异较小;3种类型茶园的茶丛蜘蛛群落个体数、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地表,且表现为机茶园多,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最少。蜘蛛的功能群采集发现,在3种茶园中结网蜘蛛少,而主要是游猎蜘蛛。(4)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因其周边生境结构复杂(竹林、小灌木及杂草),植被丰富,形成植被缓冲带,改善了茶园小气候环境,增加了茶园土表覆盖度,可明显提高茶丛和地表游猎蜘蛛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条件好、干扰少的有机茶园中的蜘蛛物种数量、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受损生态系统和人为干扰强的普通茶园。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三种植物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地上部不同植物对地下部生物的影响, 作者于2004年7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对自然分布的3种优势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根际土壤线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线虫6,098条, 隶属于19科43属, 平均每100 g干土中含有线虫169条, 其中丽突属(Acrobeles)、真滑刃属(Aphelenchus)、盘旋属(Rotylenchus)、矛线属(Dorylaimus)分别为食细菌类线虫、食真菌类线虫、植食性线虫和捕食—杂食类线虫的优势属。研究表明在沙地生态系统中, 3种植物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线虫总数虽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不显著; 功能多样性指数中结构指数(SI)存在显著差异, 而通道指数(CI)、富集指数(EI)不存在显著差异; 3种植物对根际土壤线虫群落中各营养类群线虫的比例有显著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 在干旱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的不同对土壤食物网中线虫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条山中段木本植物群落植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样方法取样,依据重要值指标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将山西中条山中段植被群系分成16个群丛。应用丰富度指数(R1R2)、Simpson指数(λ),Shannon-Wei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1E5)研究了16个群丛的植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群系植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受立地生境和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森林群落的植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灌丛群落;群落植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差异不仅决定于物种丰富度指数,更与各物种间的均匀度指数密切相关;进而影响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对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蒙古栎群落交错带(ecotone)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群落学的样地法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群落和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蒙古栎群落和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群落、蒙古栎群落和杂灌丛群落及其交错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三个地点的几种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计算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Gl)、Simpson 物种多样性指数(D)、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研究发现在通化和大青沟两个地区群落交错带的物种丰富度及Shan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在桦甸群落交错带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要比核桃楸群落低,比蒙古栎群落高,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烈的边缘效应。本文也分析了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山东五莲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远  姚亮  邱振鲁  颜景浩 《植物研究》2008,28(3):359-363
五莲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鲁东南沿海地区,为全面了解其群落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作者进行了野外调查,共获得11个标准样方,面积6 600 m2。样方内记录到高等植物52科141种。该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针阔叶天然次生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主要森林植被为赤松—板栗群落(Pinus densiflora-Castanea mollissima community)、麻栎—赤松群落(Quercus acutissima-Pinus densiflora community)、赤松—杜鹃群落(P. densiflora-Rhododendron simsii community)、麻栎—杜鹃群落(Q. acutissima-Rhododendron simsii community)。样方数据显示该区域木本植物种类不是很丰富,但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生境异质性,其多样性指数乔木层<木本层<灌木层。作者认为影响该保护区核心区多样性的最显著特征应该为海拔和坡度,而人为干扰会严重影响外围保护区植被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整体上看,本区域正处于群落演替早期,种间竞争尚不充分,物种多样性偏低。  相似文献   

8.
