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芘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芘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沈抚灌区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芘降解菌ZQ5.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ZQ5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研究该菌株降解芘的特性及培养条件对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Q5在30 ℃振荡培养10 d后,对100 mg·L-1的芘降解率为91.2%,加入水杨酸(100 mg·L-1)作为共代谢底物可以提高菌株ZQ5对芘的降解率.当培养基pH为7~8、盐浓度不高于2%时,有利于菌株ZQ5降解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高效芘降解菌N12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芘为目标降解物,利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方法,从沈抚灌区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芘降解菌N12,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分析,该菌被鉴定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sp.).菌株N12能以菲、苊、芴和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不能以蒽、萘和苯并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在菲和芘共同存在的情况下菌株N12可降解苯并芘,9 d内对苯并芘降解率可达79.0%.摇瓶降解试验表明,菌株N12可在7 d内将100 mg·L-1的芘降解94.4%,14 d内将其完全降解;可将600 mg·L-1的芘在7 d内降解56.1%,14 d内降解95.5%.添加葡萄糖可促进N12对芘的降解.菌株N12是一株优良的多环芳烃降解菌,可作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从辽河流域浑河沈阳段采集底泥样品,利用吸附性载体,以芘为唯一碳源,筛选到一株芘高效降解菌F8,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测序结果鉴定该菌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对菌株F8降解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8在32℃振荡培养条件下,7d后对50 mg·L~(-1)的芘降解率为62.75%,芘的降解与细菌浓度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其培养条件优化,确定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6℃和6.5。对菌株F8在重金属离子胁迫下的生长研究发现,Cd~(2+)对菌株F8有毒性;Zn~(2+)对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u~(2+)对菌株生长影响很小。研究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作用,结果显示水稻促进了菌株F8对芘的降解,使降解率增加了11.85%。 相似文献
4.
三株降解芘的戈登氏菌鉴定及其降解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沈抚灌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芘降解菌D44、D82S和D82Q,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均为戈登氏菌属(Gordonia sp.).3株菌的最适生长pH值均为7,当pH值低于5或高于9时,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降解试验表明,3株菌能以芘、苯并芘、蒽、萘、菲和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经过7 d的培养,3株菌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芘的降解率均在65%以上,对初始浓度为50 mg.L-1的苯并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9.6%、91.3%和62.8%.通过PCR检测发现D82Q和D82S含有烷烃单加氧酶基因alkB. 相似文献
5.
一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受污染河水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dodecylbenzenesulfonate,SDBS)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WZR-A。经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WZR-A初步鉴定为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anthropi)。研究表明该菌株利用SDBS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SDBS浓度低于400mg/L时菌株对SDBS的降解率可在80%以上。菌株细胞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菌株在SDBS诱导前后的细胞蛋白组成有明显差异。酶的定域试验表明,该菌株的相关降解酶为胞内酶。相关降解酶活性及降解底物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株可能通过邻位途径裂解芳环并具有对多种芳香族化合物降解的能力。此外,利用质粒检测和消除试验发现菌株WZR-A中含有大质粒且该菌株的相关降解基因初步定位于该质粒。 相似文献
6.