刘继亮  赵文智  李锋瑞  巴义彬 《生态学报》2020,40(21):7987-7996
干旱区人工植被恢复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强烈影响了地表和土栖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然而,我们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关键类群-蜘蛛和甲虫对固沙植被恢复的响应及与环境变化关系的认识还很有限。以天然固沙灌木林和2种人工固沙灌木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干旱区天然和人工固沙植被区地表蜘蛛和甲虫分布特征及影响要素。结果表明,天然灌木林与人工梭梭、柽柳林地表蜘蛛和甲虫群落组成明显不同,人工梭梭、柽柳林地表蜘蛛活动密度和甲虫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天然灌木林,而地表甲虫密度和蜘蛛多样性变化与之相反。两种人工固沙灌木林之间蜘蛛和甲虫群落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人工柽柳林地表蜘蛛活动密度、多样性和甲虫物种丰富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梭梭林。进一步分析发现,蜘蛛群落中狼蛛科、平腹蛛科、皿蛛亚科和球蛛科与甲虫群落中拟步甲科、步甲科和象甲科等一些甲虫种属对3种生境的选择模式不同决定了蜘蛛和甲虫群落聚集结构。植被、土壤环境因子与蜘蛛和甲虫pRDA和pCCA结果表明,草本生物量、凋落物量、土壤含砂量、电导率和灌木盖度是影响蜘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解释了82.1%的蜘蛛群落变异;灌木盖度、草本生物量、土壤pH和砂含量是影响甲虫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解释了60.6%的甲虫群落变异。总之,人工固沙灌木恢复影响了植被和土壤环境,它们相互作用改变了荒漠-绿洲过渡区蜘蛛和甲虫等地表节肢动物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2008年5~10月,采用随机捕捉法、扫网法和扣管法相结合,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的灌丛、竹林、稻田等生境的蜘蛛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蜘蛛标本1937头,隶属于24科81属159种,其中以跳蛛科(38种)、园蛛科(29种)和球蛛科(23种)最多,占总量的56.6%。稻田内结网型蜘蛛数量明显少于竹林和灌丛,而游猎型蜘蛛数量则相对较多,群落稳定性较差;灌丛空间异质性大,蜘蛛数量大、种类丰富,群落稳定性强;竹林生境单一,但受人为干扰较小,地面相对干燥,结网型蜘蛛介于灌丛和稻田之间,游猎型蜘蛛则很少,但均匀度较高。3种生境蜘蛛群落结构为中等不相似,表明植被类型与蜘蛛群落结构密切相关。另外发现5~10月灌丛蜘蛛群落里肖蛸科的西里银鳞蛛Leucauge celebesiana处于优势种地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天河机场地区蜘蛛群落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武  王国秀 《蛛形学报》2000,9(2):107-111
1999年7月-10月对天河机场地区4种生境的蜘蛛资源进行了调查,蜘蛛群落有12科34属52种。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的优势种为三突花蛛、锥腹肖蛸、茶色新园蛛、斜纹猫蛛、食虫沟瘤蛛、纵条蝇狮;不同生境、不同季节,群落结构组成不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不同;4种生境中的蜘蛛群落相似性很小。这主要与植被类型、密度等直接有关,另外也受农事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丘陵地区果园及其边界蜘蛛群落结构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4月~10月用陷阱法对莱阳丘陵苹果园、桃园和二者边界进行了定点调查,初步鉴定该区游猎性蜘蛛群落有8科19种,其中优势种依次为狼蛛科Lycosidae、逍遥蛛科Philodromidae、蟹蛛科Thomisidae和平腹蛛科Gnaphosidae。对3个生境的蜘蛛群落研究表明,(1)各生境各季节蜘蛛群落组成不同;蜘蛛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均有差异。(2)早春季节蜘蛛主要栖息在边界;随边界植株的长高,蜘蛛迁向两侧的苹果园和桃园中,其生态位开始分离。(3)农事操作后,边界可作为蜘蛛的保护场所聚集部分蜘蛛。通过对蜘蛛群落多样性的分析,提出了应将每年的5月和8月作为蜘蛛的重点保护时期,尤应加强边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湖北沙湖冬季鸟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6年12月—2007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湖北沙湖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按照生境特征分为芦苇、草甸、农田、水域4个鸟类群落。共记录到鸟类76种,隶属12目28科,占湖北省鸟类种数456种的16.67%。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各1种和10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2种,稀有物种1种。鸟类群落总体α多样性指数(H′)为2.37,均匀性指数(J)为0.55,优势度(C)为0.17,4个鸟类群落的H′、JC值分别为:1.67~2.44、0.50~0.86、0.11~0.26。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农田-草甸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Si)最高,为0.74,农田-水域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40;Bray-Curtis指数(CN)最高值是芦苇-草甸的鸟类群落,为0.00640,最低值是水域-农田,为0.00022。生境间异质性和人为活动是影响沙湖冬季鸟类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9月分3次对四川长宁竹海自然保护区蜘蛛群落进行了随机采样调查,共采集到蜘蛛标本1509头,隶属于25科92属168种,其中以跳蛛科(23属36种)、园蛛科(14属37种)、肖蛸科(5属16种)和球蛛科(16属27种)的种类最多,占到了种数的69%.