一株芘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芘为唯一碳源,采用平板升华法,从徐州市卧牛山焦化厂周围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芘降解菌SE1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该菌株属于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sp.)菌株,与快速生长型非致病性南非分枝杆菌(M.austroa fricanum ATCC33464)的同源性达到98%.SE12降解芘的最适pH和温度为pH9和30℃.当土壤芘初始含量为100和200mg.kg-1,SE12接种量为107CFU.g-1时,30℃培养28d后土壤芘降解率分别达到97%和99%.利用双加氧酶基因的同源序列引物nidAF/nidAR和nidBF/nidBR进行扩增,得出了该菌株编码双加氧酶大亚基和小亚基的基因片段,它们与已知降解芘的分枝杆菌的双加氧酶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从绵羊瘤胃中分离粪臭素降解菌,并评估其粪臭素降解能力和生长性能,以期开发适用于反刍动物降臭的直接饲喂微生物。【方法】以绵羊瘤胃液为分离来源,使用含有粪臭素的MSM培养基进行富集和分离,通过细菌菌落形态观察进行初步分类;应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绘制菌株生长曲线,通过HPLC技术测定粪臭素降解曲线。【结果】从绵羊瘤胃液中分离出25株粪臭素降解菌,经菌落形态鉴定选出11株代表菌株进行后续研究。物种鉴定结果显示,MSML2和MSML6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SML4、MSML5、MSML7和MSML10属于阿氏普里斯特氏菌(Priestia aryabhattai),MSML3和MSML11属于污染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MSML1、MSML8和MSML9属于成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engduensis)。其中,MSML5生长速度最快,在约12 h后进入稳定期,稳定期菌体浓度最高;MSML3和MSML8在前16 h生长缓慢,32 h后进入稳定期。在粪...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生物对抗生素类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寻找能高效降解抗生素的微生物是该类研究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莫能菌素为唯一碳源,从莫能菌素污染的鸡粪中分离出一株能高效降解莫能菌素的菌株DM-1。根据菌落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该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利用柱后衍生化法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DM-1对莫能菌素的降解效率;并对DM-1的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到的莫能菌素降解菌DM-1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的细菌,命名为鲍曼不动杆菌DM-1(Acinetobacter baumannii DM-1);该菌株在10 mg/L莫能菌素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避光培养28 d后,莫能菌素的降解率为87.51%,对照组仅为8.57%;菌株DM-1对莫能菌素降解的最优条件为:p H 7.0、温度30℃,最适初始添加莫能菌素浓度为50 mg/L;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DM-1在莫能菌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微生物对聚氨酯 (Polyurethane,PUR) 类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寻找能高效降解聚氨酯的微生物是该类研究的重要前提。文中从塑料垃圾填埋场中分离培养了1株PUR高效降解菌株P10。基于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的细菌。通过PUR的模式底物水性聚氨酯 (Impranil DLN) 比浊法,确定了该菌株能在6 d内降解71.4%的Impranil DLN。此外,菌株P10能够利用商业聚氨酯海绵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通过降解条件的优化,在5% (V/V) LB作为额外碳源的辅助下实现了6 d内对50 mg PUR泡沫的降解。以上结果表明Brevibacillus sp. P10在聚氨酯废弃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进的亨盖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越冬猪粪发酵沼气池中分离到1株产甲烷菌菌株SH01。该菌呈弯曲杆状,革兰氏阴性,有运动性,形成淡黄色菌落,能利用二氧化碳和甲酸钠作为碳源,但不能利用甲醇、乙酸钠和三甲胺。该菌最适生长pH为6.8~7.2,最适生长温度为35~40℃,最适Na 浓度低于0.1mol/L。通过生理、形态结构特征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菌株SH01是甲烷螺菌属中的一个成员,为亨氏甲烷螺菌(Methanospirllum hungatei)。 相似文献
12.