而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调查表明,海拔落差较大、植被类型多样、生境相对复杂的地点(高简村),其蜘蛛多样性明显多于其他地点;另外,对高简村进行的3次采集结果显示,5月底该地蜘蛛群落组成最为丰富,群落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覆膜处理对稻田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膜水稻作为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式, 在我国丘陵和山区水稻生产中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地膜稻田中杂草作为重要的有害生物, 有关其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报道不多。为了明确地膜稻田杂草的种类、发生密度、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 我们设计了地膜和常规种植两类不同种植模式稻田, 在田间杂草营养生长盛期, 抽样调查了两类稻田中杂草密度、发生程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 地膜稻田和常规稻田杂草种类分别有8科12属12种和10科14属14种。其中常规稻田的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a) 和四叶萍(Marsilea quadrifolia) 等在地膜稻田不发生或仅偶有发生, 覆膜稻田中杂草总密度显著降低。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和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在两种种植模式田均为优势种, 其相对密度分别为10.29–49.26%和11.91–45.59%, 且地膜稻田的密度均显著低于常规稻田; 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仅为地膜稻田的优势种, 其相对密度分别为18.01–30.46%和17.22–23.97%。除个别调查时间外, 两种种植模式稻田杂草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 而在整个调查期间, 地膜稻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由此可见, 地膜水稻种植模式不仅对稻田常见杂草和优势种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而且也使整个杂草群落处于一个稳定水平, 避免了一些杂草的暴发, 这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草害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工绿洲是干旱区主要的自然景观之一,为了维护绿洲稳定而营建的防护林强烈改变地表生态水文过程,进而影响着地上和地下生物多样性。然而,以往的研究对地上植被关注较多,而对土壤动物研究较少。以张掖绿洲外围人工固沙植被群落和天然固沙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对荒漠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及不同动物类群对植被变化的响应模式。研究表明,天然固沙植被群落转变为人工固沙植被群落显著降低了地表节肢动物数量,但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这在5月份表现尤为明显。植被类型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不同,8月人工柽柳林群落地表节肢动物活动密度、类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人工梭梭林群落。人工固沙植被恢复显著降低了适应荒漠环境的拟步甲科甲虫,而蚁科和部分蜘蛛的数量显著增加,它们对人工固沙植被恢复的响应模式不同决定了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此外,研究还发现一些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对不同生境具有强烈的指示作用,如拟步甲科等可指示荒漠生境,潮虫科等可指示梭梭林生境,而蠼螋科和狼蛛科等可指示柽柳林生境。综上所述,人工栽植固沙灌木形成的固沙植被群落导致了一些适应荒漠环境的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的数量降低,但也为更多的地表节肢动物类群提供了适应栖居环境和充足的食物资源等,从而提高了地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水域的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2007年共捕获鱼类浮游生物6,463个, 隶属12目28科45种, 以鳀科丰度最高, 占总丰度的76.5%。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包括4种生态类型: 淡水型(2种), 半咸水型(14种), 沿岸型(10种)和近海型(16种)。 其中, 近海型物种个体数量最多, 占2007年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总丰度的74.55%。鳀(Engraulis japonicus)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 对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丰度贡献最大。鱼类浮游生物在物种组成上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白氏银汉鱼(Allanetta bleekeri)在春季占绝对优势, 鳀是夏季优势度最高的种类, 秋季除鳀外, 前颌间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成为优势种; 鱼类浮游生物丰度高度集中在优势种上, 各季节优势种对总丰度贡献超过89%。群落物种数量、丰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 在夏季最高, 春季和秋季次之, 冬季最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体现了鱼类繁殖迁移策略和鱼类对环境变异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南坡夏秋季鸟类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 生物区系成分复杂。为了研究太白山鸟类区系在过去20年间的变化, 我们于2007年5–7月(夏季)和9–10月(秋季), 根据海拔和典型植被在太白山南坡选定5种生境类型(退耕林、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 并在各种生境中选择样区采用样线法对鸟类组成进行调查。