从实验室保藏的光合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亚硒酸钠还原效率较高的菌株S3,其亚硒酸钠还原产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EDX(Electron-Dispersive X-ray)分析确定为红色单质硒。菌株S3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光合色素扫描结果与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的特征基本一致;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402051)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固氮红细菌同属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9%。根据上述结果将菌株S3鉴定为固氮红细菌。初步研究了该菌株还原亚硒酸钠的特性,首次报道固氮红细菌具有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能力,为今后利用微生物方法治理环境中硒污染、利用微生物方法获得活性红色单质硒以及对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机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在实验过程中分离到的一株生长快速,并且可以将L-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的菌株。方法:将快生小菌传代,并进行产酸、抗菌谱、山梨糖脱氢酶活性等分析,通过PCR方法扩增并分析16S rDNA。结果:在传代过程中还分离得到了不产酸菌株;从快生小菌中扩增得到了普通酮古龙酸菌16S rDNA;从产酸菌中能够扩增得到包含酮古龙酸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16S rDNA序列;在不产酸菌中只检测到乙酸钙不动杆菌的16S rDNA序列。结论:产酸的快生小菌可能是普通酮古龙酸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形成的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基因组表现为很不稳定,普通酮古龙酸菌基因组容易丢失,且丢失后也失去了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日粮中添加鱼油后肉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肉牛日粮中添加2%鱼油后瘤胃细菌区系的变化。方法:分别于添加鱼油前后取瘤胃液提取总DNA,根据细菌通用引物27F/1492R扩增16S rDNA基因序列,分别构建2个16S rDNA基因文库;从每个文库中各随机挑取384个克隆,对阳性克隆用HhaⅠ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聚类,取各RFLP类群中的代表克隆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细菌区系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添加鱼油前、后,文库的RFLP图谱分别可以分成74和41个RFLP类群;添加鱼油前后的优势菌群均为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CFB)和低(G+C)含量的革兰阳性菌(LGCGPB),但添加鱼油后文库中LGCGPB比例降低,而且未检测到纤维菌门细菌;有50%~60%的测定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相似性高于97%,90%以上为未培养的细菌;添加鱼油后瘤胃细菌的多样性减少。结论:日粮添加鱼油后CFB比例增高但多样性下降,LGCGPB、纤维杆菌比例下降,这一结果为调控瘤胃发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长白山温泉无氧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长白山温泉中嗜热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了解其生理生化特性.[方法]采用橄榄油富集培养基,稀释平板涂布法对长白山温泉样品进行分离得到一株嗜热菌CBS-5;在电子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和芽孢;应用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G C)mol%含量等方法对菌株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菌株CBS-5为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产端生芽孢,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pH7.7左右,能以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具有酯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卡那霉素、红霉素和硫酸新霉素等抗生素均无抗性.Tm法测定该菌的(G C)mol%含量为41.9%.脂肪酸成分分析表明在CBS-5中iso-15:0的含量最高,为24.20%,与无氧芽孢杆菌属成员一致.以该菌的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系统发育树;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对表明该菌与无氧芽孢杆菌属各种之间的同源性在95.1%-98.5%之间.[结论]菌株CBS-5(=JCM 15484)是一株嗜热无氧芽孢杆菌,具有产酶活性,对于研究和开发化工、食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业用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从蒙古一处高温温泉水中分离产耐高温海藻糖合酶的嗜热菌株,并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学地位。方法:通过研究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菌种分类鉴定,同时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筛选出的嗜热菌株SN02004-01具有芽孢杆菌的典型特征,其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Bacillus sp.E26311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9%;该菌的最适pH、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pH7.0、65℃。结论:极端环境(高温)中也存在具有产生耐高温海藻糖合酶的嗜热微生物。 相似文献
19.
一株苯胺降解菌的分离及其苯胺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效苯胺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为利用微生物进行苯胺环境污染物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含苯胺的A15培养基分离筛选苯胺降解菌,探讨苯胺降解最佳条件、降解代谢途径,利用16S rDNA基因扩增测序法对株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获得了一株以苯胺为惟一碳源、氮源生长的高效苯胺降解菌AN6-4.该菌降解苯胺的最高浓度为2500mg/L,降解苯胺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7.0;该菌在60h内可以将1500mg/L浓度的苯胺完全降解;重金属离子对该菌株降解苯胺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代谢机制研究表明,该菌株可以诱导合成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并分泌到胞外降解苯胺;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该菌属芽孢杆菌的一种.结论:所获得的苯胺降解菌对于研究苯胺降解机制和苯胺环境污染物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能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从某焦化厂排水沟采集污泥,通过逐步驯化筛选苯酚降解菌株;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获得1株苯酚降解菌JDM-2—1,该菌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耐酚能力高达2200mg/L,在30℃和pH7.0条件下,42h内能将800mg/L的苯酚彻底降解;初步鉴定其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结论:菌株JDM-2-1是一株高效降解苯酚的球形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