两个季节共观察到鸟类122种, 其中留鸟85种, 夏候鸟31种, 冬候鸟1种, 旅鸟5种。不同的生境类型中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 而且在夏秋两季也有变化。中低海拔退耕林带鸟类物种数最多, 夏季有60种, 优势种为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黄腹山雀(P. venustulus)和冠纹柳莺(Phylloscopus reguloides); 秋季有59种, 优势种为大山雀(Parus major)。中海拔阔叶林带夏季有鸟类40种, 优势种为绿背山雀、黄腹山雀和异色树莺(Cettia flavolivaceus); 秋季37种, 优势种是黄腹山雀、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和银脸长尾山雀(Aegithalos fuliginosus)。 中高海拔针阔混交林带夏季有46种, 优势种是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极北柳莺(P. borealis)和黑冠山雀; 秋季有37种, 优势种是黑冠山雀、褐冠山雀(Parus dichrous)和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高海拔针叶林带夏季有36种, 优势种是黄腰柳莺和黑冠山雀; 秋季有27种, 优势种是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黑冠山雀。高山灌丛草甸带物种最少, 夏秋季都只有7种。各生境中鸟类物种组成的季节周转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 物种丰富度也呈现同样的趋势。太白山南北坡鸟类物种组成有较高的相似性。与20年前相比, 尽管在每种生境类型中优势种和常见种的组成仍相似, 但太白山南北坡的鸟类物种组成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DG指数在定量多样性时的缺陷及其内涵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通常使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来进行度量, 但是在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中, 由于使用了粗水平的分类方法, 因此即使生境变化很大, 这些多样性指数在评估群落多样性变化时仍然是不适当的。为了克服这种限制, 廖崇惠(1990, 2009)提出用DG指数来代替这些标准的多样性指数, 并在土壤动物生态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笔者分析发现DG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 = –0.534, P = 0.000), 即, 高的均匀度反而有低的多样性。另外, DG指数与类群数(r = 0.648, P = 0.000)和类群密度(r = 0.487, P = 0.000)呈明显的正相关, 类群数的下降可以通过部分类群密度的上升而获得补偿, 群落的类群丢失后却可以获得一个不变的甚至更高的多样性值。因此, 笔者不支持DG指数用于测度生物多样性, 提议使用各类群实际群势与潜在群势比值的平均值来估计群落潜在多度的实现程度。如果继续使用DG指数作为实际生境条件的一个指标, 那么与以往不同, DG指数测度的是该生境群落多度增长的一种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任海庆  陈建  袁兴中  刘杰 《生态学报》2016,36(6):1774-1781
为探索天然林和橡胶林蜘蛛多样性现状,于2010年8月在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天然林和橡胶林,采用扫网法、陷阱法和单位面积法收集蜘蛛标本,分析两种林型之间蜘蛛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群差异,并以蜘蛛科和数量分布为属性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探讨林型中样方之间蜘蛛群落的相似性。共采集蜘蛛标本3609头,用于统计分析的成蛛969头,归属于23科,162种。天然林20科,100种,优势类群为跳蛛科、球蛛科和园蛛科;橡胶林17科,87种,优势类群为肖蛸蛛科、狼蛛科和猫蛛科。从蜘蛛的数量分布看,橡胶林蜘蛛个体密度显著高于天然林;而天然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橡胶林。橡胶林中结圆网型和游猎型蜘蛛显著高于天然林,结皿网型显著低于天然林,伏击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CA分析结果表明,24个样方趋于分成天然林和橡胶林2组,并且天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极高,而橡胶林样方之间相似性相对较低。以上结果表明:(1)橡胶林替代天然林后蜘蛛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多样性降低;(2)增加生境结构的复杂性和减少人为干扰对保护和恢复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地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的影响因子,该研究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结合样方、陷阱、样线取样三种方法对黔西北油杉河新西兰牧场的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影响蜘蛛分布的生境因子开展调查。结果表明:(1)捕获蜘蛛1642头,隶属于15科53属69种,不同功能群排序为:结圆网型蜘蛛>伏击型蜘蛛>游猎型蜘蛛>结皿网型;优势科4科,分别为园蛛科(25.15%)、球蛛科(20.52%)、逍遥蛛科(15.1%)、和蟹蛛科(13.28%);优势种2种分别为远亲园蛛(17.17%)和虚逍遥蛛(14.49%)。(2)12月时蜘蛛个体数量、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1月时蜘蛛优势度指数、11月时蜘蛛的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而蜘蛛丰富度指数先减后增,12月时最低,且11月、12月的蜘蛛丰富度指数均显著低于9月、10月、1月(P<0.05)。(3)对9个生境因子与蜘蛛多度进行线性拟合发现,海拔、空气湿度、植被物种数3个环境因子对蜘蛛多度有显著正效应(P<0.05)。(4)对9个生境因子与蜘蛛物种多样性进行C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